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中醫朱旭陽2020-06-16 20:24:45

您好,很好回答您的問題。很多朋友向我諮詢說:“大夫,我痰多便溏,體內有溼氣或者說自己是溼熱體質”。大家對這個病證的概念比較模糊,具體什麼是溼熱?溼熱又分為哪幾種?我想有必要把它說清楚,接下來,朱大夫結合中醫理論為您講解如何區分溼熱。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溼熱證是中醫學的病證名稱,通俗講就是溼邪與熱邪結滯於人體內,並造成的溼熱阻滯類的疾病。請注意,溼熱引發的問題不特指於某種疾病,因為溼熱證是疾病的發展階段,可存在於多種疾病中,中醫認為亦可導致多種疾病。臨床上,也可遇到只有症狀而無器質性病變的人群,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溼熱證認為是溼熱的體質狀態,即溼熱體質。

溼熱的病因一般為分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外感即感受自然界或生存環境的溼熱邪氣侵犯人體,例如長期睡臥在潮溼環境可引起溼熱蘊結在面板,引起面板瘙癢,溼瘡等疾病;內傷多見於飲食不節,情緒不暢,憂思過度,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臟腑脾胃失調,水溼不能運化而內源性形成溼熱。朱大夫觀察,臟腑脾胃失調引起的溼熱比較常見,由於肺,脾,腎,三焦等臟腑均參與水液代謝,部位涉及到上,中,下,所以溼熱證可發生在不同的部位和臟腑,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為什麼會發生溼熱?

人體是有機的整體,與自然相和諧,這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理念。自然界存在風暑溼燥寒等五氣,與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等五臟相感應,例如脾主運化水液,可吸收代謝分佈飲食的水分和體內的津液上輸於肺。夏秋之間的季節,多為悶熱潮溼的天氣,人體易感受溼熱邪氣,《內經》說“脾主溼”,主運化代謝水液,這個季節的溼熱氣候與脾相通,溼熱侵襲人體易導致脾不運化水溼,水液停滯而發生腹瀉,痢疾等溼熱性疾病。肺主通調水道,接受脾輸送來的水液,將水液佈散全身,同時向下經過三焦將水液自上而下的輸送到膀胱與腎。感受溼熱邪氣引起肺氣不能宣發肅降和通調水道,可發生黃疸和水腫等疾病。這是外界感受溼熱引起的問題,朱大夫總結為外源性病因。

溼勝則濡瀉——《黃帝內經》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因長期的飲食不節,情緒和過累過度導致肺,脾,腎三焦代謝水液的能力下降,水液停滯,與熱搏結,就形成了內源性溼熱,這是比較常見的原因。所以,可以將溼熱定性為致病因素,溼邪與熱邪組合在一起引起人體發生相應的病證表現。總結溼熱的發生原因的內,外兩個方面,以區分

溼熱的部位和症狀

★外源性

溼熱

外感的形成是人體感受了自然界或者居住環境的過於溼熱,這種情況多發生溼熱結滯在面板,肌肉,脾胃,肺部等部位。病位

偏上,偏外。

區分如下:

①溼熱鬱結面板,注意,雖然溼熱在表,也可影響脾胃,例如脾色主黃,病證表現也伴隨脾胃失調的問題。溼在面板多是生活中久居溼地或感受潮溼環境中的溼熱邪氣,引起面板瘙癢,粉刺,水泡,膿皰,滲出黃水,多見於現代醫學的溼疹,皰疹,痤瘡類的疾病。

汗出見溼,乃生痤痱——《黃帝內經》

②溼熱鬱結在肌肉,病位層次較面板為深,而且肌肉為脾所主,溼熱邪氣易侵犯肌肉,溼為陰邪,易傷陽氣,可導致肌肉筋脈氣血凝滯不通,出現周身疼痛;溼性重濁,出現周身困重,有的病人講到自覺身體特別沉重,腿都不愛抬。嚴重者溼熱阻滯氣血時間久了,可發生肌肉抽搐,或者肌肉萎縮,屈伸不利。

溼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張,軟短為拘,馳張為萎——《黃帝內經》

下肢關節腫脹疼痛。《內經》稱為“溼痺症”,如“溼氣盛者為著痺”。意思是因溼邪閉阻經脈肌肉導致的關節腫脹肌肉疼痛,肢體重著。

地之溼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黃帝內經》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③上焦溼熱,一般指溼熱在上焦肺部,鼻是肺之外竅,漢代的醫學家在《傷寒雜病論》中就記錄了納藥鼻中治療上焦溼熱的方法。實際上,溼熱在上焦是不常見的,溼邪重濁,與水同類,趨於損傷人體的下部,例如脾,胃,腸,下肢,婦科和男科問題。上焦溼熱多鬱滯肺氣,引起頭痛,鼻塞,咳嗽,氣喘,面板黃疸。由於其他臟腑未受溼邪影響,所以患者常飲食如故,僅有上焦表現。

溼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內藥鼻中則愈——《金匱要略》

★二、內源性溼熱

內源性溼熱是臨床當中最常見的溼熱病證,所謂內源性就是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水液代謝障礙,引起的溼熱病證。具有

