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欠了別人的錢,有錢了也不想還給別人,這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欠了別人的錢,有錢了也不想還給別人,這是什麼心理?芒讀心理2020-05-24 11:49:34

此次回答只單純分析心理動機,就事論事,不摻雜價值觀的碰撞,望知悉。

這件事情,首先涉及到一個概念:物權。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私人物品,私人財產,住所等等,這是我們的物權。我們說一個人有物權意識,就是指我們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不能隨意外借,也知道什麼是別人的,不能亂拿亂用。

4歲之前的孩子,物權概念還是淡薄的,年齡越小越沒有物權意識,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滿足的邏輯當中:你手裡的玩具挺好玩,等你放下了,我拿起來玩,這個玩具就是我的了。

所以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去,經常會看到,幼小的孩子們在玩的時候,玩具是混在一塊的,隨手拿起就玩,玩好放下,再拿另外一個。等走的時候如果家長不提醒,孩子可能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就走了,如同帶走自己的玩具一般自然。這就是孩子的物權邏輯——凡是拿到手的,就是我的。

所以,如果成年之後,我們習慣性的向身邊的人借物、借錢,而且可以花的心安理得,花完之後即使有錢了,也覺得不還也不要緊,這種行為,實際上在內心還是有不成熟的心態,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作:”退化“,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成年人原本應該具備的社會性,如不私佔、不強搶等規則意識,在某個階段卻出現了退化,行為表現如同一個幼童。

淺表來看,這只是某個階段的某一個行為,即使出現了某次“借錢不願意還”的事件,可能意味著借錢人和被借的人之間,過去一定發生過與金錢利益相關的事情,這件事情沒有完滿解決,留下一個空缺,所以借錢的人下意識的想利用這次機會替自己“補上”,其實也相當於透過另一種方式滿足了自己。

往更深了分析,可能涉及到借錢人自己經歷的一些創傷事件。創傷使人退化,變成孩童時不斷索取、不斷被滿足的狀態,而且這種索取還不需要其擔負任何的責任。由於這個問題沒有描述更多的內容,所以深層次原因,我只是按照以往經驗稍微一提,希望能有所幫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借錢的人當時處於消費超額,或者正在計劃一件非常耗費金錢的事情。

人在集中精力籌劃某件事的時候,會把身邊一切資源都調動起來,哪怕那個資源並不是他自己的。雖說在徵用的時候用的是“借”的方式,但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物權早就模糊了,在借錢人的內心裡,甚至還會把與被借錢人的過往重新過濾一遍,找出足夠多的事情來證明:雖然這錢是你的,但你借給我,你一點都不冤,畢竟我曾經幫你做過XX 、XX ,我為了你,都XXX 了……

這樣自己遐想到最後,甚至覺得對方借給他這些錢,真是一點都不多。

莎士比亞說:“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錢使你忘卻自己的勤儉。”其實前面還有一句:“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借出會使你人財兩空。”

所以,關於借錢還是不借錢,這個道理,老祖宗們真的都教過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