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磯鶇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技術以及如何去飼養?

白喉磯鶇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技術以及如何去飼養?小向走進鄉村2019-04-18 20:47:04

我們先從白喉磯鶇的形態特徵介紹,白喉磯鶇的身體長度大約在17到19釐米,體重約在30到39克左右。在區分雄鳥和雌鳥的時候,雄鳥的頭部到後翅膀上的羽毛均為藍色,喉嚨中間處有一塊白斑,這也是它和其他磯鶇的區別,同時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因為有一個白班,所以我們稱之它為白喉磯鶇。眼睛的前面為慄紅色,耳朵後的羽毛,均為黑色,並帶有斑紋。在身體的上方和尾部為褐色的羽毛,帶有鱗狀斑紋,嘴為黑色,腳呈現為肉色。當然了,雌性鳥和雄性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雌鳥上體羽毛以褐色為主, 同時有黑色粗鱗狀的斑紋,下方為乳白色。幼時的白喉磯鶇上方羽毛都為暗褐或者黑褐色,其中穿插棕顏色,頭頂成點斑狀,背部則形成橫斑。

對於白喉磯鶇做了簡單的形態介紹之後,我們再來說一說它的生活習性,白喉磯鶇分佈在我國的西北,華中,華東,華南以及西南等地,一般他們會生活於海拔在800到1800米的,混交林或者是針葉林中。這種鳥兒是喜歡安靜的環境,經常會長時間靜立不動,在冬季的時候喜歡成群結隊出去覓食,它們的叫聲細柔,富有音律,鳴叫時呈昂首姿態的狀態。當出現危險時,它們會發出警告的粗啞聲,在安靜的夜晚也會發出優美而傷感的鳴聲。它們的食物,幾乎以昆蟲為主,主要有甲蟲,鱗翅目幼蟲等等。

從白喉磯鶇的觀賞價值來看,此鳥羽毛華麗,讓人過目難忘。其叫聲悅耳,頗有韻味,如琴簫之聲,也因此有人稱之它為“山地歌手”。白喉磯鶇及美麗的外表和優美的歌喉於一身,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觀賞鳥,被大家所認可和喜愛。同時因為它的華麗外表,也被很多畫家所青睞,在很多的繪畫作品上,都有此鳥的身影。

白喉磯鶇的繁殖期在5月到7月間,一般它們選擇在樹林地下的凹坑或者是天然的樹洞中進行築巢,有時也會在岸邊的巖洞或者是岩石縫隙之中進行築巢。巢一般用松針,草根或者樹葉等構建而成。每次它們產卵大約在4到8枚。卵的顏色一般為肉色帶棕色的斑點,重量大約在三克左右。產的卵長度直徑大約在2。3釐米,孵化期一般為半個月左右。由雌雄雙鳥共同育雛,育雛期一般在15天左右。

這樣一隻漂亮而受歡迎的白喉磯鶇肯定會有很多朋友想問,如果自己想飼養一隻,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我們先從鳥籠的選擇和飼養的用具,以及飼料來和大家分別說說。鳥籠的選擇在籠養白喉磯鶇時可採用畫眉籠或者點頦籠,籠內安裝一根棲木,棲木兩側設定食缸兩個,水缸一個,籠底用塑膠板,這樣便於清洗。在飼料與餵養上,一般白喉磯鶇生鳥用活的昆蟲誘食2到3天,成功採食後可以換食,讓鳥從採食活蟲逐漸變成採食人工粉料,換食的飼料為人工粉料加水或牛奶調成的稀糊狀態,再放幾條活的昆蟲誘食,不給飲水,直接過渡到粉料。等成功換食為粉料後需要提供飲水,粉料的配製為綠豆粉或者豌豆粉與熟雞蛋,以2:1的比例調勻,再加少量肉糜。平時除了餵養人工粉料外,每天還要喂1到2條活蟲,提供一些菜葉,水果,讓它進行自由的啄食,飼養白喉磯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多餵養一些昆蟲和蛹等等給它吃。

總體來說,白喉磯鶇是比較難飼養的,該鳥也是極其喜歡水浴,除寒冷的冬季要減少水浴外,平時要經常讓其水浴,日常要保持鳥籠的清潔,在北方的秋冬季節,以及早春也要注意溫度的變化,切記不可忽冷忽熱,室溫低時不可讓白喉磯鶇進行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