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酸是什麼?

貴州的酸是什麼?使用者2228011529202022-09-07 20:08:06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世居的少數民族達17個。酸是貴州少數民族飲食最鮮明、最普遍的特色,貴州少數民族喜食酸味,尤其集中於苗族、侗族、布依族、白族、土家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

貴州酸味不同於全國其他地區食用醋酸,而是家家戶戶自己製作酸。在少數民族家庭中,幾乎都備有酸罈子,用來製作酸湯、酸菜等酸味食物。酸廣泛運用於冷盤、熱菜、火鍋以及麵點、小吃的調味,創制出了“酸湯魚”“酸醬鴨”“醃魚”“醃肉”“酸鮓魚”“酸鮓肉”“絲娃娃”等經典餚饌。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坊間流傳著“吃飯沒酸辣,龍肉咽不下”的俗語。

貴州酸食特色鮮明,種類豐富

1、酸湯:

酸湯當屬貴州民族菜中最具特色的酸味美食。貴州少數民族家庭普遍會製作酸湯。酸湯種類豐富,按味道主要分為酸辣、酸鮮、酸鹹、酸甜、酸澀等味型;按製作原料主要分為白酸、紅酸、油酸、辣酸、菜酸、肉酸、魚蝦酸、臭酸等;按民族可分為苗族酸湯、水族酸湯、侗族酸湯、布依族酸湯、仡佬族酸湯等 。

其中,苗族酸湯最為有名。苗族酸湯歷史悠久,取材普通,製作方便,味型醇厚,酸味突出,香味濃郁,成為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酸湯製作流程簡單,白酸用米湯或淘米水直接發酵;紅酸用番茄,輔以大蒜、鹽、米酒,或新增糟辣椒發酵;辣酸用鮮辣椒磨醬,輔以鹽、米酒發酵,或用糟辣椒磨醬,在酸壇密封狀態下使微生物自然發酵,開壇便可食用。

在貴州,酸湯廣泛運用於烹飪之中,多數情況用作底湯,如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圓子等。

2、醃酸:

由酸湯延伸出來的醃酸系列是貴州少數民族酸食美食的又一品種。貴州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製作的醃酸菜比較有名。醃酸有“素酸”和“葷酸”兩大類。

素酸又名酸菜,它具有質地脆嫩、酸味醇和、久藏不壞、經濟實惠的特點。貴州少數民族素酸用料十分廣泛,農家田間地頭的青菜、蘿蔔、大白菜、白蘿蔔秧、油菜、嫩姜、辣椒等均可醃製素酸。例如,貴州仡佬族習慣於將收穫的時令鮮蔬製成素酸,如酸辣菜、醃香椿、扣肉底菜等,比較有特色。素酸製作程式:先將選好的原料用開水汆一下,瀝乾,裝入壇內,再在壇內倒入燒開的豆腐水或米湯製成的稀面水和老酸湯,然後密封,利用微生物自然發酵,24小時後即可製成酸香濃郁的素酸。

素酸製作全程不使用食鹽,成菜自然清淡,食之口舌生津,開胃消食。貴州少數民族素酸食用方法多樣,既可直接用作佐餐菜,也可用於煮、燉、炒、燒、燴、拌等主配料或調料,製作獨特的素酸菜餚。肉末酸菜湯、酸菜豆米湯、紅燒牛肉粉等是貴州民族菜經典的餚饌。貴州布依族製作、食用的幹酸菜比較有特色。將大白菜或油菜菜薹和花莖經過洗淨、曬乾、醃酸、再曬乾等工序後,製成幹酸菜,在炎熱的夏季,將幹酸菜湯作為茶水喝,具有清爽解暑的作用。

貴州少數民族除了醃製素酸外,還將魚肉、鴨 肉、雞肉、豬肉、牛肉等禽畜肉醃製,製成葷酸,又名腤湯,聞臭食香,作為珍貴食物食用。其中,貴州侗族葷酸種類繁多,特色鮮明。由於侗族主要居住在水邊,各種河鮮也成為他們製作葷酸的食材,在侗族居民家中,經常可以看見用魚蝦、螺螄、螃蟹、蚌類等做成的葷酸。

再有侗族的酸魚、酸肉風味獨特,其製法:先將魚、肉曬半乾,“咬”上鹽醬等調料放置 24 小時,再用糯米飯或者黃豆、玉米混合粉包裹,放入壇中密封,儲存3~4個月後,即可食用。侗族葷酸除用陶酸壇醃製外,還用木桶醃製。木桶醃葷酸保持時間比較長久。醃雞鴨可儲存5年,醃肉可儲存10年,醃魚可存放20~30年。同時,侗族也有製作、食用快捷方便的葷酸,即“侗族咬酸”,其製法:將肉切成薄片放在酸水中“咬”一會兒,即時食用。侗家名菜“魚生”就是“咬酸”中的經典。

3、獨山三酸“獨山三酸”在貴州醃酸菜中獨樹一幟。獨山三酸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的特產,也是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久負盛名的食品,包括獨山鹽酸、獨山蝦酸和獨山臭酸。獨山鹽酸菜是中國八大醃菜之一,需用當地產的獨山辣椒製作,具有酸、辣、甜、鹹俱全的獨特風味。用鹽酸菜來燒鱔魚片、蒸扣肉,酸香濃郁,成為貴州著名的風味菜。蝦酸、臭酸主要用小河蝦、葷腥魚肉製作,聞起來奇臭無比,但吃起來酸香可口,廣泛用於炒、爆、燒等菜餚的配料和火鍋的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