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坐看雨收雲散2018-03-21 15:10:58

後金大汗努爾哈赤飲恨寧遠城下,到死也沒有明白城中的將領用的什麼計謀擋住了自已十幾萬軍隊的強攻,還讓自已止步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話?努爾哈赤也因這一戰受傷過重不治而亡!是誰澆滅了後金吞併遼東的氣焰呢?

努爾哈赤自薩爾滸大敗明軍以後,先後奪得明朝在遼東的七十多座城池。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狂妄的野心使他把奪取寧遠當成了下一個目標。大明朝這邊呢?新任遼東指揮官高第是個混蛋官,主張把山海關外的重鎮全部捨棄,集中兵力守山海關。遭到身為寧遠兵備道袁崇煥的反對!高第把錦州及周圍要地的駐軍撤走。寧遠也就成了孤城。一六二六年冬,努爾哈赤親率八旗軍圍攻寧遠,遭到袁崇煥率領的,滿桂,祖大壽,何可綱,陳兆闌等將領和一萬餘名守軍的殊死抵抗。努爾哈赤率軍親自衝鋒多次末果,袁祟煥等守軍最後用上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火器紅衣大炮向敵方陣轟射,努爾哈赤也因身先土率而中炮受重傷。最後不得不撤軍停止了進攻。

努爾哈赤受傷敗退的訊息,振奮了大明朝皇帝,百官,百姓的信心,打破了努爾哈赤不可戰勝的神話。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袁崇煥也成了史上唯一打敗過努爾哈赤的英雄!!被朝廷提拔為總督遼東的統帥。可是最後由於宦官的陷害被朝廷殺害了!一代名將就這樣沒死於戰場而死於內鬥!大明朝不滅亡才怪呢?你說是吧!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論史2018-03-23 18:14:47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所問的必定是寧遠之戰,就在那座孤城寧遠讓此前百戰百勝的努爾哈赤引恨城下,而守將就是當時官居寧前道的袁崇煥。

天啟五年(1625年),明廷遼東經略高第以為關外不可守,決定放棄關外四百里之防區。而時任寧前道的袁崇煥,選擇留下來堅決抗爭,堅守寧遠。天啟六年(1626年),在明軍主動撤退的情況下,努爾哈赤率軍十餘萬(此處說法頗不一致,權從蕭一山之《清代通史》)進抵寧遠,在勸降無果之後,進行了三天圍攻,最後努爾哈赤身負重傷,攻城歸於失敗。此戰後,努爾哈赤發出了“予自二十五歲用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何獨寧遠一城,不能下耶”的感嘆。

而此戰之所以能成功,有如下原因:

一、守城主將袁崇煥選擇了正確的戰略方針。

在寧遠戰役之前的遼陽、瀋陽之戰,明軍在很大程度放棄了守衛堅城以抗後金軍的方略,而選擇了主動進攻與後金軍野戰,而明軍在野戰戰鬥力方面整體上是不如八旗軍的,這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而袁崇煥的戰略方針是以防禦為主要手段,抓住有利時機以奇兵出動,這個戰略是符合明軍以步兵為主,利於防守的優點。落實在具體戰術層面上就是依靠堅固的城防,使用火炮轟擊敵軍。這就迫使女真軍不得不放棄自己的野戰長處,墜入攻堅的窘迫局面。

野戰既非所長,惟有憑堅城,用大炮一策,守為正,戰為奇,和為輔。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第二、戰場指揮權高度統一。

以往廣寧之戰失敗,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在指揮權上互相掣肘,貽誤了戰計,讓後金軍有隙可乘。而此次寧遠之戰由袁崇煥一人指揮策劃,並無旁人干擾。不僅自己懷著必死的決心守城,還通知前屯守將趙率教和山海關守將楊麒,凡是逃跑者全部處斬,諸將感袁崇煥之義全請奮力死守寧遠城,所謂眾志成城。

崇煥更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鹹請效死。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第三、努爾哈赤這位自認為百戰百勝的老將在驕傲之下對他的對手袁崇煥缺乏瞭解,根本就沒把寧前道的袁崇煥和寧遠城放在眼裡。所以,在戰前也沒有派間諜入城探聽情況,對眼前的敵人根本一無所知,一意強攻,以至於在失敗之後會有“何獨寧遠一城,不能下耶”的驚歎。

