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穿越陽光下的光陰2020-03-17 23:19:32

是因為有政治因素也有軍事原因!

首先,這裡面有深刻的政治背景

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亞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是在德國戰敗前,英美蘇首腦舉行的一次安排戰後世界的重要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分割德國,而分割德國的第一步是劃分三國的佔領區。雄獅般的斯大林戰勝了羅斯福和丘吉爾:易北河從南到北將德國一分為二,易北河以東將由俄國人統治。 當雅爾塔會議作出決定之後,盟軍命中註定要放棄攻佔柏林。 這是一個不可侵犯的分界線。再說,既然確定了三國分割槽佔領,那麼由誰先來攻佔的問題就變成次要的了。攻佔柏林不再是英美優先考慮的事情。 除非柏林的戰略地位突然得到了提升,或者英美鐵了心要把蘇聯勢力排擠出德國中部。

其次,還有現實的軍事原因

其中最重要最簡單的一條是: 德軍只有無條件投降後,才算真正完蛋。美國想迅速、乾淨、利索地結束這場戰爭。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認為盟軍必須佔領阿爾卑斯山。這可能是一個比佔領柏林更為重要的戰略目標。此外,美軍還急於佔領魯爾工業區,以徹底消滅德軍賴以生存的工業力量和軍事製造力量。

而具體軍事形勢和因素也不利於盟軍而有利於蘇軍。盟軍缺乏攻佔柏林的現實條件。 即使德軍不進行抵抗,盟軍的兵力也不足,辛普森率領的美國軍隊雖然離柏林已經很近,但美軍總數才50,000人,並且炮兵很弱。 而據盟軍將領估計,拿下柏林最少要付100,000士兵的生命,對於僅僅一個標誌來說,這個代價太局了。此外,盟軍的後勤也不足以保障部隊的進攻。 與此相對,蘇軍的準備充分得多,他們離柏林更近,並且是大兵壓境。 如果盟軍搶攻,只能刺激蘇聯加快進攻節奏,先於盟軍之前佔領柏林。這樣盟軍仍然是徒勞無益。

重要的是蘇德交戰後,蘇軍一直把攻佔柏林作為自己最高的戰利品!蘇軍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攻克柏林!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鬼影問道化真身2020-10-08 16:00:15

二戰末期,雖說德軍已遭慘敗,但是不可否認德軍久經戰陣,頗具戰鬥實力與戰鬥精神。尤其是德軍被圍困在柏林之後,德軍已成哀兵之勢,戰鬥力不可小覷。

老實說,以英軍的實力,無法拿下柏林,搞不好還會被反殺。而美軍也是不擅長打硬仗的主,以英美聯軍去攻打柏林,後果難料,十之七八還會為納粹德國奉上最後的傳奇。

蘇聯與英美互不信任,美蘇英三家聯合攻打柏林,必定會相互拆臺,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太美妙!

美國人不但有自知之明,也有先見之明,因此美國人在主導戰後的佔領區劃分時,就將柏林劃歸了蘇聯佔領區。如此一來,既照顧到了蘇聯的面子,又避免了美軍的重大傷亡,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美英盟軍,鬧出國際笑話的可能性。

二戰時期,美軍的陸戰能力,已無從考證。而二戰結束六年以後,美軍在朝鮮半島展現出的陸戰能力,確實不怎麼樣!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航空之家2020-10-13 14:00:26

主要是東西方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二戰後期,德國戰敗只是時間問題。對於西方陣營而言,他們在最後的決戰前還算了一筆傷亡仗。盟軍曾計劃以空投的形式搶佔柏林,丘吉爾認為從政治角度可以提升英美在二戰後的國際地位。而這個方案被艾森豪威爾取消了,他認為即使前先一步進入柏林,最後也會落入蘇軍之手,而且空投計劃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投資回報比太低。攻佔柏林對於斯大林麾下的蘇軍而言有著重大意義,蘇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搶攻下柏林。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在柏林戰役中,蘇軍折損了35萬人、2千輛坦克、2100門火炮和917架飛機。而德國損失了32萬人,還有48萬人被俘,被毀1500輛坦克,9300門火炮和2200架飛機,此外還有2。2萬名平民遇難。如果西方陣營不惜一切代價進攻柏林,那葬送的將是數十萬自己陣營計程車兵。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1945年4月,歷經一系列戰役後,德國戰鬥力不斷削弱。不僅油料供應出現短缺,生產的坦克和戰鬥機質量也參差不齊。盟軍堅持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而希特勒則拒絕繳槍。盟軍的決定其實是變相地讓難民逃亡西方國家。

