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人品哥260828922019-06-25 00:32:04

寧錦防線每年耗銀五百多萬兩,拖垮明朝財政,容易被圍點打援,大淩河之戰、松錦戰役都是吃了後金圍點打援的虧,洪承疇、祖大壽多少精兵猛將投降後金,多少精良武器歸了後金。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歷史百家爭鳴2018-05-14 22:52:17

在明末時,女真族逐漸崛起,對明朝邊境造成極大威脅。而明朝也湧現了一大批軍事能才,像孫承宗、袁崇煥、毛雲龍等,他們為抵禦女真族起了重要貢獻。其中的孫承宗,更是遼東邊境防禦思想的構建者。那麼,孫承宗是明末一流的戰略家嗎,他做了什麼事?

孫承宗早期只是朝廷官員的家庭教師,後面跟隨房守士一起去了大同,在大同教書時,他開始對邊關事務變得有興趣,而這也為了他以後的事業打下基礎。

孫承宗第一次展現出自己的戰略思想是在他巡視遼東時。當時,王在晉打算在八里鋪築城,袁崇煥、孫元化等人的堅決反對,並向葉向高告狀,於是派孫承宗去調查。孫承宗看到後,覺得王在晉這個方法不切實際,有畫地為牢、坐以待斃的危險傾向。還與王在晉進行了一次辯駁,王在晉被孫承宗懟的無言以對。這是孫承宗戰略思想的第一次展露。

後孫承宗任遼東經略後,開始著手實施其欲保關門,必先固遼西;欲復遼東,亦必先固遼西的戰略計劃,積極部署關寧錦防線。首先,孫承宗大力整頓了關門防務。孫承宗發現關上計程車兵沒有紀律,而且有大量的不符合條件的人冒領軍餉,於是孫承宗閱兵後,將河南、真定等地不符合條件的萬餘名士兵全部遣回;還定了兵制,建立營房,五人一間,三千一個營,十五營是三部,將領以營部為指揮所,這樣將領容易與士兵聯絡。經過整頓,使“兵將一清”,提高了關門守軍的戰鬥力。孫承宗還派祖大壽輔助金冠守覺華島,與覺華島守軍互為犄角、遙相呼應。讓陳諫助趙率教守前屯,魯之甲拯救難民,楊應乾招募遼人編製成軍隊。

在關內防禦上,“並夾城之役,修築關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水則從望海臺出芝麻灣,三面環海,安大炮為橫擊。陸則三道關之石城,可頓萬人,開突門力夜擊。北水關外,有峻嶺築號臺十一,置炮以防外瞰”。經過經營,關內變得牢不可破。

還有就是修築寧遠城,孫承宗的戰略核心就是堅守寧遠城。天啟三年(1623)九月,孫承宗命祖大壽修復寧遠,並令駐軍儘速恢復山海關至寧遠沿線被焚棄各城。召遼人回故居,墾荒屯田,重建家園。又發展採煤、煮鹽、海運等事業,以充實民力,確保軍需。寧遠城竣工後,調袁崇煥鎮守。孫承宗自己則坐守山海關,並備前屯,充當其後盾。在袁崇煥的精心治理下,寧遠“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成為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重鎮。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孫承宗坐鎮遼東的四年,“前後修復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冑、器械、弓矢、炮石、渠答、滷楯之具合數百萬,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歲入十五萬。”並與天津巡撫李邦華、登萊巡撫袁可立遙相呼應, 佈置了一道堅固的寧(遠)錦(州)防線,成為後金騎兵不可逾越的障礙。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始終都沒能完全打破這道防線。在屢次碰壁之後,迫使他們望寧遠而卻步,自此“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矣。”基本上穩定了遼西走廊的戰局。

孫承宗對遼西的佈局,可見其一流的戰略防禦思想。孫承宗構築的關寧錦防線,對於阻擋後金軍隊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車營扣答合編》,《明史》,《三朝遼事實錄》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史話縱橫2018-03-06 20:34:44

