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怎麼兩個荊州?

三國演義裡怎麼兩個荊州?鄉土老凱2021-05-10 16:00:23

三國荊州治所,即荊州州府所在地,東漢末年曾幾經變化。荊州治所原在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任荊州刺史, 移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劉琦病死,劉備領荊州牧, 駐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荊州”(即取得南郡)後,又移治江陵(今湖北荊州),關羽鎮守 荊州,仍以江陵為駐所。從“借荊州”起,江陵既是荊州治所,又是南郡治萊垍頭條

歷史上的荊州是一個地域的概念。向北到達今天河南境內,南陽就是當時的宛,信陽一部在江夏境內;向南一直到達今天廣西桂林、廣東韶關境內;向東是今天湖北江西交界;向西到今天貴州境內。是相當廣大的區域。萊垍頭條

在歷史上,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 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定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赤壁之戰後,曹、劉、孫 三家共分荊州:曹操佔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佔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 ,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 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於 是劉備佔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垍頭條萊

荊州治所,即荊州州府所在地,東漢末年曾幾經變化。荊州治所原在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任荊州刺史, 移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劉琦病死,劉備領荊州牧, 駐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荊州”(即取得南郡)後,又移治江陵(今湖北荊州),關羽鎮守 荊州,仍以江陵為駐所。從“借荊州”起,江陵既是荊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萊垍頭條

《三國演義》敘述有關荊州的故事時,已是劉表任荊州刺史之後。因此,在赤 壁大戰之前,所謂“荊州城”,實際上是指襄陽;而在赤壁大戰之後,所謂“荊州 城”,實際上是指江陵;此外,並無單獨的“荊州城”。羅貫中不明於此,誤以為 有單獨的“荊州城”,並老是把荊州、南郡、江陵這三個地理概念混淆不清。第3 4回寫蔡瑁趁“襄陽會”之機謀害劉備,事先對劉表說“請主公一行”,似乎劉表 不在襄陽。第40回寫劉表死後,蔡瑁立劉琮為主,“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荊 州;蔡夫人自與劉琮前赴襄陽駐紮……就葬劉表之柩於襄陽城東漢陽之原”。其實 ,這裡的“荊州”乃是江陵(第42回寫曹操兵至江陵,鄧義、劉先率軍民出城投 降,即為明證)。蔡夫人、劉琮本來就隨劉表駐襄陽,怎麼又“前赴襄陽”?從哪裡“前赴襄陽”?這是因為作者把劉表的荊州治所襄陽與後來劉備的荊州治所江陵 攪作一團,以致敘述混亂。第75回寫呂蒙襲取荊州時,也出現了明顯的錯誤。史 實是:呂蒙逆長江而上,奇襲關羽設定的“江邊屯侯”(沿江偵視警戒的部隊)之 後,直趨公安,招降守將士仁(《演義》誤為“傅士仁”);隨即又進逼荊州治所 江陵,麋芳亦降(麋芳以南郡太守身份駐守江陵)。而《演義》卻寫成呂蒙巧奪烽 火臺後,首先襲取“荊州”,然後到公安招降士仁,再由士仁往南郡說降麋芳。那 麼,這個“荊州”在哪兒?它與公安、江陵的方位關係如何?作者根本無法回答。萊垍頭條

讀者只要一對照地圖,馬上就會感到這一部分描寫被攪成了一筆糊塗賬。這並非羅 貫中有意進行藝術虛構,而是因未解“荊州”府先駐襄陽後移江陵而產生的“技術性錯誤”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