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路上讀書2019-02-25 12:12:04

謝邀。

朱允炆年紀小,為了鞏固皇權,新皇一登基就決定先下手為強,把可能威脅他地位的藩王叔父們先後收拾了一圈。

先是老五週王朱橚被流放到了雲南,緊接著代王朱桂被抓,岷王朱楩被廢為平民,湘王朱柏是條漢子,不想受辱,自焚而死。一年時間,先後四個皇叔被幹掉,朱允炆越玩越high,準備趁熱打鐵,把四叔朱棣也給做了,還先提前放出了狠話。

朱棣這下嚇壞了。他知道,他和大侄子之間,不是他死,就是他自己死。怎麼辦?反啊!規劃好造反步驟後,他先去了趟南京,一到朝堂,居然不跪拜,在新皇面前拜叔叔的架子!這可惹毛了南京的諸位大臣,一直勸朱允炆辦了他!

但這時候,朱允炆的大腦彷彿抽了風,居然放過了朱棣,幾個王爺都幹掉了,偏偏到了朱棣頭上,就唸叨起了“那畢竟是我叔叔”。

就這麼著,朱棣大搖大擺地回了老窩。結果,一會去就精神失常。聽說燕王瘋了,朱允炆就更放心了,不過藩還是要削的,但負責辦理此事的大臣齊泰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沒有將抓捕命令直接下達給北平城中的駐軍,而是按規定把名伶交給了北平地方的將領——這個張信的將領,可是朱棣的老部下,還是人親手提拔的,打狗也要看主人啊!

張信稍一遲疑,就決定跟著老領導幹,直奔燕王府通風報信去了。結果,裝瘋賣傻的朱棣,一下就恢復了健康,做起來和謀士們共商造反大計,正式決定懟自己的侄子。

造反總得師出有名,朱棣想的招是“奸臣當道”,只要接到天子密詔,藩王就可以起兵討伐。朱棣也是個厚臉皮的,密詔沒有,直接就帶著人馬殺奔而去,打算臉不紅心不跳地跟皇帝說,齊泰、黃子澄這幫奸臣,就交給叔叔我幫你辦了他們。

聽說朱棣反了,南京那邊立馬慌了。朱允炆很頭疼,因為爺爺把能帶兵的功臣都殺了,現在沒人可以打仗了,唯一活著的是長興侯耿炳文,然而這個老頭只會打防禦戰。

朱允炆一時也沒有別的人選,只好將十萬大軍交給了耿炳文。

但是,朱允炆真的是一名豬隊友。

第一,出發前他竟然交代老將軍別把自己叔叔弄死,what?!

第二,在耿炳文戰敗退往真定守城的時候,燕軍圍攻真定,硬是拿不下來。耿炳文擅長守城,朱允炆竟在此時聽信黃子澄建議,撤下耿炳文,派出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去帶兵。對李景隆,朱棣門清兒,這個人就是個廢物。結果,李景隆沒守住,還被兩面夾擊,只能落荒而逃。

第三,後面兩年,燕軍和南軍打來打去,朱棣吃了不少敗仗。當他陷入死局,突然頓悟,搞定侄子就是勝利,於是直搗南京。朱允炆慌了陣腳,再次腦袋抽風,竟然派出李景隆守城門,又加派谷王朱穗監督守門,朱穗可是朱棣親弟弟啊,削藩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啊!

這下,兩人雙雙把城門開啟,絕望的朱允炆,只能放了一把大火,徹底消失在大火之中,大明王朝走入了新的時代。

如果你對明朝感興趣,歡迎關注“路上讀書”,收聽趣味十足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陸棄2019-03-02 15:42:41

建文帝朱允炆只是表面上佔據優勢,一是部隊人數上佔據優勢,比朱棣的部隊人數多;二是在財力上佔據優勢,以天下之力對一洲之力。但如果細細分析,建文帝在幾個方面不如朱棣,這注定了他的悲劇結局。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第一、雙方指揮官素質不同。建文帝是一個仁厚文弱的皇帝,並沒有在戰場上摔打過,而朱棣久在邊疆面對北元,是個馬上將軍,後期的表現上看,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才,建文帝跟他不是一個級別的。

