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浩漢防務論壇2018-01-23 20:19:06

155mm榴彈炮的底排氣彈和棗核彈有什麼獨特之處?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其實底排氣彈就是棗核彈的一種,只不過是棗核彈是一種根據外形上的通俗的叫法,是這一類凹底彈型的統稱。遠端全膛底凹榴彈是一種由英國戰略資源公司首創設計,與傳統炮彈構型不同的新式遠端榴彈造型。與傳統炮彈相比,棗核彈整個彈體成兩頭拉長,尾部收底的弧線形結構, 從形狀上形似一個尖頭圓底的棗核型,因此在國內稱為棗核彈。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棗核彈是將氣動設計應該在了炮彈構型設計的結果,從氣動上來看,在正常的炮彈飛行過程中,因為會在空氣中前端不斷壓縮空氣,形成激波,前端的氣壓壓力高,空氣再進一步從彈身流過,在彈尾後面再次聚集,氣壓變低,這樣形成的彈體的前後壓力差是空氣阻力的最大來源,用底排的氣分方式就減少了彈體前後壓力差,即減少了渦阻。這樣的棗核彈具有良好的氣動外形,空氣阻力進一步減少。

而遠端全膛底排榴彈,也是在棗核彈上進一步最佳化尾部氣動,在設計上棗核彈底凹裡增加了一個可燃氣排氣的裝藥柱(底排藥柱),在炮彈擊發後,在空氣飛行中,燃燒的底排藥柱會向彈底低壓區不斷排出燃燒後的氣體,從而擾亂彈丸尾部匯聚的氣流,進一步削弱了前後的壓力差從而降低了阻力。當然棗核彈也是因為底部凹形,全彈重心從軸線上更加居中,保證了彈丸飛行中的軸向穩定性。經過測算,棗核彈的構型在同樣初速條件下,比普通榴彈增程30%以上。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吳應林32017-11-29 19:14:15

不是現代榴彈炮沒有超過155mm榴彈炮如俄羅斯的210mm,美國的203mm榴彈炮,但是仵多國家沒有裝備155mm以上的大口徑榴彈炮,是因為155mm以上由於重量高對戰戰場地形要求高,反應慢,一般的直升機是沒法吊運等等許多問題,所以了有少數國家裝備如朝鮮有170mm,210mm。230mm和我國臺灣省的210mm都裝備有。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Firebird2017-11-29 11:21:47

這只是需要決定設計。現代火炮,追求的是快速反應,打擊有效,機動靈活,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大的最典型的範例,就是二戰德國的多拉,一枚炮彈幾噸重,威力是夠了,好又多,可這反應就捉急了,一個小時開不了一次,服務人員上千,還得必須在鐵軌上火車拉,則要是放現在,早被炸的渣也:不剩了。理論上,超過152/155都不是事,可要講費效比和機動靈活最大化,口徑越大,就越向多拉靠近,估計一門炮開不了一次就被敵人端了。超過這個級別的,就主要用於地面防禦了,畢竟口徑一大,炮彈得跟著大,自重就非人力可以自持,特別是長時間維持。所以,現在一般152/155都是以自行式為主,可以集火,還能大了就跑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重慶春風摩托2017-11-28 20:31:14

榴彈口徑有過155MM的,如我國的榴彈炮就有203MM的,而且俄美都有這種203MM榴彈炮。

中國W90式203毫米榴彈炮,該炮口徑為203毫米,炮口初速933米/秒,射速1-2發/分。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美國的M110自行火炮,射程29000米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俄國的2s7榴彈炮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我國的W90式比美國的M110俄的2S7都要遠達到50公里,而我國的203毫米榴彈炮最大射速[2發/分]和持續射速[1發/分]也優於美國的1。5發和0。5發/分。,單炮的火力覆蓋面積達到1243平方千米,是美國M110203毫米榴彈炮的5倍,蘇聯2S7203毫米榴彈炮的2。7倍。我國203毫米火火炮配的彈藥的威力水平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猴子軍師2017-11-13 00:26:37

