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究為何物?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張紹良52018-01-27 09:34:36

道是宇宙執行規律,所有萬事萬物都要遵守這個規律執行,否則逆則亡順則昌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微妙玄通冰激凌2018-01-25 22:07:29

解讀“道”是何物必須從老子對“道”的定義入手。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老子說“道”是“有物混成”,很明顯,道不是無物,也不是一物,無物根本談不上混成,一物也談不上混成,起碼是兩種物才能稱為“有物混成”,這兩種物就是一陰一陽,而且是一陰一陽在靜定狀態下的混沌狀態才能稱為“道”,也就是《易經》上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可以為天下母”,這裡的“母”是相對於“子”而言的,老子說“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倘“無”,子從何來?這個“母”顯然是“道”,德合天地曰“帝”,只有陰陽和合發動才談得上生“子”。

關於“道”,我剛答過關於道所說的“無”一道題,在此就不再贅言了。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狼煙一九三一2018-01-27 21:31:42

老子,是東周未年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著名的道學鼻祖,姓李名耳原是東周的一個管文獻的小官,他憑自己的智慧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熟習史料,勤于思考,創造了道學理念,曾有史料記載,孔子曾求問於老子,兩人有過關於道德與儒學的爭論,後老子看透事世,決心隱居山林,臨進涵谷關之前傳授於弟子尹子,坐而論道,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弟子記述整合《道德經》揚長而去,隱居山林,不再出世,至於其後的思想發展與著述人們不得而知。

老子的道簡單地說,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有內在原理,有自然法則,事和物是相通的,人的認識先從物理中發現其內在運動規律,透過物理運動規律上升到精神層面,運用到社會管理方面,總結出一套管理國家,治理國家,及社會的理論,君主運用掌握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管理人類的一套方法。

老子認為,道是天然之道,道是物質變化不變的原理。如治大國如烹小鮮,不能經常翻動。國家不能長期動盪不安,要與民休養生息,對待百姓如同對待嬰兒一樣,息心呵護,不能使民產生利益思想,如果一旦利益在胸,民風便不再純樸,爭奪利益社會自然混亂。

道是夲源,也就是事和物夲來的原理。如:常態為水,遇冷而結為冰,熱浪滾滾衝而為氣。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溫度合適,天日晴明稱之為和氣,烏雲遮天寒流翻騰而變為雨雪稱之為濁氣。

百姓可以擁戴君主,亦可推翻君主。君主治理國家清明,人民安居樂業,上下有序,就可以無為而治,君主昏暗,貪官汙吏,黃黑毒,強盜惡霸橫行,官吏對百姓強徵暴斂,贓官貪得無焉,就會社會管理混亂,暗無天日,最後就會官逼民反,即使殺再多的人社會也不會穩定,這就是亂世。水就可比作政治,以此觀之事和物之理是相通的。

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清政和黑暗攪在一起就生出混沌。

隆起為山,衝陷為谷,高山必損,深谷為載,理亦同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是事和物最簡單的道理。因道而生理,即事物規律上升為理論,由理而生德。德高於理,是精神世界的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創新永無止境的去追求道理的高深,用德去衡量道,可以尋找出理來,德以增不以損,同理,道以簡不以繁。簡則純樸,繁則混亂,自然之道,看不見,摸不著,卻存在於世界,道雖說是自然規律,如果不去研究它變變成混沌。用道可以解開混沌,分清是非。

人不可以刻意的去追求仁,義,禮,智,信。因為道夲身就存在以上五項指標,如果刻意去定求就會產生混亂,越追求越混亂,所以老子講無為而治的原理就是以道出發,去治理社會,不去騷擾百姓。上面清靜無為,下面自然平靜如水。

道是至簡的,至簡可以請靜無為。無為則民風純樸,社會就會安靜。亂世利益相爭,永無止境,道德淪陷自相殘殺,予權奪利,擴充勢力,以大凌小,以強欺弱。這就是老子說的道,春秋時期五需稱強,社會進入動亂狀態,老子認為用他的道就可以治理天下。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小牧童兒2018-02-17 00:55:03

“道”是一種這樣東西:

