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使用者88020546851402020-01-08 23:16:58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皆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闢,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闢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太祖置酒漢濱,粲奉觴賀曰:“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甲卒,收其豪傑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江、漢,引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內迴心,望風而願治,文武並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後遷軍謀祭酒②。魏國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恆典之。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節選自《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譯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郡高平縣人。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不同常人。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給他。”十七歲時,司徒徵召為僚屬,皇帝又下詔任命為黃門侍郎,由於長安局勢動亂,都沒有到任。後來王粲就到荊州去依附劉表;劉表因為王粲其貌不揚,身體瘦弱,行為又不拘小節,不很看重他。劉表死後,王粲勸說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順太祖。太祖任命王粲為丞相掾,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大祖在漢水邊擺設酒宴。王粲舉杯祝賀說:“當今袁紹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數眾多,立志兼併天下,不過袁紹喜歡招納賢人卻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離開了他。劉表在荊州從容不迫,靜觀時局變化,等待時機,自己認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機奪取天下。來荊州避亂計程車子,都是海內的豪傑;劉表不懂得任用他們,所以國家危難而無人輔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時候,一到那裡就整頓軍隊,收納那裡的豪傑任用他們,來馳騁天下;到了平定江漢地區之後,又使用那裡的賢人豪傑並分別安置職位。使天下歸心,希望您的到來使社會安定,文治武功一併使用,英雄能夠全部施展才能,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後來王粲被提升為軍謀祭酒。魏國建立之後,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學識淵博,詢問他沒有不能回答的。當時原有的禮儀荒廢松馳,舉建制定各種制度,經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你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一字不差。看人下圍棋,棋局亂了,王粲替他們恢復原來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頭巾蓋住棋局,讓他用另一副棋擺棋局。用來互相比較,一道也沒錯。他的記憶力就是這樣的好。王粲擅長寫丈章,一下筆就成篇,不用修改,當時的人常常以為他是事先寫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過了。王粲寫作的詩賦論議將近六十篇。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