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劉原師者情懷2021-09-05 20:51:42

中小學課堂

問題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問題設計,為學生學習提供優質問題。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問題設計應立足“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策略問題,而是涉及思維行為習慣的問題。“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是點燃學生的思維火把,而不是澆滅學生的思維火花。教師要善於利用問題“惹事”,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產出成果而不是復原結論。可見,優質問題的基本特徵應該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內,引發認知衝突、激發思維碰撞”。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教師應該如何設計優質問題呢?

一般說來,高層次思維問題易激發思維碰撞,低層次思維問題不利於引發思維碰撞;批判性思維問題易激發思維碰撞,再現性思維問題不利於引發思維碰撞。因此,教師的問題設計——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應面向高層次思維。

低層次思維問題是指“知識、理解、運用層次的問題”,如記憶性的“什麼時間、是誰”,描述性的“這道題運用了什麼原理”,運用性的“50元錢能買幾張8元錢的電影票”,等等。高層次思維是指“分析、綜合、評價類的問題”,如對比性的“植物和動物的異同點”,創造性的“給某某寫200字頒獎詞”,判斷性的“為什麼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少勝多而在赤壁之戰中卻以多敗少”,等等。低層次思維較為膚淺,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惰性,而高層次思維需要“與自我對話”並“衝破自我”,利於學生深度思考。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應面向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讓學生自己去偽存真、認識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一般的課堂提問如“這個句子的意思是什麼”、“這個段落的關鍵句是什麼”,都屬於再現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的提問類似“為什麼提出這個觀點”、“推導過程合乎邏輯嗎”、“這些論據可信度高嗎”,等等。這種提問可以讓學生髮現問題、質疑推理、評估材料,比起閱讀句子、標註重點、總結觀點,更利於學生突破思維模式,創造性地接受並建構知識。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優質問題是教學目標的轉化,是教學內容的提煉,是學習評價的依據。優質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黏和劑,“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教師要設計出優質問題,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變“解惑”為“思辨”,變“消事”為“惹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衝突,讓學生“真動腦、動真腦”,在高層次思維問題解決中發展低層次思維,而不是在低層次思維問題解決中積累高層次思維。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

當然,課堂中的優質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教師預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問題設計,或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這種做法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質疑能力,也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活動。與“多學”相伴的是“多問”,在操作上,可以設定這樣的評價標準:沒有學生髮問的課算不上好課,“答必正確”的課不是真正的好課,把學生教得“提不出問題”的課也不能算是好課。變“消滅問題”的課堂為“暴露思維”的課堂,變“師問生答”的教學為“共同設問”的教學,這應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策略。

課堂問題設計應消解疑難、呈現知識,還是激發衝突、引導思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