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音樂精靈陳砯Champion2019-06-25 15:15:31

對於華語樂壇目前的音樂作品走向,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一大批沒有質量的口水歌層出不窮。隨著人們音樂需求的變化,華語樂壇的音樂作品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一首接著一首抖音神曲紅遍大江南北,似乎因不會一首抖音神曲而感覺跟不上潮流。一方面是人們虛榮心在作祟,跟風心裡嚴重,沒有主見;另一方面是音樂創作者的不作為,僅想怎麼獲得人們的關注而不顧作品的質量和內容。時代在發展,大眾的審美也在發生變化,現代的社會有太多東西影響著大眾審美的走向了,所以音樂作品也隨著人們的審美而變得越來越矯情化和口水化。

2。功利性。在華語樂壇,有大部分音樂創作者為了博得大家的關注,而不顧本心去大批次的生產一些沒有內涵的歌曲。目前很火的歌手金志文就曾在節目上說過他只做人們追捧的音樂,不管它是否是有內涵的歌曲。所以,大家為了能夠在華語樂壇上得到一席之位,慢慢就改變自己的音樂風格。在娛樂圈,很多都是抱著人紅才是硬道理的想法,才致使華語樂壇的輝煌一去不回頭。儘管目前很多音樂節目打著拯救華語樂壇的口號,可是那也只不過是功利心驅使的表現而已。

3。與老一輩歌手的隱退,新生代歌手的上位有關。老一輩的歌手是經典金曲的代表,曾經大量的音樂作品感動著一輩又一輩人。還有一些頂級的作曲家透過自己的積累和沉澱創作出有共鳴的旋律,這才使得當時的樂壇經久不衰。而現在的一些 創作者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生活體驗,只有整天放蕩不羈和反抗,自然也沒有更多的真情實意。就像那個天天上熱搜的新生代歌手蔡徐坤,沒有一首音樂作品上得了檯面的,卻天天有人追捧,這究竟怪誰呢?或許是現在的音樂聽眾在改變,才造就音樂作品也跟著歪曲了吧。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小娛蝦米2019-06-25 17:53:09

每個時代對經典的詮釋不同,我們對於優秀的音樂作品定義也很寬泛,畢竟大眾的鑑賞水平參差,所喜歡的音樂形態各異,眾口不一。

眼下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讓人感覺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音樂商業化價值變現的迫切

這是由市場決定的順勢而生的音樂態勢。音樂人需要生存,需要為創作的持續性輸出貢獻成本,不得已也要迎合市場需求,迎合當下大眾口味。創作出尋求感官刺激的情緒化音樂、快餐化音樂,如“小蘋果”般洗腦神曲應運而生。此類曲調輕鬆易記讓人不禁就朗朗上口短時間內滿足了聽眾的審美情趣,自然傳播度廣價值變現快,但顯然營養不足聽覺疲勞在所難免,一時興起的熱度狂潮很快便退卻,有如曇花來去匆匆。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音樂人年輕化趨勢

隨著明星效應的不斷髮酵,越來越多不再單純追求夢想的年輕一代湧入這個圈。一群被捧在手心裡呵護著長大的孩子操著稚嫩的嗓音無病呻吟“流著眼淚唱情歌”,做著自以為感動的不符年齡的音樂,空洞沒有靈魂。理論來源於實踐,音樂也需要以生活經歷、真情實感作為創作的靈感和基石,憑空堆砌的情感很難做到打動人心引發共鳴,反而顯得矯揉造作扭捏無趣。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被量化的音樂

在當下浮躁快節奏的生活、同行間競爭壓力下,音樂人已然將音樂當做一種宣洩情緒的出口,激進怨念靈感枯竭卻創作不斷。加之網路資訊的加速程序,歌曲的更新換代極速化使得音樂量化的同時質量最佳化跟不上,音樂作品氾濫成災卻難擊中人心成為經典。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音樂需要個性和態度,經典一定是有著它得以經久不衰的藝術價值。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摯愛毛不易也欣賞趙雷,聲入人心的好音樂不需要特意炫技和舞臺渲染,喜歡那種靜靜地輕輕地一不小心就淺吟進你心裡的音樂,娓娓道來像是講訴一個你也存在著的有畫面感的故事。

