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張生全精彩歷史2021-05-06 09:10:52

在馬嵬驛兵變中,陳玄禮確實是對不起唐玄宗的。說陳玄禮對不起唐玄宗,是因為他連續做了幾件事情,導致了唐玄宗不但丟了江山,還丟了美人。到頭來兩手空空。為什麼這麼說呢?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馬嵬驛兵變)

馬嵬驛兵變,應該說最早是由陳玄禮發動起來的。當然了,陳玄禮也沒有想過要讓唐玄宗既丟江山又丟美人。最早的時候,他只是想扳倒他的政敵楊國忠,扳倒楊國忠,既是出於公心,也是出於私心。說出於公心,是因為楊國忠確實應該被扳倒,他是一個大奸臣,是造成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之一,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不過陳玄禮也是出於私心,因為楊國忠和他是政敵關係,把楊國忠扳倒了,陳玄禮就可能做大,甚至可以取代楊國忠擔任宰相。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陳玄禮才積極聯絡太子李亨的身邊人太監李輔國和太子妃張良娣。希望太子能夠出面誅殺楊國忠。不過最終,太子李亨卻沒有膽量幹這件事情。

太子確實沒有膽量幹這件事情,如果他幹了,唐玄宗肯定不會饒過他。並不是說唐玄宗認為楊國忠不該被殺,而是這意味著太子出面干預朝政了。太子提早干預朝政,這是唐玄宗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陳玄禮政治智慧是不夠的。

太子不敢出面,但是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這就使得太子發現了他的處境非常危險。如果唐玄宗知道他曾經參與過這樣的討論,唐玄宗絕對不會饒過他。

出於恐懼,太子才帶著李輔國和張良娣,往北邊逃,一直逃到了靈武。總之,太子之所以逃走,並最終在靈武稱帝,從而使唐玄宗失掉江山,應該說,陳玄禮是要負責任的。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唐玄宗)

陳玄禮沒能搬出太子殺掉楊國忠,他自己當然也是害怕的。畢竟這就意味著,唐玄宗和楊國忠有可能知道這件事。所以,無論如何,陳玄禮必須殺掉楊國忠。因此就發生了六軍不發,士兵譁變,殺掉楊國忠的事情。

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這件事是陳玄禮組織策劃的。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事件都是有來龍去脈的,誰最想殺掉唐國忠?誰肯定就與士兵譁變有關。作為六軍首領的陳玄禮,當然是脫不了干係的。也就是說,陳玄禮組織這場譁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陳玄禮組織譁變,殺掉了楊國忠以後,接下來的問題又出現了,就是楊貴妃還在唐玄宗的身邊。只要楊貴妃還在唐玄宗的身邊,陳玄禮依然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殺掉楊貴妃,就成了陳玄禮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所以士兵繼續譁變,要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否則他們就不走了。

最終,唐玄宗不得不殺掉楊貴妃。

大家看一看,整個過程,是不是陳玄禮以及他的軍隊讓唐玄宗失去江山,又失去美人呢?

唐玄宗讓陳玄禮一無所得,唐玄宗自然恨透了陳玄禮。可是後來,唐玄宗回到長安後,卻並沒有殺掉陳玄禮,陳玄禮最終得以善終。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陳玄禮)

儘管那時候,唐玄宗已經失勢,已經不是皇帝,但好歹是太上皇,如果他要求兒子唐肅宗殺掉陳玄禮,唐肅宗肯定不會不同意。可是為什麼,唐玄宗卻沒有這樣做呢?

唐玄宗之所以沒有殺掉陳玄禮,是因為陳玄禮回到長安的時候,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他並沒有加入唐肅宗的集團,而是一直留在唐玄宗的身邊。可以說,就是這件事情,救了陳玄禮一命。

為什麼這麼說呢?

陳玄禮本來是唐玄宗的貼身侍衛,無論如何,唐玄宗丟掉江山,並丟掉美人,他都是要負責任的。就算馬嵬驛兵變不是他組織策劃的,但是他作為六軍將領,他也應該負責。回到長安後,唐肅宗對陳玄禮很重視,封他為蔡國公,並讓他在朝廷中當官。

如果陳玄禮繼續在朝中當官,唐玄宗肯定會要求唐肅宗殺掉陳玄禮。但是,陳玄禮立刻就辭官不做,並且到唐玄宗身邊,照顧唐玄宗。對於那時候的唐玄宗來說,身邊本來就沒什麼人了,他雖然對陳玄禮有氣,但陳玄禮來跟隨他,他也是很高興的。所以就接受了這個事實,陳玄禮也因此得以善終。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劉一千五2021-05-31 16:22:16

一,唐玄宗一行逃到了馬嵬驛,發生了兵變

陳玄禮作為軍隊的首領,是負有重大責任的。原因是他能夠鎮壓這些譁變。但是 他沒有及時與士兵們溝通。使情況變得危險起來。

如果說陳玄禮沒有牽連,那是不會有人相信的。畢竟他領導著禁衛軍,保護皇帝駕幸蜀中。唐玄宗這麼對待陳玄禮,說明唐玄宗把自己一行的所有人的生命交給了他。

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姐妹,兄弟,以及太子,太子妃等等人,瞞著京城百姓出逃,本來就讓人憤怒。隨從計程車兵的家屬全部都在長安城中,誰不擔心父母妻子兒女?他們就因為要保護皇帝逃命,就拋家棄口地走了,誰願意?所以,兵變不是由陳玄禮籌劃的,而是士兵們不願意到蜀山。

點火線就是當時有吐蕃使者餓了,向宰相楊國忠要吃的喝的,士兵們一聽,冒火了。把一腔惱怒倒在這些高階官吏的身上,一哄而上把宰相和使者都殺了。

這下完了。楊家死了楊國忠,留下的人又得皇帝寵愛,今後一定要報仇。他們就要求把楊家的所有人都解決掉以除後患。這些士兵就對將軍陳玄禮說了。陳玄禮知道這些兵痞子什麼都幹得出來。就對皇帝說了。唐玄宗沒有想到會成如此摸樣。就對士兵們說,大家等一會兒,朕自己處理,一定讓大家滿意。

於是,楊貴妃的姐姐們被賜死。剩下楊貴妃, 唐玄宗讓高力士給了楊貴妃一條白綾。楊家的人到此就死完了。唐玄宗不敢久留,與太子李亨分離後,繼續向西逃,幾天後,到了四川。

二,究竟是誰要殺楊家兄妹?

