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萬國兵前草木風2019-06-06 18:36:43

老杜是格律詩的行家裡手。這首七言絕句是屬於格律詩的範疇,要講究平仄對仗的,按照格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這個“個”字處在第二個字的位置上,是必須講求平仄對應的,“兩個”對“一行”,“個”是仄聲,“行”是平聲,二者才是平仄對應的,如果換成“兩隻”,則“只”是平聲字,“行”也是平聲字,不合格律要求了。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繡心櫻詩詞2020-08-01 08:07:41

題主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恰好我的老師曾經教過我這個問題!

恕櫻略抒己見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只“是簡化字,本來應當作隻。

隻和雙(簡化字作雙)在古代是反義詞,分別表示奇數和偶數。因此,隻在古代只是表示單,獨的意義,例如成語“形單影隻”還保留古代的用法的。那麼雙則表示成對的意思。

甲骨文隻。一隻手、一隻隹。隻音從雉,本義為鳥在手中。《說文》:“隻。鳥一枚也。從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

從造字看,隻是手持一鳥,雙是手持二鳥,造字意圖十分清楚。而用為量詞,是宋元以後,才在口語中出現的。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詩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如果換成兩隻黃鸝會如何呢?翻譯一下為兩“獨,單”的黃鸝!句子是不通的!所以此句用“個”是非常恰當的哦!

那麼好多人都在猜測是不是平仄的問題?

其實不然,“只”與“個”在詩詞中皆為仄韻!正確的答案就是在宋元以前,尤其是唐朝時期,杜甫那個年代,“隻”字並不作為量詞使用噠!您明白了嗎?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欒小乾2019-06-07 08:23:19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晴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從小背到大的書,可以說是朗朗上口,又十分接地氣,當初安史之亂後,杜甫得知故人的訊息,跟隨回到成都草堂,面對上氣勃勃的景相時,情不自禁寫下了一組即景小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寫出了鳥兒成雙成對,但一般來說,鳥兒是用“只”的嗎?為什麼杜甫用的是

“兩個黃鸝鳴翠柳”,而不是“兩隻黃鸝鳴翠柳”呢?

還是說唐代指鳥的量詞是“個”?其實“個”和“只”

在唐詩中的使用情況,跟現代漢語方言差不多。

用“個”來指人的情況有很多,如:王勃寫的“不知來送酒,若過是陶家”,這裡的陶家是指一類人,即像陶淵明哪樣的愛酒之人。

盧照鄰寫“若個遊人不競攀,若個倡家不來折”,

任華寫杜甫是“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個”,還有無名氏的“一雙前進士,兩個阿孩兒”等等。

也有用來指物的,如:楊烔的“蓮房若個實,竹節幾重虛”,岑參的“橘杯三個去,桂折一枝將”,

杜甫的“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等。

指鳥用的量詞確實多以“只”為多,如:白易居寫“老鶴兩三隻,新篁千萬竿”、朱頂鶴一隻,與師雲間騎”,元稹寫“只應長在漢陽渡,化作鴛鴦一隻飛”等。

與此同時,“只”可用於指箭、船等,相當於今天的“支”。

指鳥和動物有有用“個”的,不過在杜甫之前,似乎沒有用“個”指鳥或動物的,杜甫在創作中多次用到“個”,像“庭前把燭嗔兩炬,峽口驚猿聞一個”、“打破蜘蛛千道網,總為鶺鴒兩個嚴”等。包括

“兩個黃鸝鳴翠柳”。

由此大膽的猜測一下,用“個”指鳥,可能是杜甫所創,也有可能他把民間的口頭語用來作詩。

兩“個(箇)”的音是去聲調,仄聲字,按照詩歌格律“個”和“只”是可以替換的。

但“個”字是發音短促入聲調,“行”是平聲,古詩講究“仄、平”對仗的韻律,“只”是“平聲”,寫下句的“行”夠不成對仗的韻律。所以用“個”整體讀起來其實更加舒緩一些,也更協調。

