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有什麼出名的寺廟嗎?

中山有什麼出名的寺廟嗎?使用者9979509900610672019-07-26 13:57:59

1、中山石岐西山寺

中山西山寺俗稱西山寺,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城區西山公園內,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讀書人喜聚之地。清道光年間,邑人曾望顏曾在此攻讀詩書,至咸豐六年(1856年)他任陝西巡撫署四川總督時,特募資將古寺加以擴建。

由隱泉庵派僧人心恆為主持,歷代相傳,到1949年已傳至十三代。現寺內有伽蘭殿、韋陀殿、大雄寶殿、準提殿、觀音殿、六祖殿、地毅殿、塔殿等,頗為壯觀。“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內文物散失,僧人撤走。

2、中山市天門白衣古寺

白衣古寺又名白衣庵、紫竹禪林,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大信社群庵前正街,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清嘉慶、宣統年間不斷擴建和重修,1958年後逐漸被拆,現存白衣古寺正殿,2004年重修。白衣古寺正殿建築三間兩進,硬山頂、青磚牆,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

面闊10。84米,進深19。15米,面積約207平方米。白衣古寺是當地較為典型的明清廟宇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90年,該寺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3、中山市小欖鎮隱秀寺

隱秀寺原址位於小欖鎮,佔地358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面積298平方米。該寺建立近300年,一向香火鼎盛,僧侶志眾。由於歷史原因,寺院資料記錄已蕩然無存。解放前夕,僧徒離散,勝因法師移居新加坡,妙因法師四海雲遊,寺院無人管理。

解放後,政府安排多戶人家入住,直至1994年8月,才將所有住戶遷出,將物業歸還佛教。當時,小欖佛教徒積極要求開放隱秀禪院。因該寺地處居民區,通道狹窄,不符合消防要求,故原址不能開放。

4、報恩禪寺(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

報恩禪寺位於黃圃鎮觀仙路1號,原名觀音廟,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是一間113平方米的小廟。由於歷史原因,古廟破爛不堪,幾無人煙。1995年後,祖籍黃圃鎮的香港比丘尼慧皆師父發菩提心,籌資擴建天王殿、大雄寶殿、僧舍和齋堂,初具規模。

由於該建築事前未經省、市宗教事務部門審批及向有關部門報建,沒有按照佛教寺院傳統建築風格興建,各殿、亭臺、僧舍、齋堂的佈局比較隨意。觀音廟更名為報恩禪寺。

5、中山市佛教小欖鎮善慶庵

善慶庵位於小欖鎮東區四村大門樓四巷6號,是二進家廟式小庵,佔地1。5畝,建築面積268平方米,天井、走廊面積約60平方米。現有大雄寶殿、韋馱殿、功德堂、地藏殿、齋堂、客房、僧舍等。

由於歷史原因,該庵沒留下任何資料,據原住持比丘尼釋宗耀回憶,第一代是釋應傑,第二代釋達基,第三代釋應祥,第四代釋本祥,第五代釋本明,第六代釋宗耀,現任釋頓榮。

上世經50年代至70年代,宗教活動被當成“四舊”加以批判、限制,寺院庵堂的宗教活動全部停止,宗教職業人員參加農業或手工業勞動,自食其力。

6、中山石岐永建庵

石岐永建庵位於蓮塘路見龍里2號,佔地232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是一間家廟式的庵堂。

1924年,尼姑廊慈(俗名羅成捷)購買一平房住宅,面積約150平方米,1993年將此屋主權傳給鄭積業,但仍居住此屋。羅成捷一向信仰佛教,收戴通靜、劉通軟等人為徒,並一起食住,進行宗教活動。1979年,該屋因產權問題發生爭議。

1982年2月,佛山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該屋實屬宗教財產,應歸宗教團體所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該場所基本停止宗教活動,尼姑參加街道小手工業生產勞動,自食其力。

7、中山市佛教小欖淨意庵

淨意庵座落於小欖鎮永寧村南壟街47號,始建於1881年(清光緒七年),原名欖溪坑田寺,後改名淨意庵。

該庵佔地面積118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歷代住持依次是:果壽、與就、交太、因潔、撤昌、心樂、隨麟、境信、廓耀、通證、玄標、基銳。淨意庵有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等,現正在籌建更大的大雄寶殿。

解放後至1988年,該庵停止宗教活動,比丘尼參加生產、自食其力,其間,安排一些群眾入住。由於歷史原因,該庵沒有培養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