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明理記2020-07-05 00:25:11

談到抑鬱症,可以用另一種抽象化得思維去理解,它是由個人再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曾多次遭受到連續性的重大挫敗,並嘗試多種自我調節的情況下都無效的一種心理障礙。

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家Strauman

也在2002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到了與此相同的觀點,

他認為抑鬱症正是一種自我調節上的心理障礙

既然問題的主旨在於患上抑鬱症後,自己該怎麼辦,那麼給出的

解決方案與辦法

就得依據

“自己”

二字展開。同時也可以看出抑鬱症患者本身是有一些排斥外界接觸並干涉自己的心理障礙的。由此,不得不圍繞兩個關鍵點展開,

一個是自我調節,另一個是自我控制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自我調節與自我控制

首先透過一個例項來形象的描述這兩個概念,例如我們工作問題導致長期心情煩悶,希望透過喝些酒來釋放一下自己的壓力,但是又害怕喝的太多,從而有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於是就少喝了幾杯,最終緩解了壓力又控制了量。

透過上述的這個例子能清晰地看出:

負面情緒理由:工作壓力問題

自我調節方式:喝酒

自我控制方式:不貪杯

透過這個簡單例子就能明白這兩個概念的實際含義,歸納如下:

1、自我調節

是指我們個體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其中包括

思維方式、行動方式、後期感受

的整個過程;

2、自我控制

是指在我們個體自我調節的過程中,對思維方式、行動方式、後期感受加以約束,最終向調節的目標靠近,

形成與調節初衷相一致的約束控制過程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自我調節與自我控制對抑鬱症有沒有作用呢?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往往缺乏的是動力,也叫作執行力。正是因為長期對大多數曾經感興趣的失去慢慢失去了興致,又在挫敗感上由量變產生了質變的效果,最終形成了消極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內向·高敏者

”。

那麼,自我調節與控制的兩個概念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終的實現目的就在於提升他們的自控力,而最大優勢就在於

一旦成功提升了他們的自控力

,對於以後按照科學且規範治療抑鬱症的過程來說,

是一個最根本的基礎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當一個病人面對疾病,首要的是清楚的認知自己疾病是什麼,其次是根據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下規範、有序的進行治療,最終是否能取得成功,就在於自身的自控力,換句話也叫作“依從性”是否完善。

如果抑鬱症患者能有效地提升自我的自控力,使得自己能清楚地認識到抑鬱症的起因、目前處於哪個階段、哪些方法才是切實可行的,

最終依靠自控力(依從性),加上自我頑強意志與努力,戰勝抑鬱並不是一件很難的問題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提升自控力並不是單獨存在或在這期間只能完成這一項工作的,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過程中包含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

2、訓練階段

3、鞏固階段

週期:全部過程大概24周左右(6個月)

以下就透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列舉出具體的方法: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題外話

抑鬱症,就目前大多數的認知行為上,都把它當做一種難以言表、羞澀、不妄議的一種精神疾病。

的確,經過大量科學文獻的證實,抑鬱背後的原因也是由於生理上發生的一些改變,加上長期心理上被負面情緒所包圍而綜合導致的一種心理障礙;

可是就像

心理學大師楊國樞先生

說的那樣,

心理學可以粗略的分為三個階段

1、奢侈品階段

2、調味品階段

3、必需品階段

而他老人家對目前國內的心理需求階段是比較樂觀的,他認為是第二個調味品階段,也就是有一些人意識到了自己的心理存在心理障礙,又希望

透過科學的途徑來了解它、治療它、戰勝它;

患上抑鬱症,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可是,實施情況的確不是如此,很多心理學在校學生或者在心理諮詢行業從業多年的工作者,都普遍認為目前國內人們對心理學的需求與認知還處於參差不齊的狀態下,原因也是

根據人口學框架

下的:

受教育年限;

收入水平;

可支配收入水平;

城鎮化水平等;

結語

對於每一個

心理從業者或者心理學學者

而言,

任重而道遠

科普是一個可以使用的有效途徑

對於每一位有心理障礙的人們,

無論是抑鬱症還是各種心理障礙,

都能夠積極地正面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並能夠積極地尋求外界的有效干預才是達到

快速、有效、正確治療的有力途徑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