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幽古微徑2020-03-26 10:08:16

少年不知愁滋味,總喜紅燭弄倩影。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雅室雕龍2020-03-27 21:11:25

雅室雕龍

為您答疑解惑,喜歡請您關注我。

您提的這兩個問題,是對南宋詞人蔣捷《虞美人·聽雨》詞及意象解讀的問題。因為詞是古典格律詩歌的一種,屬舊體詩,是文學作品。而成功文學作品意蘊的豐富性,又決定了解讀可以見仁見智,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蔣捷《虞美人·聽雨》

首先,第一個問:對“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理解。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1.

這一句詞的大意為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2.

詳細解析

:這一句展現的雖然只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片斷場景,但藝術容量巨大。“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豔意象交織,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妙舞,沉醉在少年不知愁的歡樂中。一個“昏”字盡得風流,把“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展現出來。這時聽雨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儘管是紙醉金迷的逐笑行樂生涯,畢竟與後來的憂愁悲苦無緣,作者著力渲染的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芳華。這個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

這樣一幅歡快的少年歌樓聽雨圖,與後面的壯年客舟聽雨圖和老年僧廬聽雨圖相互映襯,三幅圖三個人生階段,以聽雨為線索表現了詞人一生的軌跡,

絕不能孤立解讀。

少年歌樓聽雨圖反襯了後面兩個人生階段處境的淒涼。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其次,第二問:是不是指勾欄?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只能說:是,又不是。下面我來為您分析。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1.

歌樓與勾欄分別指的什麼地方呢?歌樓

是表演歌舞的樓,亦指妓院。

勾欄

,在宋朝之前是欄杆的意思,多與歌舞地相關。宋元時是指都市中表演百戲、歌舞、戲曲等的娛樂場所,相當於今天的劇院。從明朝以後勾欄也指妓院。

2.

結論:

♢首先,詞人所處的時代是南宋末到元初,主要是生活在南宋。

這時歌樓和勾欄是不同概念。雖然二者都是歌舞之地,但歌樓肯定不是勾欄瓦肆的勾欄

。♢其次,從二者都可指妓院這一點看,

如果歌樓確指妓院,作為明朝以後人完全可以將兩者等同看待。

♢最後,

若歌樓不為妓院,那二者肯定不同。並且從文學的角度看,歌樓只是詞中的一個意象而已,作為一個娛樂場所的代名詞,完全沒有必要將其具體化,認為它確指什麼!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以上是雅室雕龍的回答,願能給您帶來幫助,當否自斟。若還有其他疑問,當知無不言,竭盡所能。謝謝你閱讀與關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戀戀西普2020-03-29 16:15:46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這句冷門的詞,出自

南宋詞人蔣捷

的《虞美人·聽雨》。

真是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曖昧纏綿的“歌樓聽雨”

“聽雨”貫穿了少年、壯年、老年三個人生階段。此句少年聽雨,主要寫了三個意象:

歌樓、紅燭、羅帳

為了更好地回答問題,西普把分析順序稍加改變。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紅燭

宋詞中的“紅燭”多半與美好的情愛有關。

繾綣纏綿、溫柔甜蜜。

紅燭映照,燭光暈染了多少歌臺舞榭。

這裡的紅燭也不例外,潛藏著

追憶年少往事

迷離

之感。

羅帳

羅帳,是指絲織的帷幔,『多張施於床上也』。羅帳低垂,溫香軟玉。

朦朧色彩

中盡顯

曖昧、綺豔

華麗的陳設彷彿讓人回到了那個

“靡靡”之境、逐笑之間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歌樓

宋詞中的“歌樓”,是一種

娛樂符號

,多半指風月場所。文人士大夫在樓中享受著

輕歌曼舞、聲色技藝

,過著

醉生夢死

的生活。

在歌樓中流露出的情感是

愉悅

的、

歡樂

的,真是

“少年不識愁滋味”

【這三個意象的組織配合,“歌樓聽雨”的畫面,刺激聲、形、色三種感官,將視覺與歡愉情緒完美融合。】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整句話可以理解為——年少之時,在歌樓上聽雨,紅燭高燒,映照得羅帳昏暖。