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都是將加農炮和榴彈炮搭配起來使用。例如,美國當時裝備有M59式155毫米加農炮和M1 14式155毫米榴彈炮,蘇聯及東方國家主要裝備M46型130毫米加農炮/47型152毫米加農炮和D1型152毫米榴彈炮。60年代後,西方國家開始研製新的加榴炮來替代加農炮和榴彈炮,這樣做不但簡化炮種,而且方便後勤。蘇聯則繼續研製效能更加優秀的加農炮和榴彈炮。最初,蘇聯壓制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佔優勢,但是到了60年代後期,西方開始研製39倍155毫米榴彈炮,發射普通彈的射程達到22公里,發射火箭增程榴彈的射程更是達到30公里,而且其彈丸重比蘇式152毫米炮的39。9公斤多了5公斤左右,對蘇聯M46型130毫米加農炮和D20型152毫米加榴炮的搭配形成了效能優勢。待到蘇聯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研製第二代152毫米火炮——2A36型152毫米加農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炮的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則開始研製效能更好的 52/54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 我國當時的情況與蘇聯類似:待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尋求新一代大口徑壓制火炮的時候,在效能上對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和66式152 毫米加榴炮形成優勢的只有西方39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當時,西方在技術上比較成熟的39倍口徑155毫米榴彈炮只有美國M198和瑞典FH一 77B。雖然我們當時同西方關係已經轉暖,但是要完整引進39倍155毫米榴彈炮技術也並非易事。1977年,加拿大魁北克空間公司開創性地推出了45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GC一45,其發射普通彈的射程達到了30公里,再結合布林博士獨創的底排彈射程更是達到了39公里以上。此後,魁北克空間公司與比利時PRB公司合作成立了國際空間公司(SRC),將該技術等生產和銷售許可轉讓給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由於GC一45結構複雜,不符合北約技術要求,所以奧聯鋼公司決定對其進行改進。由於SRC所掌握的45倍155毫米身管及底排彈技術只屬於布林博士所有,無論在技術引進和合作上都不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便於開展工作。 我國在第一時間對GC一45型155毫米加榴炮表現出濃厚興趣,並派出設計人員以學習和交流的名義參與到奧聯鋼公司的GC一45型155毫米加榴炮簡化設計工作中去。1982年簡化設計工作完成,新的加榴炮命名為GHN一45型,同年我國引進全套GC一45型45倍155毫米加榴炮技術資料; 1983年初決定在GC一45型的基礎上開展新型155毫米加榴炮的研製,並決定以新155毫米加榴炮作為我國未來軍師兩級壓制火炮。隨後,我國第二代加農炮的設計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並接近定型,但是與GC。45型相比有以下兩方面差距:首先,我國第二代加農炮射程的增加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初速提高的基礎上,蘇聯2A一36則是透過改進彈丸和最佳化發射藥來實現,初速反而降低了不少。初速的增加會導致膛壓和後坐增加,使火炮機動性變差。其次,GC一 45型155毫米榴彈炮另外一個賣點是其獨特的底排彈技術,在不影響彈丸威力的基礎上可以將射程提高33%左右,而且可以設計改裝元件將普通榴彈改裝為底排彈。 綜上所述,用155毫米的加榴炮來代替我國已經落後的加農炮和榴彈炮是一項明智的決定。我國第二代152毫米加農炮在設計定型後便開始效仿比利時M46/84式155毫米加榴炮對其進行152毫米改155毫米的工作,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另外,152毫米火炮是標準的6英寸火炮(152。4), 而西方設計155毫米火炮,是有解決一旦發生戰爭有效利用敵方彈藥的問題,那時西方發明了一種炮彈帶

,使得155火炮可以發射152炮彈,而152火炮不能用155炮彈。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你的肥肥2017-11-12 21:04:48

在戰場上講究效率高,又方便快捷的,我要是去打仗搬個炮就耗費了我那麼多體力你覺得我還有多少體力用來殺敵呢!誰打仗不想快點取勝那有經歷全放搬炮上啊!有人說大的不威力大嗎?我想說他既然能設計出小的肯定實力上也和大的相差無幾要不是還不如不設計,我們又不是傻!再說了濃縮的都是精華嘛!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翔翔爸比2017-11-12 19:25:35

由於現代戰爭的快節奏,超大口徑的火炮的機動性差,導致生存不易(不打你打誰)。彈藥太重,一個人搬不動。倍徑小,射程短,炮管長了更重。效率低,一發203還沒有兩發155殺傷率好(軟目標),對付深埋工事還是來發1000磅的航彈更帶勁。所以超大口徑的火炮就尷尬了。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2017-11-12 19:01:26

