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董點國學2019-08-04 18:16:52

我正好寫過夏字和夏朝:

“夏”到底是個什麼鬼?

“夏”,不就是夏天、夏朝、華夏唄,還能是個什麼鬼? 的確,現在的“夏”基本就這幾個用法,一點都不鬼。不過你如果要挖挖“夏”的源頭,這絕對比較讓人頭疼。

“夏”是個很重要的字,它的重要,就是因為他組的詞是華夏,夏朝,夏天。近代甲骨文出土後,古文字學家都很想在甲骨文裡找到“夏”字,在甲骨文裡找到“夏”字意義重大。

其一:我們雖然傳說中有三皇五帝夏商周,但目前能證實的歷史只到商朝,因為出土了甲骨文,有甲骨文,商朝的存在才有了無法質疑的實物證據,不再只是傳說。但夏朝還缺少實錘來證實它的存在。

即使在中國人心目中,對“夏朝還需要證明”這件事會感到不可思議:歷代史書裡記載下了那麼多夏朝的故事,中學歷史課就學過夏商周了,夏朝的存在居然還有疑問? 一般人沒疑問,但講究證據的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會有疑問。

因為所有記載商朝歷史的史書,最早最早的就是《尚書》,但《尚書》是寫於周朝的史書,《尚書》裡記載的堯舜禹夏商的故事,最早也是周朝人寫下來的,不管周朝史官根據什麼原則和依據來寫前人的故事,把這些故事當作周朝人記載下來的傳說比較合適些,既然是傳說,這些事情是否真的發生過,這些人物和朝代是否真的存在就需要證據來論證。

我並不是認為它們一定不存在,而是從考古的角度來說,如果你要說它們一定存在,那麼需要有經得起質疑的證據。 商朝的存在與否以前也被質疑,殷墟甲骨文出土後,商朝的存在有了經得起質疑的證據,因為有實物了。但夏朝還沒有商朝的殷墟甲骨文這種證據來證明他的存在。

如果說夏朝不存在,中國人想必都很難接受,我也一樣不能接受。畢竟從《尚書》開始的所有史料都寫到過夏朝,但是夏朝存在在哪裡?怎麼存在的?專家們還在找考古實物證據。 所以,如果能從甲骨文裡找到夏朝的“夏”字,那就有可能從商朝甲骨文來證實夏朝的存在。

其二:我們現在在周朝的金文和歷史文獻中已經證實,周朝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名稱區分了,但商朝是把一年分兩季還是分四季,目前還有爭議,目前甲骨文研究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冬”的字形在甲骨文裡是作為“終”的含義使用的,並不是冬天的意思。如果能從甲骨文裡找到作為季節使用的“夏”字,那就能證實在商朝,已經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劃分。

所以,從甲骨文裡找“夏”字很重要。但是,雖然已經有不少學者論證過甲骨文裡的一些字形是“夏”字,但是比較可靠的“夏”字字形是從周朝的金文開始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夏”的字形比較混亂,但從金文開始到說文小篆體,“夏”字的演變有其基本規律的,都有一個頭,“自”或“頁”字的形狀就是頭,還有腳,就是“足”或“夊”的構字部件,有的腳形變形為“女”字,有的增加了“手”,有的還有“人”的身形,基本是一個完整的人形,這是“夏”字的基本構件,西周晚期和春秋戰國的大部分“夏”字裡面還有一個“日”字,後來“日”字慢慢沒了。

總的來說,“夏”字構造大概是一個大腦袋的人和太陽。根據西周的字形構造來推測,大致可以猜測是太陽照著人。這似乎比較接近夏天的含義了。

但上面這些字形裡,最早的字形都是西周晚期的,周朝的文字只能用來證明周朝的情況,周朝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劃分,已經有各種史料證實了。

不過,甲骨文是一門不斷研究發展中的學科,近幾年,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終於有一個甲骨文已經被不少學者認為是“夏”字了,並被收入了《新甲骨文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這個甲骨文裡的字形和周朝金文的“夏”字字形長得並不象,把它釋讀為“夏”字,是因為這個字形裡有太陽、有人,和金文的造字邏輯一致,能和周朝字形的發展軌跡聯絡起來。

如果這個是“夏”字,那它的造字邏輯似乎比較好判斷,就是太陽當頭照。這不就是夏天的意思嗎? 終於在甲骨文裡識別出了一個“夏”字,字形上看還很有夏天的樣子。但是,這個甲骨文裡的“夏”字並不能解決我們前面提到的證實夏朝和夏季的作用,因為這個字在甲骨文,是作為占卜人的名字出現的,既不作為夏朝、夏人,也不作為夏季出現。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大家最期待的從甲骨文裡證實夏朝歷史和證實商朝有夏季名稱的願望,暫時還不能實現。

我們只能大概推測,這個“夏”的甲骨文的造字本義大概是太陽當頭的大熱天,夏天也許是“夏”字造字本義的延伸,而夏朝夏人的“夏”,可能是假借夏字。 當然,這是推測,也有可能把這個甲骨文字形識別為“夏”就是錯的,也許這個字形跟“夏”就沒關係。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逸禪文化2018-09-01 12:04:18

甲骨文的發現,給中國的史學家出了個難題。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中國的遠古歷史不僅不被國外史學界認可,甚至中國自己人都在否認,疑古派代表人物有顧頡剛和胡適。胡適:“東周以前無一字可信”。顧頡剛:“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華五千年是胡說八道”。而司馬遷的《史記》,更被說的一文不值。

甲骨文的橫空出世,不僅讓商朝得到了國內外史學界的認可,而且讓質疑《史記》的學者閉上了嘴。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但令史學家哭笑不得的是:證明了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卻也同樣證明了夏朝的不存在。

因為在甲骨文裡,不僅是沒找到夏朝,連夏這個字都沒有。

1:首先就是甲骨文裡面根本連夏這個字都還沒發明,夏這個字是一直到周初才發明出現,怎麼可能有人拿根本還沒發明的字來替自己朝代命名的。

2:那會不會是夏人商人對夏朝的稱呼不是夏而是其他?比如冬,春等,很不幸的是,甲骨文裡面根本找不出能和夏朝類比的朝代。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3:甲骨文裡面既然連夏字都沒有,當然沒有任何夏朝的紀載,出現了只有周人知道夏朝,而推翻夏朝的商人卻不知道夏朝的怪事。

4:商最早的先主也找不到任何說他們在夏朝當官的事蹟,相反的,他們都早已稱王,比方說比較出名的王亥,史記裡說王亥是夏臣,但在甲骨文裡面,王亥就是個王,而且是最偉大的王之一,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二里頭考古隊長許弘曾經主張考古要從史書中獨立出來,給良渚文化敲鑼打鼓的西方權威倫福儒也表示:考古不應該成為驗證史書的工具。既然甲骨文連個夏字都沒有,非要從中找出夏朝來可能是緣木求魚了。