孫承宗(1563—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河北保定人,明末頂級戰略家,優秀的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擔任明熹宗皇帝朱由校的老師,歷任兵部尚書、薊遼督師、東閣大學士等職。天啟二年(1622年),力排眾議,堅決主張在寧遠、錦州等地修建防禦工事,圍堵建州女真,待時機成熟,四路出兵,一舉解決遼東問題。而寧錦防線的修建,延長了大明的國祚,直至明朝滅亡,清軍都無法突破這條防線。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孫承宗主張修建寧錦防線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針,無疑是正確的,也是確保大明安全的最佳方案。其一、可以屯田遼西,使遼土養遼人,遼人守遼土。寧遠、錦州位於土地肥沃的遼西走廊,若是駐軍此地,並開展屯田,將會極大地提高部隊的防禦能力;而後金所佔領之森林地帶將不可能容納過多的人口和抵禦“小冰河”期的災難,估計會不攻自潰。其二、袁可立之登萊水師可以隨時支援,保障寧錦防線的安全。其三、察哈爾蒙古、朝鮮等將會成為牢固的盟友,尤其是一直想重現祖先榮光的林丹汗,他是堅定的反女真鬥士。其四、大明不缺敢守衛疆土之勇士,如趙率教、何可剛、滿桂、祖大壽等猛將。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孫承宗督師遼東,並修建寧錦防線的訊息傳來,努爾哈赤大驚失色,決定要把這顆釘子從眼皮底下拔掉。明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十三萬大軍傾巢出動,本以為會與之前一樣,寧遠輕易被攻破,無奈卻被袁崇煥擊敗,身受重傷,不久死去。次年,皇太極以“明人於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築城屯田”為藉口興兵前來拆除城牆,再次被袁崇煥、趙率教所率之關寧兵擊敗,只能撤回瀋陽,另作他圖。由此可知,寧錦防線確實收到了預期之效果,成為後金無法逾越的障礙;而城池的修建,屯田的展開,又進一步壓縮了後金的生存空間,再加上後金內部各旗主之間的鬥爭日趨尖銳化,孫承宗之戰略企圖實現的機會大大增加。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遺憾的是,就在孫承宗準備大規模反擊,袁可立之登萊水師隨時待命之時,閹黨頭目魏忠賢將孫承宗等主戰派排擠出朝廷,寧錦防線再無能人去統籌。1628年,崇禎繼位,重新起用孫承宗,並讓他繼續督師遼東,抵禦後金,收復失地。但是,經過“己巳之變”後,孫承宗麾下已是將星凋零,人才稀缺;寧錦防線雖然守得住,但卻再也無法重現昔日之輝煌。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戰塲YOK19424192018-03-06 22:52:55

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大,但在當時的明政府來說,他已算有點本事和眼光的人材,比起當時一批重臣,他起碼對遼東戰略有想法,也有膽色,更會用適當人選擔當重任,就他能用袁崇煥這種不拘一格,勇於任事的人材,就知道孫並不迂腐。雖然身為帝師,卻並不太過小心謹慎,但他不是戰場上的出色指揮官一類人,最大的作用,是統籌整合各種資源,有步驟的對後金施以壓力,讓明朝維持一個進取的態勢,也為了顧及和蒙古朝鮮的關係,不會讓後金崛起破壞殆盡。他能令天啟皇帝盡力支援,因為他是朱由校信任尊重的老師,兼任兵部尚書,是當時一班重臣無人有能力,又或無人願意擔責任。孫的戰略被批評花費太大,效果成疑,但事實上努爾哈赤非常顧忌他這種戰略,所以當他罷官下臺,就立刻進攻寧遠,卻遇上他一生僅見的尅星袁崇煥,被袁打敗是他惟一的敗仗,令遼東局勢出現大變數,這也是孫承宗遼東戰略成功的某些體現,在明末孫算一流人材,比起明朝其他時期或是其他朝代的能臣,他不算一流,畢竟他仍有保守一面,不敢太過出格,把政治正確放在一切前面,到了非常事態,他就無能為力了。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人來瘋歷史2018-03-06 21:35:08

