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奮發的小柴胡2021-05-12 18:16:54

歷史本身就潛藏著某種輪迴反覆,當封建專制集權到一定程度、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種制度結構就會瀕臨散架,萬曆中興就是大明王朝最後的一次迴光返照。

眾所周知,明朝皇帝多奇葩。有潛心研究木工的、有專門修仙問道的,更有甚者,將近30年罷工不上朝的。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這位長期罷工的皇帝萬曆帝。

一、萬曆會不會早已經死亡?

首先可以排除這個可能!

自古以來,皇室的血脈核定最為嚴謹,每一位皇子公主出生時都有金匱玉碟。不僅如此,皇帝去後宮的次數、寵幸了誰都會有專人記載,在這樣嚴謹的規章制度下,一國之君絕對不可能早已死亡,而對外謊稱皇帝只是不上朝而已。

二、28年不上朝為什麼國家機構正常運轉?

一個國家的運轉,其實就像一輛汽車一樣,當速度慢下來時,依靠自身的慣性還能持續前進。萬曆罷工28年期間,整個國家並沒有停止發展,靠的就是這種機構慣性。

萬曆皇帝沖齡踐祚,後宮主要是太后管理,而前朝就是張居正在維護。萬曆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實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極大地促進了國家政治經濟水平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

說起這位萬曆帝,其實他本人並不是一位好逸惡勞的皇帝,從小到大、甚至是在位的前十五年,這位皇帝對自己的工作都是兢兢業業、絲毫沒有放鬆。

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史稱萬曆皇帝。由於明穆宗在位時就十分器重張居正,因此萬曆繼位後,張居正和其他三位輔佐大臣,就成了前朝政治中的主要力量。

在張居正的嚴厲管教下,小萬曆變得勤奮好學,對功課不敢懈怠,這樣的行為一直保持到萬曆登基。登基後的萬曆繼續保持優良作風,對朝政之極盡勤勉,如果不是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也許萬曆還會一直勤奮地工作下去。

三、萬曆罷工真相

第一件事,就是對張居正的肅清。

一路走來,萬曆都將張居正視為最敬愛的老師,對於老師的一言一行,萬曆都奉為準則。再加上父親的器重、太后的信賴,更加深了張居正在萬曆心中的敬意。

自從張居正死後,他生前的一些負面訊息逐漸公之於眾,這位看似清廉公允的張首輔,背地裡竟是一個貪財好色、驕奢淫逸的人。他家中所藏的珍寶,比宮裡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與之前對萬曆的勸誡背道而馳。

曾經無比崇高的偶像形象,瞬間在萬曆心中倒塌,成年後的萬曆展開對張居正的清算,也否定了老師生前的一切成就,這一事件對萬曆的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二件事,就是持續15年的國本之爭。

關乎萬曆立儲之事,當時的朝堂一直有兩種聲音。群臣上下都支援皇長子朱常洛,但萬曆本人卻不喜歡這個宮女所生的兒子,則傾向於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兩種聲音僵持不下,一直對峙了15年。

這15年以來,朝堂之上發生過無數次爭吵,無數大臣或貶或罰,整個帝國不得安寧,萬曆與鄭貴妃也被折騰得心力交瘁。故事的結尾,這位皇帝在群臣的挾制下,迫於無奈立了朱常洛為太子。而萬曆也深感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卻也無能為力,於是對朝政逐漸失去興趣,從而造成了28年不上朝的局面。

從秦始皇統一全國開始,封建專制到了明朝空前加強,朱元璋為了穩固皇權,撤掉丞相之位、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牢牢把控著整個國家的輿論和思想。在整個封建機構的運作之下,明朝文官擁有巨大的力量,他們可以控制皇帝想法,當萬曆行為與常規有悖時,這些文官想盡辦法扭轉君主的思想,皇帝之位形同傀儡。

經過張居正的肅清以及國本之爭,萬曆也深刻明白整個國家由不得自己做主,於是他放空權力、甘居幕後,長達28年不上早朝,用這種默默的行為與國家制度、文官集團抗爭。

雖然整個國家在機構的慣性下照常運轉,社會局面看起來穩中有進,但亡國的禍根就此埋下,說明朝亡於萬曆一點也不為過。1620年萬曆駕崩,繼位的朱常洛也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逝世,此後大明王朝只歷經兩位皇帝就面臨亡國,故明實亡於萬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確是以不負責任的懶惰怠政聞名。 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開始淡出朝廷官員視線,直至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駕崩,萬曆前後“罷工”時間長達34年。但就此判斷萬曆早已死亡,朝廷幾十年來秘不發喪,則。。。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歷史雜貨鋪2017-12-18 12:06:48

