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海鮮過敏是因為什麼?

有些人海鮮過敏是因為什麼?微生態前沿科學2018-03-19 09:55:13

為什麼有人會對海鮮過敏?

食入性過敏原,嚴格地講,除了葡萄糖和氯化鈉以外,任何食物都可能成為過敏原如:

天然食品:常見的過敏性食物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牛奶和雞蛋;

海產類食物:如無鱗魚、海蟹、蝦、海貝等均可誘發過敏症狀,特別是不新鮮的海產品,即使熟食也常常誘發過敏:

蛋白質食量高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類、魷魚;

真菌類食物如蘑茹等;

食品新增劑:因保鮮食品、冷藏食品及人工合成飲料日益增多,因而食物新增劑染料、香料、防腐劑、保鮮劑和調味劑就成了一類新的重要過敏原;

還有一些用於診斷和治療的藥物,也可成為食物性過敏原而引起過敏反應。

對魚的過敏不容易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透過飲食和呼吸道都可致敏。最重要的過敏原蛋白為Gad cl,最初從鱈魚中發現,稱為過敏原M,分子量為12KD,它屬於肌肉蛋白組中與鈣結合的小白蛋白,具有控制鈣離子進出細胞的作用。其三級結構顯示了3個結構域,至少有5個IgE結合位點,超過95%的過敏患者血清IgE與該過敏原結合。另外,在鱈魚中還分離出了其他15個過敏原蛋白 ,分子量在15~200KD。

甲殼類的水產動物中,原肌球蛋白是主要過敏原成分,分子量為36KD,因其蛋白質同源性非常高,故河蝦、蟹、魷魚、鮑魚等都存在免疫交叉過敏反應。對於敏感者,即使食入量極少也會引起嚴重過敏症狀,但大部分過敏症狀與食入量存在正比關係,即食入越多,反應越重。

食物過敏的發生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兩方面,一是食物本身的因素,二是個體因素。食物本身的因素在上文中已涉及,個體因素包括過敏體質、胃腸道功能狀態以及個體敏感性等情況。

海鮮等高蛋白食入人體後,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 腖經胃腸黏膜吸收入血液中而引起的,起病急,病程較短,一般見於聚餐後,過敏後以皮疹為主,表現為全身泛發風團、常伴有頭暈、乏力等症狀,多在2-3天消退。

正常人體的胃腸道生理及免疫屏障功能 能夠避免大多數食物引起的可能有害的免疫反應。

抗過敏益生菌與食物過敏症

小兒食物過敏病因新發現:過敏的小孩腸內缺乏抗過敏乳酸菌

過敏原的種類很多,諸如:塵蟎、細菌、花粉、蛋白、牛奶、大豆、小麥、黴菌、肉類……等千奇百怪,許多醫學研究指出,有關“免疫耐受IgE分泌過多”所引起的過敏問題,與腸道內的好菌壞菌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研究表示:過敏的小孩,腸道里的有益菌如乳酸桿菌屬比較少,雖然有數以萬計的乳酸菌菌株存在於自然界,但僅有極少數乳酸菌株具有抗過敏的特質,近幾年隨著醫學微生態學科的研究發展,由臺灣成功大學過敏與臨床免疫研究中心王志堯教授研製的康敏元益生菌,針對“免疫耐受IgE分泌過多”具有特殊調節功效的菌株是唾液乳桿菌、格氏乳桿菌、約氏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和羅伊氏乳桿菌合成康敏元益生菌配方菌,專用於調節食物過敏,調節過敏體質的微生態免疫製劑 。唾液乳桿菌功效為降低血清IgE抗體,促進干擾素分泌提高Th1型免疫反應應答;而格氏乳桿菌功效則為降低血清IgG,有助於減少過敏反應相關細胞激素IL-5的分泌,可以有效的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康敏元加強型具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能力。

許多動物實驗表明,添加了抗過敏益生菌的食物補充劑康敏元益生菌能顯著減輕機體對食物的過敏反應。科學家們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時,主要是透過給實驗室動物餵食特殊的食物和對腸道有刺激作用的化學物質,來誘使動物對某種食物過敏。因為免疫系統同時察覺到腸道損傷和攝入的食物時,就會誤將食物當做造成損傷的元兇,對本來無害的食物產生相應的免疫應答。這些研究證實:抗過敏的益生菌能夠透過控制炎症,來達到預防食物過敏症的目的。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瞭解抗過敏的益生菌菌株能否預防蛋白過敏症的發生。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攝入了益生菌補充劑的實驗組老鼠產生蛋白過敏症的機率明顯降低。

這些研究成果極大的鼓舞著研究者的熱情,激勵他們開展臨床研究,以挖掘抗過敏益生菌在防治食物過敏症方面更大的潛力。例如,已經有兩項研究證實,在嬰幼兒食品中新增抗過敏益生菌菌株如唾液乳桿菌、格氏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等抗過敏的益生菌菌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牛奶過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