而希特勒聽不進去任何意見,他執意血戰到底,並對柏林的民眾做了最後總動員,剛剛受過訓的平民也被召入伍。希特勒使出渾身解數拼湊出120萬人的集團軍群,但是整個戰鬥力並不強。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1945年5月1日,蘇軍在德國國會大廈上升起了勝利旗,這也標誌著蘇聯戰勝了納粹德國。

傷亡始終是美軍考慮的重要元素,這也是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直接扔兩個原子彈,而沒有選擇直接進攻日本的原因。當然日本不投降,就是另外一個作戰計劃了。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米粒閒聊2021-03-13 16:28:02

柏林戰役(1945年4月16日—5月日),是蘇軍在二戰中發動的攻克德國首都的戰役。為什麼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攻克柏林呢?在二戰中的西方戰場(歐洲、北非和大西洋海戰)的陸地戰上,分為了西線和東線。美英等國聯軍在西線作戰,蘇聯則在東線作戰。東西兩線的盟軍,在東、西兩線各司其職的同時,也在戰略上採取了較為密切的協調、協作。但因為,地理位置上的原因,美英等國盟軍,未曾與蘇軍,共同進行一個戰役。還有,在1945年初春時,東西兩線的盟軍均以攻入德國本土。蘇軍距離柏林僅60公里,而美英聯軍距柏林則為100至120公里。這是因為,盟軍在法國登陸後,隨著戰線的延伸補給越來越困難(物資需先由船隻渡過英吉利海峽,再缷貨、陸運),迫使盟軍不得不放慢進攻的節奏。希特勒在19944年12月16日,發動的阿登反擊戰,也延緩了美英聯軍進攻德國腹地的時間。另外,美英聯軍的最高級別的將領在,是將魯爾工業區,還是柏林作為進攻重點上存在著分歧。盟軍在戰場上的最高司令官的,美國的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先生,則決定在解決了魯爾工業區後,將聯軍主力的進攻方向定在了南德。因為,根據一些情報顯示,希特勒計劃憑藉德國的南部地區和奧地利,將戰爭打下去(還有一種說法,是艾森豪威爾先生不願意,在戰爭勝負已定的局面下,再為奪取德國的“心臟”—柏林,付岀不必要的犧牲)。而蘇軍的目標明確,那就是攻克柏林。這些原因,使蘇軍趕在了美英聯軍前,打到了柏林城下,並攻佔了柏林。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會飛的螞蟻爸爸2020-03-17 17:27:09

為了爭奪勝利果實…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施模2020-03-17 15:15:24