第二、雙方部隊的素質不同。建文帝的部隊雖然人多,但疏於戰陣。而朱棣的部隊久在邊防,以一擋十。

第三、雙方的文臣武將配比,朱棣佔的優勢更大。姚廣孝天下奇才,輔佐朱棣,朱棣手下更是多能征慣戰之將,從謀士上和武將上,建文帝都缺人才。朱元璋活著時,將朝中能征慣戰的將軍們和謀士們都殺得差不多了,建文帝無可用之才。他重用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李景隆都是無用之才,而唯一能戰的徐輝祖又受到猜忌。戰爭一開始,實際上已經註定了結局。朱允炆不是他叔叔的對手。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故事雜譚2019-02-23 21:44:19

建文帝朱允炆從小至善至孝,所以深的朱元璋的喜愛,也就是這個性格所以生在帝王之家是無法生存的,朱棣反叛之前,朱允炆就有幾次機會可以殺掉他,然而建文帝都念及親情,不忍殺害,就是當朱棣反叛之後,還愚蠢的下了一道命令,對諸位將士下令說不可殺死朱棣,千萬不要讓他背上殺害親叔叔的罪名,如此愚蠢的皇帝讓下屬心寒,加上建文帝手下書呆子居多,真正能帶兵打仗的幾乎沒有,而朱棣常年在北邊就是用鐵騎打的蒙古軍隊毫無招架之力,所以被朱棣打敗是必然的。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軍哥閒煮時光2019-02-22 23:10:44

感謝邀請。

我認為,朱允炆當政後,雖然說佔有尤其,其實是虛的。其武裝實力遠遠趕不上燕王朱棣。朱允炆聽信下面的謹言,開始削藩。引起各藩王的不滿。而燕王朱棣早已覷歔王位,再加上其他藩王的不滿,朱棣藉此揭杆而起,乘機打著清君側的口號,進行造反。最終奪得皇權。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小院之觀2019-02-23 13:16:39

答案顯而易見,朱允炆能力太差,完全無法跟朱棣相比,被淘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結合他執政短短四年表現來看,朱允炆仁厚不假,但心軟是做不得皇帝的。皇權之爭,本就是世上最殘酷的鬥爭,遠的不說,就在五十多年以後,代宗朱祁鈺迎回英宗後,將其幽禁並未殺害,八年之後,朱祁鎮成功逆襲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鈺不可能不知道祖上的故事,但他還是忽略了朱允炆的結局,使得自己最後成為了一個悲劇,明朝十三陵中也並沒有他的陵寢,同樣地,也沒有朱允炆的,他們在朱氏族譜中成為了灰色人物。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結合建文帝執政期間在各方面的表現來看,削藩之策不能說錯,這些大小藩王叔叔難保沒有異心,但不論是從什麼角度出發,朱允炆的步子邁得顯然也太大了一點,即位一年內就將五個強藩廢除,換做你是下一位,你作何感想?又出昏招將燕王在南京當人質的幾個兒子送回北平,稍具常識都不能這麼做,不是愚不可及是什麼?

政策上的失當還不至於使得建文帝滅亡,但在用人和軍事上接連犯錯,顯然是低智商的表現。要知道,靖難開始之時,弱勢的無疑是朱棣一方,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朱老四敢以一藩之力起兵對抗朝廷,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可建文帝手握一手好牌,卻硬生生把自己玩死,下詔戰場上不得傷害朱棣,無異給了他免死金牌。重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書生,這些人忠則忠矣,卻在整個戰爭中並無任何值得稱道的表現,要他們統領全軍固然是強人所難,運籌帷幄也非其所長,卻又不能知人善用、舉薦賢才,那他們有與沒有又有何區別?