明朝末年,內有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起義軍此起彼伏,外有努爾哈赤和繼任者皇太極。

人禍還連著天災,連年大旱,國事已不可為,崇禎也許並非亡國之君,但就連他自己也隱隱感覺到江山難保,大明國脈也許就要斷送在他手中。

說也奇怪,越是形勢危急,越是有人才湧現出來,熊廷弼、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明末亂世中,這些極為優秀的將領外出擊,一定程度上為大明續了命。然而,要說起最有可能挽救明帝國的,卻並非這4人。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雖然崇禎的用人屢遭詬病,但他識才的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他能真正倚靠這個人,也許大明還有一線生機,這個人就是:孫承宗。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孫承宗才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注意,不是軍事家。前面說的熊、袁、盧、孫大都是軍事家而非戰略家。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孫承宗畫像

事實上,孫承宗親上戰場殺敵的機會不多,這也非他所長。作為一位戰略家,孫承宗最擅長的是判斷和規劃,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去謀劃大明的出路。此外,孫承宗在朝中威信極高,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師,也是天啟皇帝的老師。大名鼎鼎的魏忠賢百般努力也沒能真正傷及孫承宗。

孫承宗可以說是明末最出名的戰略家而不是軍事家,讓孫承宗上戰場殺敵那就屬於趕鴨子上架,暴殄天物,因為他並不擅長。孫承宗就像張良一樣,擅長運籌於千里之外,能夠從大局觀去為明朝的出路進行規劃。孫承宗作為帝師,威望極高,曾是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師,而後朱常洛不久駕崩,又擔任天啟的老師。天啟年間,奸邪輩出,以九千歲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排除異己,殺害忠良。但是天啟對孫承宗十分信任,魏忠賢對孫承宗也毫無辦法。

在公元1622年,也就是天啟二年,作為兵部尚書的孫承宗來到山海關,否定了遼東領略王在晉在山海關外修築新城的建議,採納袁崇煥的意見,在寧遠屯田練兵駐守。寧遠的防備日漸鞏固,遼東防線也不斷進逼。三年之後,孫承宗令手下兵將又屯兵守衛錦州、松山、杏山各城,就這樣,遼東防線自寧遠又進逼了二百里,寧錦防線就形成了。算上山海關,讓女真焦頭爛額的關寧錦防線就此形成,自此之後,清軍再沒有突破過這道防線。

袁崇煥被孫承宗一手提拔,也是孫在背後一直支援袁崇煥,力保遼東不失。後來,公元1629年,也就是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過關寧錦防線,率領十萬軍隊從遼西到蒙古,進犯遵化,從遵化到北京無險可守,袁崇煥自然回京救駕,袁崇煥追而不擊,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袁崇煥死後,孫承宗再次出山。

公元1638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多爾袞率軍進攻高陽。已經76歲高齡的率領高陽民眾抵禦清軍,打肯定是打不過,兵敗之後,多爾袞親自勸降,未果。孫承宗之後自盡身亡,以身殉國。而其家四十餘人戰死沙場,忠烈滿門。

曾有一位歷史評審員說道,明朝末期的軍事戰爭都是一群二流選手的簡單爭鬥,而真正的一流選手僅有孫承宗一人。1622年,孫承宗59歲,他用四年的時間修復寧遠等大城九座,城堡四十五座,練兵十萬有餘(後成作戰主力軍)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在其任時,金兵連動都不敢動。不附權貴魏忠賢,雖遭排擠,卻順利告老還鄉。1629年,孫承宗免職,金兵直取遵化,如入無人之境。皇上緊急召見孫承宗,其三五日便收復遵化,順帶著把永平、遷安、灤州一併拿了回來。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以至於清朝官員說道:其不死,難成大事也!