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可以看出是非常善於思考的,同時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呢?如果不看史書,只是知道他不上朝28年,是有可能的,但是中國歷史上並沒有這種例子,如果是死了幾天,有可能秘不發喪,但是一國之君死了二十八年,還能夠一直被瞞著,可能性非常小。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想必提出問題的人,是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問題的,即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整個國家還執行的非常好,是不是有人在操縱,萬曆是不是早就死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首先回答為何他不上朝國家還執行的很好,這要歸功於明朝的制度,內閣制,裡面有專門的人負責這些鎖事,只要裡面的人沒有二心,即使沒有皇帝國家都能執行的很好。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這種不上朝的皇帝,在大家看來肯定是個廢材,實際上恰恰相反,萬曆在位時期有許多的功績,比如萬曆三大徵,每次都取得了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此同時,他還推動了國家經濟的發展,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是隻顧玩樂之人。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那麼他為什麼這麼久不上朝呢?根據史書的記載是萬曆自己說自己身體不好,不便於每天上朝或者是出行,但是當時的大臣們可不買賬,嚴格的說後來的歷史學家也不買賬,他們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即使身體不適,也不至於幾十年不上朝,肯定是萬曆自己貪圖玩樂罷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隨著萬曆皇帝的墓被開啟,人們終於知道他為什麼不上朝了,根據屍體狀況來看,萬曆皇帝是有腿疾的,也就是說他有點殘疾,有專家推測,萬曆作為一國之君,自然不能讓人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否則威嚴何在,因此他很排斥上朝,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說萬曆早就死了,這個可能性幾乎為零。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Buddd2020-08-18 02:04:25

我奇怪萬曆帝的定陵是唯一被髮掘的明朝帝陵,雖然歷史原因遺骸被毀但好在留下了照片,竟然沒有人認真研究一下萬曆帝的遺骸,萬曆帝頭骨照片可以搜尋到我就不發出來了,畢竟看著比較嚇人。

如果你搜索到了這張照片可以好好看一下,不懂醫學的人都能很快發現,這個頭骨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明顯的左右不對稱,顴骨一高一低,一邊的牙床明顯缺失牙齒,看得出來有十分嚴重的牙周病和齲齒,臉部骨頭左右不對稱意味著什麼?很明顯萬曆帝的長相首先就會很醜陋,有可能還很嚇人,那麼為什麼不願意見人並且從小就不受他爹喜歡的原因就可以解釋了。嚴重齲齒意味著萬曆帝可能終生都飽受牙疼折磨,有齲齒的人都知道牙疼的滋味,不做根管治療恐怕那種疼是無解的。這也可以解釋萬曆帝為什麼喜歡喝酒甚至吸食鴉片,為了止疼。再加上萬歷帝的腿部殘疾,我們可以直接說萬曆帝就是個先天發育不良的殘疾人,終身飽受病痛折磨,不上朝有毛病麼?

牙疼還意味著吃不香,睡眠質量恐怕也好不了,甚至很可能都睡不著覺,牙疼晚上會更厲害。不上朝有毛病麼?

皇帝是高危職業,每天煩心事不知道有多少,還要處處被臣子限制,連為自己喜歡的女人爭取點什麼都做不到,不願意上朝有毛病麼?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文史趣味談2019-03-14 05:29:14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確是以不負責任的懶惰怠政聞名。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開始淡出朝廷官員視線,直至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駕崩,萬曆前後“罷工”時間長達34年。

但就此判斷萬曆早已死亡,朝廷幾十年來秘不發喪,則就有些異想天開了。

要說為維護局勢穩定,對一把手的死訊嚴格保密,倒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日本戰國大名武田信玄死時,出於防備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來攻的考慮,武田集團便就對外界嚴密隱瞞了三年,才公佈信玄已死的訊息。

然而萬曆時期的大明王朝,正享受著張居正十年新政的改革紅利,國庫充盈、軍備齊整、官僚機構執行穩定。即便是萬曆突然死亡,也壓根兒不會對明朝的政局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長達30多年不正經上朝,首先一個原因是身體病痛纏身,實在難以應付繁重的朝政。