在此戰後,後金不得不重新審視明朝在遼東軍事形勢的新變化。所謂“議戰守自崇煥始”。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史論縱橫2018-03-21 19:37:36

之所以能取得寧遠大捷,我認為第一點原因是明軍本身就善於守城,而後金缺乏攻堅的經驗;第二點原因在寧遠大戰中袁崇煥首次開創依託堅固城牆使用火炮打擊敵人進攻的戰術先例;第三點原因,寧遠大戰後金真正的戰略意圖在於搶掠覺華島的糧資而不在於攻取寧遠城。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第一點原因:以己之長克彼之短

袁崇煥根據孫承宗多年對清軍的考察與研究,得出的防後金策略是“憑堅城以守,用已之長,克彼之短”,根據明軍擅長守城而忽於野戰,金軍擅長野戰而不擅長攻堅的特點,採用“據險以守”。說白了,就是我就不出去跟你打,有本事你就來攻城。

在古代打仗,打陣仗那是一比一人數就能對上,但是攻城的話,攻城部隊必須幾倍於敵軍才能形成攻下,而且很多時候,只要城中糧食充足,外面的兵再多,也只能圍著。顯然,後金的部隊不可能就那麼,圍著,因為後金的部隊打仗歸打仗,打完仗還得回家種地,人家來打仗,就是來打野食的,搞點副業。所以,沒有必要在這麼堅固的城池上跟你叫板。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第二個原因:先進火器的應用

這一點很厲害,在以前,明軍和清軍的交戰中,包括薩爾滸之戰都沒有使用過火炮,因為火炮特別重,不利於運輸,再加上火炮是艦載炮,就是安裝在軍艦上的武器。

估計寧遠城上的幾個大炮也是剛剛運到,袁崇煥也是第一次使用。後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架勢,下破膽了。據說連努爾哈赤也被轟到了,回瀋陽不久就死了。

第三個原因:後金的主要戰略意圖在於掠奪覺華島上的資源

後金軍隊為什麼一定要功下寧遠?因為要城池?很多時候努爾哈赤都是把打下的城池拆了,為什麼,跟明軍作戰,打野戰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城池,而且當時,能夠發起進攻的只有後金,明軍在薩爾滸之後已經無力主動出擊了。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努爾哈赤是一個十分看重時機的人,不是不打,而是時機未到。比如,努爾哈赤就等著熊廷弼被撤才發動寧遠戰役,像這樣的人,不可能會把後金的有生力量放在拿人頭攻城上,女真一共就那幾個人,打沒了就再無東山再起的可能了。

綜上種種因素,我認為是袁崇煥取得勝利的關鍵,並不是說袁崇煥十分厲害你,也並不是說後金拿不下寧遠,而在於後金看來,攻打寧遠值不值得的問題,人家也會看付出/產出比。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江郎說史2018-03-22 22:53:01

熟悉明朝的人都知道有一個戰役,當時明朝在沒有任何援兵和補給的情況下,僅靠一座關外古城硬是擋住了努爾哈赤的六萬八旗騎兵,並且還重傷努爾哈赤,導致努爾哈赤在幾個月後就死了,也是明軍首次擊敗後金軍,而這場戰役就是寧遠戰役。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天啟三年的時候孫承宗命令袁崇煥率領上萬人駐紮在寧遠,當時的袁崇煥在寧遠練兵屯田,更是高築城牆,想要將寧遠打造成屏障山海關的軍事重鎮。但是沒過多久閹黨高第取代了孫承宗,而這個閹黨一上任就想把守軍全部趕到關裡駐紮,這就等於放棄了關外的佈防,將關內的安危全部放在了山海關。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當時的袁崇煥堅決守寧遠,於是高第就將錦州、右屯、大、小淩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軍和守城器具,退入關內,可憐孫承宗打造的關外防線就這樣被一個宦官給廢了。但是袁崇煥申明利害,自己誓守寧遠。寧遠雖然和瀋陽、遼陽這種關外重鎮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寧遠裡面也有一些紅衣大炮等火器。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明軍放棄了關外防線,那麼努爾哈赤定然不會放棄這個天賜良機,於是親自統率八旗騎兵六萬人來搶地盤,對外號稱是十三萬人。當時寧遠孤城內有守軍不過兩萬,而且前有來勢洶洶的八旗騎兵,後無援兵支援,可以說情勢異常兇險。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當時寧遠城裡面也有很多人對此次戰爭不抱有希望,甚至很多人還想著逃回關內。此時身為主將的袁崇煥將自己一家老小接到寧遠,為的就是穩定軍心,以便全力抗敵。袁崇煥組織全城軍民抗敵,並且和眾將士一起刺血為書,誓與寧遠共存亡。這些舉動無疑是有效的,他讓全城的人看到了明軍守城的決心,也因此動員了全城的人守城。

