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沖劑2019-08-16 11:42:00

獨裁,功臣的功績越好越可以得到民心,百姓也會擁戴,皇帝就會沒有百姓愛戴,所以伴君如伴虎,功臣的成功往往都是自己死亡的推向死亡更近一步,

所以皇帝想再功臣還在沒有防備他的時候乘機殺了他,然後再按個罪名;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百姓都認為功臣所得的民心都是為了自己的皇帝之路,很快就會把功臣遺忘。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聾王異史2019-08-16 22:00:29

皇帝還會犯錯?說這話是殺頭大罪!帝王殺大臣就是想甩鍋,證明不是自己的錯,犯錯的人已經被英明的皇帝斬首了!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為了甩鍋殺晁錯

晁錯是死的最冤的大臣了。漢景帝覺得諸侯地盤太大,不容易控制,就請教他的老師晁錯,晁錯給他出主意:“削藩唄,找點諸侯的差錯,削減他們的地盤。”景帝覺得這主意簡單粗暴,就同意了。景帝三年(公元前 154年)楚王劉戊違犯漢喪制,被罰削去東海一郡;趙王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賣官鬻爵,削去 6 縣······這可是動了諸侯的乳酪,諸侯人人自危。吳王劉濞不幹了,打出“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旗號,煽動七國叛亂。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漢景帝沒想到動靜這麼大,一下子七個諸侯國叛亂,嚇懵了頭,為了“甩鍋”,漢景帝斬了老師晁錯。結果根本沒解決問題,劉濞拒絕接受朝廷詔書,宣佈自立為“東帝”。最後不漢景帝得不動用武力,大將周亞夫平定了叛亂。

削藩是晁錯提出的,皇帝不點頭咋執行,晁錯就是背鍋俠。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白起傷了君王面子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戰神”白起準備長驅直入。趙國害怕了,就請名嘴蘇代賄賂遊說秦相范雎,效果不錯,秦昭王和趙王談和了,

失去了滅趙的良機,

白起頓足捶胸。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一年後,秦昭王又想教訓一下小弟趙國,就派王陵出兵,趙國從重創中緩過勁來,秦軍大敗。又想起用白起,白起態度和當年相比是180度大轉彎:“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現在國內空虛,如果遠征,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昭王一聽不高興了,這是小看秦國無人,於是派大將王齕帶兵伐趙。正如白起所料,秦軍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有點得意:“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結果他的風涼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白起牛逼個啥子,你親自上陣試試吧!國相范雎去請,但白起抗命不從。一個將軍,竟然這麼不給大王面子,秦昭王將白起功名一擼到底,降為小兵。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此時秦軍戰事不利,屢戰屢敗。秦昭王想起當年白起帶兵時,秦軍如狼似虎,攻無不克,40萬趙軍被秦軍坑殺,又想起白起請求一鼓作氣消滅趙國,被自己拒絕······白起一定在用嘲弄的眼光觀望戰事!不能讓他得意,更不能讓他嘲弄自己決策的失誤,於是賜劍讓白起自殺了。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軍事才能,他常勝不敗的戰績,還有他的傲慢,他的存在太讓秦昭王丟面子了,必須死。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博士科普2019-08-15 15:42:00

古代帝王統治的核心價值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塵,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所以說,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就不能以正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看,大臣只是皇帝統治帝國的一個工具,好比你手中的一個手機,是你溝通聯絡的一個工具,你與朋友的感情不好,你會怪手機通訊不好,但何時對磕碰手機感受過歉意,只會毫不猶豫的換個手機。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周方8512019-08-15 11:39:57

皇帝有錯,太皇或太后也許會說一下,別人不能說也不敢說的!說了會殺頭!如果皇帝自己很懊悔又比較開明,會下個罪己詔。遇到這麼好的皇帝就不要再議論了,趕快磕頭三呼萬歲!皇上英明!