從郭沫若先生主持的定陵考古發掘結果可知,萬曆的右腿比左腿足足短了7公分,證明他生前患有十分嚴重的腿疾。同時頭骨存在較為明顯的齲齒現象,說明他時常遭受要人命的牙疼折磨。

翻看萬曆的畫像,這位皇帝體態豐腴,嚴重的肥胖症使得兩腿長短不一的萬曆,在日常起居行動上更加吃力困難,據說連走路都要兩個太監專門託著他的肚子。

這樣的身體條件,使得萬曆對朝政產生一些倦怠情緒,也是情有可原。

至於文獻中記載他沉湎酒色,甚至染上鴉片煙癮,也許也是這位久治不愈的可憐病人,擺脫周身疼痛的一種緩解方式。

然而,接下去發生在萬曆與朝臣間的“國本之爭”,就讓他的後宮修養生活,添加了許多政見對立、賭氣怠政的成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寵愛貴妃鄭氏,愛屋及烏、子以母貴,因此萬曆也就十分中意鄭氏所生的兒子福王朱常洵,想讓這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皇位。可是萬曆這個想法,在嚴格遵守立嫡立長皇位傳承製度的大臣們看來,簡直就是要動搖國本的輕率之舉。

在滿朝上下幾乎全體一致的反對聲下,萬曆索性開啟了冷暴力模式,從此不出後宮、不理政事,成為了歷史上罕見的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六不皇帝”。

但是萬曆30多年不上朝,並不代表他就此放棄了對朝局的全盤掌控。

與他的爺爺明世宗嘉靖一樣,有著“小世宗”之稱的萬曆,也是時常透過諭旨的方式,向大臣下達最高的決策。期間發生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三大役”,均是萬曆透過奏章的批覆,應對整個戰局的變化。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四十三年,宮內發生了有人拿著棍子襲擊太子朱常洛的“梃擊案”,朝廷和民間議論紛紛,矛頭直指萬曆最為在乎的鄭貴妃和愛子朱常洵,認為是他們要除去太子,奪取儲君之位。

為維護鄭貴妃和朱常洵,萬曆破天荒25年來第一次召見了大臣,將這樁震驚朝野的疑案拍板了結。這場公開的朝會,是萬曆持續在幕後掌控大明王朝的有效證明。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不書2019-06-08 17:46:22

按道理,中國不是沒有皇帝死後秘而不宣的先例。前秦始皇帝,後清雍正爺。但是不論如何,來來去去秘而不宣的大環境都是內憂外患。

一是怕內部篡權,二是怕外敵入侵。

如果真要深究,萬曆皇帝從萬曆十四年十一月開始一直到萬曆四十八年,整整34年的殆政不朝。皇帝死後秘而不宣,瞞一個月容易,瞞一年也可能,但是像萬曆那樣整整34年則絕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萬曆有功績在那,朝臣也不是傻子。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按照皇帝死後擔心內憂外患而秘而不宣的慣例來看,萬曆朝時,大明還算國泰民安,朝局有申時行等的把持,也還算穩得住。朱常洛為長子,克成大統名正言順,根本沒有秘而不宣的必要,還整整34年?!

實際上,我們從歷史來看,萬曆皇帝之所以開始殆政幾十年不朝,無非兩個原因。

一個是身體不好。這一點,從他在萬曆十二年就開始修定陵準備後事就知道。1958年的時候,郭大考古就在撬開了萬曆帝的棺槨時拍著他的棺材板哈哈大笑:“我當是什麼,原來這萬曆皇帝果然是因為有腿疾而28年不上朝!”

據當時考古隊的發現,萬曆皇帝的右腿骨呈彎曲狀整整比左腿短了7公分,並且他身體蜷縮,脊骨彎曲,還是個駝背,牙齒也有問題。考古專家推測,萬曆皇帝應該是有嚴重的骨科類疾病而致使他長年不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並且,棺槨旁碑文有記,其死於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十八日(1620年)。一錘定音!

另一個則是國本之爭。讀明史的人都知道,在萬曆十四年左右,明朝爆發了以朱常洛、朱常洵為核心的立儲國本之爭。通俗點說就是立誰為太子的問題。按照朱元璋定的嫡長子規矩,立朱常洛是板上釘釘的。但是萬曆看不上出自宮女之身的朱常洛,反喜出自鄭貴妃的朱常洵。顯然,最終是以萬曆的失敗而告終。想當年他爺爺嘉靖的大禮儀之爭何等威武,反觀自己,卻處處為大臣所掣,難免有點灰心所以開始殆政。

但是。這都不重要。從萬曆二十年三月到萬曆二十八年六月分別爆發了寧夏之役、朝鮮之役與播州之役三大戰役,均已明朝完勝告終。這要是沒有萬曆,或者說沒有皇帝,要贏還是不太可能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二十一至二十五年中日朝鮮戰役:來自萬曆與等豐臣秀吉的較量)

最後一點佐證萬曆久不上朝並非死後秘而不宣。倘若萬曆真死了,整整幾十年,朝野上下一邊倒的人早就擁護朱常洛上位了。何需苦等幾十年。國不可一日無主嘛!