安史之亂髮生時,唐玄宗活得非常健康 至少還要活很長一斷時間。他活得越久,太子繼位得越遲。太子身邊的人得勢就越晚。大好時光,誰願意碌碌無為?所以唐玄宗不死,太子繼不了位。太子不急,宦官急。這倒不是說的廢話。唐玄宗父子碰上的 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太子李亨手下有一個宦官,在這場事變中起了作用。這個人,後來被唐肅宗李亨賜名李輔國。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所到之處,官軍望風披靡,安祿山叛軍直逼京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則奉命在後安撫百姓,百姓們希望李亨留下抗擊叛軍。李輔國也勸說李亨留下抗敵。這樣,唐玄宗繼續逃往西蜀,而李亨則往甘肅靈武。

老百姓希望李亨留下來是一回事,這裡面的事情就未必是這樣了。

這事與陳玄禮有點關係,也就是馬嵬坡兵變有關係。因為楊國忠是一個大奸臣,是造成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之一,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陳玄禮把楊國忠扳倒了,有可能取代楊國忠擔任宰相。

陳玄禮因此聯絡太子李亨的身邊人太監李輔國和太子妃張良娣。希望太子能夠出面誅殺楊國忠。太子李亨卻沒有膽量幹這件事情。但是,李亨是事先知道這件事而沒有報告唐玄宗的。後來發生的事情,把李亨嚇呆了。兵變死的人都是父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如果繼續在唐玄宗身邊,一旦父親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太子就連王子也做不上了。

李亨就對唐玄宗說,父親,靈武是大唐的三大養馬基地,馬匹極多,軍隊又廣,當年我在那裡鍛鍊過,有人緣,可以集合軍隊與叛軍作戰。唐玄宗也只好鼓勵兒子一番,讓他去了。李亨是鳥入藍天,魚歸大海。到了靈武就在李輔國的慫恿下稱帝了。這就是唐肅宗。唐肅宗封父親唐玄宗為太上皇。太上皇釋出的命令從此不再有效果,要以唐肅宗的命令為依據。

這樣一來,凡是參加過馬嵬坡兵變的人,現在都是合法的,一點過錯都沒有了。

這就說明,李亨策劃了這一事件的嫌疑最大,而且李輔國執行了這些具體的細節。

唐肅宗為人性格懦弱多病,控制左右乏力,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託於他。

李輔國後來對待唐玄宗,高力士,玉真公主和陳玄禮的手段十分卑鄙齷齪。這就說明,李輔國想把這些人滅口。而唐肅宗李亨又放任自己的奴才無禮於自己的父親和幾個忠貞不二的大臣。

三,唐肅宗繼位後,為什麼對李輔國為難父親及其左右,不聞不問?

唐肅宗繼位後,唐玄宗當了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一天,久雨初晴,唐玄宗到了勤政樓。樓下的市民和來往行人,見到了玄宗,流著歡喜的眼淚,高呼萬歲,聲音驚天動地。當時唐肅宗正生病,李輔國上奏,誣陷說:“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搞的陰謀。”他私自矯詔,將唐玄宗遷到西內。護送唐玄宗的人,原來有一百多人,現在只配了二三十個老弱者。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卻都有執刀的衛士,他們都聽從李輔國的命令。

看到這種情況,唐玄宗很吃驚,好幾次掉下馬來,都被服侍者扶上了馬。高力士騎馬來到李輔國面前說:

“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輔國你也是老臣了,不應該這樣無禮,你給我下馬。”

李輔國趕緊下了馬。高力士宣示了唐玄宗的旨意,將士們應該忠於職守。於是李輔國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內,齊聲喊,太上皇萬福,紛紛向唐玄宗叩拜。李輔國領眾人退出後,唐玄宗哭著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說:“多虧你呀!若不,我已成刀下鬼了。”不久九仙媛、玉真公主、高力士、陳玄禮,都流放到瘴氣殺人的地方,這都是李輔國下的假詔書。當時唐肅宗病危,李輔國專權,他也怕西內的父親唐玄宗再有什麼變故,所以嚴誡李輔國別生事。

唐肅宗的太子妃張良娣也不是好打理的女人,她也想的武則天,就與李輔國爭權,李輔國殺了唐肅宗患難與共的妻子。接著父親唐玄宗也憂鬱而死,唐肅宗李亨悲不自禁,心中愧疚,不久也就死了。

從這些敘述而言,陳玄禮參與了馬嵬坡事變,但是,他不是主角。唐肅宗沒有追究這件事,誰還能翻出來討沒趣?再說,他們又是一夥的,翻出來,大家一起下地獄不成?

