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春節假期有幾天?計劃怎麼度過呢?

你春節假期有幾天?計劃怎麼度過呢?毅力超凡2018-02-12 20:46:28

千百年來曾經給人們帶來無窮詩意和價值滿足的春節在物質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裡已經變得衰敗,甚至無聊乏味;而在相對落後的農村,春節依然紅火熱鬧。同樣是中國人,城鄉之間對於春節的認同差別如此之大,這不能不歸咎於城市所接受的所謂“現代文化”。現代文化對傳統的衝擊是全方位的,這裡只談談近100年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所遭受的侵蝕和毒害。 不少城市人都懷疑春節作為新年第一天的真實性。因為我國從1912年開始實行公曆與農曆(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夏曆)兩套曆法,公務活動使用公曆——實際是來自西方基督教社會奉行的格里高利曆。農業生產使用農曆——即自西漢以來沿用的夏曆。兩種曆法各有自己的新年,因此,習慣了公曆的城市人難免會懷疑農曆年春節的真實性。農曆是陰陽合曆,兼顧日、月的視運動週期,每年時間長度不一。所以,春節與公曆日期不對應。那麼,農曆真的不科學嗎?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與公曆是一致的,完全可以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指責農曆不科學是對傳統曆法的誤解。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剝奪了農曆年的正名“元旦”,轉贈給公曆新年第一天,把農曆年稱為“春節”。這就破壞了春節新年第一天的含義。這種做法沿襲98年至今,也難怪城市人會懷疑春節的真實性了。在這方面,廣大農民比城市人幸運。他們較少受政治家和激進知識分子影響,生活中也多使用農曆,因此對春節的“新年”屬性確信無疑,計算年份、計算年齡、生肖都以春節為唯一標準。因此,農村的春節比城市的春節更加深入人心。 城市春節的衰微也表現在信仰的缺失方面。春節作為最大節日,必然要全面展示人們的信仰,藉此重申人與超自然力量之間的關係。傳統民眾一般信仰多神論,所以春節要祭拜的神靈很多。來自道教的玉皇大帝、土地神、城隍、龍王、財神、灶神、門神;來自佛教的佛祖、觀世音,還有祖先的靈魂都在祭拜之列。人們或者在家設立香案祭拜,或者到寺廟燒香禱告,祈求保護,祈求賜福。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這些都是“迷信”,必須徹底掃除。發展到極端,就是“文革”期間,全國、尤其是城市全面消滅了宗教信仰,把這些超自然因素從春節習俗中全面掃除了。時至今日,城市裡春節活動除了大魚大肉等物質內容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信仰內容。因此,春節的神聖性蕩然無存。喪失了神聖性的春節如何能夠使人們心安理得呢?其實,人類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既需要科學,也需要信仰。信仰是科學以外的領域,不能用自然科學的道理要求宗教。一些人以科學的名義消滅宗教信仰是對傳統文化的破壞。近年來,農村民間信仰逐步復興,城市各種廟會也有恢復。北京著名的白雲觀廟會人山人海,盛況空前。我想,參加廟會的市民與呆在家裡守著電視機的市民對春節的感受一定有天壤之別。 初一行大禮 春節信仰也包括一些俗信,比如危害人的邪氣、除夕夜會出來吃人的年獸、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語、忌諱摔碎盤子等等。這些在科學至上主義者眼中都是“迷信”。其實,生活中難免有一些未知的有害因素,在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透過這些俗信強迫自己保持一分謹慎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除夕守歲是非常辛苦的,人們解釋說這樣可以防止年獸害人,於是也就能夠堅持下來。有的地區解釋說老人守歲可以長壽,孩子守歲可以為長輩延壽,這樣全家上下共同努力,還能促進家庭和睦。這表達的是美好願望,怎麼能用科學判斷其真假呢? 春節放鞭炮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爆竹習俗——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原來的目的是驅除妖魔鬼怪或晦氣。後來也有傳說是為了歡迎財神。一般無神論者只把它看作製造喜慶氣氛的工具。鞭炮是危險品,製造和燃放過程中多次出現傷人事件,燃放過程也有一定程度的汙染。於是,放鞭炮自然成為科學至上主義者的又一個批判物件。1928年,民國政府禁止放鞭炮,沒有效果。1993年以後,從北京開始,各大城市陸續禁止燃放。效果呢?只有一個,就是城市裡的“年味”更加淡漠了。喜歡放鞭炮的人只好大年初一跑到鄉下去放!2005年春節,北京市改為“限制燃放”,城市人終於享有與農村人同等的過節權利了。那麼,是否讓鞭炮繼續傷人呢?當然不是。政府改從控制生產、銷售渠道入手,禁止高危險鞭炮,保證人們買到安全鞭炮。這樣,城市放鞭炮的傷人事件和傷害程度都大大降低了。這種兼顧科學目的和文化價值的做法值得肯定。 春節是要掛燈籠、貼春聯的。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把新年第一天裝扮得喜氣洋洋。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可是,在一些人的影響下,我們的城市建築師從來不考慮房屋還要滿足這些文化需要。樓房門窄到無法貼春聯,白色的粉牆也不能貼。門口沒有突出物,更不能掛紅燈籠。於是,春節就完全混同於普通的休息日,沒有了節日氣氛。而廣大農村依然是獨門獨院,不僅掛燈籠、貼春聯,還有剪紙窗花,那個節日氣氛實在令城市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