孫承宗以七十六歲高齡,率領全家及高陽民眾,以鐵鍬、木棒來抵抗清軍精銳之師,城破被捉,罵賊自盡,子孫十七人奮戰殉國,全家老小四十餘人同時遇難,無一逃亡、叛變者。慷慨悲歌響徹燕趙,人格氣節輝映中華。

孫承宗的死,在當時可以說十分悲壯而慘烈,不過世事輪迴,誰也沒想到,300年後,孫承宗的後人——民國時期著名將領孫嶽,不僅率領軍隊從清朝手中奪下北京城,而且還把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趕出了故宮。

孫嶽是孫承宗僅存的一支嫡系後裔,1878年出生在河北高陽縣城,作為孫家後人,孫嶽的一生註定與清王朝有著剪不斷的恩怨,也註定他的一生將是戎馬奮戰的一生。

孫嶽一心抗清,年紀輕輕便加入了同盟會,後來更是與施從雲、馮玉祥等人一起策劃灤州起義,不過由於遭人告密,起義前夕孫嶽被免職。

民國成立後,孫嶽被予以重用,先後擔任河南省長、陝西軍務督辦等重要職務,1924年,孫嶽與馮玉祥聯合發動了“北京政變”,不僅攻佔了北京城,還將退位的末代皇帝趕出了紫禁城,算是告慰祖先在天之靈了。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指動濟南2018-05-15 22:37:27

一些明史愛好者認為,孫承宗修建寧錦防線、擴兵練兵導致軍費大漲,使明朝經濟陷入崩潰邊緣,最終使明朝墜入無底泥潭無法自撥……但更多明史愛好者認為:打造寧錦防線,拒清於關外,提拔袁崇煥、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孫承宗可以稱得上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1、一語指出明朝最大軍事弊病

天啟二年(1622),清兵攻打廣寧,王化貞棄城而逃,熊廷弼也敗退關內。熹宗只好啟用孫承宗掌管兵部。孫承宗上書:“武將領兵,文官練兵;武將指揮作戰,文官指揮調遣;武將防守邊疆,幕僚全是文官;將帥領兵在外,卻問朝廷攻守之法。這是當前軍事的最大弊病。”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孫承宗指出問題,也開出藥方:“國家應放權給武將。挑選有氣量、有謀略的人全權代理邊疆事務,不受文官管制。不關心他的小勝小敗,他的任務就是守住關隘,不讓敵人擅自進入山海關,再慢慢收復失地。”

孫承宗的安遼之策核心內容是:安撫遼西;救濟遼陽難民;練兵京師;增設永平大帥;修築道路;開闢京東屯田等。

2、山海關下舌戰王在晉

兵部尚書王在晉代替熊廷弼治理遼東,與總督王象乾親密。後來依照王象乾提議準備在山海關外的八里鋪構築關隘,派4萬人防守。袁崇煥、孫元化等人反對無果。孫承宗主動要求裁決此事。

抵達山海關後他問王在晉,新城是調舊城人防守嗎?王在晉稱要另增兵馬。孫承宗說,這意味著8裡內有8萬部隊。新城守得住,要舊城何用?要是守不住,4萬新兵逃到舊城,是放進來還是閉關任由敵人宰割?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王在晉答,關外有三道關口可以讓他們進入。孫承宗說,敵人來了我軍照樣逃跑,還要舊關幹什麼?王在晉說,準備建三座兵營,收容逃亡士兵。孫承宗說,士兵剛上戰場就建好兵營等著,這是教他們逃跑……王在晉無言以對。

3、提出四條守遼案

孫承宗的治遼之策是防守關外:閻鳴泰守覺華島,袁崇煥守寧遠。王在晉不同意,主張守中前所,最終談了七天七夜才說服王在晉。此後,孫承宗第一次完整道出守遼案:

