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

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曉漪22020-12-06 20:05:49

首先來說城市發展自身擴大了城市面積,原來的工廠要發展又要環保等原因,也搬出遠離市區的地方。現在居住地方大多數都城市裡,按以前騎自行上班風景是沒有了的。現在是近的騎電動車,遠的坐公交車。經濟上負擔的了開汽車上班的人也不少。

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xXx222020-12-06 21:09:35

我理解,並非必須,卻也不是偶然。更多的是市場規律和城市規劃理念使然。

單位在家附近,過個馬路,或者一牆之隔,曾經是一代國人的記憶,騎上腳踏車,10分鐘到單位,中午回家做飯吃,曾經是一代中國人的標準生活。

但是這種生活有幾個前提,我想到哪說到哪:

1,這是一種典型計劃經濟模式的產物。政府計劃建一個工廠(或研究所,或學校,或其他機構),就劃一片地,反正那時候城市規模不大,地多,而且土地也不是商品,說劃就劃。既然土地比較富裕,那把生產和生活安排在一起,肯定是一種高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事實也正是如此。

2,城市發展的階段如此。那個年代我國的城市除了人口比較集中,有一定的工業生產能力之外,整個的社會生態,其實和傳統農業社會區別不大,重人情重關係,出門都是熟人,單位辦的學校,醫院能管大多數人的大多數需求,對於那時候的城市來說,還真是一種高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又是這個標準,沒辦法,城市發展就是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的過程)。而且當時的交通能力和條件,想分散也難。我國只有個別城市早早具備了軌道交通通勤能力,其他城市,交通能力決定了大家沒辦法到更遠的地方去解決生計和其他問題。

我國的城市是隨著我國的城市化程序逐步有了現代城市的感官的,同時也具備了得現代城市病的條件。

現在,土地是商品了,規劃也就受限制了!城市的規劃和設計,考慮的因素也多了,生活區和產業叢集不在一起,更加符合土地作為商品的價值規律。

另一方面,城市化程序讓城市的人口呈現多元化,多元化的人口造就了多元化的居住需求,“離單位近”不在成了人們選擇居住地的唯一標準,在公共交通發達的城市,甚至都不是人們選擇居住地的標準了!

亂七八糟說了好些,總結起來就是:城市越發達,距離越不是問題!規模越大,距離越無奈!

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龍鳳呈祥雲2020-12-10 11:42:22

原因很簡單,社會發展了,而且是飛速發展,但是城市規劃與建設在大部分地區卻嚴重滯後,髒亂差堵在快速膨脹的城市中普遍存在。

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

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

如此發展之路,是必須也非必須,城市化趨勢有很多前車之鑑,學習借鑑經驗好的地區,壓力就小點,規劃建設差的城市,陣痛之必須也。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關注。

為什麼社會發展了而極端通勤越來越普遍?找到自己3562020-12-06 20:36:54

相信現象只是現實需要的表現。必有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