中華大地,史前的文化遺址是遍地開花,但奇怪的是,發現的商以前遺址和中國史書記載的根本就是兩回事。挖出來的都是史書上沒寫的,史書上寫的反而挖不到,二里頭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不管龍山文化,仰韶文化, 三星文化,良渚文化,中國史書上根本沒記載,反而有寫的堯舜禹夏根本挖不到。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林屋公子2018-09-02 09:51:12

商周甲骨文沒有夏字,但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

一、土方。《詩經》說:“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過去一般認為這是大禹用土治水的意思。不過在甲骨文中發現了“土方”這一部落。據卜辭,土方、鬼方是和殷商戰爭罪頻繁的兩個部族,郭沫若先生認為土方大概在今天山西北部,即夏朝被滅亡後的夏民族。有不少學者支援這種說法,但主流還是認為禹敷下土方是用土治水的意思,土方族是否和夏有關還存在疑問。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二、杞國。周代的杞國被認為是夏後,《史記·陳杞世家》說:“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這就說明杞國在商朝就存在了。而甲骨文有“杞侯”的記載。杞國和商國還有聯姻,甲骨文有女子名叫“婦杞”。不過,在周代杞國似乎沒有宋國享有賓禮的規格,被稱“侯”甚至“子”,而不是像宋國固定稱“公”。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綜上,甲骨文確實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一為土方、一為杞國,但這兩個部族,是否就是夏朝後裔,仍然還存在一定疑問,所以並沒有達成共識,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考古成果能夠證明。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諶人2018-09-01 19:14:01

首先回答

甲骨文中沒有夏朝的記載。或者即使有,但人們還不能認識那些文字。

有關甲骨文,學問很多,有興趣者可分享我的三點業務認識。

一,甲骨文是商人記載自己家事的文字整合檔案,它是記實的,這不同於當事人記錄他看不見的歷史典籍《史記》《漢書》《資治通鑑》,它不會有前朝(夏)的描述。就是商人本身,也沒有自詡他們是一個朝代。“商朝”,也是後來的史學家命名的。

現在世界留存有13萬片甲骨文,發現刻有4500個文字,目前只有1/3能夠被辨認。人們還無法完整了解它蘊藏的豐富歷史資訊。

二,甲骨文記載的內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活動。它反映了商王迷信鬼神,星象、天氣、收成、出行、傷病、婚嫁、生子、打獵、作戰、祭祀等等,都要透過占卜問問鬼神為什麼?宜不宜?再做出某種決定。這些內容以文字形式被刻在甲骨上,稱為“卜辭”。

後人對甲骨文的研究,有兩項公認重大成果。

①,甲骨片上出現商王的名字,與千年以後《史記》記載的相符,驗證了《史記》的偉大和真實。

②,甲骨文記載了商王武丁的一位妻子婦好,是古中國傑出的政治和軍事家,享有崇高地位。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3000多年後,人們明白無誤地發現了她的墓穴,出土了代表她尊貴身份的大量青銅文物,果然了得,讓人對商朝肅然起敬!

三,今天對甲骨文的更多研究,更多在甲骨文造字本身,它是中國古漢語的雛形,體現了“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特點,是古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作為當今世界仍在最多人口中使用的文字,當然值得繼承和發揚。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2019-07-13 13:16:51

真有。且聽我慢慢往下說。

我手頭有一本書,叫《殷墟卜辭綜述》,裡面對甲骨的研究有較為詳盡的論述。我翻了幾遍,也沒有尋到夏朝的蹤跡。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我先看的甲骨刻辭的內容。

甲骨文有一部分是占卜用的,而另一部分是無關占卜的。其中,卜辭分為六類,祭祀、天時、年成、征伐、王事、旬夕。祭祀就是對先祖和自然神的祭祀與求告。天時包括風雨水及天災等。年成就是收成好壞。征伐就是與方國的戰爭交涉。王事包括天獵、遊止、疾病、生子等。旬夕就是未來幾天運氣如何。

這本書裡還提到了商的年代,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從盤庚開始,分為五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為第一期;祖庚祖甲為第二期;廩辛、康丁為第三期;帝乙、帝辛為第四期。

再說年代,這是我們抱希望的地點,陳夢家先生是這麼說的

(1)成湯伐桀到盤庚遷殷的年數——商的積年

(2)庚庚遷殷到帝辛亡的年數——殷積年

(3)成湯伐桀到帝辛亡的總年數——商殷的積年

(4)各王在位的年數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現在根據甲骨文,可靠的記載只有(2),而(1)(3)是我們想知道的。而這裡也就包括了夏滅亡的時間。根據《左傳》《孟子》和《魯世家》可以推算出西周的積年為257年。另外平王東遷為公元前770年,那麼西周元年就是兩者相加的1027年。盤庚遷殷到紂王的總年數,也僅見於《竹書紀年》為273年。這樣遷殷的時間為前1300年。那麼最後,商的積年就很關鍵了。那麼史書有記載嗎?有的。《竹書紀年》中提到了,“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易緯稽覽圖》也說殷四百九十六年。另外,《孟子》說,由湯到於文王五百有餘歲。《左傳》鼎遷於商,載祀六百。《譙周古史考》殷凡三十一世六百有餘歲。那麼誰說的對呢,我們還是採納600年。這樣,公元前1600為商代的開始。

這樣說了半天,

商滅夏年代也是我們根據史書推測來的。而甲骨文沒有涉及。

那麼再具體說夏吧。

《竹書紀年》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太平御覽》自禹至桀十七世。《禹緯稽覽圖》禹四百三十一年。《帝王世系》自禹至桀並數有窮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這樣,1600+432=2032,為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為夏的開始。

史書有夏的記載,但獨獨甲骨文不見。

我們再說方國地理。

有幾個地方值得注意,一是遷都。有三段:契至湯八遷,盤庚以前五遷,盤庚以後的遷徙。有前八後五之說。再說殷這種說法。從卜辭記載來看,殷人自始至終都稱為商而不自稱殷的。在周初的銅器中才稱為殷。起先叫衣,後來才定為殷。衣是卜辭中的一個小地名。

再說武丁征伐的方國。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有方、這個方很可疑。卜辭中 多次出現。陳夢家說,

方所出之地為曰唐曰榆曰塗,皆在今山西中部和南部。據《左傳》昭元大夏、唐是晉唐叔虞的封地,定四稱之為夏虛。

還有一種說法夏本紀索隱,按世本豕韋,防姓。另外還有土方邛方鬼方亙方羌方等等。我們再說說羌,這是遊牧民族。地區在晉南,或太行山區域。在這裡,陳夢家說,由於作為犧牲的事實以及羌方地望的推測,羌可能與夏后氏為同姓之族是有關係的。理由有1。夏民族奉禹為始祖,而六國年表序曰禹興於西羌方。2。夏為姒姓,姒字從以,而以、臺古本一字。詩生民謂后稷有臺家姓。3。後漢書西羌傳有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