當時三國商量好的,柏林被劃在蘇佔區,就應當由蘇軍去攻佔。雖然丘吉爾、巴頓、蒙哥馬利也想去攻佔柏林,但西歐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反對,西方軍隊就沒有去進攻柏林。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徐廣沅182020-03-17 17:29:21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二戰末期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把戰敗後的德國劃分為蘇、美、英、法四國共同佔有。二戰中付出了巨大犧牲的蘇聯為了徹底清算德國法西斯勢力和在戰後新的國際政治體系中享有更大的利益,斯大林嚴領蘇軍務必早於美英兩國軍隊佔領柏林。在勝利已成定局和德國法西斯必然垂死抵抗的情況下,美英兩國首腦害怕付出巨大的犧牲而引起國內民意的不滿,佔領柏林的意願不強。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乏味的生活19822020-03-17 21:56:54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事進入了尾聲。儘管德國人還在負隅頑抗,但德國人敗局已定。由於德國覆亡在即,美英等西方國家和蘇聯都在瘋狂向德國首都柏林推進,拿下柏林幹掉德國成為雙方爭搶的目標。但在雙方即將會師柏林的時候,美英卻故意放緩了步伐,甚至可以說按兵不動,把攻克柏林的殊榮讓給了蘇聯。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美英為何要把攻克柏林的殊榮拱手讓給蘇聯?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第一,早在攻克柏林前,美英蘇三國就在蘇聯境內的雅爾塔舉行了會議。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了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及在歐洲的勢力劃分問題。雙方在德國的勢力劃分成為了討論的焦點,最終三方達成一致,同意以易北河為界,從南往北將德國一分為二,東面歸蘇聯,西面歸英美。柏林位於蘇聯佔領區內,所以盟軍沒必要去和蘇聯爭,即使拿下柏林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柏林及周邊的大部分地區都得還給蘇聯,不過白白給蘇聯做嫁衣而已,所以美英才故意按兵不動,把攻打柏林的機會讓給蘇聯。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第二,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德國在柏林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把柏林經營的如鐵桶一般,想要拿下柏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英等西方國家拿手的是空軍和海軍,陸軍實力非常水。阿登戰役中,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英聯軍差點被德軍反推,所以美英根本不願意去啃柏林這塊硬骨頭。即使拿下來也會傷亡慘重,美國人估計傷亡至少在10萬人以上,這是美國人不能承受的。如果打不下來還得向蘇聯人求助,到時候很可能會下不來臺。所以任憑丘吉爾催促,美國人就是不同意,最終英國人沒辦法,只能聽美國人的,放棄了攻打柏林的想法。希特勒在盟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集中”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1500輛坦克、10400多門火炮和上千架的作戰飛機決心在柏林與盟軍最後一搏,同時還有近20萬人的預備隊。德軍在柏林的外圍奧德河、尼斯河地區構築縱深20到40公里的三道防禦陣地。柏林市區也修築大量的防禦工事,沿街的房屋、窗戶都被加固改造成射擊陣地。面對這樣的防禦,艾森豪威爾知道如果要拿下柏林至少需要付出幾十萬盟軍士兵的性命,這時候看著這些隨他跨越大洋來到歐洲計程車兵,他希望更多計程車兵可以回到家鄉,回到父母、子女的身邊。最終其多次和丘吉爾、以及美國政府高層溝通,最終說服丘吉爾放棄對柏林的進攻。因為德國已是檣櫓之末,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

第三,1945年初,蘇軍已經推進到了德國境內的奧德河和尼斯河一線,距離柏林只有60公里。同時,蘇聯為了拿下柏林,一直在積極準備,試圖一舉拿下柏林。蘇聯人對攻打柏林信心十足,而且志在必得,根本不會給美英機會。而當時的美英軍隊不僅距離柏林還有很遠的距離,而且前鋒部隊僅僅50萬人左右,等到美英主力部隊開到柏林黃花菜都涼了。實際上,即使盟軍拼了命的趕到柏林,能不能拿下柏林還不一定,搞不好會被德軍包餃子,到時候美英就被動了。所以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拿下柏林的殊榮讓給蘇聯。這樣不僅可以讓蘇聯欠自己一個人情,而且還可以趁機佔領更多的德國土地。事實證明,美英並沒有吃虧,雖然蘇聯拿下了柏林,但盟軍佔領了德國大部分土地,把德國的大部分人才和技術人員都網羅走了。而蘇聯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傷亡數十萬人不過拿下了佔領柏林的榮譽而已,得到的不過是面子和一堆機械裝置。同時,按照雙方的約定,蘇聯不得不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柏林分給美英法一半,可以說遠沒有美英實惠。總體來講,還是美英更精明一些。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打工人的道路2020-03-17 21:10:37