當時的袁崇煥進行了一系列的佈局,顯示將各門全部安排好將領把守,在城牆上海配置了紅衣大炮十幾門,並且讓城外的人全部撤到城裡,將城外的房屋盡數燒燬,讓後金的人就駐紮在荒野之中。並且讓人仔細稽查奸細,嚴守各個街巷口,讓民夫供應將士的飲食。當這一系列動作全部準備好之後,袁崇煥就開始等待後金的攻城。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當時的努爾哈赤一過來一看,這很明顯就是一個帶刺的烏龜殼啊,強攻肯定要費很大的勁。於是就派人去勸降了,結果被袁崇煥嚴詞拒絕。於是後金就開始了攻城,當時明軍居高臨下,大炮和銃炮一起對準後金軍隊發射,導致後金軍隊損失慘重,而且紅衣大炮還重傷了努爾哈赤。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攻打一段時間之後,雖然明軍付出了一些代價,但是後金無法發揮騎戰的特長,反而損失還特別大,於是就被迫撤軍了。而且沒過多久,努爾哈赤也就崩天了。僅寧遠一站,努爾哈赤損失了1。7萬人,袁崇煥還挫敗了努爾哈赤多去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雖然戰果不是很大,但是戰勝的意義確實非同凡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喜歡的朋友還可以點點關注,以後多看此類文章。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z山海2018-03-21 15:02:07

關外孤城,僅以萬餘兵眾,沒有援兵、補給,大敗清太祖努爾哈赤六萬八旗鐵騎精兵,並致其敗回喪命,為什麼呢?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這座城,就是今遼寧省興城,明末時稱寧遠城。

蓋因,山海關外至錦州間近200公里,群山綿延,交通閉塞,進關唯一通道,為僅有渤海沿岸狹長通途“遼西走廊”,興城,正座落“遼西走廊”中間地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清太祖努爾哈赤,親率六萬八旗鐵騎,挾攻下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省北鎮)餘威,欲架長車驅駛山海關內,直取北京,實現入主中原戰略計劃。

時明朝守衛遼西主將,將錦州至山海關“遼西走廊”間錦州、松山、綏中等十餘城堡,盡皆撤回守軍,退守山海關。

寧遠城守將袁崇煥,以“山海關外,屏障盡失,何保山海關”,拒不聽命撤軍,率“遼西走廊”間僅餘孤城,不足萬餘兵眾,動員堅壁清野,加固城池,堅守寧遠城,軍民眾志成城,抵死抗擊,袁崇煥指揮有方,加之“遼西走廊”狹窄,清軍難以發揮“馬背民族”鐵騎優勢,寧遠守軍擊敗起兵以來未遭敗績,強悍不可一世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兵敗回沈而亡。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寧遠一役,明廷自圍剿清軍以來,未有如此之重大勝利,稱之為“寧遠大捷”。

僅供參考。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訪史2018-03-21 15:36:10

在白雪皚皚的山海關外,有一座偏遠小城,名為寧遠。

就是這座寧遠小城,給了不可一世的後金開國君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畢生難忘的慘敗和教訓。

小小的一座寧遠城,既沒有大明的援兵來助,也沒有糧草補給,可卻生生地創造了這麼一個奇蹟,讓信心滿滿的努爾哈赤敗的懷疑人生。

兩軍交戰,最重要的是什麼?主帥和軍心。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當時的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就是一個優秀的主帥。他為了穩定軍心,派人將自己的妻兒老母接到寧遠城,表明自己死戰不休的決心。顯然,此舉異常奏效。軍心大定

