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場口特點,翡翠原石几個著名場口?

翡翠原石場口特點,翡翠原石几個著名場口?趕趕趕哈哈哈2019-07-01 16:54:24

翡翠場區場口分佈圖

翡翠原石的買賣是珠寶界最神秘的一種交易,她的神秘就在“賭石”上,而進行翡翠賭石有幾種判斷的依據,其中場區場口就是很重要的依據之一。場口是指開採玉石的具體地點;場區則是若干場口因開採年代和相似的表現而形成的區域。不同場口的玉石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別是一些著名的場口其特性十分鮮明,以至有的特性只屬於某一個場口,只有斷定了它屬於哪個場口,才能根據這個場口的翡翠玉石的特殊性來觀察、判斷這塊翡翠原石的賭性。因此,翡翠賭石業內有句行話:不懂場口的人不能賭石。

緬甸翡翠的發現及開採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其場口如星火燎原,發展到今天有名稱的達近百個,且群星薈萃,爭妍鬥奇,至於小的難以起名的場口更是星羅棋佈。根據翡翠原石的種類和開採時間的順序,通常可將整個場區劃分為六大場區:老場區、大馬坎場區、小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和新場區

木那場口

木那是帕敢場區中重要而著名的老場口之一,由於開採時間長、儲量少,產量比較低。該場口以盛產種色均勻的滿色料而聞名。玉石中含有較為明顯的點狀棉,有帝王綠色、陽綠色、黃楊綠色,曾經出過陽綠滿色玻璃種,偶爾會有水頭好的秧苗綠色。裂紋相對較少,種的變化較大,從豆種到玻璃種都有,以豆種、糯化豆種和糯化種為主,從較中粗玉質至細膩玉質都有。

玉質細膩,帶“油性”,種老底好,毛病少,一般底帶白色或飄翠綠色,冰種和玻璃種的綠色滿綠色則極其稀少,故有賭性,尤其是“矇頭料”,其風險也相對較大。木那場口各層礦皮殼特點:第一層的翡翠原石几乎都有黃沙皮殼,第二層多見紅沙皮殼,並帶有蠟皮,第三層為黑沙皮殼,第四層為灰黑皮殼,第五層礦為白黃皮殼,大多數有蠟皮。 總之,賭石人對木那老場口的石頭比較鍾情,有人這樣形容“木那石”:海天一色,點點雪花,混沌初開,“木那”至尊。

會卡位於香洞場區東南,此處有很多小河匯聚成會卡河,然後會卡河向北在香洞以北注入霧露河。該場區面積很大,各個開採場口均集中在河流兩邊,包括了許多場口,如展噶、磨東、槍送、玉石王、外蘇巴瓊、下蘇巴瓊、閣東月、樣閣丙、裂固瓊、磨皮等。其中有些場口(如展噶)現在開採的是含翡翠的高地礫石層,由上到下可分為三層:上層為黃色沙礫層,多為大象皮、灰白色、翻砂、種老、常常出高色料子。中層為鐵鏽色層,多為紅辣椒油殼,有好有壞,有高色的,也有狗屎底,參差不齊。下層為黑灰色層,多為黑蠟殼烏紗。黑灰色層下面為可見基岩,為較硬的藍綠色片岩。總體看,會卡場區黑色層較為發育,屬高地礫石層,厚度大,翡翠礫石大小懸殊,出產好種好色礦石的機率高。

會卡

會卡原石有三個明顯特徵:(1)皮殼薄。打燈即可見水見色,對新手誘惑力很大,但這種蠟殼料子多為新場會卡,在雲南邊境市場很多,經常會切出共生體(即水沫子與翡翠共生)。(2)裂多。多數普通料子的肉中細裂比較多,這也是賭會卡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3)皮色雜。以灰綠、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佈不均,但有綠的水常較好。總之,會卡老場口的石頭,由於可能出特有的高綠色,受到賭石人和藏家的青睞,尤其是具有賭性和特色的蠟皮,頗具吸引力。可謂點綠難覓,有綠成片,“會卡”至尊。