陳玄禮後來被逼迫外出做官,但是,他不做官。李輔國假借病中的唐肅宗的旨意,把陳玄禮流放到了外地。唐肅宗死後,新皇帝把李輔國殺了,陳玄禮,高力士等等人才回到長安。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江湖小曉生2021-04-05 08:46:44

嚴重懷疑陳玄禮是太子李亨安排在唐玄宗身邊的臥底。

陳玄禮本來是唐玄宗身邊的禁軍統領,能做到這個職位,可見唐玄宗對陳玄禮是相當信任的,那是真當成自己人來看待。

可是陳玄禮這傢伙在安史之亂後,對唐玄宗做了什麼呢?他的一系列騷操作,讓唐玄宗完全看不懂這個人:

第一,

陳玄禮與太子李亨勾結,逼殺了楊國忠集團的幾個核心成員。

第二,

陳玄禮發動兵變,逼死了唐玄宗最愛的貴妃楊玉懷。

第三,

逼死楊玉懷後,陳玄禮還有臉跟唐玄宗認錯。

第四,

做了這麼多事,還敢跟著唐玄宗一起入蜀,顯然是被派去監視唐玄宗的。

可以說,陳玄禮的這些操作,都證明了一件事,陳玄禮已經投靠了太子李亨。至於投靠的時間,這就不好說了,應該是在安史之亂以後。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一、安史之亂,使得唐玄宗的威信受到嚴重打擊。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那唐玄宗絕對是唐朝最出色的一位皇帝,沒有之一。他開創的開元盛世,基本上就是唐朝的巔峰。

所以唐玄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即使發生了安史之亂,依舊還是有一大幫人願意跟著唐玄宗逃跑。

不過一直逃跑可不是個事兒,畢竟唐朝的疆土還是要收復回來的,長安和洛陽也不能總在叛軍手裡。

因此等到大家冷靜下來以後,才發現唐玄宗好像沒那麼英明瞭。於是對唐玄宗的領導產生質疑的人,其實不止一個。

皇帝的威信遭到質疑,最有好處的,自然就是太子。這個時候唐玄宗本打算依舊以楊國忠集團的力量,來制衡太子李亨集團。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結果沒想到自己最信任的禁軍統領陳玄禮,倒向了太子李亨那一邊。楊國忠的存在,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禍害,但是對唐玄宗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

如果朝中出現太子李亨一家獨大的局面,對唐玄宗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唐朝皇帝的兒子,喜歡推翻自己的老爹,這是有傳統的。

李世民逼父親李淵退位,自己才得了皇位。李承乾為了推翻父親李世民,跟侯君集一起發動了兵變。唐玄宗本人和太平公主爭權奪利,迫使父親唐睿宗李旦早早退位。

因此唐玄宗要擔心的,其實並不是像安祿山這樣的封疆大吏,也不是楊國忠這樣的朝中權臣,他最要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兒子。甚至為了權力,他曾經不惜殺掉了自己的三個兒子。

所以說,陳玄禮和太子李亨合作,殺掉楊國忠,無疑是將天平徹底靠向了太子李亨那一端,使得唐玄宗的威信受到了嚴重打擊,能否繼續掌權,都是個疑問。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二、進一步試探,逼殺楊玉環。

老實說,楊玉環是真的倒黴,她壓根就不想讓自己的哥哥楊國忠參政,也不希望自己的家裡人摻和到朝局中來。

可以說楊貴妃是一個十分守規矩的女人,可是唐玄宗作為皇帝,自然是要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保持朝局的平衡。

任用楊國忠,是唐玄宗自己提出來的。楊玉環甚至阻撓過,可惜唐玄宗並沒有採納。唐玄宗希望讓自己的大舅子來幫自己平衡朝局,這也無可厚非。

但是陳玄禮這個時候,卻帶著甲冑之兵前來逼迫唐玄宗,揚言:如果不殺掉楊貴妃,那麼這幫士兵我可就鎮不住了!

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脅,士兵們懂什麼?而且一個人一個主意,還不都是聽長官們來拿主意嘛!所以這就是陳玄禮和李亨商量了以後,進一步打擊唐玄宗集團的措施。

連楊貴妃都能被逼殺的話,那這就證明唐玄宗集團徹底垮臺了。把唐玄宗的威信降到最低,這就是陳玄禮和李亨想要達到的目的。

連最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還丟了長安和洛陽,這樣的皇帝誰還願意跟隨呢?所以說當初依舊打算效忠唐玄宗的人,自然需要重新看看這個世界,看看還有誰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局。這個人當然就是太子李亨了。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三、緩和關係,給太子李亨順利登基鋪路。

唐玄宗看到這麼多帶甲之士前來逼宮,只好讓高力士將楊貴妃給殺了。按道理,到了這一步,唐玄宗應該引咎辭職,讓太子李亨繼位。

可是唐玄宗依舊絲毫沒有這樣做的意思,而太子李亨這邊,再也找不到進一步打壓唐玄宗的理由了。再打壓,那就是不孝了。

因此必須要緩和一下關係才行,在李亨示意之下,陳玄禮立刻驅散了士兵,主動跑來向唐玄宗認錯。

其實誰心裡都清楚,唐玄宗的小命,現在正捏在陳玄禮和李亨手裡。如果大家撕破臉,不排除他們會把唐玄宗給做掉,但是這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做的事情。

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尸寘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玄禮等乃免冑釋甲,頓首請罪。上慰勞之,令曉諭軍士。——-《資治通鑑》

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願意揹負弒父殺君的罪名,連逼死侄子朱允炆的朱棣,都揚言找不到朱允炆的屍體,而且一直派人在民間偷偷假裝尋找,可見弒君之罪有多麼不受人待見。

所以李亨最理想的繼位方式,自然就是讓唐玄宗主動開口,把大位傳給自己。要想達到這一效果,和唐玄宗緩和關係,自然是很重要的。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四、陳玄禮陪同唐玄宗入蜀。

很明顯,這一步也是太子李亨刻意安排的。陳玄禮已經跟唐玄宗,鬧到了這種地步,他還能繼續成為唐玄宗的禁軍統領?

