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抑鬱症與自閉症?

如何區分抑鬱症與自閉症?了凡心療愈2017-12-30 10:42:53

您好!

這兩者是由於不同的原因致病的他們有著本質的不同,由於抑鬱症大多發生在成年人,而孤獨症大多發生在兒童期,所以我想你說的孤獨症是指成人孤獨症

,但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類似的特徵,比如不喜歡跟人溝通,不喜歡眼神交流,對周邊的事物不感興趣,不注重自身的形象不修邊幅,很難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觀點,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如何區分抑鬱症與自閉症?

抑鬱症、孤獨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如下: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

情緒障礙

:患者心境不良,情緒消沉,或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喪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精力減退,常常感到持續性疲乏;認為活著沒有意思,嚴重者感到絕望無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大部分患者有著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有的曾說過“要不是因為父母、妻兒,早已了卻此生”。其中也確有付諸於行動,造成不良後果的,手段也很殘忍。

思維緩慢及自我評價降低

:表現思考能力下降,患者常常感到思維變慢了,腦子不好使了,各方面能力都下降了,常常自疚自責,自我評價過低,明明學習工作很好,卻對自己事事不滿意,將自己過去的一些小錯誤、小毛病都說成是滔天大罪,甚至認為自己罪該萬死,是導致自殺、自殘的主要因素。

精神運動遲緩

:患者精神運動明顯抑制,聯想困難,言語減少,語音低沉,行動緩慢。有時閉門獨處,淡漠親情,無力學習、工作,不能料理家務,嚴重者不語、不動、不吃、不喝。 其他症狀:患者常常出現食慾、性慾明顯減退,明顯消瘦,體重減輕;失眠嚴重,多數入睡困難,惡夢易醒,早醒,醒後無法入睡,抑鬱症常表現晨重夜輕的規律。

伴隨症狀:

情緒反應不僅表現在心境上,而且總是伴有機體的某些變化,如口乾、便秘、消化不良、胃腸功能減弱,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有時因軀體症狀突出而掩蓋了抑鬱症狀,造成一時誤診。 抑鬱症的症狀因人而異,根據臨床嚴重程度可有輕度、中度、重度抑鬱不等。在我國,許多抑鬱症患者諱疾忌醫,出現了症狀而不到專科醫院就診,以致貽誤了治療,釀成苦果。因此,出現上述症狀持續不能緩解的人,應立即到專科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早日康復,重歸社會。

成人孤獨症:阿斯伯格綜合症

孤獨症常在兒童早期被發現,是一種全面性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患者的表現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絡,一般具有言語障礙,能使用的詞彙非常有限。患兒的興趣很狹窄,經常刻板地重複某一種行為動作,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大多數患兒在智力發育上不均衡或者滯後。 在成年人中也存在一種孤獨症的障礙,稱為阿斯伯格綜合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通常智力高於平均水平,但是,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出極大的障礙。患者很難體恤他人,在語言溝通和為人處事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阿斯伯格患者很難掌握那些無形的社交規則,不能解讀別人的面部表情以及說話的語調。他們過於咬文嚼字和鑽牛角尖,常常在無意間得罪人而不自知。 阿斯伯格綜合症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目前該疾病的病因不明,但研究顯示,遺傳基因、生物化學、過濾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時出現的一些問題,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原因。阿斯伯格綜合症的患病機率為0。7%,即平均每一千名新生嬰兒會有7名嬰兒是患者。

阿斯伯格綜合症有哪些表現以及如何診斷?這一綜合症的臨床特徵普遍被描述為:缺乏對他人情感的理解力;不適當的單方面的社會交往,缺少建立友誼的能力從而導致社會隔離;呆板單調的語言;非語言交流貧乏;笨拙不協調的動作(尤其是大動作)及奇怪的姿勢;有非正常發音現象,等等。

孤獨症常見以下行為特徵:

(1)與周圍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獨症患兒不同程度地分不清親人或陌生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不望對方的臉,迴避眼光的接觸。喜歡獨處,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對生活環境要求刻板,傢俱的移動,以至飲食起居的改變都會引起他們情緒變化,比如:發怒或恐慌,有些患兒嚴重得甚至連吃飯時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麼地方,甚至上廁所用哪個便池都不能改變。