後江

後江場口後江場區位於砍底縣城東大約40多公里處,大大小小分佈著十幾個場口,由於這些場口基本都分佈在砍底江支流,所以那地方出的料子大家習慣稱之為後江石。後江場區於1963年開始開採,現在大部分場區基本採不出料了。後江場口是唯一不出磚頭料的地方,大部分是色料,種好,底好,水好,小件的多,一般幾兩到幾公斤,不出大料,不出玻璃地,大部分象雞蛋大小,一般顏色都比較淡,但也有色老種老的。後江石一般出不了手鐲,但可出戒面。後江石還有個特點,就是色淡不怕,只要種夠老,拋光以後色就會變深,行內稱這種現象為翻色,顏色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越來越綠。

後江石主要有兩種型別:第一種型別是靠山邊的洪沖積層,這種洪沖積層被一層坡積物所覆蓋,當地人稱坡積物為“毛層”,其毛層(坡積物)由山頂約1米厚,越往山腳越厚,可達8—10米,含礫石層在坡積物之下。第二種型別是現代河床河漫灘型,又分老後江玉和新後江玉。新後江玉產於沖積層之下部,而老後江玉產於沖積層的底部。

老後江的特點:玉皮呈灰綠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kg,主要是水石,磨圓度、形狀、大小均似芒果。沙皮顏色多種,玉質細膩,常有蠟殼。一般所產的翡翠常滿綠高翠,透光性好,結構緊密。所謂“十個後江九個水”做出來的成品取貨很高,拋光後顏色會增加,即所謂的“放堂”。

新後江的特點:皮比老後江厚,同樣有蠟殼,個體比老後江大,一般在3kg以內,水與底比老後江差很多,成品拋光色會變暗,一般講即使是滿翠的新產後江做出來的成品也很難成高檔翡翠。

莫西沙

莫西沙位於龍肯寨子西南2公里的帕敢公路旁,此處為高地礫石沉積沙礦,出產質地細膩的玻璃種、冰種翡翠原石。含翡翠礫石的沉積特點是:上層為黃色沙礫石層,下面為灰綠色礫石層。據《翡翠原石之旅》記述:摩西砂場口礫石土沙摻雜,翡翠礦層相對疏鬆,自表層至深層依次為黃紅砂皮、黃白砂皮(礫石皮層較厚)、鵝卵石腳、黃藍石腳(礫石皮層較薄)、小鵝卵石腳、藍黃混合石腳、毛、藍石腳層,所產玉石個體較小、玉質高,常達糯化底至玻璃底。在摩西砂場口對面拱起的小山丘,是摩西砂—玻璃貢,專出玻璃底玉石,一般在4—5公斤左右,沒有大件料。

自1971年港臺玉石商人將緬甸人丟棄的無色翡翠加工到極致的首飾以後,這種高檔無色的摩西砂石頭,就成為了搶手的熱門貨。儘管傳統翡翠界排斥這種無色的翡翠, 但它所體現出來的翡翠最高質地(種水),還是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審美觀念。摩西砂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產出了翡翠中最高境界的兩種翡翠:起膠的翡翠和起熒的翡翠。對於摩西砂場口原石的產狀,H。潘進行過精闢論述:

莫西砂石頭的皮殼別具一格,主要有白沙皮、灰砂皮和比較少見的紅沙皮三種類型。白沙皮是最常見的,主要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摩西砂石頭含鐵量都很低,即使是紅沙皮,皮層紅色而肉色還是偏白色的。