而且這批禁軍全都參與了逼宮,如果唐玄宗繼續掌權,其實大家都會人心惶惶。所以很顯然,陳玄禮帶著這批禁軍,不僅僅在保護唐玄宗,而且還在挾持唐玄宗

,以防唐玄宗再次奪權,從而導致這幫人被清算。

在《舊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

也就是說,唐肅宗李亨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從蜀地回來,打算公開改葬楊貴妃。可是禮部侍郎李揆卻阻止了唐玄宗。理由很簡單,他擔心龍武軍的將士們會不安,會認為唐玄宗打算清算他們了。

龍武軍也就是逼宮唐玄宗的那批禁軍,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唐玄宗居然只能偷偷改葬楊貴妃。可見早在入蜀的時候,這幫龍武軍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帶領龍武軍的陳玄禮,很顯然此時已經不得不全心全意投靠太子李亨了。畢竟唐玄宗一旦掌權,他將死無葬身之地,至少唐玄宗要為心愛的女人報仇雪恨。

所以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揚鑣以後,派遣陳玄禮繼續監視著唐玄宗的一舉一動。

得知唐玄宗一直沒有禪讓的意思後,李亨索性在靈武提前繼位,公然尊奉唐玄宗為太上皇。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總結:陳玄禮並沒有被清算。

從後來陳玄禮的結局,我們也能看得出來,陳玄禮早就不是唐玄宗的人了,他從安史之亂後,就已經投靠了李亨。

陳玄禮帶著唐玄宗從蜀地回來長安後,唐肅宗便將陳玄禮冊封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由此可見,陳玄禮是得以善終了。如果陳玄禮不是李亨的人,當然是要被清算的,誰會留著一個隨時對皇帝發起兵諫的人在身邊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史料多多2021-04-05 01:06:17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心愛的妃子楊玉環被縊殺,宰相楊國忠被亂刀砍死,其妻子裴夫人,兩個兒子都死於此難之中,而這一切的主謀者,在各大史書中都指向了同一個人: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陳玄禮可以說是唐玄宗李隆基最親近的心腹,與高力士一內一外,守護了皇帝長達四十五年,在唐玄宗還沒登基的時候,陳玄禮就和他關係很好,之後參與了景龍政變,殺死了韋后、太平公主,扶助李隆基即位。

在安史之亂髮生時,陳玄禮希望殺楊國忠以謝罪天下,可唐玄宗不許,反而在安祿山叛軍還沒到達長安時,急急忙忙地帶著大臣皇室跑出長安,一路西走去四川,大軍舟車勞頓,天氣又惡劣,在路上飢寒交迫,對楊家的怨恨已經達到了無法調解的程度。

陳玄禮在其中,則充當了一箇中間角色,在禁軍、太子李亨、唐玄宗之間奔走,終於最後禁軍發難,殺死了飛揚跋扈的楊國忠,再逼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史稱“馬嵬驛之變”。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可是在楊貴妃被殺之後,太子李亨被留下來安撫當地百姓,而陳玄禮依舊保護著唐玄宗逃亡四川,繼續擔任禁宮護衛的事務,並在兩年後,隨唐玄宗鑾駕從四川回到長安,被封為蔡國公,一直保護著唐玄宗,直到去世。

按理說,陳玄禮在馬嵬坡之變中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可不管是唐玄宗,還是後來即位的肅宗李亨,抑或是楊國忠的黨羽,他們都沒有對陳玄禮進行秋後算賬,陳玄禮的地位還步步高昇,做到了國公這一級別的爵位。

要知道唐朝九等爵,基本上都是用來封宗室的,即便是功臣,也只是封五等爵的開國郡公,郭子儀以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才能封為代國公,陳玄禮能封到四等爵的國公,足見其受到的賞識之重,不但太上皇李隆基,就連新皇李亨對他也沒有任何意見。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陳玄禮對李亨的幫助很大,而這一切,就還得從馬嵬坡之變說起了。

據《資治通鑑》所記,禁軍殺害楊國忠的計劃,其實是陳玄禮在暗中安排的,而在動手的前一天,陳玄禮還就計劃去向李亨報告,雖然沒有記載李亨當時是否同意了此事,但從他之後自願留下來來看,李亨是急切希望擺脫父親的把控,所以他極有可能同意了此事。

而在誅殺了楊國忠之後,禁軍並沒有就此停止,而是繼續鼓譟地前往唐玄宗所在的馬嵬驛,要求誅殺楊貴妃,同樣的又是陳玄禮帶頭,一直到高力士拿出楊貴妃屍首,和陳玄禮一起驗明正身並公佈之後,禁軍就就此打住,沒有對唐玄宗為難。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陳玄禮不像神龍五大臣那樣,遭到秋後算賬的情況了,他先是幫助了李亨,剷除了他最忌憚的楊國忠勢力,為了以絕後患,就連楊貴妃也不放過,讓李亨得以安枕無憂,並且還幫助李亨,將唐玄宗搬到偏遠的四川,明著說是安享,其實是逐步削弱唐玄宗的影響力,畢竟作為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的政治力量確實是太大了。

而同時,陳玄禮在查明楊貴妃正身之後,帶頭向唐玄宗下跪,結束了整場政變,這其實也是保護了唐玄宗,以免他受迫害,這也讓李亨免去了弒父的汙名,兩全其美,唐玄宗雖然捨不得楊貴妃,可是他把天下搞成這樣,能保住一命就不錯了,加上陳玄禮對自己依舊忠心耿耿,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淺聊歷史這點事2021-04-05 14:38:39

唐明皇和楊玉環一帝一妃演繹了一段悱惻纏綿的不倫之戀,但是卻擋不住歷史之劍的屠戮,馬嵬坡唐明皇被逼失去至高無上的權力,楊玉環卻丟掉了性命,大唐的歷史就此拐了個彎,從此盛唐不在。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有安祿山、史思明,有早已對帝位摩拳擦掌的李亨,還有馬嵬兵變中唐玄宗的禁軍統領陳玄禮。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陳玄禮是唐明皇的舊部,神龍政變後就成為李隆基的心腹,否則唐明皇登基後也不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他,讓他來做自己的禁軍統領。可是就這樣一位李隆基潛邸的老人、忠心耿耿的愛將為什麼在馬嵬兵變中反水了?帶兵兵諫,殺了楊國忠,逼死楊貴妃,甚至逼迫還是天子的李隆基?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只能說當時的大環境下,楊國忠集團搞得全國軍民怨聲載道,廣大軍兵看到安史之亂後國破家亡、西逃路上前途未卜,對楊國忠等利益集團產生了刻骨的恨和對老皇帝這麼多年迷戀貴妃、耽誤國事徹底的失望,所以他們一邊倒地支援了幕後的事件指使者——太子李亨,想另投明主為自己爭一份功勞!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普通士兵尚且這麼想,作為禁軍首領的陳玄禮更不傻,也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所以關鍵時刻他早就暗中聯絡太子李亨,瞅準時機發動了馬嵬兵變,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