袁崇煥深知,孤城老弱要想抵擋住努爾哈赤六萬八旗兵和紅衣大炮的攻勢,唯有一途。那就是軍心。

他排查寧遠城內努爾哈赤派來的奸細,再加上他自己的英勇作戰,小小的寧遠城就像是鐵桶一般,固若金湯。

努爾哈赤在開戰前派人勸降,反被袁崇煥嘲諷說:“你們來的人太少了點”。端的是霸氣無邊,守城士兵看見自己的主帥如此霸氣且信心滿滿,自然也跟著勇敢了起來。

開戰後,努爾哈赤下令用紅衣大炮猛轟,軍心不是萬能的,軍心再穩,士兵也是血肉之軀。在炮火下,寧遠城守城士兵死傷慘重。可努爾哈赤要的是攻下寧遠城,而不是將寧遠城夷為平地,在炮火停息後,攻防戰開始了。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軍心抵抗不了紅衣大炮,可軍心在短兵相接時,作用極大。努爾哈赤的六萬八旗兵在攻防戰中,久戰不下,死傷慘重。

八旗兵被袁崇煥所率領的寧遠守城兵的悍不畏死的精神,嚇破了膽。竟是不敢再上前交戰,只能在城下撿回同伴的屍體。

袁崇煥在寧遠城打下的寧遠大捷,頗有楚霸王項羽之風,楚霸王是以少勝多,且主動出擊,這也是袁崇煥比不了的。

優秀的主帥,明白軍心的重要性。古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寧遠大捷的發生,就是主帥重視軍心的結果。

你好,

訪史,邀你一切採訪歷史!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木目矢口2018-03-22 00:48:06

所謂的寧遠大捷並沒有大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只是試探性的進攻了一下寧遠,次日就轉向20公里處的覺華島,屠殺軍民數萬人,劫掠了覺華島的糧草物資(然後全身而退)。所謂的“寧遠大捷”是吹捧出來的。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口罩娛樂2018-03-21 16:09:54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問題,基本可以確定問題裡的關外孤城應該指的是大明王朝時期的寧遠城,所謂的大敗努爾哈赤應該指的就是明史上記載的“寧遠大捷”。那為什麼僅僅依靠寧遠這座孤城就可以大敗努爾哈赤呢?本文將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一。寧遠城易守難攻

所謂“一座寧遠城,半部明清史”,可見寧遠城在明清歷史上所佔據的重要位置。寧遠城位於山海關之外,今遼寧興城市,與覺華島互為犄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寧遠本來並無城池,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才開始修建,但城池修建伊始,由於並不具備重要的軍事戰略,雖然已經修建城池,但實際規模並不算大。明清戰爭爆發後,努爾哈赤經過薩爾滸大戰,一舉擊潰二十萬明軍,並迅速攻佔瀋陽、遼陽,將戰線推進到遼西走廊。這時,寧遠的戰略作用才顯現出來,明朝的戰略家孫承宗包括袁崇煥等人,開始認識到寧遠的戰略價值。後由孫承宗及袁崇煥等率領無數軍民,于山海關外,開始加固寧遠城池堡壘,造紅衣大炮,整頓軍械,並設立營寨,訓練精兵,並且就地拓地開屯,歷經艱辛,共計歷時四年時間修復完成,依山面海,且在海中覺華島設立水師,易守難攻,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成為拱衛山海關的一道重要屏障。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二。功不可沒袁崇煥

明末能取得“寧遠大捷”,袁崇煥功不可沒。雖然史書上對其褒貶不一,但其人文韜武略,並在“寧遠大捷”中綻放異彩。據史書記載,寧遠大戰前,明清之間發生的戰鬥均以明軍慘敗而告終,其時明軍多有畏戰情緒,袁崇煥危機關頭,獨自單騎出關巡閱,回來後抨擊畏敵言行,並言“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正是其無畏的精神鼓舞寧遠上下,齊心協力抗擊清軍。而事實也是如此,在寧遠之戰的危急關頭,其親自擔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戰袍,仍鎮定自若。可以說沒有袁崇煥悍不畏死的精神,就沒有“寧遠大捷”的出現。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三。堅城利炮顯神威

