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百日維新”是怎樣的?二王八司馬事件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內情?

唐朝的“百日維新”是怎樣的?二王八司馬事件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內情?JO胡2019-01-29 14:53:56

唐朝後期安史之亂後,中央對地方失去控制,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德宗時期,藩鎮割據的形勢日益嚴峻。公元783年10月,盧龍節度使朱泚大舉造反,德宗被迫出奔奉天,轉走梁州,直到公元784年7月,才得以重返長安。此後,長安又屢遭藩鎮圍困,有如一座危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抑制藩鎮勢力,重建中央集權,成為唐王朝君臣必須正視的問題。

順宗繼位後立即啟用任王叔文﹑王伾和柳宗元、劉禹錫、韋執誼、韓泰、韓曄、陳諫、凌準、程異等8人,著手進行改革,希望改變堅困的局面。

公元805年在順宗的支援下,王叔文集團掌權,以韋執誼為宰相,頒佈一系列明賞罰、停苛徵、除弊害的政令,革除宮市、五坊小兒及進奉等進展較為順利。史稱“市裡歡呼”,“人情大悅”。

為了統一事權,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團特別注意掌握財權和從宦官手中奪取兵權,與劉禹錫有聯絡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諸道鹽鐵轉運使,王叔文為副使,韓曄、陳諫、劉禹錫、凌準判案,李諒為巡官,程異為揚子院留後。其中西川節度使韋皋妄圖完全領有劍南三川,以擴大地盤的陰謀也未能得逞。王叔文乘勢命宿將範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韓泰為其行軍司馬前去接管宦官手中的兵權,又以與凌準有聯絡的老將範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節度使,以便奪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諸鎮神策軍兵權。但因遭到宦官集團的強烈抵制,奪兵權計劃未能實現。

順宗久病失語,又遭宦官與藩鎮激烈反抗,八月被迫禪位,並改元“永貞”。第二年的正月,順宗李誦便因病去世了,在位僅8個月。王伓被貶為開州司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貶為渝州司戶,次年賜死,柳宗元等八人被貶為邊州司馬。所以這個事件被稱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