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使用者503656972062020-07-14 07:07:51

醫生會根據季節和患者情況調整藥方的。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大城小醫徐醫生2020-06-11 13:03:33

隨著夏季的到來天氣轉熱,在中醫門診又時常聽到許許多多如夏天不能吃中藥、吃中藥上火、吃中藥傷胃、夏天不能吃補藥、夏天中藥容易變質等等錯誤言論。有許多應該治療或正在治療的病人都盲從的終止了正常的治療,而在不知不覺中深受其害。

其實,我們只要是動一下腦子,講一下道理,問一下為什麼?這些誤己誤人的錯誤觀點就都可以撥亂反正,都清清楚楚了。

首先從大道理上講,中醫中藥在中華大地傳承了幾千年,西醫在我國的普及應用還不到一百年。難道幾千年來我們的先人們夏天得病了不治?更何況過去越是暑夏之季,越多疫病流行,沒有中醫中藥為我們中華民族健康保駕護航,哪有中華民族的的繁衍昌盛。

再從具體問題講,就說說夏天吃中藥會不會上火?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有溫法(用熱性藥祛寒)、清法(用涼性藥清熱)、補法、瀉法等諸多治法;而中藥基本藥性有寒、涼、溫、熱四氣,酸、苦、甘、辛、鹹五味。難道夏天醫生給你吃寒涼清熱藥你還能上火?

中藥裡有許許多多的如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利溼、清熱解暑、清頭明目、清熱利咽的有效藥物,如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板藍根、大青葉、胖大海、黃連、黃芩等等,可以治療各種型別的熱病、火證。這類寒涼藥何時服用都可以清熱祛火,何來上火一說?所以,在辨證論治的指導下,如果病人夏天患了寒病,也必須用熱性藥寒者熱之,辨證準確,用藥準確,何來吃中藥上火之說?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

還有的人說夏天天氣炎熱,此時若服的藥中補陽藥多,則易上火,這根本就是個悖論,病人如果沒有陽虛,何來服補陽藥一說?而誤服補陽(熱性藥),那不只在夏天,在嚴寒冬季也一樣要上火。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 那是指夏天天氣炎熱,是人體陽氣最旺盛時,若人體素有陽虛內寒之疾,此時則治之正當其時,體內之寒邪容易祛除,陽氣容易恢復,所用之補陽散寒藥物則較之秋冬可大幅減少,而效果倍增,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夏天天氣溼熱,脾胃易被溼熱所困,脾胃虛弱,食慾下降,即所謂苦夏,此時不欲食油膩,多喜清涼之食物,而較多的湯藥口味苦澀,較難下嚥,很多病人對服藥有牴觸,所以明知沒道理,也更寧可信其有。所以應該將“夏天不能喝中藥”,改成“夏天不想喝中藥”,就更準確些。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

當然,中醫臨床論治還講究“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療疾病要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而制定的適宜的治療方法。由於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等。尤其是患者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方面的因素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法。

夏天服中藥也有注意事項

夏季服用中藥最好在飲食上有所節制

最好不要在吃中藥期間吃燒烤、慎用辛熱香料之品,因為燒烤的食物容易上火,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更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等等發物。

同時,也要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冷飲也要少喝,這些東西都會損傷胃氣,影響脾胃功能。

要慎食大量肥甘滋膩之品

夏季易生暑溼,溼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則易導致內外溼熱之邪夾雜,病邪難愈。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

至於還有人提出,夏天中藥容易變質?

有些患者自己在家裡煎煮中藥,每天按常規煎一付藥,放在陰涼處或者放在冰箱冷藏,怎麼可能變質?另外,更多的病人都是在醫院用高壓密封煎藥機煎藥,按說明書常溫環境下可以保鮮一個月,在冰箱冷藏保鮮40到60天。當然,如果藥液袋鼓起或者藥液變味、有氣泡時,藥液很可能已經變質,最好不要服用。

在中醫正確辨證論治的指導下,炎炎盛夏也是治病的良機,尤其是治療寒冷性疾病,更是因時、因地、因人治療的好時節。夏天我們患病了要及時治療,更不應該耽擱一些慢性病的連續治療。不單單夏天我們患病了要及時治療,甚至連一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陽衰虛寒類病證。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

如肺脹、哮喘、咳嗽、關節冷痛僵硬、怕冷、慢性洩瀉、體虛易感等冬天多發的疾病,中醫也採取冬病夏治的方法,透過中藥內服、穴位貼敷等治療措施提升人體陽氣,扶陽固本,振興陽氣,祛除體內沉積之寒氣,調整人體達到陰平陽秘,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某些疾病的發作,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此提醒自行煎藥的患者,一服藥一般一天煎兩次(早上煎一次,藥渣到晚上再煎一次)。但夏季不能再這樣煎藥,而是應當煎出一次後,再加水煎第二劑放至晚上服用,煎出的藥汁及時放入冰箱低溫儲存,飲用前應先加熱,自己煎煮的中藥湯劑一般不建議隔夜服用。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順世隨緣2020-06-11 15:22:51

年老體弱為顧之,是顧其標治其本,病分春夏秋冬四季,藥為溫平寒熱四性,是中醫知之八法,汗,吐,下,和,清,溫,消,補,升降浮沉也可升可降,汗,冷汗,自汗,盜汗各有不同,也可以發汗,也可以止汗,不可能老人夏天不能吃中藥,是溫度升高自汗而出,是誤了中藥的效能,對病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中醫姜大夫2020-06-10 21:18:53

那麼按照這個說法吃西藥也就出汗流掉了,吃飯是不是也流汗流掉了呢?!所以這個說法不對的。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乾坤2246302792020-06-10 17:04:41

這種情況不存在的。你家老人大概是指中藥湯劑,湯劑中包含有效藥的成份,其它當然就是水份。夏季氣溫高,喝水出汗,當然喝藥也會出汗,但是湯藥經過胃腸會被吸收,而水份除身體所需外,多餘的則經過人體排洩系統汗腺或腎臟排出體假外。假如夏天藥隨汗排走了,那平時喝的湯藥也都隨尿排走了?所以這樣的說法不成立。

不過人體代謝物應該會有所服藥物的遺留痕跡。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無憂草27752020-06-10 15:46:44

人體內溫度升高,超過體溫標準,會燒壞器官,細胞組織。人體大腦神經調節系統,,會指令表皮毛孔張開,以排水分方式帶出多餘熱能。正常人都會因內熱過高而排汗。體內溫度受氣溫,生病,食用溫度高的熱食,左右體溫變化。

如果採用發汗中藥,也會促進排汗。否則不會因季節用藥出汗。不正常的流汗現象,是因表皮膚毛孔閉合不靈,是身體健康問題,需要調節治療。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awzh1332576699852020-06-13 23:01:53

如果夏天出汗多身體虛,吃點補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是說冬季主收藏,是最佳吃補的季節,僅此而已!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CD騎豬追摩托2020-06-11 11:28:33

不是夏天不能吃,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吃。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快樂在於發現2020-06-11 06:07:18

人身各異,藥是制約,改進不良習慣而用的,冬吃蘿蔔夏吃薑,姜不是藥食兩用的嗎!

家裡老人說:“夏天不要吃中藥,吃了流汗流掉了”請問是這樣嗎?可愛萌萌寵物2020-06-20 15:00:30

答案肯定不是的啊,藥液進入人體經過消化道然後被人體吸收,汗液排出和藥沒有半毛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