再者,漢代的羌尚有披髮左衽的習俗,處於原始社會之中,而應該說另外一支,到了夏周時期已進入高階形式,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說,

夏來源於此,來源於羌方

。那麼,商革夏命,因此,俘虜其子民為奴隸並作為主要的人牲,也是有道理的。有殷代的奴隸中,他們是最低階的。不用耕作,而大部分用於與牛羊同樣的祭品。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後面還有很多的討伐之國。如晉南諸國,如周。 卜辭中,只有武丁時代有討伐周的記錄。以後不再出現。武丁後,還進行過多次對多方討伐,乙辛時代有人方孟方。

總之

,自盤庚以來的殷代,商主要範圍在河南;在此以前,偏於山東省。在武丁卜辭中,這些多方與諸國,尤其是與商王國為敵的方國,多在晉南。他們和商王國的王都及田獵區以太行 山為界。在山的東面,有若干個商王國的諸侯。在太行山以西的黃土高原上,是夏周兩族的發源地。自武丁至文丁,殷的主要敵人就 在這裡。這些部族有些過著原始的生活,即以後稱為北戎南蠻赤狄的。有些則混和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社會進入了高一級的形式。如姜姓的夏,姜氏之戎,羌;羋姓的楚,蠻方,戎蠻子;隗姓的,鬼方,狄;允姓的,獫狁。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最後,我們說,殷墟卜辭中真有夏朝有關的記載。那就是在羌方中。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夏朝與詩經研究2018-12-24 08:51:29

殷墟甲骨文為何只有273年的遺存?甲骨文伴隨華夏文明的啟蒙期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作者:趙輝)隨著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發現,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商朝就此走入現實,使得中國的信使時間提前了五百多年,中華被確認的文明史也上推至3600年前。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殷墟甲骨文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因出土於殷墟而稱為殷商甲骨文。殷商文化具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殷商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記錄。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有些關於天氣,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早生貴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據統計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只有2000個左右,被認為為殷商時期所產生、形成,成為成熟的完整文字系統。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作為中國夏商周三代起始的夏朝,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國都的遺址,沒有發現代表夏朝文明的文字,沒有發現代表夏朝統一王權管理的金屬貨幣,而不被國內的疑古派史學家與國際歷史研究者所認可。

作為中國成熟文字系統起始的甲骨文,難道只是在商朝五百多年時期,從產生、到發展、至成熟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司馬遷在《史記·七十列傳·龜策列傳》如下記載:

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不同俗。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

略聞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龜,已則棄去之,以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又其大小先後,各有所尚,要其歸等耳。或以為聖王遭事無不定,決疑無不見,其設稽神求問之道者,以為後世衰微,愚不師智,人各自安,化分為百室,道散而無垠,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餘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雲龜千歲乃遊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於助衰養老,豈不信哉!

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

司馬遷年輕時曾遊歷江淮,對江淮地區的習俗有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史記》中專門著有“龜策列傳”,詳細記述蓍龜占卜的相關歷史與事件。從中我們瞭解到,以蓍龜進行占卜的傳統,為江淮地區歷史悠久的習俗。以至於蓍龜占卜活動,成為夏商周三代王室行使王權管理的最重要方法。這種蓍龜占卜管理模式的形成,背後隱藏有什麼地域文化與文化傳承性呢?

從司馬遷《史記》的記載中,我們清楚地瞭解到,商朝文化與夏朝文化一脈相承,周朝禮樂完全傳承於夏朝禮樂。那麼,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或觀點,殷商朝的以蓍龜占卜來決定國家大事、生活、生產的文化,也完全來自於對夏朝文化的繼承,而殷商甲骨文的繼承與發展也離不開夏朝甲骨文的成果。換句話說,殷商甲骨文的前身就是夏朝甲骨文,夏朝同樣具有一套完善體系的夏朝甲骨文。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明確告訴我們,夏商二代從事占卜的甲骨與甲骨文,在占卜後是不能收藏的,必須丟棄掉,否則占卜就不靈驗了。這就是為什麼能在殷墟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原因;為什麼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只存在盤庚遷都到商紂王滅亡的273年期間的記錄,而無記載其他年代甲骨文的原因。

這也給我們的考古學們一個明確提示,對於商朝其他時期的商朝國都的確定,必需有甲骨文或甲骨的出土來進行佐證。商朝前期二百多年國都遺址的確定,如果沒有甲骨文或甲骨的出土,是要打問號的;如果有甲骨文或甲骨的出土,其他條件不是很完善,其為商朝國都的可能性也極大。

將以上結論進行延伸,那麼對於夏朝國都的尋找與確立,也離不開甲骨文或甲骨發現的決定作用。對於夏朝國都的尋找範圍,結合江淮地區蓍龜占卜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與夏商二代王室的蓍龜占卜文化來看,作為商朝前期的夏朝國都,在江淮地區的可能性極大,而不是在傳統歷史理念的黃河流域。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對蓍龜占卜習俗產生的起始年代,在此就不得不闡述一下,近年在塗山地區淮河北岸四公里處發現的蚌埠淮上區發現的雙墩文化遺址。雙墩文化遺址,考古確定的年代距今為7300年前,在高出地面數米的土墩上,出土發現了大量的帶刻畫字元的陶器,以及大量的龜骨與獸骨。龜骨與獸骨因年代久遠,腐蝕風化嚴重,無法確定龜甲上是否有刻畫符號,但陶器上發現的刻畫字元有六百多個。這六百多個符號分為三大類:動物形、植物形、其他形,這些都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而殷商甲骨文記述的內容,除了和商朝王室有關的事務外,與人們的生活生產相關的蓍龜占卜也是主要內容,其與雙墩文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內容有著很多相同之處。

如果我們進行大膽推論的話,7300年的雙墩文化遺址,就是遠古時期淮河流域地區人們的一個蓍龜占卜的祭祀臺,那些刻畫符號就是遠古人們寄託希望的原始刻畫符號。而3600年前的殷商蓍龜占卜的甲骨文,是進過三千多年發展後的,對雙墩文化習俗的繼承與傳承。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在7300年前的雙墩文化與3600年前殷商文化之間,4000年前的夏朝文化應是對雙墩文化與殷商文化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即是對雙墩文化的繼承發展,也是殷商蓍龜占卜文化的前身。那麼,夏朝必然有一個比較成熟的甲骨文來承載蓍龜占卜活動,夏朝國都也必然有一個如雙墩文化遺址和殷墟甲骨文發現地類似的祭祀臺。祭祀臺中必然也有大量的甲骨或甲骨文,來顯示夏朝近五百年曾經從事過的各種蓍龜占卜活動而遺留下來的痕跡。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透過以上闡述,可以形成幾個基本觀點與結論:殷商的甲骨文,絕不是商朝時期獨立發展起來的,而是對夏朝甲骨文的傳承與發展;夏朝也必然有與殷商甲骨文類同的夏朝甲骨文,並留存在某個尚未被發現的祭祀臺厚土之下;雙墩文化遺址是夏商蓍龜占卜文化的啟蒙時期,其出土的刻畫符號是甲骨文的前身,代表了祭祀者的個人身份或某種美好願望;7300年前至3600年前是中華文字產生、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7300年前塗山北的雙墩文化遺址與4000年前塗山南的“禹會諸侯”的禹會村禹會遺址,必然是一個文化傳承關係,是同屬於一個遠古文化發展體系。(作者:趙輝)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使用者947385165962018-10-14 20:03:17