(3)言語障礙,兒童孤獨症患者多言,但領會能力低,常用詞不當。發音不正,發出怪腔怪調。

(4)孤獨症患兒常坐不住,活動過度,以腳尖走路。他們的注意力分散,習慣東張西望,或作伸頸、裝相等怪異姿勢。

一般來說,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就可診斷為孤獨症:

(1)對人普遍缺乏情感反應,嚴重影響社會性相互作用;

(2)語詞性和非語詞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動嚴重減少;

(3)刻板、重複或儀式性行為,嚴重約束生活活動。透過治療,可減少行為症狀、促進發育,常見的治療方法有:遊戲、擁抱、家庭、藥物療法等。 抑鬱症雖然也有自我封閉趨向,但不會發展成為自閉症。有關自閉症的成因可能與遺傳有關,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可靠證據來證明這個論點。

自閉症(孤獨症)與其他容易混淆的病症

孤獨症除了與孤獨症同屬PPD的疾病外,弱智、聽力障礙、語言發育障礙、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綜合症等都有部分特徵與孤獨症類似,但與孤獨症又有著根本的區別,在診斷時應注意鑑別。

1。兒童精神分裂症

兒童精神分裂症出現率男女相當,一般開始發病時期較遲,在幼兒時期發育常是正常的,發病後表現出感知覺異常(幻聽、幻視)和思維混亂(妄想與幻覺),以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為主要特徵,並與相應年齡行為的活動表現有明顯異常和不協調。一般無智力障礙,心理社會因素對於本病病程的延續及預後有重要影響。孤獨症發病在36個月以內,男孩明顯多於女孩,很少出現幻聽、妄想症狀。部分病例伴智力低下,心理社會因素對孤獨症的病程影響不大。

2。語言發育障礙

語言發育障礙兒童在感知反應上無異常,與人和物的相處方式正常。能努力地用手勢等表達抽象的內容,有興趣參與想象性的遊戲或活動。孤獨症兒童表現出嚴重的溝通障礙,與外界不適應,不介入,更無法參與集體、想象性的遊戲和活動,對活動的規則完全忽視和不理解,對活動的結果不在乎,無興趣,遊離於群體之外。

3。弱智

弱智兒童的智商顯著低於同齡人的平均智商,其感知、社交能力,興趣及語言等方面發展與智商成正比例。而大多數孤獨症兒童都表現出認知發展的失衡(如操作智商好於言語智商、記憶能力遠優於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且順序異常。在人際關係上,弱智兒童更喜歡與他人打交道。相比孤獨症兒童,他們與他人有更多的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在交往中表現出更多的正面情緒。從行為興趣來看,弱智兒童的興趣比孤獨症兒童要廣泛得多,而且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功能性遊戲和象徵性遊戲上。就語言能力而言,弱智兒童的語言接受能力往往比孤獨症兒童要好。有人對二者的區別作了形象的描繪:“弱智兒童願意學,卻學不會;孤獨症兒童能學,卻不願意學。”

4。注意缺陷多動綜合徵

孤獨症兒童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多、動作刻板古怪等表現症狀,有時被誤認為是多動症。但透過以下幾點比較,應不難鑑別。首先,孤獨症的發病率遠遠低於多動症,且症狀顯現較早;其次,孤獨症兒童從小與父母無親近表現,缺乏情感交往,喜歡獨處,不合群,對非生物的東西(玩具、書本等)有特殊依戀;語言呆板、不清甚至不會說話,動作刻板離奇,對大部分的刺激反應微弱或沒有反應,常常不會跟隨教導者的指示去注意該注意的事情,讓人覺得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若能注意時,注意的時間也極短暫。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們卻常常對某些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十分的專注,稱為過度選擇性的注意力。這些特徵和多動症有較大區別。第三,部分孤獨症患兒伴智力明顯低下,

5。聽覺障礙

聽障兒童是由於聽覺系統損傷而產生語言溝通障礙的。雖然他們可能對外界聲音沒有反應,但有交往的慾望,能主動觀察、瞭解外界,能用身體語言等工具努力進行交往。孤獨症兒童一般無聽力損失,發音器官功能正常,但大腦中樞系統障礙使之失去對外界聲音正常反應的能力,常表現為有時對外界聲音很敏感,有時又充耳不聞。同時不會運用手勢、眼神、表情等非語言交流工具與外界進行正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