杜甫之所以不用“只”,而用“個”,可能是因為“個”更接近當時的民間口語,讀起來更加通俗易懂,而且用指人的詞來指黃鸝鳥,感情上更顯親切吧。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渝水清白2019-06-06 15:43:10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一杜甫一一一一一一詩聖杜甫這首七絕名篇,是用兩個對仗的形式描寫的風景。為什麼寫兩個黃鸝而不寫兩隻黃鸝呢?主要還是為對仗所用的名詞設計著想,因為只有個的名詞,才能夠組成行的名詞。換句話說,個個多了,才能排成一行。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八弓塬2019-06-06 19:57:54

多謝邀請。

杜甫的七言絕句被傳誦的不多,但這首詩是個例外,差不多的選本都有。

七言絕句是格律詩的一種,每句裡每個字的平仄都是有嚴格的格律要求的。

律詩講究平仄,一聯之內平仄要相對,即出句與對句的對應字平仄相反。這首詩首句的“個”字和第二句的“行”字,它們都處在第二個字的位置上,“個”字是仄聲,“行”字是平聲,平仄剛好對應。但如果首句用成“只”字,則是個平聲,“行”字也是個平聲,那就不符合格律的要求了,讀起來也就不那麼順口了。

這首詩字面的對仗非常工整,詩人在精煉嚴密的對偶句式之中,用了許多實物,許多詞藻,但不見堆砌,不覺呆滯。

這首詩一句一景,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實際上寄託著詩人的鄉情。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芝麻1616965242019-06-11 21:35:10

。為什麼是兩個,不是兩隻,(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柳枝上鳴唱,是這兩隻鳥對著唱歌呢,這樣的詩人只能兩個了,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的天,這首詩晨杜甫於廣德二年,(764)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全特運用了對仗的手法,四句話在內容上相對獨立,各自描繪了一幅畫面,但其中倒包括的詩人的思想感情卻把它們營造成一個統一的意境。第一句描寫了綠柳上兩隻正在歡唱的黃鸝,畫面有聲右色,看上去讓人歡愉,意境清新而優美快樂!緊接著寫藍天上一行自由飛翔的白鷺,它們整齊劃一,姿態十分優美,黃鸝,翠柳透的是活潑的意境。白鷺,青天則讓人感到寧靜,安逸,鳴,寫出了鳥兒的怡然自得,上,表明白鷺的悠閒飄飄,在這帽春景圖中,黃,翠,白,青,四種顏色相互交錯,既描繪出了一個明媚的春天,又讓人感受到詩人心中的歡快。詩…絕句四首,…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為國讚美2019-06-07 01:01:49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是出於杜甫《絕句》。此詩 是安史之亂平定後寫於成都浣花溪,描寫的是明媚春天的景象。

此詩非常有名,詩中嵌入了數詞,量詞和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形成了兩副絕對。至於題主提問“兩個黃鸝”的“個”為什麼不寫成“只”?其實在民間或口語上鳥類用只做量詞比較多,如“兩隻雞”,“兩隻鳥”等。但這裡是寫詩,詩要講究擬人化和平仄的問題。在這裡作者用“個”來寫鳥,可以突出小鳥的可愛,再者,從詩的平仄韻律來看“個”與“行”必須平仄相對才好,所以作者才用了個字而沒用隻字。

杜甫是個非常講究平仄韻律的詩人,他的詩都是非常工整對仗的,也非常講究詩的意境。他寫詩用詞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的,至於他在此詩中用兩個而沒用兩隻,一是可能與平仄有關,也可能與方言有關。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海屹詩文精選2019-06-07 07:44:36

1、平仄工整當然是最大因素。

2、意境是核心。兩個非常生動,畫面感更強。

3、方言。我家那裡都是說個的,比如:那邊有兩個鳥。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寺洪勝2020-07-22 09:09:21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以前曾回答過。當時的觀點,以為是平仄不合的問題。即"只"是平聲,"個"是仄音。結論是為合律而置換的。對這個觀點贊成者有,反對者也有。反對者以為"只"是古入聲,因平仄不合律的說法講不通。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認為杜甫之所以在"兩個黃鸝鳴翠柳"的詩句中,用"個"不用"只",實際上是擬人的藝術需要。在詩人眼裡,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黃鸝也不例外。人,只有"幾個人"的說法,沒有"幾隻人"的提法。所以,杜甫在詩中用"個"不用"只",一字撥千斤,擬人的藝術效果油然而生,看似是平凡中不足,實際上是平凡中的偉大。古人在遣詞造句上的講究可見一斑。