如果他不擇機而動的話,也許會有第二個“陳玄禮”式的軍中人物出現,畢竟人都是自私的,大難來時各有各的盤算,這點看陳玄禮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陳玄禮同時又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兵變後及時向玄宗下跪認錯,給足了玄宗面子,控制了軍中的不滿情緒,又及時的保護好玄宗繼續西行入川,這一點說明他還是對老主子李隆基懷有舊情。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李亨靈武登基後,陳玄禮還是寸步不離的帶領自己禁軍負責保護唐玄宗 ,直到西京恢復唐玄宗迴鑾長安做了太上皇、陳玄禮在被新皇帝李亨封“蔡國公”後,仍是沒有忘本,和高力士一起服侍、守衛著失去權利的李隆基,這一點難能可貴。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與其說陳玄禮是一個見機行事有“心機”的武夫,還不如說陳玄禮是一個聰明無比有底線的智者,上天不會虧待一個聰明人,所以即便是陳玄禮在馬嵬兵變中殺了玄宗李隆基最愛的楊玉環,也同樣在事後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加官進爵得以善終。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逍遙遊講史2021-09-17 20:57:50

陳玄禮結怨於兩朝皇帝,也註定了他的悲慘結局。陳玄禮在馬嵬驛兵變時,充當馬前卒,禁衛軍殺死楊國忠和楊貴妃的3個姐姐後,又包圍了唐玄宗休息的地方。這時候,唐玄宗年老體衰,陳玄禮不僅沒有盡到護駕的責任,反而要求玄宗殺死楊貴妃,來滿足亂軍的需要。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陳玄禮

公元755年底安史之亂爆發後不久,眼看長安不保,唐玄宗一方面做表面文章安撫人心,一方面秘密做著逃跑的準備。唐玄宗任命了留守長安的官員,並派禁衛軍將軍陳玄禮集中禁衛軍部隊,準備行動。為了讓禁衛軍能效忠自己,唐玄宗對禁衛軍大加賞賜,並從皇家馬廄裡挑選了900匹好馬供他們使用。而唐玄宗所做的這些事,外人都不知道。這裡有個大的疑問,既然唐玄宗對禁衛軍這麼優待,後面為什麼會發生馬嵬驛兵變呢?很明顯背後有人主使。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唐玄宗

公元756年六月二十日黎明,在大臣和百姓都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以及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等3個親信大臣和幾個貼身的宦官、宮女,在將軍陳玄禮率領的禁衛軍保護下,不顧滿朝文武和長安百姓,逃往蜀地。不久,馬嵬驛兵變發生,楊國忠一家被亂軍殺死,唐玄宗忙問陳玄禮怎麼回事。陳玄禮說: “楊國忠謀反,楊貴妃不應該再在皇帝身邊,請陛下將他殺了。 ”看看在關鍵時刻,陳玄禮並沒有站在唐玄宗這邊,而是站在叛軍一邊。這個時候,唐玄宗的話基本沒什麼人聽了。從後面的歷史資料記載來看,馬嵬驛兵變的幕後主謀是當時的太子李亨和他的親信李輔國。陳玄禮以及很多禁衛軍的將領被他們收買了。最終,唐玄宗命親信宦官高力士處死了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後不久,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追封唐玄宗為太上皇。唐肅宗稱帝,論功行賞,讓親信宦官李輔國掌握了禁衛軍大權。為了固寵和報復之前的不公正待遇,李輔國挑撥唐肅宗和太上皇唐玄宗的關係,利用唐肅宗打擊唐玄宗。原來唐玄宗的舊臣陳玄禮也為唐肅宗所厭惡。

最終,在李輔國的運作下,唐玄宗被軟禁在皇宮,他的老部下高力士、陳玄禮等都被流放到地方。陳玄禮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員,他在唐玄宗、唐肅宗兩朝不討好,也可以說遭到了秋後算賬。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唐肅宗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沂藍書院趙月光2021-04-06 10:57:50

禁軍將領陳玄禮,在馬嵬坡逼死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入蜀,沒有被秋後算賬,後來又跟著唐玄宗回到長安,封蔡國公,退休後自然病死。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策劃馬嵬坡兵諫的是誰?

主謀是唐肅宗、陳玄禮、高力士、李輔國四人。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在安祿山大軍入關的威脅下,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從長安倉皇出逃。

出逃時,只帶了3000多禁軍衛士。這些禁軍大部分是龍武軍,帶頭的是左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分2000衛士由太子李亨(肅宗)殿後。

兵荒馬亂、王綱解紐之時,皇帝周圍的兵權在誰手裡最重要!