守遼案一:與其用百萬銀子築城,不如加固寧遠城。

守遼案二:八里鋪4萬人擋住寧遠要衝,與覺華島互為掎角。敵人攻寧遠,覺華島可出擊,繞敵後背打擊。

守遼案三:不能讓清軍靠近山海關。

守遼案四:要破除庸人的議論,確保遼東戰局有所為。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4、主政遼東,局面為之一變

王在晉離職後,孫承宗主動要求擔任守遼統帥,統領山海關、薊、遼、天津、登、萊的軍事。命閻鳴泰為遼東巡撫;袁崇煥建造兵營;李秉誠操練火器;鹿繼善、王則古治理軍備;沈翭、杜應芳修理兵器;孫元化興築炮臺;宋獻等人購買馬匹;祖大壽守覺華島,孫諫在前屯輔助趙率教,魯之甲收治難民,李承先練騎兵,楊應乾募遼人當兵。

閻鳴泰出任巡撫是孫承宗舉薦的,後來發現他沒有才幹,孫承宗力主將其罷免。後來,孫承宗出關巡視抵達寧遠,支援袁崇煥、鹿繼善、茅元儀的意見全力防守寧遠。命祖大壽興修城,袁崇煥、滿桂防守。

5、提出守遼核心戰略是拒敵關外

孫承宗此後上書,系統陳述了守遼核心戰略:“拒敵門庭之中,與拒諸門庭外,勢既辨。我促敵二百里外,敵促我二百里中,勢又辨。蓋廣寧,我遠而敵近;寧遠,我近而敵遠。我不進逼敵,敵將進而逼我。今日即不能恢遼左,而寧遠、覺華終不可棄。

意思就是:山海關外拒敵,同在關內拒敵,是大有區別的。拒敵200裡之外,同拒敵200百之內,也是有區別的。廣寧,離我遠距敵近;寧遠,離我近距敵遠。我軍不進,則敵進。既然無法收復遼東,那麼寧遠、覺華島終不能放棄。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6、拒絕魏忠賢的拉攏

魏忠賢專權後,想拉攏勞苦功高的孫承宗,但被孫承宗拒絕而結仇。恰逢魏忠賢打壓東林黨人的楊漣、趙南星、高攀龍等人,孫承宗正巡視薊鎮、昌平,就想面見熹宗,想借機除掉魏忠賢。

魏忠賢得到訊息後“悸甚,繞御床哭”,很恐懼,繞著皇帝的床哭泣,最終熹宗下旨:“沒有皇帝聖旨離開駐防之地,有違祖宗法令,違命之人絕不寬恕。”連夜命兵部尚書下三道命令並派騎兵傳旨。孫承宗只好止步。

7、被魏忠賢黨徒輪番陷害

經過此事,魏忠賢黨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連上書詆譭孫承宗。天啟五年(1625),關於孫承宗冒領軍餉的議論蜂起,此後又借馬世龍兵敗大作文章,孫承宗辭職,兵部尚書高第取代了他。

魏忠賢的黨羽梁夢環則巡視山海關,想羅織罪名而無所得。史載,孫承宗守遼4年,修復9座大城、45個城堡、練兵11萬,建戰車營11個、水兵營5個、大炮營2個、前鋒後勁營8個,製造甲冑、器械、弓箭、炮石等數百萬,開拓土地400多里,開闢屯田5000多頃,年收入15萬兩銀。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8、袁崇煥之變後重新出山

孫承宗辭職時力薦袁崇煥,而袁崇煥得到崇禎信任統領遼東軍務,因為斬殺毛文龍,使清軍再無後顧之憂,繞過山海關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回師京城不久就被下獄。祖大壽聞訊後兵變。

