大禮儀之爭,興獻王朱佑杬是如何成為興獻皇帝的?

大禮儀之爭,興獻王朱佑杬是如何成為興獻皇帝的?卑微的活著2019-01-17 16:55:10

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憲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異母弟。

大禮儀之爭,興獻王朱佑杬是如何成為興獻皇帝的?

大禮議,是明朝嘉靖年間因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稱號問題引起的一場政治鬥爭,大禮議歷時整整三年(1521年至1524年),嘉靖帝施加皇權壓迫獲勝而告終。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廷議追尊朱祐杬為睿宗獻皇帝,祔於太廟,並改其陵墓名為顯陵。反對一方的官員被悉數削職致仕。

過程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駕崩,然而明武宗無嗣,內閣首輔楊廷和舉出《皇明祖訓》出示,並稱:“兄終弟及的祖訓,誰能褻瀆呢?興獻王的長子,是憲宗的孫子,孝宗的侄子,大行皇帝的堂弟,按倫序應當繼承皇位。”

正德十六年四月初一,朱厚熜拜別其父陵墓。四月廿二,朱厚熜抵京師,止於郊外。當時朝廷官員就有關於以什麼禮儀迎接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的爭論。禮部尚書毛澄根據楊廷和的授意,定議以皇太子即位的儀式。

四月廿七,嘉靖帝下令群臣議定正德帝的諡號及生父的主祀及封號。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漢朝定陶恭王劉康(漢哀帝生父)和宋朝濮安懿王趙允讓(宋英宗生父)先例,認為嘉靖帝既然是由小宗入繼大宗,就應該尊奉正統,要以明孝宗為皇考,興獻王改稱“皇叔考興獻大王”,對嘉靖帝而言,這等於背棄親生父親,絕對是不可接受的,雙方產生僵持。

正德十六年七月初三,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援嘉靖帝,認為嘉靖帝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繼統不繼嗣”,張璁建議朱厚熜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朱厚熜見此奏章後大喜。

三年之後,朱厚熜地位已穩固,試圖為父母封號加“皇”字。這時已被貶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張璁與同僚桂萼等揣測帝意,便紛紛上書重提舊事。兩人得以宣詔入京,委為翰林學士,專負責禮儀事項。以張璁和桂萼為中心,在朝廷中形成了支援、奉迎皇帝的“議禮派”,將議禮當作起家的政治資本,因此在醞釀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挑起了議禮之爭。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嘉靖帝將二人的奏疏交付群臣再次集議,楊廷和見嘉靖帝有意變更前議,上疏請求致仕。此時,嘉靖帝的地位已穩固,早已厭惡楊廷和跋扈難制,就順水推舟,同意楊廷和致仕歸裡。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1524年8月11日),朱厚熜詔諭禮部,去除父母尊號中的“本生”,十四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譁然。隨後兩百餘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嘉靖帝改變旨意。朱厚熜震怒,下獄拷訊眾多大臣,後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

左順門廷杖後,反對議禮的官員紛紛緘口,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以朱厚熜獲勝告終。

嘉靖帝此後羽翼豐滿,並且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了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後變得獨斷獨行。如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大臣,都會下獄廷杖。大禮議加強及建立了嘉靖帝的皇權專制,促成了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

大禮儀之爭,興獻王朱佑杬是如何成為興獻皇帝的?鄂東小女孩2019-01-18 14:23:12

建議大家觀看《大明嘉靖王朝》

大禮儀之爭,興獻王朱佑杬是如何成為興獻皇帝的?Mr馮二2019-01-17 17:46:34

興獻王變成興獻帝的過程,就是嘉靖穩固皇權的過程,他成不成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兒子當穩了皇帝。

嘉靖的皇位屬於天上掉餡餅。正德皇帝死了,卻沒有留下兒子,於是便宜了小興獻王,之後的嘉靖帝朱厚熜。

14歲的朱厚熜當上皇帝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鞏固皇權。小朱厚熜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因為他無師自通的意識到:皇權爭奪的制高點是意識形態的爭奪!

到底是皇權管束儒家,還是儒家制約皇權,這是一個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朱厚熜發起了大禮議。

儒家不是又稱禮教麼,禮儀(周禮)就是儒家的核心,君臣父子的所有倫理都包含在其中。只要質疑甚至推翻儒家關於禮儀的規定,那儒家的影響力就會被皇權壓制。

大禮議,字面解釋就是:大規模的關於禮儀的議論。嘉靖透過反覆組織學習研討會的形式不厭其煩的和大臣、宿儒爭奪話語權,並自己著書立說,爭奪至高無上的關於意識形態的制定權利,並最終完勝!

嘉靖的勝利,就是朱厚熜對楊廷和的勝利,也是皇權對儒家的勝利,更是朝廷新勢力對傳統勢力的勝利。

從此,嘉靖即使多年不上朝,但是他對朝局的把控卻妙到毫顛,對權利的掌握和運用更是出神入化。

以上是對大禮議脈絡的梳理,至於大禮議具體怎麼進行、討論了哪些內容、搞出什麼研究成果、朱厚熜又是怎麼一步一步搞定自己老爹明睿宗的稱號的,這些我就不去複製貼上了,因為我估計您也不感興趣。

要是真的想了解細節,可以去查百科或者看本問題下的別的回答。

大禮儀之爭,興獻王朱佑杬是如何成為興獻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