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業餘生活過的精緻?

如何把業餘生活過的精緻?吃童話的小馬2019-03-27 15:57:19

如何把業餘生活變得精緻?

如何把業餘生活過的精緻?

當我們想要把業餘時間變得精緻的時候,說明我們的內心渴望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因為白天辛苦工作,下班回到家好好休息休息,追追劇,看看綜藝節目笑一笑,看看抖音裡的搞笑影片樂呵樂呵,網上衝浪看看新聞……等方式娛樂娛樂,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之所以想要把業餘生活變得精緻,是因為這一切都只是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快樂,卻無法充盈我們的內心。

(向內來說)我們可以運用好業餘時間,推薦一下我的方法:每天運動或每週4~5次的運動,使自己擺脫亞健康的狀態,也可以間接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也可以選擇早起30~60分鐘練練字,既可以安靜地預備好自己的內心,也可以在文字比劃間的輕重中慢慢地找到運筆的感覺,寫出的文字自然也就漂亮起來了;除此之外,也可以看看書,個人認為不限紙質閱讀或電子閱讀,多看看別人的世界,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提醒自己……總之,有很多能夠自我提升的方式。

(向外來說)我們可以運用好業餘時間,在自我學習之餘,藉助一些平臺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分享出去,或者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現在不就流行“斜杆青年”嘛,都是充分地運用了自己的業餘時間。我聽了樊登老師講的一本書《認知盈餘》,裡邊說到: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知乎……這些偉大的創造都是來自認知盈餘,而這也只是對我們的“認知盈餘”極小部分的運用。我們在非工作時段已經由消費者、接受者轉變成一個內容的創造者和分享者,運用便利的工具和新穎方式,發掘利用累積起的自由時間,則可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與效應作者稱之為認知盈餘。

由此可見,其實我們的盈餘時間可以創造出遠超出自己想象的奇蹟。

如何把業餘生活過的精緻?

很多道理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但是落到實處,總會有各樣的網羅,讓我們難以堅持,確實會如此;但是我認為:

堅持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選擇中止,因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成長模式,我們選擇中止只是為了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

中止不是終止,中止是為了繼續前行,中止也是知行合一的體現;

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學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也就是說,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也沒有先後。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而是冥行。

所以,2019,去做!

如何把業餘生活過的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