這個口徑大威力大的確沒錯,但是一門榴彈炮的真正實力並不僅僅取決於口徑。還有人,同樣的炸藥,口徑大的炮彈也就大,威力也的確大,但是大口徑的炮彈也有個問題,炮彈太重,就以坦克炮為例,美國的M1採用半人工裝填,而最強裝的裝填手一分鐘也只能裝4發炮彈。而M1的口徑只有120mm。同樣的道理,如果榴彈炮口徑過大那裝填速度和射速就是大問題。而榴彈炮的作用是壓制地方火力,掩護步兵,如果射速太慢,就達不到這種效果。

其次,即便是自行榴彈炮,炮彈過大也會使整個車的體重過大,動力系統不堪重負的話拋錨就是家常便飯(這個可以參考二戰中德國的虎豹動物園,體重超標導致故障率超過10%。後勤吃不消)。再者,炮彈口徑過大會導致單車所能帶的彈藥量減少(這個可以參考二戰蘇聯的IS-2和KV-2,不到30發的備彈量而且採用彈藥分裝的裝填模式導致單車無法做到長時間的持續火力輸出,導致蘇聯人只能靠數量來彌補但是戰車數量的增加又給後勤造成巨大的壓力,所以蘇聯在最後爆了接近一萬輛T-34-85,而不是IS-2)。

而現在選擇一門榴彈炮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因素,在要求整體均衡的情況下,自然不能單獨考慮口徑的問題。如果不能做到整體效能的均衡,除非用於特殊方面(比如固定炮臺)否則一味地追求大口徑只能是得不償失。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聯合滴範斯2017-11-12 17:53:59

從技術上說,口徑的上限當然遠遠不止155毫米。事實上,人類歷史上造過的最大口徑的榴彈炮應該是德國製造的“多拉”大炮,口徑800毫米,但這門炮得幾千人伺候,用起來極其麻煩。這樣的咱們自然不用多說,還是以常規的、大量裝備和使用的師屬榴彈炮作為討論物件。

其實,榴彈炮的口徑是綜合多種因素的結果,包括射程、威力、機動性、後勤補給以及政治因素。作為陸軍主力的師屬榴彈炮,口徑是一個不斷增大的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是155毫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師屬火炮的主力是75毫米炮。因為這個年代,雙方戰線之間的距離不遠、縱深也不算太深,同時,野戰工事的構築也沒有那麼堅固,步兵的隊形更是受到火槍時代“排隊槍斃”的影響,比較密集。75毫米炮無論射程、威力都夠用。而當時的機動工具主要是馬和馬車,以輕便著名的法國75毫米野戰炮都重達1。5噸,口徑再大的就得更多的馬來拖。同時,更大口徑火炮的炮彈供應也更麻煩。幾方面平衡之下,75毫米成為一個很合適的口徑。

到了二戰,師屬火炮的口徑就變成了105毫米(西方)和122毫米(蘇聯)。影響因素同上,這一個階段各國軍隊的戰線拉長、縱深加大、直射武器射程和精度的增加造成交戰距離也跟著增加。75毫米炮的射程在這個時候就完全不夠看。同時,隨著野戰工事構築能力的加強,以及步兵隊形的日益疏開,再加上大量裝甲目標的出現。75毫米炮的威力也完全不夠用。所以只能進一步加大口徑。而隨著汽車的大量應用,軍隊機動能力運輸能力大幅提升,也為使用更大口徑火炮提供了保障。75毫米炮則被下放,作為團屬甚至營屬火炮,用於抵進支援。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二戰之後,相關因素進一步發展。師屬火炮需要的射程和威力進一步加大,口徑也隨之進一步加大。原本裝備軍屬炮兵和獨立炮兵部隊的155毫米/152毫米榴彈炮成為師屬炮兵的主力。此外,戰後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火炮的普遍自行化。戰後美國人在戰後曾經研製過三種大口徑自行支援火炮,分別是155毫米的M109、175毫米的M107和203毫米的M110,但最後只有M109大規模裝備。為什麼?還是前面說到的幾個因素的平衡。

首先說射程。以北約大量裝備的美國M109為例,目前的M109A6射程已達30公里,而這個射程是目前世界主流的155毫米/152毫米火炮中最短的。超過這個距離的打擊,有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有空軍的攻擊機,陸軍自己也有火箭炮。所以,用更大口徑火炮實現更遠射程的意義不大。

再說威力。目前,155毫米榴彈在最大射程上也能夠打穿1。8米厚的岩層,在素混凝土裡可炸出1。09米半徑漏斗坑。空炸時,8~9米距離上可完全破壞2層磚牆,8~9米距離上可以嚴重破壞磚牆可使1。5層厚磚的磚牆嚴重開裂可能大部分倒塌;2層厚磚的磚牆傾斜,瓦屋面塌下。對於野戰工事或者軟目標,威力足夠了。對於防護目標來說,155毫米炮彈搞不定的,203毫米效果也好得有限。

