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逸軒閣逸晨2020-03-25 10:12:42

筆為書寫文字或繪畫之物,起源極早,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平字。甲骨上亦有未刻之紅色及黑色文字,筆畫有粗細圓銳,顯為尖銳而有彈性之毛刷(筆)所寫。

今日所能見最古之毛筆實物,為近年長沙古墓中發現之戰國楚筆。此筆桿長五寸五分,頭長八分,將杆端劈開,裝上筆頭,再於其外以細絲捆紮。

其實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有了毛筆的最早雛形,這從一些考古發現上可以推測出來,比如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器,這些陶器的器身上有著流暢優美的線條,肯定是用一種類似於“毛筆”的繪畫筆繪製而成的,而且應該是有毛的筆。

從查閱的資料看,毛筆的起源至今沒有具體結果。資料只能證明毛筆起源於秦朝以前,雖然不知道毛筆的具體發明者,據說其改良者是秦朝的大將蒙恬。

蒙恬作為秦國第一猛將,也有“中華第一勇士”之稱,當年曾經痛擊匈奴,也為秦國統一中華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是這樣一位猛將卻真的做到了“膽大心細”,一手握刀槍,另一手卻能改良嶙峋的瘦筆,的確是文武雙全。

歷史上對於蒙恬造筆的說法有一些記載。《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

上文我們已經說明,毛筆並非蒙恬所創造的,而大量文獻之所以有蒙恬造筆的記載,大概是因為蒙恬對造筆技術的改進。蒙恬改良了毛筆之後,毛筆製造技術不斷髮展,種類越來越多。唐朝時期,安徽宣城產的宣筆最為著名,宋代以後,浙江湖州產的湖筆最為著名。

毛筆的種類

硬毫筆:筆性剛健。如:狼毫、山馬、牛耳毫、鼠須、山兔、鹿毛筆。

軟毫筆:筆性柔軟。如:羊毫筆。

兼毫筆:用硬毫、軟毫集在一起,剛柔並濟。筆性介於硬軟毫之間。

如:長流、如意,適合初學的人使用。

毛筆四德

“尖齊圓健”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墨墨情書2019-10-09 00:07:51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什麼是“毛筆”?

狹義

來說,毛筆就是“帶毛的書寫工具”。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粘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製成的。

廣義

來說,毛筆還可以定義為“用於書法創作的書寫工具”。這麼一來,就可以包括刷子,甚至笤帚、墩布,甚至噴墨的注射器。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無論如何,毛筆的筆頭都是柔軟的、有彈性的、難以控制的。正如蔡邕《筆勢》中所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柔軟的創作工具無疑更容易創作出千變萬化、意趣無窮的書法作品。

墨墨將從三個方面為您解答中國毛筆的發展演變歷程:

最早的痕跡(墨跡的出現絕不是捕風捉影)

最早的實物(第一次的邂逅令人難以忘懷)

發展變化(探尋毛筆從古至今的發展規律)

最早的痕跡

不難想象,毛筆最初被髮明出來的用途就是描畫點、線。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仰韶文化彩陶

距今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不少彩陶花紋的線條不但纖細,而且變化豐富。這讓有的學者有理由認為這類線條是用鳥類的羽毛或者人們製作的軟筆畫上去的。也就是說,新石器時代可能已經有了最初的毛筆。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商)墨書陶片

商代有毛筆的跡象更為顯著。殷墟出土的少數未加契刻的朱書、墨書骨片顯然是毛筆書寫。而且甲骨文已有象形文字“聿”,應該是以手執筆之象,所示毛筆鋒端頗為生動。東周簡、帛上毛筆痕跡顯而易見,且有實物出土。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春秋)侯馬盟書

春秋時期的盟書又一次證明了“毛筆”的存在。最具代表性的是1966年在山西出土的侯馬盟書和1979年在河南出土的溫縣盟書。

侯馬盟書每一個筆畫在落筆時都有一個挑出的動作,鋒穎畢露,且彈性十足,各字排列整飭,雖然單字獨立,但仍有強烈的流動感,看得出只有熟練書寫的人才可以做到。不僅如此,還可以看到侯馬盟書的字結構左低右高,這是右手執筆書寫時容易出現的現象。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楚)長沙子彈庫帛書(區域性)

戰國時期的墨跡主要儲存在帛書與簡牘中。與金文明顯有所不同,形態由凝重變為靈動,筆勢由遲重變為流美,進一步證明了毛筆的存在。

事實上,迄今為止最早的毛筆實物就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的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的。

最早的實物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河南信陽長臺關楚墓筆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長沙左家公山出土的“楚筆”仿製品

