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是誰?

張天師是誰?夜狼文史工作室2017-12-25 22:50:59

張天師是誰?

最正宗的張天師是第一代張天師,也就是中國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時期的張道陵。同時他也是古代名人中享壽最長者。

張道陵究竟活了多少歲呢?答案會驚訝得您打一溜兒跟頭,所以這個謎團要隨著他的人生歷程慢慢地解開。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即公元34年,一個男嬰在當時的沛郡豐縣阿房村呱呱墜地了,這個孩子就是日後的張道陵張天師。張道陵的誕生可謂自帶高大上特質,因為他出生的這個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他出生的這個村和秦始皇最愛的宮殿碰巧重名。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過目成誦,七歲時就能熟背道家鉅著《道德經》,儒家的四書五經當然也難不住他。

張天師是誰?

長大後,張道陵離開家鄉來到都城洛陽進入太學深造。太學是研究儒家學術的最高學府,彙集著天下最高深的儒學著作和最優秀的儒學大師,可是,張道陵對儒學的研讀越深入,心底的幻滅感越強烈,終於有一天他拋下經書,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些書都無法解決生死的問題呀!

就在此時,朝廷給張道陵安排了一個不錯的官職————江州令。這是一個別人求之不得的好機會,可張道陵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而是選擇了去洛陽北面的邙山深處修身煉丹,探求長生之道。

張道陵開始修道事業時,在位的皇帝是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佛教中“白馬馱經”的故事也發生在明帝年間,也就是說,中國的道教和佛教幾乎是同時起步的。

三年後,據說在張道陵修煉的地方,有白虎口銜玉符飄然而至,於是,張道陵名聲越來越響,信徒越來越多。

公元75年,還未到知天命之年的明帝不幸駕崩,他的兒子劉炟繼位為帝,這就是以章草流芳百世的漢章帝,章帝的壽命竟然還不如他的父親,剛剛三十歲就含恨撒手人寰了,時值公元89年。

新繼位的漢和帝只有八歲,垂簾聽政的竇太后三次下詔請張道陵出山任職,並賜封他為太傅,冀縣侯。但張道陵是真心要做隱士的,並非藉此沽名釣譽,他對使者說:“請轉告聖上,只要清靜寡欲,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之中!”

張天師是誰?

為了表明自己一心向道,不涉政事的態度和決心,張道陵離開了臨近京城的邙山,帶著幾個徒弟一路南下去尋找他理想中的修道淨土。他們先在如今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待了幾年,然後繼續向南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環境幽謐的所在,這個地方就是貴溪縣(今江西省貴溪市)的雲錦山。

張道陵對雲錦山一見鍾情,就在山中結廬而居安定下來,然後就開始了青山碧水間

的煉丹歷程。傳說“三年而神丹成,龍虎出現”,於是,雲錦山就成了後人熟知的龍虎山。龍虎山在張道陵心中的確是一個洞天福地,所以他在這兒一住就是三十餘年,直到二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西遊巴蜀傳道。

張天師是誰?

據說張道陵入蜀時已經年逾九十了,如此高齡為何還要遠行呢?一是他的身體康健,神采奕奕,根本無須擔心受不了遠行之辛苦;二是他“聞蜀人多純厚,易於激化,且多名山”;三是“聞巴蜀疹氣危害人體,百姓為病疫災厄所困”,需要他的救治。

巴蜀諸山中,張道陵最喜愛的是成都西面不遠處的鶴鳴山(又名鵠鳴山,在今四川省大邑、崇州一帶),他在此定居後,開始了全新的傳教歷程。

張道陵在巴蜀地區所做的事情其實頗有些“細思極恐”的色彩。

張道陵四處雲遊,踏遍了巴山蜀水,秦嶺南北,雲遊的過程中,他一方面畫符驅邪,一方面傳教收徒。張道陵發展信徒的方式既非常實用又充滿獨創性,他要求凡入道者須出信米五斗,付“天倉”以備饑荒和作“義舍”之用,“天倉”就是公共糧倉。

憑藉著九十歲的鶴髮童顏和深厚的道學修養,張道陵很快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中心,即二十四治,道民定期在那兒學道,祭禱。

看至此處,有沒有覺得張道陵的行事作為像極了後世領導黃巾大起義的張角,只不過他沒有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而已。即使如此,張道陵創立的道教組織也已經被朝廷視為了反動會道門,請看《三國志·張魯傳》中的描述:張魯字公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

張天師是誰?

但張道陵是一個“福大命大造化大”的不凡之人,他創立的道教儘管被封建政府定位為異端,卻並沒有給他自己和他的子孫帶來生死劫難,他們都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歸宿,張道陵本人更是創造了古代名人中的長壽記錄。

公元156年,張道陵在益州北部的靈臺山(在今四川省蒼溪縣)撒手人寰駕鶴西遊,如果按生於34年計算,他前後經歷了

老老少少、大大小小十個皇帝,擁有著123歲(虛歲)的漫長壽命,這個數字可以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道家始祖老子《道德經》中那句最經典的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體《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