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尚宮女史2018-12-01 10:27:42

大唐帝國疆域的巔峰出現在唐高宗李治時期,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直處在變化中,不過,疆域卻始終沒有達到160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巔峰時刻的疆域大約在1237萬平方公里左右,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僅僅維持了幾年而已。

根據邊城玫女的《中國曆代疆域面積考》的考證,唐高宗龍朔年間(661年-663年)疆域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我們先來看看661年的疆域圖: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在這一年,大唐疆域最西到達了鹹海(今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交界處,縮小的很快,預計2020年就可能會消失),不過對於鹹海以東地區的控制只維持了約三年的時間;最北到達了西伯利亞,到了貝加爾湖以北;東面和南面都環海,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三面環海。另一個高峰期可能就是681年左右,仍舊是唐高宗李治時期,如下圖: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在李治之前和之後都沒有再達到這樣的疆域值。大唐剛剛建立的時候,疆域是非常小的。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當時中原地區還有很多割據勢力,而大唐也只是其中之一。如下圖所示: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大唐建立之後,割據勢力之間互相攻伐,李世民帶領眾隋唐英雄平定天下,滅掉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等割據勢力,而李孝恭也滅掉了蕭銑等割據勢力,到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上臺的時候,中原基本都已經是大唐的疆域。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貞觀時期,名將李靖和李績不斷為大唐開疆擴土,在貞觀末期,尤其是滅掉東突厥之後,大唐的疆域已經非常可觀,我們看一下647年的疆域圖: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李治接過李世民的棒之後,繼續開疆擴土,使得大唐疆域達到最大值,中間雖有縮小,但在680年左右又回到了巔峰,只是682年的時候,突厥吐屯啜骨咄祿帶領700人反唐,建立了後突厥政權,後突厥在武周時期迅速發展壯大,讓大唐疆域銳減。尤其是武週末期,這個時候的疆域已經完全不能和高宗末期相比較。而出現這種變化不過是幾年的時間。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即便在唐中宗和唐睿宗之後出了一個強悍精明的唐玄宗,將大唐帶往最繁盛的開元盛世,但大唐的疆域再也沒有達到高宗時期的廣度。更不用說天寶末期,來了個安史之亂,昏庸的唐玄宗跑到了四川,安史之亂雖然在七年之後被平定,但大唐的繁盛已經再也沒有可能回來,唐玄宗一手締造了盛世,又一手毀了這盛世。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安史之亂之後,唐廷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弱,皇帝的政令在很大程度上並不能有效傳達到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地方割據開始成為常態,而朝廷中宦官專權、朋黨之爭不斷。但大唐還是頑強的存在著,只是疆域進一步縮減,大唐對西域逐漸失去了控制權。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安史之亂結束之後又過了一百多年,另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迅速席捲半個大唐,這就是黃巢起義。長達十年之久的黃巢起義雖然最終被平定,但是大唐卻已經再也經不起折騰。而且割據勢力已經強悍到不把大唐皇帝放在眼中,李克用、朱溫、李茂貞等崛起。最終,朱溫在907年滅掉了大唐,建立了後梁政權。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折緣2019-04-20 13:54:41

你直接跟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本人說:“恭賀陛下,吾大唐疆域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亙古未有也!”

三代帝王一臉懵逼,1600萬平方公里,大唐疆域,這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

所謂1600萬平方公里,只是現代人以如今的測量技術、面積單位透過古籍記載所描繪出來的一個大致的疆域而也。

在筆者看來,這個資料存在很大的問題。

唐人的外交官們並不會在進行外交活動時強調我們大唐的主權如何如何,也不會去跟外國人簽訂領土邊界協議,規定雙方疆域範圍,在盛唐時代,大唐的主要外交活動,大概就是一種,為了戰略需要,或要求或強迫鄰國朝貢。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而朝貢體系旨在將這些國家納入大唐實力控制範圍的同時,並予以保護,這更像是一種霸權主義,而非實際征服其國土,施行真正的行政區劃管理。

唐時也沒有國籍的概念,西域人可以從遙遠的西亞來到長安進行商業活動,而並不需要簽證,而唐人也可以遠到千里之外自由活動。

唐朝建立之後,內附的西突厥,而後來被李靖滅掉的東突厥地區,以及後來被滅掉的薛延陀,唐廷在這一區域建立了單于大都護府,和安北大都護府。被稱之為羈縻府州,算是特色的“自治區”。

而這些管理的區域到底有多大,又有哪些地區真正做到了有效控制,這是一個連唐王朝中央估計都不清楚的事情。畢竟古代社會繪製地圖的科學技術落後,大致上也只是控制了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的首領,算是實現了統治。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而且這種統治其實是充滿變數的。遊牧民族的特性決定了他們需要不斷地遷徙,在漢民族傳統集居的中原地區以外,完全無法使用者籍制度來管理,所以諸部族之間完全自治,只是有義務根據部族規模向大都護府納貢 ,而唐廷設立的都護府,更多的是在當地駐軍,對這區域實行軍事威懾,保障內地安全。

大唐人不會認為突厥人、薛延陀人、契丹人他們是唐人,儘管這些部族在大唐的控制之下。

從唐玄宗時期開始設立的十大節度使就可以說明問題,唐玄宗時期突厥死灰復燃,脫離了唐廷控制,在邊境設立了范陽、平盧、河東、朔方、河西、安息、北廷、隴右、劍南、嶺南五府經略使。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而軍鎮設立的目的是保境安民,而現代所繪製的唐玄宗時期疆域圖是這樣的: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由此可見,唐廷對中原傳統區域以外的地區,所統治的目的,並非是出於“治民”,而是“安邦”。透過駐軍對這些區域形成戰略威脅,使其不能坐大成為威脅唐廷。

或許對於唐王朝而言,這些都護府區域的人民大多都屬於異族,並非大唐人。所以如果以控制區域來定義為唐朝疆域,那就太過誇大了。

更何況這些區域一直都是變動的,曾幾度易手,接連反叛,到了安史之亂後就變成這樣了: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其實這種情形就好像德國,神聖羅馬帝國算是德國麼,那奧地利咋整?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帝國)控制的半個歐洲,算是德國疆域麼?