身邊的智囊團無計可出。軍事上又任人失當,重用李景隆這樣的戰神,送得人頭滾滾,硬生生讓朱棣成功發育,葬送自己絕對優勢的開局,大敗朱棣的魏國公徐輝祖反而受到猜忌被撤銷兵權。而這倆人的結局正好是對建文帝最好的諷刺,深受信任的李景隆親手開門迎燕軍進入南京城,飽受猜忌的徐輝祖始終堅持抵抗,最後被圈禁而死。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政治上和軍事上如此的表現,要說朱允炆能成為一代明君?看看朱棣得天下後的表現,只能說失敗是必然的。拋開朱棣得位不正的瑕疵,高祖登基後,開創的永樂盛世舉世公認,五次親征蒙古,其勇武在有明一朝首屈一指。換個角度想想,若建文帝成功削藩,也就是替蒙古削除了北方的屏障,而當時蒙元勢力依舊強大,如若開戰,是靠耿炳文還是李景隆掛帥?莫不成指望朱允炆親征嗎?

當然朱棣這個叔叔,對自己侄子也不厚道,既然搶了人家天下,歷史自然由其書寫,不過好歹是自己親侄子,多少也要積點德,朱允炆時期的檔案文獻和起居注全部被毀,這也是意料之中,不過還要把朱允炆黑出翔,這就有點不厚道,怎麼黑法,與問題本身無關,這裡就不多作說明了。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大神曹842019-02-22 18:10:27

感謝邀請,個人拙見。

當時的大環境下,太子早亡,朱元璋懷著悲痛的心情決定立皇長孫。在確立朱允炆太子地位的時候,同時也著手把開國元勳處理了個差不多,可能對以後朱允炆帝位產生影響的勢力也被打擊了,同時把分封在各地的兒子安排好,希望以後他這些兒子能輔佐侄子,鞏固大明王朝。這造成的兩個不好的影響,一是藩王勢力變大,擁有著軍權,以後難以控制。二是有能力的武將幾乎被處理完了,造成無將可用。

皇長孫登基,雖然各地藩王心理不平衡,但是一開始還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名不正言不順,雖然有兵但不多,再得不到民心,那註定失敗。偏偏朱允炆一登基,就聽文臣的意見,開始削藩,這可就不行了,當叔叔的雖然有賊心,可還沒行動啊,這不是不讓人活了嘛,初期,的確有那麼幾個叔叔,被各種藉口削為平民,這麼一擼到底,這是逼著人造反。

朱棣等人一合計,打著靖難,清君側的名義,乾脆就反了,反正不反就得死,反了說不定還能活。

當時朝廷掌握著絕大多數軍隊,藩王手裡最多也就幾萬人,但是藩王的軍隊長年戍邊,一直在戰鬥中成長,尤其朱棣,本身朱棣就是從開國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能力很強,軍隊又是長年和蒙古人打仗,軍力強盛。而朱允炆這邊雖然軍隊多,架不住沒有出眾的將領,一座一座城池被攻佔軍隊也紛紛投降,都是你老朱家的人,當兵的就為了口飯吃。

朱棣軍隊一路打過長江,打進國都南京,朱允炆的失蹤,也就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朱棣登基。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張哥講中國歷史2019-02-23 09:06:24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的時候太年輕才21歲,一坐上皇位還立足未穩就開始削藩。削藩不首先拿勢力最強的朱棣開刀震懾群王,先拿實力弱的藩王開刀,給了朱棣足夠的時間準備,看著幾個被削藩的弟弟的下場。更加堅定了朱棣謀反的信念,太子朱標的逝去,使得明太祖朱元璋害怕年輕柔弱的朱允炆控制不住有能力的開國功臣,而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使得朱允炆討伐朱棣無良將可用。用紙上談兵的李景隆,建文帝朱允炆手握明朝百萬政府軍,卻敗給了燕王朱棣加上寧王朱權的20萬兵力,(明史記載燕王朱棣帶兵10餘萬,寧王朱權帶兵八萬,馬革六千,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網路施工隊2019-02-23 21:44:23

根本原因就是朱允炆和朱棣兩方最高決策者之間的武商的區別,武商,和情商,智商一樣,是指在戰爭中武力奪取和指揮的專業程度。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靖難之役如果反過來,朱棣當皇帝,朱允炆造反,結局會怎麼樣,想必大家都沒有異議的認為還是朱允炆會失敗,為什麼,因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方的較量,最終能夠影響勝負的是決策者,在沒有任何外部因素左右事情的時候,兩方較量是看最高決策者的經歷,因此朱允炆失敗,是他經歷不夠豐富,經歷的缺失導致在重大決策方面就不能遊刃有餘。