孫承宗危難中重新出山,佈防北京城後,寫親筆信勸慰祖大壽。而祖大壽也幡然悔悟並得到崇禎的原諒。崇禎三年(1630),祖大壽入關拜見孫承宗,孫承宗待之以誠,舉行誓師禮儀,完全消除了祖大壽的疑慮。

此後,孫承宗排程有方,北京城、山海關的危局全被化解,被佔領的城市也被收復。崇禎加封孫承宗為太傅,賜給蟒服、白金,世代繼承錦衣衛指揮僉事。孫承宗推辭不受,多次上書稱病請求退休。

9、受祖大壽牽連,核心戰略被否定

孫承宗的核心戰略就是拒敵于山海關之外,用寧錦防線來確保山海關的安全。因此在右屯、大淩河都有兵駐守,高第主遼後撤走部隊,二城被毀。等到高弟被免職後,孫承宗建議佔據右屯,在大淩河築城,逐漸向清兵腹地推進。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兵部尚書梁廷棟支援他,於是開建右屯工程,剛完工就被清兵圍困。孫承宗快馬趕到錦州,派吳襄、宋偉救援,但援軍在長山被打敗。在城中糧食吃完、援軍無望下,守將祖大壽投降。

言官為此再次認為修築城池、拒敵關外不是好計,上書彈劾孫承宗。最終,孫承宗稱病請求辭職被批准。很多人認為他喪師辱國,因此剝奪他的官職和世代蔭封,在家閒居7年。

10、以身殉國,滿門忠烈

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深入中原,明朝大勢已去。11月9日進攻高陽,孫承宗率家族抵抗。清兵攻城不下離開,繞城大喊三次,守城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兵認為“這是守城人嘲笑我們無能。”再次強攻高陽城,次日城破。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

關於孫承宗之死史料有數種說法,廣為人知的有兩種:一說孫承宗被清兵抓獲,反覆勸說下拒不投降,被清兵拴在馬尾巴上,策馬拖拉而死。二說孫承宗城破後,被清兵抓獲,押進城南老營中,孫承宗鋪上葦蓆,向北京城的方向叩頭然後吊死。

孫承宗終年76歲,子孫19口人“皆力戰從死”,全都戰死。崇禎獲悉此事,命從優照顧。但在楊嗣昌、薛國觀等人壓制下,只是恢復了他的原官職,給予祭奠下葬。

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戰略家?炭烤母豬蹄兒2018-03-07 22:22:59

是吹出來的。

孫老師在我看來就是是一個憤青,學東西還學錯了,我猜他是學了範老師對付西夏那一套,透過修城的方式來一步一步壓縮敵人的生存空間,可是,人家範老師是修完主城修甕城,修完甕城修堡壘,互為犄角,互相照應,連成一片,讓防線成為西夏哪裡都咬不動的骨頭,孫老師呢,修的一座一座都是孤城,最後結果只能是坐等被圍城死守,或者等著圍點打援,別無他法,比如寧錦,松錦。人家後金當時沒有入關的想法,只是想隔一段時間搶一把能過冬就好。熊廷弼王在晉堅壁清野的戰略是對的,讓滿清強無可搶,同時加強薊鎮等地的長城防線守衛,讓滿清沒有入關搶的可能,而且天下有變,就可出兵長城防線。關錦防線又是明朝的財政毒瘤,又是滿清的提款機,只要不過分,定期拆除就好,拆除以後武器屯糧統統掠走,參考寧錦,寧遠。而且打攻沒法攻,守沒法守。參考皇太極幾次入關,人家不打你就好了。戰略大師就這麼不值錢?是個人就算?人家範老師成功了都沒好意思叫戰略大師,孫老師失敗了反而被稱為戰略大師了,範老師所處的宋朝正在神宗改革,超級有錢能頂的住這麼幹,孫老師所處的明末也能讓孫老師這麼幹,從頭到尾一直有人彈劾。非要幹,直到拖垮明朝。這也配叫戰略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