你以為我說的有理嗎?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教育探微2020-05-27 10:39:31

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是安史之亂平定後,在成都浣花溪所寫,是一首描寫春日盛景,一派生機景象的抒情小詩。

詩的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晴天。

有人問: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幫學生做詩詞賞析題時也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查閱過很多資料,各種說法都有,很難有一個定論。

有人說,可能因為這是一種習慣用語,更多傾向於口語化;有人說“個”字多在寫人時使用,把“個”字用在寫黃鸝,賦予了人格化色彩,使詩歌更加充滿生動活潑的春天活力和生命氣息。

我在給學生講的時候,更加傾向於兩種解釋:

第一、

古人寫詩特別講究詩詞韻律和平仄對仗,用詞非常講究嚴格,一字一詞都要經過反覆推敲,慎重下筆:兩個黃鸝鳴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我們看一下,“個”字和第二句的“行”字,都是第二個字位置上,“個”字是仄聲,“行”字是平聲,平仄剛好對應。但如果首句用成“只”字,它就成了平聲,就不符合格律的要求。

第二、

一方面是講求平仄對仗,另一方面把“個”字用在寫黃鸝,賦予了人格化色彩,使詩歌更加充滿生動活潑的春天活力和生命氣息。

兩方面兼而有之,真乃妙不可言,也真的佩服杜甫的才氣和用詞的精妙之處。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亦有所思2019-06-06 19:17:52

只,在古代是仄音字,做數量詞的時候是入聲。韻部是“入聲四質”。比如柳永《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隻。葭葦蕭蕭風淅淅”,“只”和“淅”是押韻的。比如白居易《洛下卜居》“天竺石兩片,華亭鶴一隻。飲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只”和“席”也是押韻的。

也就是說,從平仄格律來看

兩“個”黃鸝鳴翠柳和兩“只”黃鸝鳴翠柳都是正確的。

那麼,為什麼杜甫用“個”不用“只”?

從詩中描寫的事物來看,可以斷定這首詩一定是在草堂時期所作,杜公在草堂時期,由於空閒時間較多,所以在詩歌創作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尤其是絕句和律詩部分,許多結構都可以說是由杜公所初創。

這一首為什麼用“個”,按古人的評價,是杜公在求“拙”,這個“拙”近似於書法的“拙”,可以理解為返璞歸真之意,就是不做任何的雕琢,貼近於原始狀態。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創作中要使用難度最高的“口語”。

那麼,難在哪裡?

難在古時用“個”來形容的事物多為食物。此語見《黃常明詩話》:“

數物以個,謂食為吃,甚近鄙俗,獨杜(甫)屢用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杜甫是要化腐朽為神奇。按古人所說,杜甫喜歡用“個”字來檢驗歸真的程度,小可還真查了一下。果不其然,個字之妙,非杜公不能為之。

《夜歸》“庭前把燭嗔兩炬,峽口驚猿聞一個”,讀之效果當真驚豔。

《屏迷》“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這個押得妙絕,把一種歡快和清爽寫活了!

《秋野》“砧響家家發,樵聲個個同”,而且這個個個,彷彿有砍樹發出的戈戈之聲。

《見螢火》“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出句“個”以拙,對句“輝”以工,還是拙勝於工。

由此可見,杜公用“個”正是相中了“個”的極度簡單,或者還有“個”字所獨有的音律效果。

顯然,我們可以理解成杜公在創作上的驕傲,要麼聲律細,要麼簡於拙。按現在的話說就是

要麼星空,

要麼海洋。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瑤池大仙2019-06-06 19:24:30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是偉大詩人杜甫的七言絕句前二行。舊詩詞是格律詩,嚴格按格調填詞前邊兩個字“兩個”是仄聲字符合格律要求,如果用“兩隻”字,就破壞了原來規定的“仄仄平平平仄仄”變成了“仄平平平平仄仄”放寬要求1 3 5 不論。“只”字在第二個字位置只能是仄聲字。所以杜老先生不用“只”字。而用“個”字。應該強調杜老先生,這兩句對仗工整,格調優美。非常自然,成為古今隹句世代相傳。想寫格律詩,要學習。要懂格律,:運用漢字聲調的抑揚頓挫的弦律美。朋友們,喜歡寫古詩的朋友們願與大家互嗟、共同學習。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錢幣司令2020-05-26 14:15:15