要了解道為何物,需要了解以下幾句話的內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怠,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這個東西,可以去用語言進行描述它,但是侷限於語言的蒼白性,無論如何描述都不是道的永恆的本真,只是道的一部分,像盲人摸象一般。就連道都是為了方便認識它勉強取的名字,那麼其他用語言名稱進行界定的東西更不是永恆的東西了。

道是一種無我的感應,非參悟不能窺其真!語言是說不明白也說不全的!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孤猴783452712018-01-25 10:12:49

原創思想,在華夏思想中,道有兩層意思,其一是,道是創造宇宙的最大的勢力,如道德經中的:道生一。穀神不死,是謂玄牝。周易中的的:無極生太極。等,其二是,道就是原始宇宙本身,如:周易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原經中的:恆先之初,道同太虛,虛同合一,恆一而止。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天山園2018-02-16 16:51:35

首先要指出,道是不可能徹底、完全、、、說清楚的。但是我們可以海闊天空、胡思亂想去、遵循本心去追逐它的奧秘;也可以翻閱典籍、旁徵博引、心思慎密去發掘古人的寶藏。

第一,道是神秘的,道虛無而又充盈,聽不到,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無時無處不在,人的思想可以感覺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第二,道存在於天地人產生之前。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三,道為無,無生有,道生萬物。道為無、為思想、為規則,從無到渾沌,老子稱為一;存在物具有對立的兩面性,即陰陽,老子稱為二;陰陽二氣相交合而形成一種活躍的、運動的第三種狀態,老子稱為三,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三古讀書2019-01-07 14:51:53

“道”是老子哲學體系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對“道”的理解直接關係到對老子哲學體系的整體認識。“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和原始。實質上包含了“有”與“無”兩種具體的存在態。“無”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沒有”,它暗示著無限未顯現的生機,蘊涵著無限之“有”,揭示出“道”不能為人感官所認識的特殊本性。

從表面看,“道”是一種靜態存在;從“有”與“無”的辯證關係而言,“道”是一個不斷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動態過程,“無”與“有”的聯絡正好體現出“道”由形而上到新形而下的變化軌跡,體系出“不見其形”的

“道”與具象世界的密切聯絡。整體而言,對道的內涵可作如下幾個方面的理解:一是“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原始;二是“道”體現出宇宙萬物運動的變化規律,是推動這一變化的動力;三是“道”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準則;四是“道”具有不可言說性,不可概念化,但並非不可認識。

老子之“道”、“形而上”意義的擴充套件,使其成為先秦諸子哲學最為重要的哲學範疇,進而演變成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命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歐陽70852018-02-16 19:47:27

看很多寫道,說道。好像根本沒搞明白。說來說去還是一頭霧水。

其實,2000多年前老子悟出(道)之後,極盡所有之語言來描述,都很難理解。為什麼?其實,今天看來,老子的道就是一個非物質的東西,當然不好描述。那它是什麼?道,其實就是能量:自然能量(光,電,磁等等)和生命能量(思維,意識等等)。人正好是生命能量較強(靈性)的物質而已。老子道德經不外乎就是講天道(自然能量),人道(生命能量)他們的本質,特點以及天道和人道的關係和互相作用。

理解了,大道至簡。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老孑曰道法自然2018-01-31 22:51:05

老子的“道”就在四十章裡,中心內容寫得明明白白,老子的文章的確難懂!因為它的沒每個章節的第一句是命題,中間是解釋,最後一句是總結;每個章節都是這麼寫的,比如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命題,中間就是對這個命題的解釋,最後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這一章約總結。這就是讀“道德經”方法!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千斤神劍2018-01-25 00:07:17

道是萬事萬物本原的規律,但事物之道並非一種,也非一成不變,比如水往低處流,水之一道,無孔不入另一道,潤無無聲第三道,載舟履舟第四道,總之萬事萬物有萬道,你無法窮盡,能揭示的並非貫常之道,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要解決問題,必須一事循一道,一事作一決。這就是易,萬事皆變,惟變不變。

老子的“道”究為何物?大道至簡1555226222018-01-24 23:23:12

道就是宇宙的真理 在物質上是 大無其外 小無其內 混沌之無名狀態 伏羲一畫開天地 輕清者上揚 重濁者下降 週而復始 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道里面幻化出來的 有無相生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我是一個迷路的小孩 我從道理來 我要回道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