最後請關注我✌一起娛樂 八卦無罪

(文章圖片來源網路)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小安吉他2019-06-25 16:00:14

經典好歌會一代一代傳唱,就像五十年之後,你還會讓你的孫子背孔孟讀魯迅,而不是去背郭敬明。“口水歌”一直都有,並不是近幾年才興起。從九十年代開始“口水歌”開始盛行,1995年火鳳發行專輯《大花轎》,1997年李娜發行專輯中的《女人如老虎》,由於兩首歌旋律簡單歌詞通俗,使得這兩首歌在當時傳唱率極高,大街小巷的髮廊都在單曲迴圈,兩人也可以說得上是“口水歌”的始作俑者。到了2000年之後口水歌更是井噴式的出現,由於旋律簡單,歌詞通俗易懂,無論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是此類歌曲的受眾人群,老少皆宜來形容他的受眾範圍最適合不過了。

“口水歌”的盛行是大眾審美下降?還是音樂人整體水平下降?其實這都不是,隨著網路的發展,快餐式文化的盛行,“口水歌”也披上了網路歌曲的外衣,成為了快餐文化的一支主力軍,相比傳統式的發專輯網路的流傳更廣,製作“口水歌”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不用聯絡唱片公司,音樂人只需要花時間填詞作曲分發到網路上就可以流傳開來。

從《愛情買賣》到《小蘋果》,從《嘴巴嘟嘟》到《沙漠駱駝》,從《學貓叫》到《佛系少女》每首“口水歌”後面都離不開流量二字。時間就是金錢,只有低質量高產量才能以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變現,高產“口水歌”成為了這部分音樂人賺快錢的主要途徑。這也是部分音樂人喜歡輸出口水歌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草芽樂紀2019-06-25 14:38:57

文藝創作其實也是生活的對映,音樂創作是需要土壤的。近些年的社會主基調是堆砌經濟,國家也在大力鼓動全民創業。社會競爭加劇!人人都在為經濟效益絞盡腦汁。

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裡,留給藝術的犄角旮旯本來就少的可憐!又有多少人是在真正的追求藝術!

高曉松在某期節目裡說過:中國的音樂、雕刻、建築等藝術一直滯後於西方,很大層度是因為搞藝術的人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中國建築學幾乎也是到了近代才被人重視。在一個盜版橫行的國家,音樂人靠什麼支撐創作?創作也是要花投入的啊!

而近幾年在中國,版權已經得到保證,各大音樂平臺上架每一首歌都需要購買歌曲版權,而作為聽眾的我們,追求精神愉悅的成本也逐漸增加。

搞音樂的人版權得到了尊重,創造的價值與收穫成了正比,但是近些年冒出來的音樂作品質量也不同層度下降。為什麼會這樣?

是因為商業化從來不能孕育藝術,藝術是無法複製貼上的。從前幾年火得發紫的“喊麥”,到最近人人刷個不停地抖音段影片。低俗、惡搞已經成為常態,又比如電影,每部電影都宣稱自己講人性、講哲學。但是我們年輕時期看的“古惑仔”到前些年的“小時代”講的是什麼?講的和抖音拍惡搞小影片的一樣,講的是多搏些眼球,多賺點流量。

或許去高曉松所言,等到經濟技術發展到瓶頸時期,人們再度陷入困惑的時候,藝術才能再度爆發吧。

也不能一概而論,近些年還是有部分音樂作品是經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只不過相對是少了點。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

為什麼感覺這兩年的華語樂壇音樂作品越來越矯情化、口水化?L唯愛瑩Y2019-06-25 14:02:21

以樂為生,月月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