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向靠譜靠攏2020-07-12 23:14:55

在中國陶瓷歷史中,青花瓷成熟於元代,盛行於明清兩朝,經過元明清的鼎盛發展,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也確立了其在我國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下文將結合中國古代文化及社會審美觀,分述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發展特點與風格。

元代時就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及紅綠彩。有的專家認為青花瓷產生在唐代,也有人認為產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經成熟了。咱們現代的收藏者大多數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從瓷器上來講,有單色釉、彩繪釉。彩繪中青花瓷是數量最多的,從元代到清代直到現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在明萬曆時期又出現了兩種青料。一種叫珠明料,另一種叫浙料,這兩種料都是國產的。珠明料產於雲南,浙料產於浙江。珠明料在元代時已經出現了,直到現代珠明料還在使用。這兩種料也分上、中、下三個等級,含鈷、錳量較高,含鐵量較低,髮色都很穩定。洪武時的青花瓷叫洪武瓷。由於元末的戰亂,明開國初在瓷器生產上沒有太大成就。因為元代青花器的胎體含有鐵等雜質較明代、清代和民國時胎體雜質為多,所以元代青花的釉面,經高溫氧化後,多呈青白色,卵白色,所以元代青花較明代青花的釉面的青白色略重。而明代的青白色又較清代釉面的青白色略重,清以後瓷器釉面而顯純白色。元代青花釉層厚薄不勻,前期釉質形成的特點和瓷器的燒結的溫度密不可分。所以元代青花瓷釉下氣泡大小密集和分?元代青花的胎釉結合處是橙黃色;明代是略淡的黃色;清代和民國因生產技術的提高,胎土提煉精細,瓷器的胎釉相接處是淡淡的黃色和青灰色。元青花在胎釉方面普遍出淘煉不精細、製作粗率缺點(個別除外)。因而砂底多有砂眼,人工刷痕,胎體中含有雜質和鐵質等斑點。較大的器物,介面旋削極為草率,用手撫摸多凸凹不平,有的嚴重用肉眼也能觀察到。大器分段釉接而成,有的連底足也是釉接而成。器內接痕明顯外露,多有稜角,及器口內有粗大和細小旋紋,器底足內也有大小不等明顯旋紋。

因為元代青花器的胎體含有鐵等雜質較明代、清代和民國時胎體雜質為多,所以元代青花的釉面,經高溫氧化後,多呈青白色,卵白色,所以元代青花較明代青花的釉面的青白色略重。而明代的青白色又較清代釉面的青白色略重,清以後瓷器釉面而顯純白色。

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它的最大特徵是:1、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明清兩朝青花或釉裡紅。這兩個朝代的青花和釉裡紅特別多,仿品也多。在材料、工藝、繪畫、書寫款式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樣,惟一不好仿又沒被人重視的還是釉下氣泡的問題。青花的色澤有的仿得很好,有的還有距離,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兩點便可區別真偽了。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暈散現象即為真品;若漂浮而無暈散、顯得死板則可能為仿品。 另一點是用50倍放大鏡看氣泡。若青花下沉則在青花上有許多白色氣泡;若青花上浮則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見白色氣泡。在青白釉下氣泡多且大,則證明青白釉層厚而肥潤,此乃真品。反之,青白釉太薄則氣泡很小應證明是仿品。即使氣泡鑑定很重要,但也該全面分析。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點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