唐玄宗時期,鎮守玄武門的北衙有四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唐玄宗正是依靠左右龍武軍的前身萬騎,消滅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將父親唐睿宗李旦扶上大唐皇位的寶座。

開元二十七年,萬騎左右營正式改為左右龍武軍,以陳玄禮大將軍。

唐以左為貴,左龍武軍在四大禁軍中實力最強,最得皇帝信賴。

唐肅宗、陳玄禮、高力士之間在準備離京時,就應該開始策劃了,由唐肅宗的親信太監李輔國穿針引線。

由於安史之亂,舉國上下皆痛恨楊氏兄妹。

只要稍微煽風點火,就可以發動禁軍兵諫。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唐肅宗和陳玄禮達成如下協議:

發動禁軍兵諫;

誅殺楊氏兄妹;

保證唐玄宗安全;

唐肅宗即位,唐玄宗為太上皇;

陳玄禮、高力士監視和保護唐玄宗入蜀。

六月十四日,唐玄宗的隊伍到達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西北)。楊國忠在和吐蕃使臣談話時,突然禁軍中有人高喊:楊國忠要謀反。

左龍武軍的一名騎兵張小敬立馬將楊國忠射落馬下,周圍的禁軍一擁而上,割下楊國忠首級。

宰相魏方進也被殺,宰相韋見素受傷,軍中有人高喊“不要傷韋丞相”,左龍武軍才沒有殺韋見素。

韋見素為人忠誠耿直,名聲較好。主謀者不想殺賢臣敗壞自己的名聲。

這裡面肯定是有人在策劃。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陳玄禮、高力士立即要求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萬般無奈,只好賜死楊貴妃,並由陳玄禮驗屍。

唐肅宗和唐玄宗在馬嵬坡分道揚鑣。陳玄禮、高力士帶1000多龍武軍衛士和唐玄宗入蜀,唐肅宗北上去靈武稱帝。

陳玄禮是唐玄宗的監視者和保護者。只要唐玄宗不再復出干政,唐肅宗遵守協議,一切都好辦。唐玄宗周圍的禁軍全是陳玄禮的部下,唐玄宗也心灰意冷,不想復辟了。

所以,陳玄禮也得以安度晚年。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講點歷史小八卦2021-04-06 14:42:19

陳玄禮不僅沒有秋後算帳,最終得了善終,唐玄宗安全的到達長安後,陳玄禮被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上元元年八月,陳玄禮病重,致仕,同年,陳玄禮因病去世。

唐玄宗年老昏憒,乾的都不叫事兒,不是陳玄禮,事情不知道如何收場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聽信奸臣之言,以“失律喪師”之名,誅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轉而啟用年老多病,長期賦閒在家的老將哥舒翰。哥舒翰在戰事初期,採用正確的防守策略,一度讓安祿山無計可施。此時,唐玄宗再次犯渾,聽信讒言,多次強令哥舒翰主動出擊,被早有埋伏的安祿山圍殲,全軍覆沒。潼關就此失守。

唐玄宗得知訊息後,思慮的不是如何吸取教訓,率軍反擊,而是精密籌謀如何逃走。表面頒下制書說要親征,實際上卻是忽悠王公貴族,密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以重金秘密集合禁軍六軍,挑選良馬數百匹,做好逃跑的準備。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第二天拂曉,唐玄宗帶領楊玉環及太子李亨,在陳玄禮的保護下,棄其他皇親國戚於不顧,從延秋門倉皇逃竄。來上朝的大臣們傻眼了,宮裡一片混亂,皇帝都整丟了,大家也各找門道逃命去吧。掌管宮禁鑰匙的邊令誠,轉身就把鑰匙獻給了安祿山。

倉皇出逃唐玄宗一眾人,沒有任何準備,缺衣少食狼狽不堪,禁軍們更慘。好容易捱到了馬嵬坡驛站,驛站裡面的官員差役,早就跑沒影了,吃喝更沒著落,飢渴難耐的大頭兵們開始躁動起來,眼看著就要譁變。

安祿山造反打的旗號就是征討楊國忠,士兵們對楊國忠極為不滿,正好楊國忠騎馬出來,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討要吃的,士兵就有人大喊:“楊國忠與吐蕃人密謀造反”。這一嗓子引發火山爆發了,群情激昂下,將楊國忠射落馬下、亂刀分屍。一不做二不休,把楊國忠的兒子、楊貴妃的兩個姐姐,統統砍死。亂兵已經殺紅了眼。御史大夫魏方進是楊國忠的親戚,出來呵斥士兵,話沒說完,也被砍死。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此時陳玄禮出來控制住了局面,向唐玄宗報告:“楊國忠謀反,臣等先斬後奏,請陛下責罰。”並提出要求,既然楊國忠謀反,那楊貴妃也不能再侍候皇上,必須處死。唐玄宗不忍,高力士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將士安寧,陛下才能安全”。言下之意就是,眾怒難犯、兇險難測,楊貴妃不死,唐玄宗很可能有生命之憂。於是唐玄宗讓高力士把楊貴妃引入佛堂絞殺。

關鍵時刻出面說話做事的,不一定是心懷叵測的奸侫之徒。士兵一路牢騷滿腹要譁變,陳玄禮自己心裡也窩火,他曾向太子李享建議誅殺楊國忠平息士兵怨氣,太子不置可否,其實也就是默許了。結果就發生了士兵譁變。

作為人子,作為儲君,馬嵬驛之變,唐玄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李享整個過程沒有露過面,而兵變的第二天,他不顧唐玄宗的安危,把他扔給剛發生譁變的禁軍,自己分道揚鑣,北上靈武收編軍隊抗敵,乾脆直接在靈武稱帝,玄宗民心盡失,此時毫無辦法,只能自己下詔禪位,承認既成事實。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所以如果不是陳玄禮高力士從中斡旋,讓譁變計程車後徹底安心,事情的結果到底如何很難說,也許針對楊國忠的兵變最終變成針對玄宗的都有可能,這一點唐玄宗很明白,陳玄禮是不得已而為之。

安史之亂必得有人背鍋,楊國忠是最好的人選。

大唐開國幾代皇帝從李淵到武則天,都是明君,才有了盛世大唐,可是在唐玄宗手上卻出現了安史之亂。表面看,安祿山打的是清君側,討伐楊國忠的旗號,楊國忠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