現在網上相信大家都看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外國是不承認中國的夏朝存在的,因為夏朝是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的,外國講究的是需要實事的證據才能相信,一開始他們也是不相信商的存在的,但是直到甲骨文的發現,讓懷疑商朝的人閉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有關夏朝的記載和文物確實是沒有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可以肯定的說在甲骨文裡面是沒有任何關於夏朝的記載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夏這個字都還沒有出現。所以不存在記錄夏朝的事,而且甲骨文的出現只是驗證了商的存在,甲骨文主要流行就是在商周時期,但是對於他的研究發現,甲骨文記載的大部分都是祭祀占卜之類的,對於商朝王室和軍事,經濟,社會等等方面的記載是非常少的。

但是在司馬遷的《史記》卻是記載了夏朝的,有專門的《史記·夏本紀》裡面詳細記載了夏朝世襲,這個和商朝的《殷本紀》記錄是差不多的,所以說在司馬遷認為夏朝肯定是存在的。在中國也一直都是認為夏朝存在的。1996年的時候,國家在“九五”科技重點攻關專案中,組織歷史、考古、古文字、歷史地理甚至天文學等多個領域的一百餘名科學家,啟動了一項“夏商周斷代工程”,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和排定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研究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雖然說沒有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但是這些學者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比如從陶土,陶俑等等推算出夏朝的存在。

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終有一天一定會證實夏朝是存在的,讓那些質疑的人閉上嘴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電視劇裡看歷史2019-03-31 11:48:25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眾所周知,歐美學者對於中國的夏朝一直持懷疑態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夏朝的遺址還未找到,有關於夏朝的記錄也很不完整,甚至於連記錄夏朝的《山海經》《竹書紀年》等書的可靠與否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而甲骨文是盛行於夏朝之後的商朝文字,於是小編不禁要問,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雖然史學界有一些大拿,譬如李元星老先生,從漢字結構要素形、音、義、法四個方面考證了殷墟甲骨文中古夏字的存在。但是包含羅振玉、王國維這樣的大學識家在內均認為甲骨文中無夏字,而那些甲骨文中的尚未被確認的字中有沒有古代夏朝的記載,這個目前就不得而知了。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於是疑問就來了,按照史書記載,成湯伐夏而得天下,為何商朝甲骨文會沒有夏朝的記載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甲骨文是商代的, 首要記載的東西也是其時的一些事情, 比如戰役, 祭祀等, 其時文字的運用不像現在那麼普遍,而且是刻在龜甲上的文字才能流傳至今,商人用龜甲主要是用來占卜,這上面沒有夏朝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鄧海春2019-08-14 23:43:14

夏朝乃是有史記載的首個世襲制朝代,由於年代久遠,關於它的記載極為少見。也正因為此,夏朝存在的真實性一向備受爭議。甲骨文已經初步具備文字雛形,是我國公認最早的漢字。

那麼,最早的文字中是否能發現夏朝存在的蛛絲馬跡呢?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殷墟是絕大多數甲骨文的發掘地,它們多是商朝統治者占卜所用。這些甲骨文從商代持續到西周早期。甲骨文上的字數雖然不多,但卻內容龐雜。從政治、軍事到天文、曆法,幾乎都有記載。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甲骨文多為占卜而刻,所記載也多是當時之事,並不涉及前朝往事。已知最早的甲骨文距今3500年以上,雖然稍早於殷墟甲骨文時期,但也屬於商朝。

因而,甲骨文中並未有關於夏朝的記載。

為何甲骨文中沒有關於夏朝的記載呢?首先,這與朝代特色息息相關,商朝對鬼神一事極為迷信。

商朝對於鬼神的推崇是自上而下的,商王自稱為群巫之長。此舉雖然有借宗教迷信維持統治的嫌疑,但也可以窺見古人普遍的鬼神觀念。如此一來,用甲骨占卜也就在情理之中。商朝的大事小情幾乎都要仰賴於占卜。無論是對外戰爭,還是農業收成,都要進行占卜。實際上,甲骨文便是卜辭,它記載了所問之事和占卜結果。相較之下,夏朝雖然也有迷信思想,但卻遠遠不如商朝,自然也就不需要用甲骨文求神問鬼。除此之外,有史記載,夏朝的文字乃是夏篆,並未使用甲骨文。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距今實在太過遙遠,即使其中有關於夏朝的記載也難以辨認。

其一,縱然我國學者對甲骨文已鑽研多年,但尚有文字無法辨認。據統計,已經出土的甲骨有十五餘萬片,其上刻有4500字,但是認出的僅有2000字左右,尚不足一半。甲骨文距今久遠,又多是象形文字,要認出甲骨文並加以求證並非易事。其二,已認出的文字中有些意義難以理解,無法確認其與夏朝是否有關。甲骨文中曾經發現“土方“二字,郭沫若認為”土方“所指的就是夏民族。在《商頌》中曾記載”禹敷下土方“,但僅憑此推斷仍然讓人難以信服。因而,此說法學界多不認可。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許多甲骨已被作為藥材使用,即使其中有關於夏朝的記載,也再難尋回。

清代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偶然間發現一味藥材,名為龍骨。龍骨上刻有圖案,而且許多圖案有相似之處。王懿榮研究良久,認定這是一種古代文字,這才大批次收購龍骨。實際上,龍骨本是遠古哺乳動物骨骼化石,可以入藥。後來,甲骨代替龍骨作為藥用,王懿榮發現的便是甲骨。安陽一帶常有人販賣甲骨入藥,因而許多甲骨文已經丟失,其上可能有關於夏朝的記載,但是也無跡可尋了。

甲骨文中並未有關於夏朝的記載,但是出土的陶器青銅器等已經證實了夏朝的存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物的出土,夏朝的歷史也會更加被人們所瞭解。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白駒過隙440228752018-09-01 13:20:46

謝謝邀請,這也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借悟空問答探討一下。 甲骨文就是商朝的文字嗎?難道商朝就沒有別的文字載體嗎?商朝尚鬼,甲骨文不過是商人占卜的工具。如果商人就是隻用甲骨書寫是不是感覺太可笑了,所以甲骨文對我們的商朝文化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未卜先知了webscheer2018-09-01 20:35:13

從字源上來看,夏字最早只可查到秦公簋、阫伯罍、伯夏父鼎、仲夏父鬲等青銅器上出現。只有金文字,在甲骨文上是沒有夏字出現。

《說文解字》解釋:“夏,中國之人也。從夂從頁從臼。臼,兩手;夂,兩足也。”

那麼,甲骨文有沒有有關夏民族的相關值得追蹤的記錄跡象?