勾欄詞話

說起“勾欄”,大家都第一反應可能是妓院。其實是在

明代以後

,“勾欄”才變成“妓院”的專屬別稱,與

宋元性質完全不同

如果對宋朝歷史有所瞭解,那麼對於

“瓦舍勾欄”

這一詞並不陌生。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這句話裡出現兩個概念,“瓦子”,又叫“瓦舍”,是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

商業表演場所

。相當於現在的

市民娛樂中心

而勾欄,可以理解為瓦舍中用欄杆、板壁等分隔而成的

棚木結構建築

,用以不同內容的

戲曲藝術表演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士大夫等階層光顧酒樓歌館,普通老百姓則多去消費得起的瓦肆勾欄。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端看題主所說的“勾欄”之意。

“少年聽雨歌樓上”這裡的“歌樓”,

可以籠統地看做提供歌舞、曲藝的高階場所,

裡面的“伎”也分三六九等,一些高階妓並不提供皮肉生意。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END—

我是西普,請多多關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青蛙依諾2020-03-26 23:01:23

差不多吧。

“歌樓”、“紅燭”、“羅帳”,很明顯了,就是講自己年少的時候,沉醉在燈紅酒綠的輕歌曼舞間,一擲千金,不能自拔,所以才是“昏”的。有一種“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妥妥地紙醉金迷。當然,作者這樣寫,是要表現自己“少年不識愁滋味”,是懷念自己的青春年華。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這從作者接下來的兩句,關於中年和暮年的情感對比可以看出來: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中年時,孤獨天涯,“斷雁”、“西風”都是思歸懷鄉的情思,表現了自己風雨飄搖、顛沛流離,與少年時形成鮮明對比。

而如今已白髮染鬢,詩人獨立於“僧廬”下聽雨,心境淒涼、蕭索,少年的歡樂與中年的愁恨,早已被風吹雨打去。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兵荒馬亂、江山易主,再多的愁思也無用,也無可奈何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羅南京2020-03-26 11:31:24

日日花叢春霄中,下流一生以為榮;大好時光虛度、何日驚醒夢中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黔山逢春2020-03-26 13:42:14

浪人消魂地,還問啥地方?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沿流溯源2020-03-27 12:14:17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是南宋末年詞人蔣捷寫的《虞美人·聽雨》詞上闋中的首聯句。

詞人蔣捷在

《虞美人·聽雨》詞中截取了人生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詞人從少年、壯年,至老年的不同環境生話及心境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就是這三幅畫中,顯示青春、歡樂,較甜蜜的第一幅歌樓上聽雨的畫面

其句譯文及說明。

少年聽雨時,在歌樓上,紅燭映照,羅帳低垂。

那低垂的羅帳,所孕育的環境中,光與色揉合著青春與歡樂,勾勒出自在少年的浪漫、逍遙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然而正是詞人這樣的少年自在逍遙的生活,卻映襯詞人晚年生活的無限淒涼和蕭索。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為全面展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聯句的理解,

下面對《虞美人·聽雨》詞相關內容進行解析: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詞脈絡分明,層次清楚。

一、詞的上闋,詞人感懷自己已逝去的歲月,透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表達。

1.按照時間的順序,描寫少年、壯年到老年的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生活環境和不同心境變化,都以“聽雨”,始終作為貫穿全詞的脈絡主線。

(1)“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句,主要寫的是樓內的景象。寫少年在歌樓內聽雨娛樂,表現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懷。

(2)“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①“壯年聽雨客舟中”句,寫詞人在壯年時期,漂泊在外,只能在客舟中聽雨聲。

②“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句,是寫詞人從客舟中向外看的遠景:

是一幅水天遼闊、西風勁急、雲靄低落的江上秋雨圖;而有一隻在疾風苦雨中、失群孤飛的大雁,在西邊中淒厲的叫著。詞人在幽怨的心境中,暗示這隻孤雁,如同現實中自己那悽苦的影子寫照。

上闋主要寫詞人少年紅樓聽雨,和壯年後,在戰亂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痛苦生活。詞人有著“望斷鄉關”的踽踽涼涼的痛苦境遇。但詞人並沒有直接的描述出來,而是透過客舟外的“江、雲、雁、風”的景象比喻,表現出自己在戰亂中所飽經的憂患。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二、詞的下闋,是詞人無奈的感嘆自己目前的狀況。