蘇聯不計代價的要解放柏林那是為了戰後國際態勢,為意識形態造勢。而艾森豪威爾不打是因為傷亡,傷亡30萬,他作為統帥不願意以犧牲換戰功是很難得,其實論推進速度,美英盟國完全有能力率先獨自進攻柏林的。另外一個蘇聯為二戰付出了2000多萬人,這個榮譽也應該讓給蘇聯,好像是大佬們商量好的,邱胖子一直想盟國攻柏林,但老美沒同意。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專注交通事故2020-03-17 22:04:20

好像是有個約定的時間,但是有人提前到達了。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手機使用者119401711512020-03-17 20:19:04

進攻比美軍快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使用者65340603072052020-03-17 16:21:39

這是幾大巨頭商量好的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面朝大海12252020-03-17 15:55:24

因為英美國家感覺攻打柏林會傷亡很大,不願意犧牲,讓蘇聯去衝鋒在前,但是他們也不是一直按兵不動,最後還是去拾了果子,要不怎麼會有柏林牆呢。蘇聯人只要物資,金錢,英美國家搶的主要是德國的人材,因為在當時,德國的一個大學是全世界的科研中心,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從那裡來的,他的很多研究都在世界的前列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這名字有點傻2020-03-17 14:23:37

這個問題,我的拙見是:攻克柏林象徵著二戰納粹德國的戰敗,整個歐洲世界得以從納粹惡魔的威脅下解脫出來;也可以說,攻克柏林消滅法西斯得國家,換種說法就是歐洲世界得英雄,關於戰後利益的瓜分,有著一定主導權。

所以盟軍中每個國家都想打柏林,但是當時考慮到政治因素和實際情況,其他國家不得部作出讓步。

據我所知,當時歷史環境如下:

1。在軍事上,盟軍的準備並不充分,“市場花園行動”失敗和“阿登戰役”損失慘中告誡以美國為主的盟軍,就算德國節節敗退,盟軍想要實現趕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回家吃火雞的願望,也要再損失難以計數的兵力。

照艾森豪威爾的話說,他之所以將柏林讓給蘇軍,是因為他知道柏林一役將使盟軍至少付出10萬名士兵的生命。

這很有可能是考慮到戰損龐大,盟軍主動讓步,所以西線的盟軍才於4月25日與蘇軍在易北河會師;25號是蘇軍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柏林徹徹底底成為甕中之鱉的日子。

原諒我在此廢話一句,1945年4月30日,是蘇軍攻克柏林的時間沒錯,但,柏林會戰是於1945年4月16日開始。為了這一天的勝利,蘇軍在柏林戰役中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達30。4萬人,損失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2。在政治上,易北河以東已經被劃為蘇佔區,誰攻下柏林都不能改變這個結果,所以給了盟軍理由不參與攻克柏林。

另外,在對日作戰問題上,美國有求於蘇聯。包括當時的西方世界普遍對蘇聯的犧牲和貢獻心懷感激,如果蘇聯攻佔柏林,結束戰爭,那蘇聯確確實實能算得上西方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當然,為了報仇血恨佔著大部分原因,所以,搶攻柏林就像是打蘇聯的臉。

3、在實際利益上,盟軍其他的進攻方向所能獲取的利益更大。巴頓南下的結果是搶下了大半個奧地利,保住了奧地利的中立。

蒙蒂北上的結果是搶下了石勒蘇益格,堵死了蘇軍北上的道路。這些牽扯到後續,冷戰的問題,在此不多敘論。

梳理一遍各種因素,盟軍做出如下決定,仔明知不過,我門這些平凡後人設身處地一想,耶清楚,與其和蘇軍硬碰硬的爭奪一個“攻佔柏林”的虛名,倒不如高風亮節的擺出姿態然後再把實際利益拿到手。

二戰時4月30日為什麼是蘇聯單獨攻克柏林而不是美蘇英三國一起?燕娥132020-03-20 23:03:49

沒有永恆朋友,二戰中後期美蘇就有分歧!華沙起義便是最好的證明!(英國就是戰後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