如果事鬧大了自我批評還不行,就得殺一些人向天下人有個交代。被殺的人有的確實有罪,有的就是替罪羊,有的啥也不是,皇上早就想殺,藉此機會啥了充數……

至於說殺錯的,那也難免。甚至有滿門,九族一起被冤殺的!

老百姓基本啥也不明白,就是聽說。有時殺了忠臣百姓還擁上去割他的肉!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文聿2019-08-15 19:43:02

大家也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皇帝作為天下最大的主宰,他們不會犯錯誤嗎?不,但就算他們犯了錯誤,又有誰敢說出來呢?

畢竟他們可是天底下的老大,在古代的時候,那些大臣又不是神,也沒有幾條性命,他們敢冒著被皇帝殺頭的危險起來勸諫嗎?

但是錯誤確實在那裡,皇帝沒錯,那就肯定是臣工的錯誤嘍,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背鍋俠,結果有時候不該殺的也殺了。

比如晁錯,這可能是死得最冤的大臣了。漢景帝的老師,景帝繼位以後,晁錯官拜御史大夫,成為漢景帝的首席智囊,景帝對他言聽計從。

晁錯作上位後,極力主張削藩。漢景帝認為削藩時機成熟,於是採納晁錯的意見,執行削藩,結果導致七國叛亂。叛亂的諸侯打出的旗號是:入誅漢之賊臣晁錯。

因七國叛亂髮展迅猛,讓漢景帝始料未及,以至於手足無措。於是情急之下斬了晁錯。據說那天晁錯穿著漂亮的朝服準備去上朝,不過當車隊經過長安東市時停了下來,接著中尉宣佈誅殺晁錯的詔書,當場就腰斬了穿著朝服的晁錯,死的老慘了。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六月盼飛雪2019-08-15 11:31:52

多方面原因,也許是:

1。傷及自尊;

2。功高蓋主;

3。妒才忌能;

4。被讒言所惑……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視書2019-08-16 12:20:35

首先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是皇帝,明明錯了他也不能承認,他不能承認自己錯了,這樣皇帝的威嚴皇帝的名望會減少。在我們現在看來,錯了就認是一件很好的品格,這樣才能不再犯,可皇帝是世界上當時最大的人,所有人都得聽他的,如果一個皇帝承認自己錯誤,在人們面前會失去一言九鼎的信仰。有時就是這樣,這樣想的皇帝還是很正常的。

怕就怕那些明知道自己錯誤卻殺大臣來甩鍋的皇帝,這樣的皇帝得不了人心治不好國家,這只是出於私心才導致殺人的。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古往今開222019-08-15 22:48:14

獨裁,功臣的功績越好越可以得到民心,百姓也會擁戴,皇帝就會沒有百姓愛戴,所以伴君如伴虎,功臣的成功往往都是自己死亡的推向死亡更近一步,

所以皇帝想再功臣還在沒有防備他的時候乘機殺了他,然後再按個罪名;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百姓都認為功臣所得的民心都是為了自己的皇帝之路,很快就會把功臣遺忘。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大聖品歷史2019-08-15 13:17:17

歷史上的帝王自古以來都是“同患難易,共富貴難!”

中國歷史上有些時候皇帝在某種原因下,不得不殺一些大臣,比如盛怒之下,比如情急之下等等。結果有時候不該殺的也殺了,於是殺完後又後悔不已。

這些完全怪統治者嗎?不盡,然怪就怪他們自己太執著。有很多皇帝是昏庸的,然而下面的忠臣,國家能夠平穩的發展,會阻擋皇上的一些決斷,這種阻擋並不是在行為之上,而是在嘴上否決皇上的旨意的。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皇帝好,作為一個文官,在國家的政治上,就是要替皇上分憂的。有的大臣,在皇上意志非常堅決的情況下,依然要去阻攔,甚至有些大臣,口不擇言,導致那些皇帝一氣之下就殺了很多忠臣。其實他們的作用就是這樣,每個朝代都有這樣的人。如:

比干(商)

伍子胥(春秋·吳國)

樂毅(戰國·燕國)

晁錯(西漢)

高穎(隋)

于謙(明)

