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樂譜傳到中國以前,古人是怎麼識記和編寫樂曲的?

西洋樂譜傳到中國以前,古人是怎麼識記和編寫樂曲的?三聯愛樂2018-11-15 15:41:13

《愛樂》雜誌邀請一閃一閃作答。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音樂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而音樂從人類的勞動、自然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不斷與我們的祖先產生共鳴,流淌出美妙動人的音樂旋律,那麼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把流淌的旋律書寫記錄下來,並且流傳後人呢?

眾所周知,我們的音樂有兩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音高和節奏。

在最早的樂譜中,在上古時期,人們與音樂之間的聯絡大多是與勞動或者祭祀有關,樂器也是簡單的打擊樂器,如《禮記•投壺》中所記載用來表示擊鼓的節奏符號:圓圈、圓點、方框。那時的音樂是沒有音高的。

音樂和樂器不斷髮展,開始有了文字譜,音樂有了音高和節奏。文字譜就是用漢字來記錄哪個音在哪一根琴絃上和在琴絃上具體什麼位置,唐人曹柔將文字譜發展成為採用象形字的筆畫,拼成符號,創造了減字譜。

到了唐代時,出現了“燕樂半字譜”,有絃索譜系統和管色譜系統兩個分支,前者以唐琵琶譜和五絃琵琶譜為主體,後者是宋代俗字譜的前身。

宋代時,出現了大量的詞曲作家,那時懂得音樂的詞人開始創作自己的詞牌曲調,公尺譜是我國古代應用最廣的唱名譜,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兩種,宋元以後,我國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樂譜都是用較完善的公尺譜記寫。

清末光緒年間,簡譜經日本傳入我國,公尺譜逐漸被替代。

現如今,古老的記譜方式已經退下舞臺,但其承載著我國古代音樂的記譜方式一直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們中國文化的藝術瑰寶。

西洋樂譜傳到中國以前,古人是怎麼識記和編寫樂曲的?想吃肉的蝸牛2018-07-06 14:29:05

古人用好多種記譜法,“宮商字譜”“律呂字譜”,後面有“半字譜”(有點像現在的日文,我懷疑日本人當年把這些字去形成了現在的文字!)後面還有“工尺譜”但是都很麻煩,現在的五線譜是最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