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醫學角度解釋“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這一現象?

如何從醫學角度解釋“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這一現象?霓虹藥神山爭哥2018-12-18 09:49:36

一般情況下,響度與氣流的衝力有關,衝力大時肛門振幅就大,從而發出聲音。若衝力未達到臨界值,且肛門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則不會發出聲音。

什麼時候衝力大呢?這與大腸內的剩餘氣體空間有關。當大腸空間充滿氣體,呈“類氣球”狀態時,可產生衝力較大的氣流,而大腦對這種狀態往往具有預見性(即知道是氣體壓力,而非固體壓力),因而控制肛門鬆弛,在大氣流下產生震動效果,形成所謂“響屁”。(注:由於人類進化的bug,這種預見功能無法有效區分液體壓力和氣體壓力這兩種分配相對均勻的壓力,因此拉稀期間放屁須謹慎。)

什麼時候衝力小呢?同樣的道理,剩餘氣體空間較小(因被固體物質堆滿)時無法產生較大的氣流。然而在較多固體物質的生產下,這種氣體的濃度往往較高,因此本質上會臭。另一方面,固體物質對大腸壁的壓力較大,使人肛門處於有意收緊狀態,因此不會響,即使響也是高音(肌肉緊張導至震動頻率較高)。除了不響的屁之外,有沒有發現高音屁往往比低音屁臭呢?

另外還有心裡層面的因素,如聲音具有預警功能,使人躲開或使人期望值過高,當嗅覺細胞真正接觸到氣體時,往往發現高估了預期判斷,顯得不臭。而不響的屁被嗅覺細胞感知時往往沒有防備,因此會感覺臭。

綜合上述,“響屁不臭,臭屁不響”還是有一定醫學依據的。

如何從醫學角度解釋“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