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農民鵬飛2019-02-02 21:43:14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大年三十,也就做除夕,是農曆一年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天。除夕之夜,是人們除舊迎新,迎來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的日子,對中華兒女意義非凡。在這一天,人們保留了很多從我們的先輩老祖那裡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對於很多人而言,“大年三十”是整個春節的高潮,是歷來中華兒女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因而,我們的老祖宗們也總結了很多關於“大年三十”的俗語。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不過,我們也知道,俗語是我們先輩老祖們在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是信仰觀念總結出來的經驗道理。所以,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是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或者說並不符合當今社會的時代背景的,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關於大年三十的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大年三十這一天晚上,在家中圍坐在一起守歲團聚的沒有外人。事實上,那些遊歷在外、辛苦打拼的“外鄉人”,在外求學的學生,不出意外的話都會在這一天趕回家與家人團聚,一起度過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最後一天。

那是從我們的老祖宗們就有的風俗習慣,是鐫刻在中華兒女骨血之中的“民族記憶”。但是,在我國古代,甚至在我國現在的一些地區,除夕夜,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的。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據史料記載,在魏晉時期就有了一家老小熬夜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在中國人民傳統裡的各色各樣的飯局之中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樣一個熱鬧、團聚的日子了,卻獨獨扼殺了“出嫁的女兒”的姓名。

試想一下,在三十的晚上,一個早已嫁人的女子帶著禮物從大老遠的婆家趕回來,只為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度過這新年的最後一天。當她滿心歡喜的敲響孃家的大門,見到了養育她多年的父母,那一刻她覺得為了在這一天回到家以及回到家途中的的辛勞都值得了。

然而,她卻沒有想到,那個寵愛著她、養育她的父母,看到風塵僕僕的她站在家門前之時,他們的臉色是愕然的,感動之中又帶有著糾結。到了最後,他們拒絕她進入家門。想必當她看到緊閉的房門的那一刻是無奈又傷心的吧。

為何我們的老祖宗們會留下除夕之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的習俗呢?筆者在查閱資料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大概是因為那些出嫁了的女兒的父母覺得那個已經嫁人的女兒,在除夕之夜回到孃家會“吸走”屬於他們兒子的福氣,搶走屬於他們兒子的“財神爺”,影響他們兒子在新的一年的氣運。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對於有些父母來說,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是潑出去的水一樣,她已經是上了別人家戶口本的人了,也就不再是“自家人”。只有兒子才是那個能在自己老了的時候仍然照顧自己的人。

筆者不想說這樣的思想究竟是對是錯,只是,這樣想的父母真的是“寒”了他們女兒的心啊。熱臉貼冷屁股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父母與他們的女兒吧。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

筆者覺得有些習俗可以保留,有些習俗就必須捨棄,像出嫁了的女的在除夕之夜,不能回孃家這樣的習俗在親情之間早就應該被捨棄了。各位覺得呢?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老胡說三農2019-02-02 21:58:44

先說什麼是“外人”。

所謂的“外人”是指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或親戚朋友關係的人。

但在這句話中所包含的卻不是這種意思,這句話中的“外人”,包含出嫁的姑娘。

在古代,老百姓常常把出嫁的姑娘當成“外人”。在民間有種說法:“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姑娘一旦出嫁就不算這個家庭中的成員了,應該算做婆家的家庭成員。所以,在過年這個隆重節日裡,姑娘除了“回門日”之外都應該在婆家待著,不能回孃家過節。在這種民間風俗的“禁錮”下,大年三十乃至初一,家庭中根本不會有出嫁姑娘這個“外人”的存在,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自家人”。所以,就有了“大年三十無外人”這種說法。

以上說了,按照舊的風俗習慣,出嫁姑娘除“回門日”外就在婆家待著,也就不存在“兒媳婦回孃家”這一說了。

當然,這些都是舊的風俗習慣,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已沒有任何意義。現在出嫁的姑娘想在哪過年就在哪過年,管他婆家、孃家,自己高興就好。任誰也都管不了了。

農村俗語: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除夕夜,兒媳婦不能回孃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