朱棣出生於1360年,這個年代有什麼特殊嗎?顯然沒有,這一年明朝還沒有建立,朱棣的老爹還在和對手刀殺爭搶中,因此朱棣的童年是見過刀光劍影的,至少朱棣知道武力爭奪的殘酷性和重要性。1380年,20歲的朱棣正式入藩北平,在封地朱棣可不是坐地享福,相反,在北平朱棣過的並不順利,常常要操心北元的騷擾,在守藩的這幾年中,朱棣親自帶兵對付北元的騷擾。正式由於這些經歷,讓朱棣更加明白武力爭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朱棣身邊的人雖不懂理論知識,但是都是能夠帶兵打仗的人。

朱允炆出生於1377年,朱允炆出生時大明國已經建立9年,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朱允炆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朱允炆沒有經歷過刀光劍影,不知道武力爭奪的重要性,相反,處在和平年代,朱允炆受到的都是紙上教育,即理論教育,身邊的人都是理論家,朱允炆深受儒家教育,儒家教育的教的是什麼呢,本質是仁義孝道,和武力是背道而馳的。朱元璋是武力取得天下,留給後代的是如何守天下,太平之世,儒家思想是守天下的正統思想,朱元璋後期至朱允炆時期,文高於武。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而朱棣剛好相反,朱棣的藩地如同朱元璋打天下一樣,需要時時刻刻用武力來維持,不然就有可能時刻被北元拿下。因此朱棣懂得如何運用武力來捍衛自己。一文一武,如果和平相處在太平之世也是能夠締造一段完美的盛世。可惜這叔侄倆不能和平相處。雖然朱允炆不懂武的重要性,但他知道權的重要性,他需要集權,需要將自己的權威樹立起來,要想取得更多的權力,就要剝奪一部分人的權力,即削藩,由於朱允炆接受的都是儒家大義教育,因此削藩的手段也是很儒家,比如藩王不懂禮法,不遵規守紀。但是這個儒家方式一旦碰到武力對抗,效果就立馬不生效了,因此朱允炆只能被迫武力相迎。朱允炆擅文,朱棣擅武,現在都是以武對武,顯然朱棣的武商明顯比朱允炆高。

為什麼說朱允炆的武商沒有朱棣高呢,朱棣有獨立自主的武力決策,而朱允炆沒有,朱允炆沒有卻又不能獨立的放權,朱允炆沒有清晰的戰爭判斷形勢,又不尊重客觀的戰爭規律。朱允炆朱棣正式刀兵相見時,朱允炆才21歲,朱棣已經41歲,朱棣已經在北平和北元打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是一個真正懂得軍事的將領,反觀朱允炆一朝,最高決策者不懂其實也沒有關係,只要底下有人能夠獨當一面也可以,可是很可悲,朱允炆只有一群理論家,沒有實幹家,唯一的還有戰爭經驗的是耿炳文,可是耿炳文已是65歲,雖然年齡不是問題,但是有時候又不得不考慮一下,朱允炆一朝武將已經沒有能和朱棣對抗的人了。朱允炆的武商不線上還表現在,朱允炆的遠征軍北上時,朱允炆還再三囑咐耿炳文說,千萬不要讓我背上殺叔叔的罪名,都已經刀光劍影了,還在想著用儒家思想來麻痺自己。而不懂戰爭規律更是要命,任何戰爭,只要不是決定性的戰爭,輸贏是很正常的,當耿炳文剛打了一次敗仗時,朱允炆的急躁了,臨陣換將,而這將剛好又是一個理論家李景隆,而這個李景隆又剛好被朱棣看的透透徹徹,朱棣聽說朝廷以五十萬傾國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過望,說趙括之失必然重演,燕軍必勝。並提出李景隆之五敗。

因此,當兩方陣營以武力對決時,最高決策者的武商很重要,甚至比情商智商還要重要。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逆流難又何曾隨波逐流2019-02-23 23:48:49

