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吃火雞,為什麼聖誕節還有吃火雞的習俗?

感恩節吃火雞,為什麼聖誕節還有吃火雞的習俗?美食趣味故事2017-12-27 13:01:47

這個世界上,最不喜歡過聖誕節的,除了火雞,一定還有單身狗。

今天是週一,也是所謂的聖誕狂歡節。從平安夜到聖誕,原本只是外國人朋友相聚、家人團圓的狂歡日,傳入我們泱泱大國後,也就變成了情人節,一把一把的狗糧不停的砸向單身汪們,然後再親切又不失友好的向他們問候一句:“Merry Christmas”!

感恩節吃火雞,為什麼聖誕節還有吃火雞的習俗?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聖誕老人

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尼古拉斯出生在小亞細亞巴大拉城,家庭富有,尼古拉斯後來作了神父,而且還升為主教。他一生當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歡在暗中幫助窮人,聖誕老人是他後來的別號,這個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錢,幫助三個女孩子的故事。

聖誕美食

據說在1620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樸裡毛斯山,由於當時這裡除了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於是便只好烤火雞過節。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睞。聖誕節吃火雞便從此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傳統。

感恩節吃火雞,為什麼聖誕節還有吃火雞的習俗?

如果說春節的意義在於,家人間的陪伴與祝福,是對這一年認真生活的總結與犒賞,是熱哄哄的餃子,以及璀璨的煙火。那麼西方的聖誕更多的是要表達對自己和親人朋友的寵愛,是金色的鈴鐺,寒冬的溫暖,聖誕樹的霓虹……

聖誕節,相當於外國人的元旦,他們總在這一天一家團圓,父母親會陪伴孩子游玩一天,然後一起享受一頓,溫馨有愛的火雞晚餐。所有的節日都有他的儀式感,而聖誕節的儀式感蘊藏在一場場主題活動和一道道美味食物中。

感恩節吃火雞,為什麼聖誕節還有吃火雞的習俗?

其實說到火雞,可不僅僅是烤烤那麼簡單,手續複雜著呢,要用鹽、胡椒粉、牛油還有迷迭香、百里香、義大利芫荽、鼠尾草等香料醃製,肚子裡塞滿切粒香腸、洋蔥、栗子、蘑菇、西芹和麵包乾,再烘烤,才能成為一隻嚴格的火雞。

要想吃到一隻香噴噴的美味火雞,還是有點複雜。可有傳統的有故事的美食,我是從來不拒絕的。縱然醃製跟烤制的過程似乎有些漫長,可跟朋友和家人一起分享這個碩大的美味時,還是對自然賜予我們如此豐富天成的可口食物,心生感念。

紅綠白穿越街道渲染了每一戶人家

壁爐前親人好友交換著禮物和祝福

大人們訴說著耶穌降臨馬廄的故事

孩子們卻更在意紅帽子老人的傳說

生活原本條條框框,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所謂“聖誕節”,不過就是個你為了享受生活的理由罷了,隨心,隨享,便好!

既然隨心隨性,沒有火雞的聖誕節,不是還有著其他更多的美味麼?比如煙燻火腿、聖誕三文魚、聖誕布丁等不也是聖誕節必備的美食麼?倘若這些也沒有,那就再簡單點,到森林裡抓一隻散養雞當燉一鍋聖誕美味吧。

那些年,戶戶都有散養的雞,剩食和糧渣是雞的輔食,青草蟲子和山間泉水是雞的主食。逢年過節,炒上一盤韭菜炒雞蛋,或春天香椿芽炒雞蛋,真是眼見發直,鼻吸入肺,口饞流水,桌上那一盤盤好菜,除了炒雞蛋,最先被搶光的,就是那燉的香氣四溢一鍋雞,湯也沒了,只留下桌角一堆殘骨。

曾何時,到處都是大肉雞,飼料催養的洋雞,即使是早市上說的笨雞,其實也笨不了多少,也是吃飼料餵養的,只不過是圈養,而那些燉出來香味四射的家養散雞,只能是人們的回憶和留戀……

現如今,一群散養雞在長白山林地裡自由的奔跑。長白山的自然條件優越,植被茂密、泉水叮咚……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過大山裡的森林,哪怕走的太累,到森林裡面尋一處樹蔭下的草叢躺下,頓時神清氣爽,睏乏也隨之消失不見。

感恩節吃火雞,為什麼聖誕節還有吃火雞的習俗?

當然,這樣環境下土生土長的雞,我叫它散養雞,或者奔跑的雞,它們在林地直接穿梭、奔跑,食林地雜草蟲物,飲山間泉水露珠。無論是燉了還是烤了,嘗一口你會覺得,滿嘴都是大自然的氣息,原始森林的味道,哦對了,還有聖誕節快樂的味道!

今天是週一,正兒八經過個聖誕節,聽說,氣氛越濃,吃的越好,撒狗糧越多,幸福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