所以,細究來說,從郭沫若他們的考古來看,萬曆皇帝在身體要承受如此大的病痛的情況下還能幹出如此政績,著實不易啊!總不能每天彎腰駝背一瘸一拐地在大臣面前上朝下朝,天子威儀和臉面還要不要了?!

點選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回答!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止水如心2021-02-21 08:20:22

萬曆

,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朱翊鈞在位48年,一直用此年號,故此這也是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坖(音jì)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即公元1568年)三月十一日六歲時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明神宗朱翊鈞繼位以後的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行動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出蒸蒸日上的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也叫“張居正改革”。

你別看朱翊鈞繼位時年齡小,那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的。據史書記載,朱翊鈞從小就顯示出和一般小孩不一樣的天賦,屬於神童級別。

明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公元1563年9月4日),朱翊鈞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載坖的第三子。明穆宗有四子,長子朱翊釴(yì)、次子朱翊鈐,俱早亡。四子朱翊鏐與朱翊鈞同為李氏所生。朱翊鈞的祖父世宗嘉靖帝晚年迷通道教,“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

什麼意思呢?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原來,嘉靖皇帝迷通道教。他認為世上二龍不能相見,相見以後會有厄運。其實,他之所以這麼想,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嘉靖皇帝的前兩個兒子,封了太子之後沒多久就都死了。而且,在封了太子以後,嘉靖皇帝自己也莫名其妙病危過。故此,他再不肯立太子。當時朱載垕(hòu)已經是事實上的長子,最有希望成為太子,對嘉靖來說屬於潛龍吧,所以堅決不見。 莊敬太子死後,嘉靖把成婚的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都遷到宮外居住,並且遲遲不肯再立太子。到了晚年,迷信思想更加嚴重,因此,只要有人“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 意思是隻要有人建議立太子,就直接送他去地府見閻王。

所以,朱翊鈞誕生以後,沒有人敢去報告嘉靖皇帝,更不敢給朱翊鈞起名字。直到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正月初十日,廷臣不得已上疏請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明穆宗才為他賜名,叫朱翊鈞。明穆宗說:“賜你名字,名為鈞,是說聖王制馭天下,猶如制器之轉鈞也,含義非常重大。你當念念不忘。”

朱翊鈞雖然年幼,卻懂得很多道理。明穆宗為了培育朱翊鈞成才,專門挑選了一批道德、學識俱佳的大臣教導朱翊鈞。朱翊鈞在學習上也非常用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他的母親李氏教子也非常嚴格。朱翊鈞小時候,只要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將朱翊鈞召至她面前長跪思過。那真是起五更、睡半夜,勤勉刻苦。

由於講官的盡心輔導,李太后的嚴格管教,以及朱翊鈞本人的刻苦努力,隨著年齡見長,朱翊鈞的學識也日漸精進。朱翊鈞後來也常常十分得意地對人說:“朕五歲就能讀書。”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把朱翊鈞託付給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

三天後,明穆宗駕崩。之後,皇太子朱翊鈞正式即位,次年改元萬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繼位以後,學習仍然沒有停止。他每天太陽一升起來的時候,就得駕臨文華殿,聽儒臣講讀經書。然後稍息片刻,復回講席,再讀史書。至午飯過後返回宮內。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暫免講讀,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每月除了三、六、九常朝之日以外,哪怕是數九寒天、酷暑盛夏,亦從沒有間斷過。據史書記載,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像朱翊鈞那樣勤勉的皇帝再也沒有過。

在嘉靖時期,內閣紛爭傾軋的現象就一直存在。朱翊鈞即位後,自然也沒有能夠挽回嘉靖一朝的積弊。 明穆宗去世以後,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激烈。