1.“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而今我寄宿在僧房下聽著夜雨,已是白髮孤獨的老人了。

2.“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人世間悲歡離合最是無情,就任由那無情,隨著雨點在臺階前滴嗒到天亮吧。

下闋主要寫詞人的現狀。描寫一個白髮老人(詞人)孤獨地在僧房下聽著夜雨到天明。這是一個單調,處境極端孤寂,蘊含感情較深的場景。所表達出詞人的心境的極端的蕭索。這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看似詞人冷漠,其實表現出詞人幾乎麻木絕忘的痛苦心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三、《虞美人·聽雨》這首詞,雖寫個人一生的離合悲歡,而展現的卻是南宋亡國後整個世局的風雲變幻,要把這一切寫進詞中實屬不易。

所以詞人藝術的採用了:

1

.詞人不是用抽象的敘述進行概括,而是從漫長的一生和曲折的人生經歷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透過畫面,表現詞人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的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

歌樓上聽雨

表現少年的詞人在光與色組合的青春與歡樂的時光中,所體現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

的情懷。

中年聽雨客舟中:

表現詞人進入壯年後,失去家庭溫暖,在兵荒馬亂中,

如失群的狐雁一樣,過著四方飄泊的生活。

老年聽雨僧廬下:

表現詞人嚐遍人生的悲歡離合後,

看似一切皆空,萬念俱灰,

但實際上詞人並沒有從痛苦中解脫,而是

痛苦越加越深

其終句所蘊含之味,耐讀者悉心品味仔細咀嚼。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四、“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是不是指勾欄?

①“歌樓”和“昏羅帳”,只是詞人第一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的按排,是起著對“壯年”如“老年”畫面,起襯托對比的作用。

②“勾欄”詞義:

又作勾闌或構欄,是指城市中的娛樂場所,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 宋元時稱演出雜劇、百戲的場所,後來指妓院。

《虞美人·聽雨》詞中,只是借指一下“歌樓”的場景,表達詞人聽雨時,所享受的“高檔環境場所”而己。 而詞中並沒有寫歌樓中那般生活的成份。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媯中夢2020-03-26 21:08:40

意思是:年少的時候曾在歌樓上聽雨,昏暗的紅色蠟燭發出的光照亮了羅帳。

勾欄是指表演戲曲之類的場所。而歌舞表演大多是在妓院。

不過,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宋朝時,勾欄和歌樓都存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從整首詩上來看,寫的是年少、壯年和老年的不同場景,卻都是寫雨。

詩歌的主旨是透過寫雨來表達生活的不易,表達時間太匆匆,悲歡離合總是一直不間斷的發生,所以,詩人最後放棄治療了,隨它去了。

詩人生活在宋朝末年,一生顛簸流離,知道這點,就很容易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詩酒新茶2020-04-02 22:34:47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還蠻有文化的,因為勾欄不是一個常見的名詞。

勾欄一詞最早記載於《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經常和瓦舍一起出現。

勾欄瓦舍

勾欄呢指的是娛樂場所,歌舞場所或者戲院,而瓦舍就是勾欄所在的片區。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海底撈在萬達廣場裡,那麼海底撈相當於勾欄,萬達廣場相當於瓦舍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我的理解這裡的歌樓,應該就是勾欄。

中華傳統古詩詞的特點是“就虛不就實”,內容越精確,越寫實,給讀者的留白就越少,越難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和共鳴。而這首詞是典型的“直抒胸臆”的作品,所以作者本人也並不糾結於具體的實像,而更在意情感的表達。

《虞美人·聽雨》

這是小鄒博士非常喜歡的一首宋詞,其實就宋詞而言,明顯豪放派的擁躉更多,誰不喜歡“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呢?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剛才我們還是夕陽下無憂無慮奔跑的少年,轉身就要為工作事業愛情而奔波。你當然可以像蘇軾一樣豁達樂觀,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人生就是如此。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這首詞把這種人生的無奈寫了出來,並且並不糾結,也有釋懷。“悲歡離合總無情”,也便如此了。

結語

這首詞更多的是老來回首的寂寞和悲涼,當然也有釋懷。不過人生的意義仍然在於過好每一分每一秒,所以擁有東坡先生的豁達還是十分必要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龍玄黃2020-03-26 12:51:10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我當年青春年少時,也是一名鮮衣怒馬的少年,經常在歌樓(妓院)上細聽春雨,紅燭搖曳羅帳昏昏,佳人相伴盡情歡樂,那是何等的風流瀟灑!