回答是有的。

首先,甲骨文是有關方國的記錄有很多,其中,對“土方”的記錄非常多。按甲骨文相關記錄,土方在殷商西北,從方位判斷,土方就屬於夏民族。且土與夏在古音發音同部,同屬魚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一種關於商朝土方位置的標記地圖)

土方之名也見於《詩經》和《楚辭》《尚書》。《尚書序》有“帝釐下土方”之句。《詩經》裡的《商頌》之《長髮》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的記載。禹與土方的關係及與夏的關係,非常明瞭。

到了殷商武丁時期,在土方唐地築了大邑,加強了對這一帶的監視和鎮壓,這在甲骨文上也有記錄。有此記錄後,甲骨文有關土方的記錄才少了。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風逍逍兮易水寒2018-09-02 12:23:40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被認為是世界上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以刻在或書寫於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骨文。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上面記載了盤庚遷殷至紂王時期之間的卜辭,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的占卜記錄。從殷墟的甲骨文來看,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為完整的文字體系了,既有大量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指事字和形聲字。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眾所周知,漢字是一種特殊的能表情達意的符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中國人對自然美法則的認識,體現了古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特點。因為漢字有與生俱來的象形性,使漢字也擁有了獨特的美學價值,所以中國古代經常有一句話就是“書畫同源”,這就是漢字的形體美。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漢字,很多時候都是用象形字來表達意思。在古人眼裡,天是具有人格的,自然界的天地山川、風雨雷電都被先人賦予了人格,加以崇拜和祭祀。甲骨文中的象形特徵就是漢字結構的基本特徵。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上主要是記載的盤庚遷殷之紂王時期的卜辭,也就是祭祀文字,並不常用語記事。甲骨文中並沒有跟夏朝相關的記載,甚至連“夏”這個字都沒提到過。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商朝是建立在夏朝的基礎上的,甲骨文又是商朝時期出現的文字,如果夏朝存在,那麼甲骨文中為什麼沒有關於夏朝的記載呢?就連成湯滅商這等開國大事件在甲骨文中也沒有隻言片語,那是不是可以說明夏朝是不存在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其實不然,我上文說到了甲骨文中的內容主要是祭祀文字,主體部分是盤庚遷殷到紂王時期,並不是像史書一樣對前朝的歷史進行記載的,中國出現史書是在西周末年的諸侯國,商朝沒有編史的習慣。甲骨文中沒有夏朝的記載很正常,但這並不代表夏朝不存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在19世紀末甲骨文首次被發現之前,很多人還質疑商朝的歷史,提出了“周前無古史”的觀點。1899年,甲骨文被首次發現後,王國維用“二重證據法”,即古代典籍和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來證明商朝的存在,使這些學者不得不退而提出“商前無古史”的觀點。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所以,夏朝的歷史並非不存在,只是甲骨文中確實沒有記載夏朝的片段。目前甲骨文共出土了15萬多片的甲骨,上面刻有4500個左右的單字,其中只有2000多個單字被釋讀了出來。古文字學家和學者認為未釋讀出來的甲骨文字中可能有夏字。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李元星老先生的《夏字考》草稿中記載,甲骨文中果然有作為國名族名的夏字。之後李元星老先生又從甲骨文的不此種找到了夏王朝存在的鐵證。其中主要有夏朝開國君主啟,亡國之君桀,公天下貶為家天下,商湯聯合各族滅夏,商湯多桀的處置。全都言之鑿鑿,鐵證如山。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在中國考古學界的不懈努力下,正確的解讀了“夏桀”等甲骨文字,證實了夏朝是確實存在的,是一個有文字可靠的世襲朝代。加上甲骨文之前卻有關於大禹的記載,所以幾乎可以確定夏朝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現存的關於夏朝的史料和文物確實十分匱乏,而且很多都極其不明確。但是隨著中國學者不斷研究出甲骨文的秘密,關於夏朝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模糊不清了。還有一個證明夏朝存在的就是《夏小正》,《夏小正》是對以前曆法的一個總結,也是夏曆的來源。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現今中國史學界對夏代史蹟的認定已經比過去清楚多了,國內大多學者對夏王朝的存在基本上不表示懷疑了。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外國學者對夏朝存在根本否定的態度。

他們有的不熟悉中國的歷史,有的不瞭解中國學者研究夏朝歷史的思維方式,對中國學者發掘的新材料和提出的新論點持否定態度。當然還有部分學者受某些政治行為或道德觀念的影響,根本不願意承認中國學者的研究,這就另當別論了。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郭萬仕專輯2019-10-31 16:36:15

甲骨文有沒有夏朝都不能否認夏朝的存在,我們這個民族稱為華夏民族絕不是空穴來風,也絕不會是胡編亂造,按照中國的傳統我們有文字記載的史書,按照西方的實證科學我們有出土文物 - 如二里頭夏文化遺存。

老夫以為,“夏”沒有文字出現很可能是還沒挖掘到,或沒有辨認出,更大可能是“夏”還是結繩紀事,口口相傳的“口述歷史”時期。由此而上欮三皇五帝,甚至伏羲、女媧都是真實存在過的- 不過它們更多的被後人相傳成了一個神話苻號而己!

歷史虛無主義的出現始於胡適及其弟子的疑古派的作秀表演,出國唸了兩年出,拾了點西方人的牙慧,就在封閉,守舊,不知洋貨為何物的舊中國招謠過市、擺譜、喧耀、賣弄,標新立異以自重。隨著百年來國人的進步,就不要再抱著疑古派的亡靈不放了!