按照明穆宗的安排,外廷的顧命大臣有三個:高拱、張居正、高儀。而高拱是首位。內宮,朱翊鈞最信任的是大太監馮保。但是,恰恰就是馮保和高拱的關係出了問題。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馮保知書達禮,又有文藝素養,明穆宗時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深得明穆宗寵幸。在高拱和馮保的政治鬥爭中,居於險要位置上的張居正表面上支援高拱,其實張居正和馮寶關係非常好,故而在實際上,他真正在暗中支援的是馮寶。可悲的是,高拱不清楚內情,在與馮寶的政治鬥爭中,高拱還經常和張居正商量怎麼把司禮監的權力收歸內閣。

不過,說句實話,高拱自從擔任內閣首輔大臣以後,也的確太霸道了。凡是與他有不睦的大臣,一個一個都被他剷除了。逼得一位入閣輔政大臣殷士儋忍無可忍,竟然在朝堂上揮舞拳頭去打高拱。

在內閣,高拱說過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張居正把這句話告訴了司禮監掌印太監馮寶。馮保在皇貴妃李氏和陳皇后面前將高拱說過的這句話改為“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結果,這場政治鬥爭的結局是,馮寶勝,高拱敗。高拱被驅逐出京,原籍閒居。

張居正依序升為內閣首輔,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培養萬曆皇帝的重任。

高拱一走,高儀過了三天也死了,三位內閣顧命大臣中只剩下了張居正一人。張居正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內閣最有權勢的人物。朱翊鈞將內廷的事務託給馮保,外廷的大事全都交給張居正處理。

朱翊鈞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全力支援張居正,合力進行改革,推行萬曆新政。

因此,萬曆朝的前十年,在小皇帝朱翊鈞的全力支援下,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煥然一新,原來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也大為改善,朝廷國庫裡積存了大量的銀子。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可惜,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朱翊鈞從此開始親政。 這次歷時十年的改革,隨著張居正的去世,也隨之戛然而止。十年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朱翊鈞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 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因此,朱翊鈞執政中後期,幾乎很少上朝。後來索性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從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開始,朱翊鈞乾脆不再接見朝臣。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透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遞。

萬曆中期後雖然不上朝,但並不是不管朝政。他以自己的方式,控制著朝廷的走向,特別是朝廷的大事。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三月,朱翊鈞因長期酒色無節,加上遼東慘敗,國事困擾,終於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鈞在弘德殿去世,終年五十八歲,廟號神宗。

至於說起他三十年不上朝的緣由,原來大家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萬曆皇帝墓被開啟,人們發現一個驚奇的現象:萬曆皇帝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考古專家由此推斷,萬曆皇帝原來是由於有嚴重的腿疾,但出於維護皇家威儀考慮,故此乾脆不上朝了。

至於題主說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萬曆皇帝早就死了,也應該有新皇帝出頭露面。而不可能28年或30年不露面。

故此,說他會不會早就死了,這絕不可能。在封建社會,皇帝駕崩,那是一件比天都大的事,假如萬曆皇帝早就駕崩了,絕沒有人敢隱匿不報。

其實,從他公元1589年開始再不接見朝臣,到他駕崩去世的1620年,既不是28年,也不是30年,而是整整31年。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另外,朋友們別忘了,萬曆皇帝朱翊鈞儘管不上朝,但他當時還有兩個特務組織錦衣衛、東廠作為耳目呢。錦衣衛指揮使、東廠廠主每天都會向他彙報外面的各種訊息。故此,朱翊鈞即使不上朝,也並不表明他對外界的事情什麼都不知道。

其實,萬曆皇帝朱翊鈞不上朝,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他祖父嘉靖皇帝也曾經有過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經歷,似乎也並沒有耽誤什麼大事。

至於有人說,萬曆皇帝不是個好皇帝,張居正改革也沒有起到任何好作用,依據是萬曆皇帝駕崩以後四十多年,明朝就滅亡了。這種說法對於萬曆皇帝、張居正都不公平。

凡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什麼朝、什麼代,興與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繞不開的魔咒。凡是打天下的人,大概都喜歡在政治上積極向上,勇於開拓進取,生活上也會約束自己。而和平環境久了,積弊就會大量滋生,消磨人的鬥志,驕奢淫逸是必然的。古今興亡,同此一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有書共讀2018-05-25 15:29:27