您好,尊重原文吧。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贛州南康區段民生律師2020-06-23 16:07:52

杜甫先生睡千年九泉之下,難於復陽回答了!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東方白5422020-06-23 16:30:11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為什麼絕句的首句中,不用兩隻而用兩個?這主要是詩人為了遵循絕句講究平仄對應的原因,即首句中的“兩個”的“個”(仄聲)對應第二句中“一行”的“行”(平聲)。如果用“兩隻”,則“只”與“行”同為平聲,這樣就違反了絕句的規則,不合律,讀起來也缺少抑揚朗朗的音韻,少了一些味道。這既是絕句的規矩,也是絕句的特色。

如果不是絕句,只是七言古風,用兩隻也是可以的,只是較之兩個,稍缺韻味罷了。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使用者渤海潮生2020-07-29 13:55:16

《事關平仄須擇聲,個字響亮對行工。》《跌宕起伏音節脆,如嚼碎玉裂石崩。》《電閃雷鳴豈懾魄,更有造化彰形功。》《莫道一字無緊要,推敲幾翻拜師恭。》《工部律詩宗且正,對仗無痕更由衷。》《不著痕跡運神斧,稍費苦心巧匠明。》《只惜唐業水滿盈,一傾如洩化詩風。》《多少樓臺煙雨夢,盡成丘墟射鵰弓。》《嘆彼彥才逢落幕,唯傳詩聖千秋銘。》《無題★有語》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使用者張越陽2020-06-23 16:10:42

唐時,只這個量詞還沒有派生出來。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張紅心2019-06-06 20:07:45

兩個兩隻無所謂重要是詩意景美,個是仄聲只是平聲,兩個讀來上口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樊虛2019-06-10 08:05:22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安史之亂後,杜甫迴歸成都草堂,動盪之後暫得安寧。某日,詩人心神怡然,臨窗而坐,望窗外春光麗日,有所思,發而為詩: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在翠綠柳蔭裡鳴唱,白鷺排成一行飛上青湛天空。視窗框進西嶺,西嶺山頭披覆千年積雪;門前寬闊江面,停泊著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船隻。

鳥鳴首先引起詩人注意,什麼鳥在叫?兩隻黃鸝,不,是兩個黃鸝!“只”一般用來狀物,“個”狀人,詩人說是兩個黃鸝而不是兩隻,以及後句形容白鷺排成行,不著痕跡就把黃鸝白鷺人格化,修辭上稱為擬人手法。擬人,賦予物體事象以人的情態意氣,使作者讀者親近共情,文彩文意生動、形象、直感。再如張九齡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是生出來的,不是升起來的,從而蛻變為生命體,自主普照光華;普天之下,直至天涯以遠,人們共有月光眷顧,但覺天下如家、倍感溫馨,思鄉思遠人更騷切。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田園詩通常描述人與物恬淡自然,杜甫的田園詩除此之外,別有胸懷,《絕句》以透窗所見,觀復天下。黃鸝鳴柳、白鷺翔空如稚子嬉戲、青壯有志,西嶺千年積雪彷彿時間停滯,船行萬里得其所歸,表明國計民生有道。亂世過去,似乎治世甫現,從中寄寓杜甫的理想:幼有養樂、壯有作為,遠近通途、天下無賊,政通人和、治世永恆。杜甫言大志,使田園詩也有磅礴氣象。

在這首詩裡,詩人差點構建了一個四維空間。上青天言高,千秋雪喻時間,東西行船萬里謂長,缺了一維:南北寬度。此事不能怪杜甫,其時,唐朝歷劫安史之亂,再也沒有盛唐的恢宏大量,藩鎮割據,國土破碎,爭鬥起伏,民生凋敝,唐朝的器宇被擠壓、格局在收窄。詩缺一維,暗合當時和以後的國勢。這是詩之憾,也是歷史之憾。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聲聲慢youngman2020-07-28 22:07:54

兩隻的“只”是標準書面語,但唐詩多半傾向於口語語氣,比當時的文章更通俗易懂,這也是現代人文言文基礎不好的人,不影響欣賞唐詩,但影響讀古文一樣。兩個的“個”更是順口,通俗,口語化強。沒有特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