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為什麼遊客中農民很少?

如何理解為什麼遊客中農民很少?新發現之旅2019-03-17 21:17:17

一、旅遊作為“富人的休閒方式”,農民群體總體而言出遊比例確實少於城市人群

旅遊的起源本來就是歐洲中世紀少數富人週末遠足的產物。旅遊作為空間經濟行為,離不開旅遊者和旅遊地,旅遊者離不開同時具備較高收入和閒暇時間,只有同時擁有多餘的儲蓄和剩餘時間的人群,才能具備出遊的能力和條件。農民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和生活環境,通常收入遠不如城市人群的高(或不足以一年多次出遊)。另一方面,由於農民從事的主要是農業生產活動,勞動報酬大多要考繁重的體力和時間堆積置換,紛繁複雜,沒有嚴格的時間管理和固定的時間規定,加之為了照顧家畜、莊稼,通常一年四季離不開家。此外,農村勞動生產的特點以及生產力相對低下,很難像城市或都市一樣可以加班加點換取休假之間。而且很大程度上還要看天勞動勞作,並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或者說農民生活生產的主動權很多時候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也就是說,農民並不是很少去旅遊,而是農民身不由己。

二、農民生活環境和生產本身就是一種農業旅遊過程——“農民就是就地鄉村旅遊的旅遊者”

鄉村旅遊的核心就是三農——農村、農業和農民。農民生活、生產的場所——農村,構成鄉村旅遊的理想場所。一方面由於城市環境-鄉村環境的差異性,導致鄉村旅遊是城市或者都市人群旅遊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由於有錢和有時間的人通常是城市人群,所以這種通常而言旅遊活動的方向大多為從城市到鄉村或者自然界。也就是說鄉村區域和大自然區域通常是城市旅遊者旅遊的目的地。按照此邏輯,農民作為農村旅遊或者鄉村旅遊一個很重要的旅遊資源要素,農民日常居住地、生活環境、日常勞作生產等本身,就是典型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農民天天所見所聞、生存生產生活的過程就是鄉村旅遊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農民就是“農民就是就地鄉村旅遊的特殊人群”。從反向思維分析,因為農民對鄉村環境和大自然習以為常,鄉村和大自然對農民並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農民真正想去的地方,便是城市或者都市,也就是城市旅遊或者都市旅遊。而城市或都市旅遊的花銷要遠高於鄉村旅遊的費用。所以說,農民到城市或都市這個方向的旅遊活動並不佔多數。

三、農民由於生活環境和生產特點使其旅遊需求確實低於城市人群,且難以辨別農民旅遊者的身份

農民由於所從事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事業,“面朝黃土背朝天”,早出晚歸,整日辛苦勞作,辛苦勞作閒暇,首要需求的是就地休息積蓄能量,好繼續接下來的勞作。加之,莊稼、畜生和家庭必須照顧,所以就縣階段農民主要是活到老忙到老。也就是農民的身份、生活環境和職業性質及其收入等主要原因,決定了農民出遊的動機、目的和需求,遠遠少於城市人群。從另一個角度看,就目前的旅遊統計,通常並沒有具體到旅遊者的具體職業身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旅遊中的農民和生產中的農民具有非常大的區別,因為農民在居住地生活生產過程中,呈現的是原生態的生活生產狀態,具有明顯的“農民標識”。然而,農民一旦離開居住地到城市或都市旅遊,穿著打扮與城裡人並沒有多大區別,也就是我們很難在匆匆的遊人隊伍中,去別處誰是農民身份。所以,我們很難看到或者有閒暇去關心誰是農民旅遊者。

應該看到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民旅遊者呈現逐年明顯增長趨勢,尤其是歐美地區,甚至我國東部沿海和廣大東部平原地區鄉村。隨著時代進步,農民旅遊將成為旅遊者隊伍的潛在的巨大主力軍。與其說農民很少去旅遊,還不如說還沒有到農民大量出遊的時機,或者說農民大量出遊的時代還在路上。

如何理解為什麼遊客中農民很少?

如何理解為什麼遊客中農民很少?

如何理解為什麼遊客中農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