控制區域只是發揮軍事影響,而非實現整體的行政統治,只存在軍事權和外交權,二戰德國控制下歐洲,大概也不會認為他們是德國人吧。直接把控制區域當成國土疆域,這是沒道理的。

1600萬也好,1237萬也好,這些都是後人們為了證明唐朝武力強盛所“創造”出來的數字,在唐朝人眼中,根本沒有這樣的概念。

無可否認盛唐時期確實控制著這麼大的區域,但要算國土的話,那就牽強了。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紅黑聖西羅2018-09-18 20:56:29

唐朝疆域面積最大為唐高宗龍朔年間,面積大約為1237萬平方公里。1600萬這個資料從哪而來?

至於三面環海,這就更不靠譜了,首先東和南靠海,西是肯定靠不到海的,還差了幾千公里呢,至於北,也沒有可能。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地圖上看的很清楚,不管是北還是西都離海差的很遠。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其浮若生2021-09-27 07:56:43

大唐帝國疆域的巔峰出現在唐高宗李治時期。

史書上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蘇定方帶兵攻打高句麗時,因為當時是冬季,東北太冷了,於是對身邊的新羅將軍抱怨道:“這鬼地方,太冷了,我當年在雷翥海帶兵打仗,都比這裡暖和。”而這個雷翥海,就是現在的鹹海。當然了,也有人說雷翥海是裡海。新羅將軍聽後表示一臉懵逼~雷翥海在哪?我怎麼聽都沒聽過?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再貼一段唐高宗李治與東羅馬劃定邊界的記載。

這是一段墓誌銘,叫

《大唐故波斯國大酋長右屯衛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波斯君丘之銘》

大唐故波斯國大酋長,右屯衛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波斯君丘之銘。君諱阿羅憾,族望波斯國人也。顯慶年中,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績有稱,名聞(西域),出使,召至來此,即授將軍北門(右)領使,侍衛驅馳,又充拂林國諸蕃招慰大使,並於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傳聖教,實稱蕃心。諸國肅清,於今無事,豈不由將軍善導者,為功之大矣。又為則天大聖皇后召諸蕃王,建造天樞,及諸軍立功,非其一也蔦。此則永題麟閣,其於識終,方畫雲臺,沒而須錄。以景雲元年四月一日,暴憎過隙,春秋九十有五,終於東都之私第也。風悲壟首,日慘雲端,聲哀烏集,淚(落)松幹。恨泉扁之寂寂,嗟去路之長嘆。嗚呼哀哉!以其年□月□日,有子俱羅等,號天罔極,叩地無從。警雷繞墳,銜淚(刊)石,四序增慕,無輟於春秋。二禮克修,不忘於生死。卜君宅屯,葬於建春門外,造丘安之,禮也。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阿羅憾墓誌拓片

銘文中的“拂林國”,就是我們熟知的東羅馬,也叫拜占庭帝國。這段墓誌銘講的是:李治派遣到東羅馬的使臣,叫阿羅憾,祖籍是波斯(伊朗)人,在顯慶年間隨蘇定方作戰功勞較大,被調到京城授予禁衛軍將領職務。因為他是波斯人,懂東羅馬事務。所以,唐廷任命阿羅憾為“拂林國諸蕃招慰大使”,負責處理與東羅馬的相關事務。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按照墓誌銘上面的說法,日本繪製的盛唐地圖好像看起來挺對的……

後來,阿羅憾奉旨來到東羅馬,在兩國交界處立上界碑。而東羅馬當時東邊的疆域,大致就在黑海一帶,東羅馬之前還經常與統治波斯的薩珊王朝發生戰爭。也就是說,蘇定方口中的“雷翥海”,很有可能就是黑海。可能因為我們覺得這說法太過於不可思議,所以基本採取最為保守的說法~唐朝人口中的雷翥海,就是如今的鹹海。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東羅馬鼎盛時的疆域

此外,唐高宗李治還派過官員去中亞五國、阿富汗、貝加爾湖一帶設立郡縣和流官。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唐高宗李治在日本極為受尊崇,日本人稱他是“華夏五千年來第一人”!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沈圖22018-08-29 14:05:19

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檢視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曆朝疆域變化,圖集中都有繪製。唐的疆域是否達到1600萬平方公里,暫時查不到資料,不知如何算出。但說唐三面環海,顯然是不可能的。哪三面?西面顯然不可能。只剩下北、東、南三面。南面,唐代,越南北部被唐控制,但面臨的仍是南海。東面,東海,黃海,渤海,與今天一樣。算上唐曾經征服朝鮮北部,所面臨的增加了日本海,仍是東面。剩下的只有北面了。唐代,最強盛時,北部設立過北庭都護府,所轄地區達到過北貝加爾湖以北幾百裡,但距離北冰洋可遠得很,所以,唐代的北方是荒原,不是海,根本談不上三面環海。也許,把貝加爾湖錯當成了海(有北海的稱謂),但它只是一個湖而已,面積很小,和東面的大海連不起來,不可能形成唐帝國三面環海的局面。所以,三面環海說,是錯誤的,根本不存在。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Man1398766572018-12-02 00:27:05

沒有依據。唐朝面積百度百科裡有明確的資料

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有160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這說法有什麼依據?山水2018-12-03 21:35:23

有1251。2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