對於現代人來說,不是討論夏是否存在的問題,而是如何更確切的證明夏的存在的問題!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紫禁公子2019-08-11 22:14:33

夏、商兩朝,一直都是頗具爭議的兩個朝代。在很久之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根本就不認可我們國家曾經出現過商朝和夏朝。但是,由於甲骨文的出現,明確的記載了很多關於商朝的事情。在這些有分量的證據面前,全球其他國的人們也才改變了說法,認同了我國商朝的歷史。不過到現在,他們依然沒有認同夏朝的存在。理由當然也很簡單,因為沒有任何的證據。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從這就能說明,甲骨文中並沒有記載關於夏朝的事。而且,不僅沒有關於夏朝的事蹟,連夏這個字都不能在甲骨文中找到。就是因為抓住了這一點,還有人嘲笑道,這些甲骨文字的出現,證明了商朝的歷史,但同時也否認了夏朝的歷史。如今很多人就是抓住這一點來攻擊我們,說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朝代都是虛構出來的,根本就不是真實存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們當然不會去認同,畢竟在我們所有人的思想中,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久遠國家。至於為什麼夏朝的存在,沒有在甲骨文上提及?我個人認為,這裡面可能存在兩個原因。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第1個原因,在夏朝的時候,還沒有出現文字。這並不是沒有可能,我們仔細研究甲骨文就能發現,這些文字都是非常形象的文字,一看就知道,應該是最初設計文字時,人們最容易,並且也是最可能先想到的方法。所以,或許甲骨文就是最早出現的文字,那之前的夏朝,就很可能沒有文字。當然也有可能夏朝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字,只是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或許在未來,我們能找到一些關於夏朝記載的東西。到時候,就能夠向全世界證明,我國的確是存在過這一段歷史。

第2個原因,有甲骨文提到了夏朝,只是並沒有被找到。這樣的假設也是很合理的,也許在夏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甲骨文。但是這些甲骨文,只記載了關於夏朝的事蹟,而恰好這一部分文字,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只是發現了關於商朝的文字而已。

這以上的兩種原因,都是我個人的猜想。但是不管怎麼說,我一直堅信著,我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夏朝,不然的話,為什麼史記上會記載這個朝代?為什麼這個朝代的說法會被流傳至今?所以我堅信,夏朝一定有出現過,只是我們現在沒有找到實質證明而已。相信在未來,史學家們可以證實它的存在。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千年蘭亭2019-04-20 21:52:33

夏朝是個很神秘的朝代,神龍見首不見尾,關於夏朝,只停留在古籍偶見的記述中,至今未找到證明其存在的實物,包括甲骨文,其中也隻字未提夏朝,所以,國外的學術界大多是不承認夏朝的存在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關於漢字,文字學家一般認為,大約形成於夏代,夏商之除形成較完善的文字體系。而現存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出現時間最早,它是原始社會,人與神溝通的一種實用性書面語言,在契刻中不斷簡化、重複和抽象,逐漸產生筆順,演化成最初的書體。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歷史、文化最重要的資料,1898年,發現於商代後期王都的遺址殷墟,即今河南安陽西北小屯村。目前出土的甲骨約十五萬片,其中只有少數為完整的卜甲和卜骨。

現在已知的甲骨文單字有五千多個,已識的有一千五百多個。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漢字科普—新雷第一聲2018-10-22 11:15:55

考古的最好辦法是“考文字史”,用現存文字去考古,比所有考古方法都簡便。

人類文明就兩大步,第一步學會用火,第二步畫血緣記號避免血親近親通婚,因為原始人群數量非常少,容易發生血親近親婚育現象,影響後代健康。

人類文明的第二步,是促使造字的唯一理由,最初造的都是血緣字,後來人類對於倫理的認識,又造出了輩分字、婚合字,再後來由於社會分工,又造出了職能字。比如一、亅都是血緣字,一部族第二代為“二”、第三代為“三”都是輩分字;一部族與亅部族通婚,後代記號為“丁”,丁是婚合字,丁分族後建丁部族,丁姓,丁部族管理水源的水正官名記號為“汀”,汀是職能字。

甲骨文已經是很複雜的血緣符號了,語言用字都是借用這些姓字,因此可以推斷,甲骨文之前的文字歷史就超過了幾千年!如果說黃帝是部落聯盟時代,那麼部落時代就經歷了幾千年,原始部族時代就更早,由原始姓字、原始語言開啟的原始文明,距今至少有上萬年曆史。

用目前考古文獻去證明中國文明史是微不足道的,由此可知,去證明歷史上有沒有夏朝,實在沒必要。請百度《中國姓氏研究報告》看看,或去某寶搜尋《中國姓氏研究報告》瞭解一下。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古籍2019-03-13 12:11:37

李學勤教授:郭店簡和上博簡《緇衣》基本相同,分章也一樣,《禮記·緇衣》則有不同,且多引了一段《尹誥》:“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後兩句或以為不是《尹誥》原文。自鄭玄以後,歷代的註疏家對於這一段話有種種解釋,但都無法講通,而且都承認不好懂。這段話很古奧,“西邑”見於甲骨文,現在看來就是夏。

古代北方人稱呼南方人為蠻夷,那麼南方人會以蠻夷自稱嗎?同理,夏朝人自稱為夏人,但商朝人會這麼稱呼“夏人”嗎?甚至會在甲骨文上稱呼“夏人”嗎?

夏王朝是否存在,在民初古史辨時代受到強烈質疑,夏王朝的開國始祖禹更被認為是具有天神性的神話人物,而不被承認是實際存在的人君。

本文討論武丁時代卜辭中“西邑”一辭的出現,是作為受祭的物件,正與傳世文獻《禮記・緇衣》“西邑夏”相合,而且《尚書・太甲》及《清華簡・尹誥》、《清華簡・尹至》,也有“西邑夏”、“西邑”之辭,可見西邑即是夏,夏是周人對商之前朝的一個稱呼,殷人滅夏三百年之後的武丁時代,仍然以為“西邑”能作祟害王,所以不時要燎祭,“西邑”最早是夏的王都,但卜辭中已轉化為代表夏王朝先王之亡靈,由於伊尹曾服事夏王朝,而他與湯結盟滅夏,夏桀之元配“妹喜”在卜辭中和伊尹一起出現,即受殷人祭祀的“蔑”,從滅夏故事的人、事、地三方面的記載,顯示卜辭的“西邑”正是夏王朝存在的明證。

卜辭中數見“西邑”此一地名,如果“大邑商”指的是殷人的首都,“西邑”則應在“大邑商”之西的一個城邑,然而“西邑”一詞和“黃尹”一起出現,又受到商王祭祀,其中的意涵很值得探討。“西邑”卜辭所見如下:

(1) 貞:於西邑。合7863(乙7283)

(2)西邑(害)。合7864正(圖一)

(3) ㄓ於黃尹。 貞: ㄓ於西邑。合7865(林1-9-14)(圖二)

(4) 貞:燎於西邑。合6156正(綴6、佚379+珠707)(圖三)

(5) 西邑庫487(英753)

(6)丁巳□告於西邑。七月。合9631(林2-18-2)(圖四)

合7863(乙7283),林宏明將[乙0790(乙補0471)+乙2186(乙補1820)+乙補0508+乙0910+乙7283+乙508+乙2186+乙5028+乙4347+乙5874+乙8603+乙8556]遙綴乙740。(圖五)在林宏明所綴此版中,其雲:

「貞:於西邑」和「貞:於」各位於左右甲橋相對位置。卜辭有「侑於西邑」(合7865,同版還卜問侑於助商滅夏的伊尹「侑於黃尹」),也有「侑於」。

合6156有「貞:燎於西邑」「貞:於嶽」,和本組相對照,「貞:於西邑」可能是卜問「貞:燎於西邑」;而合6156「貞:於嶽」是「燎於嶽」。合13507卜骨卜問「燎於」,同版亦有「王夢」的卜問,可以參見;本組「貞:於」也應是卜問「燎於」。

丁山認為:「西土即西邑,西邑即西國,凡卜辭所謂西土者亦謂周人。」然卜辭中亦有東土、西土、南土、北土,實為以大邑商為中心的地理概念,「西邑」並非「西土」,卜辭中亦無「東邑」、「北邑」、「南邑」這些相應的詞彙,兩者概念並不相同。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中將「西邑」歸於「邑與都」之下。認為卜辭「邑」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王之都邑,一是國內族邦之邑。屬於王之都邑有天邑商、大邑商、大邑與西邑。然而除徵引上舉卜辭中的四條,並說明「ㄓ、尞、告秋於此」外,並沒有對「西邑」有進一步的解釋。

「西邑」可以被祭祀,也會作祟為害,可說具備了神靈的條件,然而其名稱卻類似地名,頗為矛盾。是否「西邑」是商人對某位神靈的代稱呢?

胡厚宣認為:

西邑疑即唐邑。《禮記》《緇衣》引《尚書》逸文尹吉說,「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殷代有幾個重要城市,首都大邑商在中央;東有亳土,為殷之舊都;西有唐土,為夏之舊都。除首都大邑商外,於唐土亦作大邑。因其地正在殷都的西方,所以又稱西邑。

卜辭或貞帝茲邑,或貞帝唐邑。茲邑為殷之首都大邑商,唐邑為西方重鎮西邑唐。因其為東西兩大重要城市,所以要特別貞卜,帝是否要給它們帶了災害來。

《禮記‧緇衣》:「《尹吉》曰:『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注云:「尹吉亦尹誥也,天當為先字之誤。忠信為周。相,助也,謂臣也。伊尹言:尹之先祖,見夏之先君臣,皆忠信以自終。今天絕桀者,以其自作孽。伊尹始仕於夏,此時就湯矣。夏之邑在亳西。」

《尚書‧太甲》:「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太甲〉雖屬偽古文尚書,不過該段亦見於《禮記‧緇衣》,相信當有所本,可能也是對同一材料的抄錄。

這條材料在《清華簡‧尹誥》可以見到戰國時的文字樣貌:「惟尹既及湯鹹有一德。尹念天之敗西邑夏。」此外《清華簡.尹至》伊尹及湯往徵夏朝時.也以「自西捷西邑」稱之:「湯往徵弗附。摯度,摯德不僭。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對比《清華簡‧尹誥》與《清華簡.尹至》,很明顯西邑、西邑夏都是指夏王朝。

不過,仍有持不同意見者,王寧認為「西邑」在商之東,即「有仍」國。

戎遂、有娀之虛、西邑、西邑夏:即有仍,周代的任國,在今山東濟寧。夏末夏桀從斟尋徙都於此,稱「西邑」或「西邑夏」。

王寧在另一篇〈清華簡《尹至》、《尹誥》中「西邑」和「西邑夏」的問題〉中引述幾條例子說明西邑夏在東,而非在西。其一是「自西捷西邑」,認為「當時的形勢是商人在西而夏人在東」。又引《呂氏春秋‧慎大》:「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說明商湯根據桀的這個夢兆認為自己居於西方會得勝。

王寧說法系誤讀了《呂氏春秋‧慎大》一文,原文為:

湯與伊尹盟,以示必滅夏。伊尹又復往視曠夏,聽於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夢西方有日,東方有日,兩日相與鬥,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伊尹以告湯。商涸旱,湯猶發師,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師從東方出於國,西以進。

天子夢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是指夏桀所夢,時湯未伐桀,並非天子。此夢於湯不利,故妹喜透過伊尹轉告湯,加之當時商國乾旱,天時不利伐桀。種種困難,均是襯托出湯的出兵屬正義之舉,夢兆天時不能難之,並非湯聽聞夢兆後認為自己屬於「西方日勝」者。

依「自西捷西邑」,王寧將「令師從東方出於國,西以進」改句讀為「令師從東方出,於國西以進」,將國認為是夏桀都城,然「國西」殊為不辭,不宜如此連讀。且《呂氏春秋‧慎大》此處乃是說明湯依著桀夢日的徵兆,設法改變行軍途徑,明明要西進伐桀,卻要命令軍隊先向東走,再西以進,藉此應合桀的夢兆,使自己處於西方日勝的有利位置。若商湯真在夏之西,徑言起師伐桀即可,又何必說「從東方出於國西以進」?

在卜辭中沒有見到「夏」的稱呼,這可能是一個由周人產生的名詞。從上述材料可知戰國至秦漢時的文獻所稱「西邑」即「夏」,合稱則與「大邑商」詞性相對,如胡厚宣所言,殷卜辭所謂「西邑」即「夏」。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邑字下:「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謂國。」「西邑」、「西邑夏」正是商、周邑制國家的概念轉化而來的詞彙。

「夏」為何與「西」有關,劉桓認為夏朝後期政治中心西移,西部地區被稱為夏。《左傳》中鄭國大夫子西名夏、夏徵舒之祖少西,字子夏,是夏有西義。又認為「西邑」必在今山西境內夏墟或故夏墟一帶。不過胡厚宣說法的問題,與陳夢家相同,都是受到「邑」字所限,將「西邑」視為一個地名。但從上引辭例來看,很顯然「西邑」是受祭的物件。

「於西邑」固然可以解讀為「在西邑」,但從「 ㄓ於黃尹」共卜的狀況來看,黃尹是受祭者,西邑不應該是地名,而也應該是受祭者。這點劉桓已有很好的說解,他認為卜辭中的「西邑」兼受ㄓ 、燎、告秋三種祭祀的待遇,又可以為害於人,可見其人格化,與卜辭中的「河」相近。其雲:

篤信天命鬼神的殷代統治者,已經將西邑人格化了,他們相信此地能顯神靈,與人禍福。這正表明西邑不比尋常,地位很特殊。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曾經指出受到ㄓ祭與燎祭的神祇,包括王亥、河、嶽、夨、兇(稷)、(棄)、,至於告秋的物件除西邑以外,尚包括(棄)、河、王亥、上甲。由此可知,西邑與祖先神、自然神的性質非常接近,應該不是地名人格化,而是指夏王朝的王室歷代亡靈。