建文帝,人如其名書生氣濃,且生性至孝至善之人。朱元璋為保後世皇室江山的穩固,把稍叛逆的文臣武將整的整,留下的便是些至忠至渝的將士臣子,雖然看似能臣武將還大有人在,可人心已寒。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在建文帝登基時又大量啟用新人,且天下一時太平,文臣以三寸不爛之舌蠱惑入世不深的建文帝大刀闊斧的削藩,說白了就是拿刀去捅自己的的伯伯叔叔。

在這方面下手又狠,有的則直接貶為草民,作為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高高在上的,王爺來說,突然間就得靠拾糞肥田過日子了。這一切可是自己的親侄子給的啊,結果有位王爺便因此含疾憂鬱而死。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正因此便為自己留下了後患,所有的權貴皇親看到如此場景後,為了保住自己的皇權富貴,裡通外合。況且建文帝手下的武將,有能者又被打壓著。朱棣又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對皇宮裡的大小是非瞭如指掌。所以朱棣才敢領區區幾萬兵馬直搗皇宮。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濟世論事2019-02-23 11:54:41

感謝邀請。最根本的原因的話還是2點。1點的話,是朱允文見聞弟在為人處世上還有從政經驗上都遠遠不如他的叔叔燕王朱棣。第二點的話也是他最為致命的一點,就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佔有絕對的優勢,並不把任何人的建議都放在眼裡,最終導致了他的輕敵,也因為他的輕敵導致了他的最終失敗,還是那句話,自我的成敗,最終還是由自我來決定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幫主蘇乞兒2019-02-24 00:41:05

謝邀,

朱允文在初期的法統、兵力上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實在是因為他太過輕敵,步步犯錯才導致大好局面的葬送……

一:執意削藩,激化矛盾。面對幾個強大的藩王,個個擁兵自重,朱允文執意削藩,而非採納高巍“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將矛盾徹底激化,不可收拾。

二:燕王能征善戰,朱允文身邊無大將。朱元璋將建國功臣屠戮殆盡,導致朱允文身邊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將,而燕王是一直跟在朱元璋身邊打天下,在戰略大局上燕王更勝一籌。反觀當年漢文帝為防不測,囑託景帝“國有難,找亞夫”,果然周亞夫不負眾望平定七國之亂,這也是朱元璋殘暴的報應吧。

三:朱允文婦人之仁,太過仁慈,不願揹負殺叔之名。部隊出發前,朱允炆告誡將士:“一門之內自極兵威,不祥之甚。今爾將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此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想活捉朱棣,反而給朱棣提供了一件防彈衣,在數年征戰中,朱棣曾多次身臨險境,但明軍都不敢補刀,東昌之戰,燕軍大敗,撤退時朱棣一人斷後,幾百人在後邊追不敢逼近。滹沱河之戰,朱棣竟然在明軍中野宿,被發現後穿營而逃,沒人敢射一箭,眼睜睜看著他揚長而去。

當然還有一點必須提出,重用李景龍這個草包實在是讓人無語……

正是朱允文不停的犯錯,給了朱棣喘息之機,最終導致局面慢慢陷入被動,只能說朱允文在政治上實在是太年輕,咎由自取!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空山新雨2019-02-22 23:47:55

那得問建文帝自己!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晨曦2786752272019-02-24 15:04:27

懦弱無能,年輕無經驗,採納判斷錯誤,簡單總結人為失誤。天意也有一定因素…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小花靈林靈2019-02-23 00:58:56

建文帝朱允炆告訴大將和士兵,不準傷害燕王,好多次燕王陷於絕境,這道命令救了他,心慈手軟結局只有失蹤,連累方考儒被滅十族!燕王不知何故迀都北京

明朝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為何佔據絕對優勢,依然輸給了燕王朱棣?魏武萌得2019-02-23 21:57:29

一是心不夠狠,不夠黑!打仗的時候難免有死傷,還告訴前線將士不得弄死朱棣,造成前線將士對陣朱棣不敢下手,二是因為朱允文不信任魏國公任用李景龍這個大草包,前線那麼多部隊讓李景龍禍害了多少啊,換個人早把朱棣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