那個時候國未亡家還在,歌樓裡滿是盎然春意,一派勃勃生機!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歲月如箭,一往無前,轉眼人到中年。流年不利,為生活而奔波,因戰亂而流離,某日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聽濛濛細雨,看茫茫江面,陰雲壓頂,不知不覺已是淚流滿面!獵獵西風中,一隻同病相憐的孤雁陣陣哀鳴,聲聲如箭,射在我的心上!國仇家恨,懷才不遇碌碌無為,光陰荏苒歲月蹉跎,直教人肝腸寸斷!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人生果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而今,人到暮年,在僧房內細聽秋雨,滿頭青絲已成雪。回首一生,歷盡滄桑,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再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與我何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詞作品。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清靈書香2020-03-26 09:46:48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出自】 南宋 蔣捷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斷雁:失群的孤雁。

星星:白髮點點如星,形容白髮很多。左思《白髮賦》:“星星白髮,生於鬢垂。”

無情:無動於衷。

譯文1: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譯文2:

青春年少時,在歌樓上細聽雨聲,燭昏羅帳,盡情歡樂,蜜意柔情。人到中年時,在客船裡細聽雨聲,斷雁西風,江闊雲低,開闊深沉的情懷啊!離群的孤雁,悲鳴在西風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內細聽雨聲,頭髮花白,歷盡滄桑,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譯文3:

年少的時候在歌樓上聽雨,紅燭搖曳,昏暗了羅帳。中年在異鄉的小舟上聽雨,廣闊的江面上白雲低垂,一隻離群的大雁在細風中哀鳴。

作者

蔣捷(約1245-1305後),南宋詞人,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

賞析:

《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詞作品。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這是一首借聽雨簡述生平的詞,詞人透過對自己少年、壯年、暮年三個階段聽雨時的情景和心情的對比描寫,簡述了自己歷盡悲歡離合的一生,抒發了對年華易逝、歲月無情的感慨。

上片分別寫詞人少年、壯年時聽雨的情景。少年時聽雨是在歌樓上,面對的是紅燭、羅帳和俊俏歌女。一句“紅燭昏羅帳”,活脫脫勾勒出一個正值青春年少、風流倜儻、縱情享受的少年郎形象。其後即寫壯年時的情景。壯年時聽雨是在客舟中,僅是地點的轉換,氣氛就從溫馨轉至悲傷。“客舟”暗示詞人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而客舟中的詞人,看到寬闊的江面和低壓的雲層,聽到遠處伴著西風傳來的聲聲雁叫,心中的感慨不言自明,相對於少年時的無憂無慮,壯年的詞人則是滿心的離愁別緒。

下片先寫暮年時的聽雨情景,而後總體抒情。詞人暮年時聽雨是在僧廬中,此時宋朝已經滅亡。相對於客舟,僧廬更加冷清淒涼。“鬢已星星也”一句與“僧廬”和“聽雨”交相呼應,它們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淒涼、蕭索的畫面。結尾三句,詞人進行總括,同時抒情。“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詞人的感慨。詞人漂泊一生,潦倒一生,歷盡悲歡離合、國破家亡,心中積蓄了萬千離愁,本是情深至極,卻反說“無情”,實是無可奈何之語。正因有情,正因情深,故而傷心難過,既然如此,不若無情。“一任”兩句是詞人經歷了種種漂泊和離別之後發出的無聲感慨。

本詞構思精巧,層次分明,詞人僅用三個簡單的場景描寫,就將一生的經歷交代清楚,含蓄雋永,功力不凡。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走過來I走過去2020-03-26 09:50:41

春心蕩漾心花放,燈滅銷魂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欄?遊弋的比目魚2020-03-26 23:51:45

這首詞以少年、壯年、而今聽雨的地點變化描繪了詞人一生的際遇飄零,單從詞中來看,歌樓應指女支院,而勾欄在明代之前只是歌舞之地,還未引申到女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