今天有書君要和大家說的這位皇帝身上充滿了秘密,他28年不上早朝,引起滿朝大臣們的強烈不滿,他就是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公元1572年,明穆宗突然駕崩,才10歲的朱翊鈞被迫登基,改年號為萬曆。他在位共48年,按理說時間真不短,但是其中一半以上的時間沒有上朝,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為什麼萬曆皇帝會28年不上早朝呢?其實在萬曆剛剛登基繼位時他還是非常勤奮的,在張居正的輔佐下處理國家政務,一心為國為民。最經典的案例就是為了讓全國百姓有個好收成,他親自跑20多里外的地方為百姓求雨,深受百姓愛戴。

有人傳萬曆皇帝不上早朝是因為他學前輩吃仙丹,研究長生不老之術。據說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朱厚璁就是迷戀吃仙丹,想獲得長生不老之軀,無心打理朝政。

但是仙丹那玩意兒大家都知道,根本不是增壽的,那就是毒藥啊!

仙丹的成分都是什麼鉛啊、汞啊、硫啊、碳啊之類的,您說人吃了這玩意兒能好的了麼(有書君:“大哥,您看這鉛塊多有分量,想必也是非常美味的,過來嘗一嘗?”大哥:“不用了老弟,你這道菜太硬!吃不起!”)?所以有人懷疑萬曆皇帝也是吃仙丹吃過量死在宮裡了,為掩人耳目顧28年不見上朝。

還有大臣認為是萬曆皇帝長時間沉迷酒色,導致身體虛弱(萬曆:朕對你們這麼好,你們居然這麼想我?)上不了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那麼到底真相是萬曆吃仙丹還是沉迷美色才上不了朝的呢?其實這些傳言都不靠譜。

1958年,現代作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幫助我們解開了萬曆不上朝的謎底。他在一次考古中發現萬曆在棺內的姿勢呈蜷曲痛苦狀,後經屍骨復原發現萬曆的右腿比左腿短,應該是生前有很嚴重的腿足疾病。萬曆因為行動不便、走路困難,所以不願在大臣面前表現出來一瘸一拐的樣子,因此不上早朝。

因為萬曆的腿疾嚴重地影響他出席各種社交活動,被大臣們所詬病,揹負上“怠政”的惡名(萬曆皇帝:“朕說自己身體不適,你們偏不信,這是逼朕下地給你們走兩步啊”)。

雖然萬曆皇帝腿腳不行,但是頭腦可是聰明的很呢。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在調兵遣將、軍事謀略方面非常擅長,贏了好多戰役。人家萬曆30來年不上早朝,但是人家心繫百姓和國家啊,跟那些身在朝中卻只圖享樂,荒淫無度的昏君們比起來簡直好太多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老豬的碎碎念2018-04-17 14:14:01

很多朋友很容易把萬曆的“不上朝”等同於啥也不管,大撒把,而且誰也不見,就自己悶在後宮享樂。這個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打個小比方,你在你們單位,能整天看到大boss麼?萬曆皇帝只是不上早朝而已,就等於如今的不開早晨的例會了,他並不是不理國家政事,相反人家管控的很好,而且他二十八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不見所有的大臣,內閣幾位重量級大臣還是經常會見並傳達聖旨的。從萬曆一朝的總體政績看,萬曆帝是一個具有宏觀調控能力的超強操盤手,在他統一的指揮下,大明朝這艘戰艦在萬曆任期內達成了三大征戰役,維護了大明朝國家政體的高度統一,對外頗有威名,對內萬曆帝開明行政,使得資本主義萌芽就出現在了萬曆後期的執政生涯內,在文化上也不實行嚴格的“文字獄”而是開明文藝圈,這種政策直接導致了出現了小說等文藝作品的大繁榮,國家的每項重大決策其實都出自於萬曆之手,大臣們只是他控制的皮影罷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所以提問者的這個“猜想”:萬曆皇帝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是掩人耳目就是無稽之談了,而且在隨著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被郭沫若開啟後,萬曆不開早晨例會(早朝)的身體原因也被揭開了,記得在某個史書的片尾末節中曾經提到的萬曆帝有腿部疾病,致使他行走困難,而且萬曆的牙齒也有問題,經常會疼痛難忍,這些以前被當做藉口的理由在開啟萬曆棺槨之後,全部被證實了,萬曆的左腿骨明顯和右腿骨不一樣長,據專家考證,萬曆的腿病確實極為嚴重,而從他頭骨檢檢視,他確實有齲齒現象,據說郭沫若見到萬曆屍骨後還曾拍著棺材大笑,說28年不上朝原來真的如此啊。。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這麼看來,萬曆作為一個身殘志堅的同志,竟然還能全心的撲在大明朝的日理萬機的工作中,實屬不易,他完成了一個身體正常的皇帝都難以完成的工作,並且堅持工作了四十八年之久。真乃神人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歷來現實2018-10-26 13:59:29