據記載,袁崇煥督造的寧遠城,城牆高12米,垛子牆高2米,城牆地基寬10米,上部平臺寬9米,下寬上窄,易守難攻,標準的軍事堡壘,讓清軍叫苦不迭。另外,在寧遠之戰中,袁崇煥將從西洋引進的紅衣大炮置於城頭,對清軍狂轟濫炸,造成清軍傷亡慘重。據傳言,清軍統帥努爾哈赤也被大炮擊傷,生死不知,導致清軍士氣低落,只得無奈撤兵。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總結來說,在沒有援兵補給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得“寧遠大捷”,最主要還是袁崇煥等將領敏銳的戰略眼光,看似沒有補給,實際已經提前準備妥當,再加上軍民一心,將領悍不畏死,才能在史書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喲!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沒頭腦的科學家2018-03-21 15:08:36

縱觀明金戰史,不存在題主所說的事件。以關外孤城,無援軍補給,大敗後金進攻的戰役唯有旅順防禦戰,期間的南北山大捷是明軍第一次在萬人以上規模的野戰中擊敗後金軍,但這次參戰的後金軍不足兩萬。而寧遠則不是座孤城,而是從大淩河錦州一直到寧遠的二十餘座堡壘的防禦群,寧遠並不在前線。單純說兵力關寧軍甚至遠高於後金軍,只不過關寧軍戰鬥慾望太弱臨陣脫逃成性,寧遠和寧錦大戰都只守住三座堡壘,其他堡壘的物資都便宜了後金。與其說寧遠擋住了後金的進攻,不如說後金軍搶夠了,不想強攻堅城,背後又有東江軍騷擾,就心滿意足的退兵了。這從斬首數就可以看出來,旅順防禦戰斬首千又數百級,而寧遠和寧錦大戰加起來才斬首四百級。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再拜陳三願2018-03-21 16:56:59

原因如下:

1。後金軍隊的長處在於野戰,攻城乃其短板。努爾哈赤時期的後金軍是沒有熱兵器的,攻城僅僅依靠投石車和雲梯等原始器械。

2。剷除內奸,之前後金軍攻下四十多座遼東城池並不全是強攻的,努爾哈赤善用計謀,一般都是派奸細混入城中,然後裡應外合拿下,比如李永芳、王化貞都是這樣敗在其手上。而袁崇煥深知這一點,在後金軍來臨之前,組織鋤奸隊把內應全部給剷除了。

3。紅衣大炮的威力。天啟年間,明朝從葡萄牙購買了四十門紅衣大炮,袁崇煥在去遼東前就向朝廷要了十門按在寧遠城上,後來也多虧了這十門紅衣大炮,努爾哈赤也是死在炮彈之下。(這些都有史料記載,可以自行查閱)

4。堅壁清野。城外所有百姓全部引入城,燒燬一切可以資敵的物質,而且寧遠城易守難攻。

5。主帥決心。袁崇煥身先士卒,鼓舞士氣與人心。守衛寧遠並不是僅僅依靠明朝官兵防守,更是動用了全城百姓參與防守,同仇敵愾。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雖說自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在遼東節節敗退,城池相繼淪陷,再加上

當時的關外除了寧遠,明朝所有據點的官兵都被高第給撤回山海關內,可以說寧遠之戰前,後金軍是佔盡天時地利。但是寧遠城軍民團結一心,佔有人和。所以勝利雖說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立志成蟲2018-03-21 22:51:11

個人覺得“寧遠大捷”袁崇煥成功的做到了揚長避短,有三個原因:一是堅守城池,如果出城野戰必敗無疑。二是觀念很時髦,把當時最厲害的火炮搬上了城頭,猛烈的炮火把後金軍炸的死傷累累。三是在寧遠城裡嚴查奸細,杜絕了努爾哈赤擅長的裡應外合。寧遠城裡的明朝軍民奮勇抵抗,猛烈的火力把不太擅長攻堅的後金軍打的死傷累累無法破城。善於野戰包抄奔襲的後金軍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敗於寧遠城下沒有什麼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