慢性,長期性,頑固性的特點。

發生原因多為三個方面:

①外源性溼熱沒有得到去除或溼熱在表失治誤治,導致溼熱邪氣久存於皮毛肌肉中,內傷相應的臟腑例如脾主溼,外源性溼熱可傷及脾胃,引起脾胃虛弱,運化無力,出現內源性溼熱證候。

五臟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內舍其合——《黃帝內經》

②飲食不節,三餐不定,過飢過飽,大量的食用油膩肥甘厚味,熱量較高的大魚大肉,有的患者長期大量的飲用高度酒,酒本來就是水火交蒸後的產物,中醫講具有溼性,易損傷脾胃。或情緒不暢,氣滯於脾胃,上述原因導致脾胃運化的能力下降,水液停滯,引起溼滯的問題。溼邪形成後可發生寒溼或者溼熱,一方面是根據個人體質轉化,陽盛火大的體質轉為溼熱證,陰盛寒重的體質轉為寒溼證。另一方面是根據

脾胃臟腑特殊的生理功能所決定,當脾胃發生溼滯後,脾為溼土,本具有溼性,胃為燥土,本具有熱性,臟腑之間互相配合,胃給脾提供燥,讓其不溼。脾為胃提供溼,讓其不燥,二髒配合全然沒有溼熱問題,一旦致病因素刺激而發生脾胃不和,就可直接導致溼熱發生,所以,脾胃是發生溼熱最常見的臟腑,也稱為“中焦溼熱”。

溼證有二,溼熱證多,溼寒證少——《醫門法律》

③勞累過度,先天稟賦不足,下焦腎氣不足,腎氣不能氣化水液,水液停滯引起溼滯,溼與熱相合,易發生下焦溼熱證。

綜述,肺,脾,腎,三焦臟腑失調,引起溼滯,溼邪根據寒熱體質,從陽化熱,從陰化寒。化溼熱後可根據臟腑和部位做出區分,臨床上,常見的有,脾胃溼熱證和下焦溼熱證。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中焦脾胃溼熱

溼熱阻滯脾胃,脾胃為溼所困,溼熱燻蒸,溼性粘滯出現

大便粘膩不爽,臭味較重,患者常說粘馬桶,口中粘膩,舌苔厚而膩是水溼停滯的表現。溼聚成痰,咽喉可自覺有物堵塞,咳不出,咽不下,咽喉不利這是溼熱阻滯氣機出現的咽喉炎或者梅核氣。熱傷津液出現口乾口苦,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數軟。脾胃不和,胃脘不舒,反酸燒心,脾胃有溼熱阻擋,脾不升引起腹瀉,胃不降引起乾嘔噁心。可伴有周身困重,頭腦不清,有的人描述為頭好像戴個帽子發緊。

人稟天之溼化而生胃也,胃之與溼其名雖二,其實一也——《脾胃論》

★下焦肝腎溼熱

下焦肝腎溼熱證多因脾胃溼熱而繼發,加之,溼的性質似水,易侵襲人體下焦。溼熱可影響肝腎臟腑和經脈兩個方面。

●肝膽溼熱證是溼熱燻蒸肝膽,表現為脅肋脹痛,口苦尿黃,口乾,口粘,大便粘膩或乾燥,舌紅脈弦數。本證可發生於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的人群。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腎膀胱溼熱證,溼熱鬱滯膀胱與腎,因腎主水液,司二便,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腰痠腿軟,熱傷津液則小便色黃或溼濁下注引起小便混濁不清或尿蛋白等,本證多見於尿路感染,痛風,腎結石或男科和婦科疾病。

●肝經受溼熱影響,出現肝經溼熱,肝經行少腹,饒陰器,溼熱阻滯肝經出現下肢關節紅腫脹疼痛,陰囊潮溼,白帶異常等問題。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專業總結和建議

綜上所述,溼熱證的區分要從病因,病位,臟腑上辨別。症候群以周身困重大便粘膩不爽,口苦口粘舌紅苔黃膩為主,病因方面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溼熱,外源性多為溼熱阻滯在面板,肌肉和上焦的肺臟,多引起痺症,關節腫痛,溼疹類疾病;內源性溼熱多為中焦脾胃溼熱和下焦肝腎溼熱,脾胃溼熱以脾胃症狀為主,例如胃脹胃痛,反酸燒心,腹瀉大便粘膩,舌紅苔黃膩,本證多發生於慢性胃炎等疾病;下焦溼熱包括肝膽溼熱,腎,膀胱溼熱,肝經溼熱。各臟腑的溼熱問題均會影響相應的臟腑功能。病位分上焦溼熱,中焦溼熱,下焦溼熱,病位要結合臟腑,例如中焦溼熱多指脾胃溼熱。需要注意的是,溼熱日久可以傷及陰血陽氣。

怎麼區分自己是哪種溼熱?

★建議:溼熱源於脾胃,保護脾胃很重要,注意飲食規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肥胖人群控制體重。適當增加運動量,注意不要情緒急躁,放鬆心態,溼熱證發展為較嚴重的問題時,應該諮詢專業的醫生給予指導,綜合調整後溼熱問題可以消除。

最後,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