文種(戰國)

袁崇煥(明)

白起(戰國·秦國)

李牧(戰國·趙國)

蒙恬(秦)

韓信(西漢)

彭越(西漢)

周亞夫(西漢)

魏延(三國·蜀漢)

鄧艾父子(三國·曹魏)

高仙芝(唐)

岳飛父子(南宋)

等等…

關於歷朝歷代為什麼都熱衷於殺功臣,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鞏固統治。功臣有兩大特點,一是本事大。能在亂世之中存活下來,並且推翻原有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本身就都是經天緯地,謀略天下的本事,如果他們要造反,恐怕除了他們自己,沒人能滅掉他們,這無疑為政權的穩固埋下了隱患。二是脾氣大。這個脾氣大不是說他們脾氣暴躁,而是說他們有造反的思想可能,畢竟他們都是造過反的人,最起碼造反的心理這一關是毫無壓力的,不會覺得違背忠孝大義,更不會覺得造反有多難,所以是存在造反可能的。三是進諫的時候不給帝王留情面,往往讓帝王們顏面掃地,盛怒之下把他們就咔嚓了。四是政治的需要,為了大局,只有揮刀斬忠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捌凱玩笑2019-08-15 20:47:59

這個問題其實也會有多種情況1。皇帝昏庸對於忠臣的頂撞,會覺得十分氣憤然後殺之後快。2,皇帝可能當時覺得下不來臺,而臣子雖然自己對的但是讓皇帝下不來臺也是一種情商低,主子即使錯了也要後續找機會說明,方面頂撞感覺不妥,臣子的任務是輔佐,而不是評判,這一點我覺的和珅的情商就是極高的 不少紀曉嵐和劉墉的擠兌都能憑藉會拍皇帝的馬屁和化險為夷,所以皇帝執意殺,那是必死無疑,但有的時候是臣子太過執拗。方式沒有用對。3,那就是政治或是外敵的壓力,也許皇帝也不是想殺他,只是為了能夠保護好自己的皇位。不得已而殺之這裡不乏有些忠臣,就會讓人覺得皇帝殺錯了,其實人是自私的,皇帝也是一樣他是不允許任何威脅自己皇位的事情。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風吹秋蘭動2019-08-15 15:46:08

因為古代是封建中央集權專制,皇帝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正可謂群龍不可無首,所以皇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所以就算皇帝有錯,為了保全皇帝的威嚴,也會把錯誤降級下來,讓大臣成為代罪羔羊。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始之於零止於零2019-08-16 15:35:40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作為天子,是被神化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是皇帝的家天下,百姓臣工是皇帝的子民。而且在儒家思想作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文化,提倡“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以無論是否皇帝的錯,作為天下臣民的君父,是不可能真的向百姓認錯的,少數像漢武帝、唐太宗、崇禎皇帝向天下下罪己詔,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而且往往這個時候百姓臣工看到君父認錯,會感到更加汗顏難過的。而大多數時候皇帝真的犯錯也只需要把大臣推出去給天下一個交代,畢竟沒有人敢問罪皇帝。比如七國之亂時,吳王劉濞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造反,漢景帝為了儘快平息事態,就把晁錯殺了為諸侯王賠罪,不過本來就是幌子沒用而已,最後還是在周亞夫和弟弟梁王劉武的幫助下武力平叛的。

封建社會皇帝是不會錯的,即使錯了也是臣工的錯!君不見明思宗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時說的“皆是諸臣誤我”之語!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大塊頭看古今2019-08-15 23:03:58

皇帝殺大臣標準就是大臣存在會不會對自己或者自己子孫後代構成威脅。趙構殺岳飛就是怕岳飛造反或者岳飛成功迎回二聖。朱元璋殺死開國功臣就是怕自己死後這些驕兵悍將搶奪自己子孫的江山。

歷史中為什麼皇帝有錯卻殺大臣?大道如天行2019-08-15 15:36:46

在皇權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不了了之!必須有人為錯誤買單,而這個人肯定不會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