安祿山與楊國忠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楊貴妃受到唐玄宗的寵愛之後,由於愛屋及烏,楊國忠也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更是升到宰相之位。由於楊國忠和安祿山二人都是新貴,同樣得到楊貴妃和唐玄宗的喜愛,但是楊國忠的發跡卻要比安祿山晚得多。在安祿山已經升任平盧節度使後,楊國忠還沒升到高官範圍,於是安祿山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於是在楊國忠升任宰相之後, 就經常找安祿山麻煩,且在看到自己無法制服安祿山之後,就開始時常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二人矛盾進一步升級的激發點是唐玄宗聽信楊國忠至言,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天寶十三年,唐玄宗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其是否有謀反之心。可是安祿山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早在這次試探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安祿山見到唐玄宗之後,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赤誠之心,反而在唐玄宗面前贏得了更高的信任。當然,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矛盾卻更加激烈,甚至一觸即發。

楊國忠擔任宰相之後,對安祿山的敲詐過狠,且有沒有足夠的手段能夠控制安祿山,加上楊國忠擔任宰相後的政治腐敗,怨聲載道,於是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的安史之亂。

但其實安史之亂的根源還是在唐玄宗自己身上。唐玄宗喪失了即位時的進取的精神,整日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以至於大權旁落,失去了對安祿山等人的控制。他重用權力慾極強嫉賢妒能的李林甫,又高估安祿山的忠誠,允許他兼任三地節度使,違反和平時期軍權政權分離政策,讓節度使統領軍政財政大權,讓節度使成了割據一方的大員。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最重要的,大唐初期是府兵制,國家分田給軍戶,平時種田,戰時服兵役,軍隊其實是屬於國家的,唐玄宗改成了募兵制,允許節度使自行招募軍人,安祿山藉機招募了大量胡人,培植了自己的骨幹親信,長安禁兵只有七八萬,安祿山軍隊就有十八萬,給了安祿山造反的資本。

唐玄宗要把安史之亂的鍋扔給楊國忠,自然不能對陳玄禮秋後算帳。

馬嵬驛之變後,太子李享去了靈武自己登基,自立皇帝,李享另起爐灶,退位後沒幾個人對唐玄宗真心的老夥計,陳玄禮是跟著唐玄宗多年的老革命,唐玄宗也不會責備

楊國忠任宰相後,他獨攬大權,飛揚跋扈,民怨沸騰,太子李亨甚為不滿。安祿山叛亂時,玄宗不想承擔責任,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於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而未成事實。陳玄禮誅殺楊國忠,他樂見其成。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後,自己脫下軍服請罪,李享讓陳玄禮跟他一起去靈武,陳玄禮為了表示對玄宗的忠誠,拒絕了,一直護送玄宗至蜀地避難。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這不是陳玄禮第一次參加政變。當年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中宗,扶植幼帝登基,自己臨朝聽政,想仿效武則天當女皇帝,陳玄禮與唐玄宗聯手,誅殺了韋后,扶李旦繼位。自此陳玄禮就一直是唐玄宗的心腹重臣。

安史之亂平息後,李享接已經成為太上皇的玄宗返回長安,唐玄宗擔心李享對其不利,陳玄禮高力士一直陪伴唐玄宗。

晚年的唐玄宗身邊只有高力士陳玄禮經常陪著閒話,宦官李輔國奉承李享,離間玄宗與李享的關係,甚至帶著兵馬入興慶宮,見玄宗不拜,高力士大喝:太上皇乃太平天子,李輔國不得無禮,李輔國遲疑再三,終不敢下手。但把高力士貶往外地,不久陳玄禮也去世,唐玄宗被軟禁於甘露殿孤寂死去。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關東俠客2021-07-09 11:58:30

陳玄禮是禁軍將領,唐玄宗的“私人保鏢”,曾兩次參與政變,最後還得到了善終,主要是他對唐玄宗一直忠心和當時特殊環境決定的。

陳玄禮的家世不一般,他是南唐後主陳叔寶的侄孫,祖父曾是唐高祖李淵的重臣。陳玄禮受祖上廕庇,成為禁軍果毅都尉。

景隆政變時,陳玄禮幫助李隆基殺掉韋皇后和太平公主,沉穩忠誠,一直跟了唐玄宗45年,關糸非同一般。

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唐玄宗當著群臣的面說要御駕親征,結果,自已帶著一千餘人逃往四川,可以說得罪了全天下人。

當一千餘人飢腸漉漉,身行疲憊地來到馬嵬坡時,士兵們怨聲載道不走了。太子李享,宦官李林甫決定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除掉政治對手宰相楊國忠。

陳玄禮是這支禁軍統帥,參與了這次謀劃。“騎士張小警先射國忠落馬”,隨後士兵衝上去亂刀砍死楊國忠,用槍尖挑著楊國忠的人頭示眾。

然後,又殺掉御史大夫韓方進,太常卿楊暄。陳玄禮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怕留下楊貴妃成為禍患,請唐玄宗殺死楊貴妃。

唐玄宗被迫同意了。∴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尸窴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玄禮等乃免冑釋甲,頓首謝罪,上慰平之,令曉諭軍士。“

此後,這支隊位兵分兩路,陳玄禮保著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享一路北上靈武,在那裡正式稱帝,既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馬嵬坡之變的幕後策劃人是太子李享,除掉楊家兄妹後,好找個機會稱帝,陳玄禮則是出自軍人的正義感參與了這次政變。

兩年後(757年),唐玄宗在陳玄禮保衛下回到長安城,這個時侯,早己物是人非。

唐玄宗居住在長安城邊上的興慶宮,由陳玄禮負責保衛安全,成了他唯一保護人。

唐肅宗念馬嵬坡之功,封陳玄禮為蔡國公,成為當朝勳貴之一,不久,陳玄禮辭官了,病重後去逝,算是得了善終。

唐玄宗沒有對陳玄禮秋後算帳,算是明白人。當初發動馬嵬坡之變的幕後人是太子李享,況且,唐玄宗當時正犯眾怒時,陳玄禮參與政變,除掉楊家兄妹,恰好是保護了唐玄宗。

回到長安後,陳玄禮成了唐玄宗得力保鏢,有一次李林甫帶人耀武揚威的過來,唐玄宗以為唐肅宗要剷除自已,嚇得從馬上掉下來。幸虧高力士上前喝斥才脫險,此時,唐玄宗正需要陳玄禮等人的保護。