從萬曆十七年,明神宗朱翊鈞就不在群臣面前露頭了,一直持續到萬曆四十八年駕崩,時間跨度是31年。

所以後世才有萬曆“

是不是死了

”的陰謀論。

這一段時間產生了十名首輔,難不成從申時行到方從哲,大家都在各自的官位上孤獨的發光發熱,還像愛心天使一般共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說到這裡其實BUG已經湧現出來了,這十位首輔是怎麼上位的?在萬曆“已死”的前提下,他們是小範圍內的商議妥協,發揮民主集中制排隊上的位?他們“摸著石頭過河”的手法,也太多高階超前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題目雖然是個偽命題,但還是有有心人去深挖萬曆不上朝的秘密,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一個,隨著定陵的“重見天日”,郭沫若先生從身體健康這種現實角度解開了這個秘密。

明神宗朱翊鈞的遺骨右腿有殘疾,呈現彎曲狀,明顯比左腿短了七公分左右,還是個嚴重駝背。

這還怎麼上朝?還在申時行當首輔時,萬曆帝的腿疾就被申時行記錄下來(《詔對錄》),“足心疼痛、步履艱難”,而且越來越嚴重。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這絕不是個小問題,古代上朝的制度,群臣是要先到,皇帝后到,這樣才能統一的行跪拜禮,皇帝絕不可以先坐在龍椅上,等著一個個朝臣進來,輪流行禮,那樣場面跟趕集的熱鬧勁兒也差不多了。同樣,退朝時,也必須皇帝先走一步,朝臣再行禮,目送皇帝離開,皇帝不可能安坐龍椅,讓大家屁股集體對著他。倒是可以倒退走,小規模見面會好實施,幾百號人一起倒步走,想想也知道會有大機率的踩踏事故。

所以,萬曆帝不上朝,並非心甘情願,實是痛苦難耐。

當然,他不上朝也有前期冊立太子的“國本案”有強烈關聯,自己的一點“家事”卻在群臣此起彼伏的反對下演變成一場嚴重政治危機,不僅成就了很多搶著捱揍的網紅名臣,還連累了自己的“中興”聲譽。萬曆帝在氣急敗壞之餘,還得承受腿疾折磨,又得承受群臣對自己疾病是“過於放縱”的非議,所以乾脆就選擇了避而不見。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帝的選擇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嫌疑,但不缺少報復群臣的針對性,你們不是關心這些“禮儀”方面的細枝末節嗎?我就要對著幹,專門顛覆現有禮儀制度,上朝是禮儀,祭祀是禮儀,甚至批示也是禮儀,凡是涉及禮儀,謝謝,當我不存在!

必須指出,不上朝,乃至不郊、不廟、不批,這些都不會嚴重影響國家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轉,明朝時期的內閣制和六部制、太監和軍隊、內廷與外廷,都能達到一定的平衡制約作用,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朝政,只要制度執行得當,在內閣首輔的辛苦操持下,做到控制全域性,並非難以想象。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結論:此階段的“

萬曆已死

”當是偽命題,實際上,明神宗朱翊鈞

懂得充分放權,

不是個“文山會海”務虛

型的領導者,“萬曆三大徵”全部發生在這段週期,可被視為萬曆並未不理朝政的過硬證據。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宋安之2017-12-14 16:18:08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不代表不召見內閣首輔等大臣,通俗來說上朝是大規模召見文臣武將,不上朝不代表萬曆帝不召見首輔及其六部尚書等重要大臣小範圍的私底下議事。

萬曆雖然後期怠政不上朝,但是萬曆三大徵及其晚明對後金(清)最重要一役薩爾滸之戰都是萬曆帝拍板決定打的,用兵點將也是其親選的,這樣怎麼可能是早已死亡。

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掩飾假裝一個死亡近三十年的人一直活著基本上不現實,更何況萬曆帝是明朝皇帝,當時的中國第一人,別說他私底下召見的大臣,光是他不上朝期間服侍的太監還有後宮寵妃也不是擺設,這麼多雙眼睛盯著這位天下至尊,怎麼可能死了被拖延28年才公佈。