筆竿細長,筆鋒略長於現代小楷毛筆的筆鋒。其製作方法比較特殊,是將筆毛圍在筆竿的一端,再以絲線束緊。

發展變化

總的來說,毛筆的進化軌跡就是:

提按幅度越來越大,柔韌性越來越好,蓄墨量越來越多,線條表現力越來越豐富,裝飾性越來越強

的軌跡一路發展前行的。

1、先秦:兔毫剛勁

比如上述的長沙楚筆,由湖南省博物館邀請長沙楊氏筆莊創始人楊德富老先生鑑定,是用上好的兔箭毛製作而成。

從當時的墨跡來看,此筆的蓄墨量非常少,寫出的線條較為細長尖利。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家用筆。這種昂貴的材料許多年後民間還是用不起,到了宋代,一支官家用的兔毫仍可換上百支民間用的雞亳。

2、秦漢:工藝進步

秦漢毛筆的杆梢往往被削成尖形,可以當做髮簪插在頭冠一側,方便隨時取用。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秦將“蒙恬造筆”之說大家都很熟悉了,此說雖不可靠,但蒙恬對筆桿、筆毛所用材料和製法做了改進還是很有可能的。

而東漢是書法藝術輝煌燦爛的時代,制筆工藝也有長足的進步。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東漢·白馬作

1972

年甘肅一座東漢中期墓中出土了一支毛筆,筆桿呈淺褐色,刻有隸書

白馬作

三字。筆芯及筆鋒用黑紫色的硬毛,外層覆以較軟的黃褐色毛。其形制與秦筆一樣,筆桿前端中空用來容納筆頭,筆桿外側扎絲髹漆以加固。此筆也可以看作是經過蒙恬改進的毛筆之典型。

蔡邕《筆賦》:夫製作上聖立則憲者,莫隆乎筆。詳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鑠乎煥乎,弗可尚矣。惟其翰之所生,於季冬之狡免,性精亟以悍。體遄迅以騁步。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絲之纏束。形調摶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

蔡邕《筆賦》是最早關於制筆的記述,不僅對選毫、削管、束鋒等步驟做了概述,而且以天地、乾坤、四時、規矩來闡發毛筆形制寓示的內涵,謳歌了毛筆的作用。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值得一提的是,蔡邕還創造了“飛白書”。也就是像拿著笤帚沾石灰水在牆上塗抹一樣地去寫字。可見笤帚與毛筆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3、唐代:短鋒雞距筆

雞距筆的筆毫並不是雞毛,而是紫兔毫和鹿毫。它的筆管與筆帽選用了湘妃竹,筆頭呈現筍尖式:用鹿毫為柱心,以兔毫為外披,並且用麻紙裹住筆根。

白居易《雞距筆賦》: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兔毛……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以中山兔毫作之尤妙。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之所以叫雞距是因為它的形狀似雞爪後面突出的距,寫字勁健、筆畫硬挺。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4、宋代:筆制交替

實際上,宋代處在兩種筆制交替的階段。這時不僅兔毫依然受到歡迎,羊毫也得到了的普遍使用。同時制筆工藝有別於舊風,逐漸走向軟熟、虛鋒、散毫。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有代表性的有兩種毛筆:一種是有心筆,也就是宋以前的“纏紙法”,另一種無心筆則是在北宋才興盛起來的“散卓法”。蘇軾偏於守舊,喜歡短而健的有心筆;而黃庭堅比較新潮,喜歡健中帶柔的無心長鋒筆或散卓筆。對毛筆的偏好無疑影響到了二人的書風。

5、元代:羊毫後來居上

從南宋開始,漢人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到了元代,浙江湖州、嘉興一帶的制筆業異軍突起,尤以善璉鎮為最。湖筆主要材料是價廉易得的羊毫,同時也採用紫毫、狼毫、雞毫。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自此也出現了純羊毫的“蘭蕊筆”。價格更加親民的同時,它的柔軟也更加考驗書家的功力。

6、明清:裝飾工藝為重

隨著書畫藝術的不斷髮展,毛筆製作也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不僅創新出了揸筆、鬥筆、聯筆、提筆等書寫特大字的大型筆,以及蓄墨較多的長鋒筆等新品種,還創新了兼毫制筆,即利用不同效能的筆毫互相搭配,使筆毫之間互相調和,更能夠揮灑自如。

但這時更加顯眼的還是對毛筆的工藝裝飾: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明·朱漆描金夔鳳紋管紫毫筆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清·

掐絲琺琅管羊毫提筆

7、現代:勇於創新

中國的毛筆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不管是拿拖布的曾翔還是拿注射器的邵巖,都可以視為經歷沉澱之後在書法用筆上的大膽嘗試,至於效果如何,見仁見智。

關注@墨墨觀史 ,看到更多有趣的書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