就其皮殼而言,可歸納為三個典型特徵:(1)脫砂皮。這是摩西砂石頭的典型特點,有些石頭幾乎全部脫砂,有些石頭則部分脫砂,即使那些有砂皮的石頭,總也能在某些部位找到脫砂感;(2)刀砍狀紋路或蜂窩狀表皮。部分摩西砂的石頭可見清晰的刀砍狀表面紋,大部分石頭可見表面滴水狀的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凹坑,有時非常像蜂窩狀表面;(3)凹凸不平的丘陵狀表皮。這在那些帶有多期水路充填的摩西砂石頭中十分常見,有時這些又與藍花色緊密相關,突起部位常常表現出深色的皮殼,系種水變化的差異化硬度造成。

如果莫西砂原石的擦口為灰白色,肉則近米湯種,而且棉大。擦口若為深灰色,肉則近冰種。擦口為烏黑色,其肉為玻璃種,做出的成品後光很活。這種後光很活按今天的說法叫“起螢”,白棉點也不明顯了(俗稱“棉化掉了”),肉中只要有一絲絲綠,則在成品中就會折射成滿色(俗稱“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因為種不夠,加上棉多,所以皮殼包裹下,擦口在光線反射下,只能呈現本身的顏色,加上皮殼的顏色灰白色,同理可證深灰色和烏黑色也是一樣,特別是烏黑色,因為種好、水足、通透,所以擦口在光線射進肉時,把皮殼的顏色也反射出來了。

大馬坎

大馬坎位於香洞場區西南,地處霧露河下游,包括格地磨、宋堆、瓦磨、八西東、拱馬磨。該場區河谷較寬,地形平坦,形成沖積小平原,全部為次生礦,翡翠礫石層厚度較小,一般為5-7米左右。基底為深灰色片岩,由於風化而成為黑色的泥質層,當地人稱為“膠泥層”,基底之上為黃色層,最上面為砂泥層。大馬坎翡翠礫石多為白砂皮和黃砂皮,沒有黑砂皮,這也是大馬坎與其它場區的重要區別之一。

(1)大馬坎翡翠礫石滾圓普遍較好,翡翠礫石個體較小,5kg以上的很少,這與場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大馬坎處於霧露河下游,由於地處平原,水流速減緩,所搬運的礫石自然較小。

(2)大馬坎原石很受賭石愛好者歡迎,因為出所謂“黃夾綠”,很多初學者用手電筒去看,超級漂亮,誤認為這是冰種、玻璃種,其實燈光下的黃色是翡翠皮殼下的霧,並不是真正意思上的黃翡。

(3)大馬坎的綠色多數取貨顏色偏藍,對於這點要特別注意,大馬坎還有一種蠟殼的翡翠沒有霧,切開一般是皮肉不分。

(4)大馬坎出產的小水石,因經過較長時間和較遠距離的搬運、滋潤,皮殼光滑,常產頂級的玻璃種,所以在玻璃種翡翠中,質量最好的當數大馬坎而非摩西沙。

(5) 大馬坎場區不同場口之間翡翠皮殼表現差異較大,其中大馬坎場口的翡翠皮殼較厚,呈灰色,且皮肉相雜,皮殼下必有霧,霧色多呈紅、黃、黑、白色,其中紅、黑霧的底子灰,黃、白霧的質地好。

(6)一般“十霧九有水”,凡是皮殼與黃色相雜難分的,其玉色偏藍,並多顯現蜂窩狀態,顏色有褐色,紅黃色,灰色,少見臘殼。

(7)大馬坎石几乎都有霧層,其主要特徵為色串皮、霧串皮,霧裹色、霧吃色,皮肉難分。

(8)大馬坎半山半水石黃殼黃霧且皮薄,可賭性強。若厚皮而霧黑,則底灰水短,綠色往往偏藍,又無反彈力,不可賭。

場口特點:第三層礦,多見黃翡皮、橙黃翡皮、紅黃翡皮,也有風化皮。皮下往往有“黃霧”(即黃翡),黃翡中有綠色的俗稱“黃夾綠”,外皮相對較薄,塊度小者多見,也有大塊的。常產出豆綠或瓜綠色,也有皮下綠,偶爾會有水頭好的滿綠高翠、團塊狀的高翠黃楊綠色及秧苗綠。裂紋相對較少,種的變化較大,從豆種到玻璃種都有,以老場豆種、糯化豆種和糯化種為主,中粗玉質至細膩玉質都有。種老底好,黃翡皮及紅黃翡皮,肉以紫羅蘭色和白色居多,全黃翡的較為少見,冰黃翡夾綠色則極其稀少,故有賭性,尤其是風化皮的“矇頭料”,風險相對較大。