正有一種說法,馬嵬坡之變中,楊貴妃並沒有被殺死。禁軍將領陳玄禮不忍心殺死楊貴妃,用一個相貌相似的宮女代死。楊貴妃被人護送,渡海去了日本油谷町久津。白居易《長恨歌》中有精采描寫,至今,日本還有楊貴妃的遺蹟和傳說。

證據是,馬嵬坡之變時,只有陳玄禮看過楊貴妃的遺體,眾軍士們只是聽到傳諭。

總而言之,陳玄禮參與了馬嵬坡之變,卻得到了善終。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旭輝773972022-04-23 20:46:24

看到這道問答題,筆者不由自主想起兩句漢語成語:“紅顏禍水。”和“紅顏薄命。”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而這兩句成語,在一代佳人揚玉環身上得到了紮紮實實的驗證。

筆者的觀點是提說起馬嵬驛之兵變,以及參與逼殺揚玉環的陳玄禮後來可否遭到秋後算賬這個問題之前,有兩個人的故事,須在這裡和大家討論一番。

這第一個人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本名李隆基。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民間多稱之唐明皇。李隆基幼時因聰明懂事,智慧卓爾而頗得他奶奶武則天的寵愛。

在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殺掉了韋皇后。712年其父皇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後,就賜死太平公主,在徹底掃清了政治障礙之後,就完全掌握統治了國家的最高權利。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初執政,他頭腦清醒,任人唯賢,拔亂反政,任姚崇、宋璟為賢相,將國家治理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

然而,沒有人會了到,人至中年的李隆基開始沉溺酒色。做為皇帝好色,不足為奇,加上他有這個條件,身邊自是不缺少美人佳麗,無論是嬪妃、還是才人、貴妃等,那一個拉出來,都會讓普通男人看直了眼,但李隆基不應學他的祖父李世民及父親李治共同迷上同一個女人,給世人有“爬灰”之嫌。

李隆基喜歡上了兒子李瑁王的愛妃揚玉環。這揚玉環究竟有多美,

有詩人李白的《清平調》為證: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下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顏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其三、名花傾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揚玉環究竟美到什麼程度,己超出了筆者的想像。但筆者認為,無論揚玉環有多美。做為父皇的李隆基都不應奪兒子瑁王之愛啊!這還真應了那句:“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古話,其他的兒子們看父皇這種德興會怎麼想呢?

話說這唐玄宗李隆基自奪得超級美人揚玉環之後,便疏理朝政了,而這揚玉環不僅長得特美,且能歌善舞,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在音樂領域的才華,在歷史后妃實屬罕見。

然而,因揚玉環的受寵,致使唐玄宗李隆中心中沒有了骨肉之情,在一天之內連殺三子。這樣以來,朝庭上下,連自己親生骨肉們對他心生不滿。到了公元756呢年,終於誘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祿山帶領兵馬打到潼關,唐玄宗李隆基見勢不妙,帶領皇室一干人倉慌出逃。逃至今筆者的家鄉陝西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處的馬嵬山。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

隨從將士因飢餓疲勞,心中怨恨憤怒,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認為今天的這一切,都是當朝丞相揚玉環的叔父揚國忠一手造成的。於是透過宦官李輔國轉告太子李亨,未等李亨下旨,便直接殺了揚國忠一幫奸臣及家屬。在殺了揚國忠後,陳玄禮心想,揚玉環是揚國忠的侄女,留下揚玉環,日後定會秋後算賬。

於是他與手下將士商議後,逼唐玄宗李隆基賜三丈白布讓揚玉環自行了斷。此事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嵬坡兵變。”

太子李亨在李輔國的建議下登基為帝,即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然後率兵馬平叛,經一年時間,大唐終於平定了安史之亂,奪回了兩京。

隨後,李亨將遠在成都的唐玄宗李隆基迎回,安置在興慶宮。而陳玄禮被封為蔡國公,食實封300戶。並與高力士日夜陪伴唐玄宗李隆基。

而做為太上皇的李隆基之所以對陳玄禮沒有實施秋後算賬,是因唐玄宗李隆基心裡明白,他自己雖諡號為太上皇,實為被兒子李亨囚禁。加上陳玄禮當初也是為他好,他本人當年確實太過沉溺酒色,荒疏了朝政,後陳玄禮病死。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聰明的小龍女2021-10-31 19:11:25

馬嵬驛之變後,參與逼殺大唐貴妃楊玉環的禁軍將領官居龍虎大將軍的陳玄禮並沒有遭到唐肅宗的秋後算賬,封他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最後因病而死得了一個善終。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孫土焱2021-11-01 04:57:14

我先貼一首小詩,描述馬嵬坡的。

馬嵬坡

鳳沒霓裳夢,國悲去蜀龍。

馬嵬曾駐馬,墓在帝旌空。

大家知道,唐玄宗弄得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罪孽深重,怨聲載道。他手下將士不好把怒氣撒在皇帝身上,也只能遣怒於禍國殃民的手下敗類頭上。實際楊玉環是個犧牲品。她本是皇帝老兒兒媳,唐玄宗亂倫敗壞綱常。他晚年淫慾奢侈,造就安祿山叛亂,明眼人誰不知道?至於陳玄禮,那是義憤填膺,為民伸張正義。也可以說,是他兒子特意安排的也說不定。後歸新皇。自然名屬實歸,替他兒子出一口惡氣。賺得盆滿缽滿了。秋後算賬?唐玄宗,對不起,你到養老宮去涼快吧。還想算賬,玩勺子吧。

馬嵬驛之變,參與逼殺楊玉環的陳玄禮後來遭到秋後算賬沒?優雅熊貓yDR2021-11-01 20:42:25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