武丁時夏朝已滅,商人稱其為「西邑」,但在伊尹去見時,夏朝猶在,故稱其都為西邑夏,這也正與「ㄓ於黃尹」對貞有關。不過,都邑人格化於史無徵,更不用說唐邑不是西邑,唐邑在武丁時仍有族氏居住,向商王朝納貢,而西邑僅有作為祭祀物件出現而已。即便唐邑不是故夏之都,那麼在卜辭中也看不到西邑有與唐邑類似的記錄,兩者仍然有性質上的不同。最有可能的解釋是西邑不是實指某地或某地之神,而可能是虛指西方的神靈,《竹書紀年》曰:「自禹至桀十七王」,也就是說,指夏王朝之歷代亡靈。

那麼為何又要稱「西邑」呢?殷人卜問是否為祟為害,可能與亡國之靈有關。同卜之伊尹,其事蹟也與夏有關,上引材料中,均已提及伊尹及其先祖服事夏王朝,因此列於同卜之列,並不足怪。亡國的祖先失其血食,需要安撫,古人對於亡靈也有因其作祟而祭祀安撫的記錄,如《新蔡葛陵簡》:

夏之月己丑【之日】以君不 (懌)之古(故),(就)禱陳宗一。壬(辰)之日禱之。(乙一4、10、乙二12)

晏昌貴對於上舉的楚簡有這樣的解釋:

《左傳》哀公十四年:「陳氏方睦,使疾而遺之沐,備酒肉焉,饗守囚者,醉而殺之而逃,子我盟諸陳於陳宗。」又, 「子行抽劍曰: 「需,事之賊也。誰非陳宗。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乃止。」孔疏引服虔曰:「陳宗,先祖鬼神也。」陳宗當指陳之宗廟鬼神。……坪(平)夜君成之所以祭禱陳宗,蓋因坪(平)夜君封地原為陳國疆域,陳亡國後,因立陳宗而祭禱其祖先鬼神也。」

《左傳‧昭公七年》對於死掉的厲鬼為祟害人也有如下的紀載: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鑄刑書之歲二月,或夢伯有介而行,曰:「壬子,餘將殺帶也。明年壬寅,餘又將殺段也。」及壬子,駟帶卒,國人益懼。齊、燕平之月,壬寅,公孫段卒,國人愈懼。其明月,子產立公孫洩及良止以撫之,乃止。子大叔問其故。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吾為之歸也。」

《禮記‧表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武丁卜辭出現祭祀夏的亡靈,應是不足為奇的。

「西邑」應該是一個商人對「夏」的稱呼,夏亡三百年後的武丁時代,已不存在「西邑」這座城邑,因為在卜辭中不見商人對西邑的經營與往來。此外,「西邑」能被燎,應非真的遣人到夏墟祭祀,而是作為夏王朝亡靈的一個代稱,在殷王朝的城邑內舉行祭祀。

夏王朝故地可能還是主要由琮(崇)侯控制,其地應在伊、洛地區。琮(崇)侯可能是夏裔,猶如周滅商後,封殷之後於宋一樣,是一種安撫籠絡、便於統治的方式。其後琮(崇)侯為周所滅,夏之後裔只剩「杞、繒猶在」(《國語.周語》)。

過去拙稿曾指出卜辭與伊尹、黃尹合祭的「蔑」即「妹喜」,夏亡後妹喜成為伊尹的配偶,始得與伊尹一起受到商王朝的歷代追祀。如果「西邑」與「妹喜」都能成為定論,便能證明伊尹、妹喜與商湯滅夏的相關史事並非後人妄言虛造。

後記:

經劉影博士提示,合9631(圖四)所殘「西」可能是殷卜辭所見的神祇「西母」殘文,不一定是「西邑」。其說值得參考,故記於此,希望有人綴合復原此片,以饗學界。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圖一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圖二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圖三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圖四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圖五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謀士說2019-01-03 21:15:23

甲骨文記錄的是關於商朝的歷史記錄,沒有記錄夏朝,且商朝武丁時期的甲骨文字記載最完整,並沒有發現其他朝代。只能說明,商代的甲骨,只記錄當朝,而非前朝歷史。此外,甲骨文到目前發現了大約十五萬片甲骨,只破譯了三分之一,還有很多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我看網上經常有人提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質疑夏朝是否存在,尤其是外國人,他們都在懷疑中國有沒有五千年的歷史?其實,在很小的時候,歷史課本里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河北學刊》2002年第一期刊發王樹民有一篇學術論文《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有學者認為,夏、商、周,之前還有一個朝代叫“虞朝”,簡稱“黃帝王朝”,上次我說虞朝,還有人說我歪曲歷史。所謂的虞朝,是有可能存在的朝代,且目前還無法證實。哪怕是我胡說,沒有根據,難道我們知曉歷史不是從史書裡面來了解的嗎?在《史記》當中,司馬遷明明寫著《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和《周本紀》。《史記》是我國公認的正史,無論古代歷代史學家和近代歷史學家都以《史記》為藍本,可見其史料的價值。雖說,近代考古挖掘,發現了一些史料,糾正了一些人物、年代錯誤。但是,歷史發展的順序是沒有錯的。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黃帝時期,文字才開始創造出來,且文字形成之初,不是一兩天就能普及的平常老百姓的家庭的。那個時候還處於結繩記事,且人口稀少,從千人到萬人,要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文字才一步一步趨於完善。黃帝時期和夏朝沒有將文字記載於甲骨或者青銅器物上面,有可能當時並不普及的緣故。要知道,文字絕對不是一兩天就冒出來的,更不可能在商朝一下就出現在了甲骨之上。此外,黃帝時期和夏朝時期的宮殿簡陋,洪水氾濫成災,很可能居無定所。商朝時期,不是多次遷都嗎?可見,那個時候,受自然災害非常嚴重,且很多東西不是被摧毀,就埋藏在地下。說不定,現在我們的考古人員還沒有找到。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對六國的歷史古籍進行的焚燒,先秦時期的一些資料很可能被燒燬了。比如什麼九鼎、和氏璧、玉璽到現在不是沒有找到嗎?沒有找到,難道就否定他們在歷史上不存在嗎?我覺得行不通,既然史書裡面有記載,他應該是存在的。否認夏朝就否認了我們的祖先,這個只有外國人才不相信。即便是甲骨文上面沒有記錄夏朝,只要史書裡面有記載,和古代皇帝崇拜三皇五帝來看,他們真實的存在過。只是,那時的資訊不發達,只靠口耳相傳,當史官出現以後,才把歷史做了一個歸類。尤其是,司馬遷他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將先秦歷史記錄下了,確是不易。不過,在司馬遷之前,應該是有史書的,只是那個史書是否在愛驪山皇陵當中,還是被燒燬了,今天不得而知。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對話歷史2018-11-23 11:09:14

甲骨文沒有夏朝的記載,現在有個事實就是,商朝之前確定有個家天下的王朝,但是這個王朝叫不叫“夏”不能確定!商朝有時候也叫殷、殷商,所以夏朝可能叫別的名字!現在甲骨文還沒有完全破解,說不定哪天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揭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