莫灣基位於帕敢場口東北的莫灣河支流兩側,所開採的均是高地礫石層的翡翠砂礦,高地礫石層被河流切割開,約有100米深。所以兩邊均可見切割出的礫石層剖面。礫石層由上到下分兩層,上層為紅色層和黃色層,下層為灰色至黑色層,半膠結狀,含綠色片岩、雲母片巖。翡翠礫石常有蠟殼,礫石為半滾圓狀至次稜角狀,多為黑烏紗料,皮厚,皮殼烏黑彷彿黑油漆,皮下有霧(很多市場裡面的黑皮石頭沒有霧,屬新場石),蟒帶有白霧及松花,一般種好,有高綠,塊小的會有滿綠。目前,莫灣基黑烏砂與帕敢黑烏砂一樣,已開採完畢。

《翡翠原石之旅》:莫灣基出場的黑皮殼玉石,種肉皆優,皮殼上有蟒的表現就可賭,賭漲機率很高,蠟殼、黑、厚薄皮均有,不好洗。

《那塊賣五億美金的賭石》:莫灣基的烏砂只要有表現,就容易賭漲,色容易進去,種水好。莫灣基烏砂的外貌與其他場口的烏砂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黑色外皮上有點點白斑。

場口特點:第四層礦,黑鎢砂皮,塊度小的較為多見,也有大塊的;常產出豆綠或瓜綠,也有皮下綠,或油青色,偶爾會有水頭好的滿綠高翠或團塊狀高翠帝王綠色;裂紋相對較少,種的變化較大,從豆種一直到玻璃種都有,也會有變種,故賭性大、風險也大。

南齊場口一類。為小場區的最重要場口之一,位於大馬坎場區的南部,恩多湖左側。皮殼為黃沙皮居多。且多為半山半水石或者水石,皮殼一般呈黃褐色,這裡注意與之區分的則是後江。因為二者皮殼相似程度非常之高。關於南齊場口的說法網上資料少之又少。

翁巴列場口,多為種水料。這個敞口的特點是種嫩棉多裂重易變種,能棉死人。如果有棉,這個場口的石頭在皮的表現上面就能看見。翁巴列,種一般為偏嫩,水不夠清,拋光一般光澤度不夠。

翁巴列位於新廠區的西北方面、接近老場區的位置。翁巴利皮殼石紋明顯、皮紋較多,少有粗砂皮殼,砂細夾泥、砂感不明顯,皮殼薄,皮肉過度層也薄,皮色黃中偏紅者居多,但往往種與水的比例不成正比,水好而種差、棉大、裂多。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新場料與其皮色較為相似,但石紋少。注意鑑別。(木那的翻沙就會很細膩、集中,並且沙粒排序較為有序,皮殼砂層厚,石紋不明顯,皮色單純,白即白,黃即黃,若為脫砂的,冰味清亮。摩西沙,翻沙是要較粗的,沙粒的質感要大一些,翻沙感會更強烈。

莫莫亮長期以來,各種資深玩家對莫莫亮場口的翡翠原石說法不一,由於市面上存量相對較少,它也因此而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為網友揭開這層神秘面紗,幫大家辨識一下莫莫亮場口的翡翠原石。

莫莫亮場口以黑皮為主,多為霧層皮殼,皮殼相當細膩且薄,水頭一般較長。莫莫亮場口的石頭底子一般比較好,乾淨沒有雜質,沒有裂紋,沒有棉,給人很清爽的感覺,因此是製作翡翠成品比較理想的原料,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