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美麗靚圖吧2020-07-08 18:27:42

在十八世紀末葉卡琳娜二世時期,沙俄、奧地利帝國(此時還不叫“奧匈帝國”)共同達成了“希臘計劃”,力圖共同瓜分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拿破崙戰爭”後,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結成了“神聖同盟”,兩國基於維護君主制、瓜分土耳其等共同利益,關係極為緊密。

1853年,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爆發第九次俄土戰爭,土耳其被擊敗。沙俄提出的和談條件,包括土耳其從黑山撤軍。黑山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岸,若被沙俄取得,則意味著沙俄的勢力正式進入地中海,打破了地中海列強的“均勢”。英、法隨即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而奧地利陳兵於俄奧邊境進行牽制。戰後《巴黎和約》,沙俄被迫承認土耳其對塞爾維亞、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的宗主權,沙俄被禁止在黑海部署海軍及其基地。沙俄、奧地利從此交惡。

1866年,由於普奧戰爭失敗,奧地利帝國失去了在德意志、義大利的勢力範圍。1867年,奧地利帝國正式改組為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的君合國。

1877年,趁著奧地利、法國先後被普魯士削弱的時機,沙俄向土耳其宣戰,發動了第十次俄土戰爭。土耳其最終不敵,被迫簽署了1878年《聖斯特法諾條約》。土耳其承認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獨立;波斯尼亞自治;保加利亞自治並納入沙俄勢力範圍;黑海航行自由等。

該協議嚴重打破了列強在東地中海地區的“均勢”。英、奧匈隨即施壓,迫使沙俄前述了《柏林條約》,沙俄被迫放棄了到手的黑海權益,“波斯尼亞”則被奧地利“託管”。巴爾幹半島進入了新“均勢”中,而沙俄、奧匈的關係繼續惡化。

以上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背景,在該階段,英、奧匈在巴爾幹地區開始立場協調一致,共同致力於維繫“西亞病夫”土耳其的統治,避免土耳其崩潰導致沙俄勢力進入巴爾幹。俄羅斯懾於奧匈帝國及其背後的英、德,不敢公然對土耳其提起領土要求,試圖採取了代理人戰爭的模式牟利,開始支援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等國對土耳其攻略。

趁土耳其陷於與義大利的戰爭,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結成巴爾幹同盟。1912年10月9日,門的內哥羅首先向土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保、塞、希隨後參戰。最終於次年,土耳其與巴爾幹4國簽訂《倫敦條約》,規定埃內茲至裡海的米迪那一線以西的土耳其歐陸屬地(阿爾巴尼亞除外)和克里特島割讓給巴爾幹同盟國家;阿爾巴尼亞獨立,但須受俄、英、法、德、奧、意6國監督;愛琴海諸島問題須由德、奧、英、俄4國處理。由於沙俄並未直接參戰,奧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土耳其歐洲部分全線奔潰,自己的南部邊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一系列的親俄國家日漸壯大,俄國的勢力再次進入了地中海。

但是,“代理人戰爭”雖然可以曲線救國,但也有極大的不可測因素,因為代理人未必會在所有方面都和後臺利益一致。沙俄在巴爾幹的兩大樁腳,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面對新獲得的戰利品,迅速交惡。

1913年,塞爾維亞以未得阿爾巴尼亞為由,要求前盟國保加利亞給予補償,保加利亞予以了拒絕。隨即,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簽訂了針對保加利亞的同盟協定。保加利亞自持武力主動出擊,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土耳其隨即參戰反對保加利亞。保加利亞被同盟軍擊敗,被迫求和,割讓馬其頓於塞爾維亞、希臘;割讓東魯米尼亞於土耳其;割讓多布羅加於羅馬尼亞。由於戰時奧匈帝國曾給予保加利亞貸款支援,戰後保加利亞倒入了同盟國陣營。

經過了第一、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領土擴張近一倍,實力急劇上升,同時奉行親俄政策,使奧匈帝國陷入腹背受敵了境地。列強的“巴爾幹均勢”事實上已經搖搖欲墜。

而俄方代理人塞爾維亞甚至試圖打破這種脆弱的“均勢”,以獲得奧匈控制下的波斯尼亞,建立“大塞爾維亞”。觸發“一戰”的具體過程,請詳見沙皇俄國有沒有條件在一戰搞中立,坐收漁利?

綜上,兩次巴爾幹戰爭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崩潰產生力量真空,招致巴爾幹小國的激烈爭奪;也打亂了俄、奧匈之間在巴爾幹的勢力範圍。俄、奧匈雙方的脆弱均勢被塞爾維亞利用,最終引爆了“一戰”。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