而在機動性和後勤保障方面,更大口徑火炮的缺點就多了。例如,美軍裝備過的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在沒有炮塔、只帶2發炮彈、一大半操作人員不坐在車上的情況下,重量就達到26噸,比全封閉炮塔、備彈28發的M109還重。再加上M110的操作人員要13人,比M109多了一倍還多,可想而知用起來有多麻煩。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美國情況如此,蘇聯/俄羅斯方面也是一樣。蘇聯在二戰後也曾經裝備過180毫米和203毫米榴彈炮,但最後還是152毫米成為主流。

因此,155毫米/152毫米是現階段射程、威力、機動性、保障性綜合平衡的結果。

至於為什麼是155毫米而不是152毫米成為主流?這個當然就是政治原因了,誰讓冷戰的結果最後是北約取勝、蘇聯解體呢……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雲卷飛山2017-11-12 12:46:46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榴彈炮的射程一般在二三十公里左右,加強了的可達四五十公里,主要作用在於給進攻部隊火力支援,阻隔敵方後援,用榴彈炮形成隔離帶,不再是攻堅先兵。155毫米榴彈炮彈破片散佈很大,至少有一兩個籃球場面積。受地形限制,你炮彈再大,殺傷面再大,有效殺傷面也不過如此。

以前榴彈炮作為攻堅利器,自然是越大越好,可現在有了精確制導炸彈,和戰術導彈,攻破敵軍堅固堡壘任務不再是榴彈炮的任務,也就沒必要把榴彈炮做得更大。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榴彈炮更接近戰場前沿,需要更加靈活的機動性。不然過於笨重,不便轉移撤退,一旦遭敵方鎖定位置,那就很容易遭敵反擊,造成損失了。除非己方佔絕對優勢,壓著敵方打,而這種情況是很少的。

所以,做武器既要考慮殺敵,還要考慮不被敵殺,155毫米榴彈炮,大小適中,既有較大的殺傷力,又有較高的機動性,可進可退,符合現代戰爭要求,自然就成了戰場主角了。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光怪駁離2017-11-12 12:19:13

口徑大意味著炮身更重,更重意味著反應速度慢,在如今資訊化戰爭的時代,反應慢意味著生存能力低,作戰部署和機動能力不足,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節奏,加上現代炮兵在火控和精確打擊方面的進步,威力不再是平價炮兵作戰能力的重要標準,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才是王道,所以155口徑是各方指標折中的產物,在當前技術下可以兼顧威力,精度,快速機動,戰略部署等方面的需要。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我的御賜馬甲2017-11-12 08:28:39

沒有別的原因,根據美軍經驗,155口徑正好處於人體手工裝填和火力的平衡點上,超過155火力需求一般用導彈或者飛機來解決。美軍為了減輕後勤壓力,身管火炮統一採用155口徑,其他國家有樣學樣,自然就大行其道了。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高考考完了幹嘛去2017-11-12 07:53:36

首先要說的是,火炮口徑從技術上,沒有誰限制,美軍也曾裝備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並非所有炮都不超155毫米。但155確實是目前很多國家的主流,和美國的主導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二戰後美國為了減少後勤保障壓力,盡力縮減火炮口徑規模,基本形成了105毫米,155毫米和203毫米三種,後來隨著空軍支援能力的提升,203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155就成了最大的了。而後北約也採用了這一套標準,我國在火炮研發時大量參考借鑑,於是155榴彈炮就成為目前最大的常用口徑火炮了。

另外,影響火炮口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作戰需求,以兔子為例,200公里以上主要靠導彈和空軍,50-200公里主要靠中遠端火箭炮,10-50公里才是榴彈炮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155毫米無論是射程,威力還是機動性都足夠了。如果追求更大的口徑,就意味著要重新設計,重建生產線,炮的體積重量增加,維護更難,運輸和後勤保障更麻煩等一系列問題,而得到的實惠卻微不足道。

我想問問,為什麼現代各種榴彈炮口徑不超過155mm?萬里何所行2017-11-08 21:52:58

陸軍的火炮現在強調機動性和爆發火力,大口徑火炮體積太大反應慢容易被消滅。再一個現在有遠端火箭炮和短程彈道導彈了,可以代替大口徑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