如果萬曆帝死了,能瞞過皇宮上至皇后下至太監,還有召見的大臣,當時世界上還沒有這種恐怖勢力,而讓朝野上下達成一致隱瞞萬曆帝已死更不可能,經過立太子爭國本之事,朱常洛成為太子,支援朱常洛的東林黨一黨獨大,他們巴不得太子馬上即位呢,從利益角度來看,朝野上下不可能共同隱瞞的。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青燈問史2019-09-02 19:16:07

對萬曆皇帝的評價自古各執一詞,但是本人一直認為,少應用《明史》之言。《明史》是否有不實之處,有多少不實之處現在難以考證,但是從其他方面的史料已經證明,萬曆皇帝並非是一個“怠政”的皇帝,所謂幾十年不上朝,也並非萬事不管,只是諸多因素和背景實在是一言難盡。故,那種所謂萬曆已經死了或者有個替身之說,完全是子虛烏有瞎猜測。下面,我們“抽絲剝繭”,走進那個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1。張居正改革

很多人談起張居正的改革首先想到的是“一條鞭法”,但是“一條鞭法”的實質只是稅制有關的改革,換言之僅僅只是稅收貨幣化改革,其根本並沒有觸及到大地主大官僚體系的根本利益,所以,在張居正死後,“一條鞭法”得以保留。而真正觸及大地主大官僚根本利益的,則是對官員的考成法,很多保守派官員因為毫無作為被裁撤。據史載,張居正當政期間,各級被改革和裁撤的冗員約佔官吏總數的十分之三。

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併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要完整實行“一條鞭法”的首要基礎是丈量土地,不是我對丈量土地沒有自信,而是丈量土地這件事從西漢後期開始就沒有搞清楚過。土地數量成為歷代王朝的一本糊塗賬,到明朝張居正改革也是如此。那麼,張居正是否把土地搞清楚了呢?我看未必,從後來萬曆皇帝開證榷稅和礦稅來看,國庫資金的依然不足,這說明,“一條鞭法”的改革雖然取暫時性的成果,但是並非絕對性的勝利,要不他也不會再開稅種以增加收入。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張居正死後,明朝的文官集團迅速將張居正打到,而“一條鞭法”卻得以保留,為什麼呢?因為文官集團又控制了稅收的來源,並且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所以,他們很高興。但是,考成法卻被推翻,消失在歷史雲煙深處。要是張居正沒有考成法作為改革的支撐,那麼,他成功的機率可能更低,宋朝王安石的稅制變法與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因為缺乏官僚體制的改革來進行支撐,所以才會失敗。

這些史實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朝的病根兒不僅僅在於土地兼併和稅制等(當然張居正的改革涉及諸多方面,在此只說這幾項),更在於文官官僚集團,這些官僚集團的官員,佔有大量土地,比如徐階退休後,佔有24餘萬畝土地,佔有大量黃金鋪面等等。官僚們還可以經商,官商勾結,貪汙腐敗成風,國庫空虛異常。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2。東林黨行徑

公元1604年,即萬曆三十二年,明朝吏部郎中顧憲成等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講學,逐步形成明朝官僚集團的代言人,他們借諷刺朝政,諫罵皇帝,品評官吏之名,行包庇大地主大官僚,富商巨賈爭利之實。

在這裡,我不想評論東林黨的好壞,但是這個以官僚為主的集團大部分官員除了只會打口炮之外,缺乏實幹苦幹的精神卻是事實,同時他們成為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言人,對於歷史的作用實在乏善可陳。1645年,清朝大軍攻佔南京,作為東林黨領袖的禮部尚書錢謙益選擇了投降,所謂文人士大夫的清高傲骨蕩然無存。

在魏忠賢與東林黨的黨爭中,曾主編一本《三朝要典》,指出東林黨人織造了一系列政治案件,比如挺擊案、妖書案等。東林黨人曾把《三朝要典》視為毒草,堅決查禁,但是明朝禁書的力度不大,民間流傳甚廣。大清入主中原後,投降大清的東林黨人利用滿清文字獄,才消滅掉這些檔案史料。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以此可見,東林黨人在明朝後期,尤其是萬曆皇帝時期,並未作出什麼可以誇耀的好事,相反,他們投降大清後,還盡力抹殺自己造成的惡果。在對明史的編修中,就有許多東林黨人,這些人能給萬曆皇帝一個什麼好的評價,可想而知。

3。皇帝與官僚

在以東林黨為主體的文官集團的大力作做下,萬曆皇帝顯然沒有他爺爺嘉靖皇帝的狠毒和手段,於是,文官集團在道學和理學思想的指引下,用口仗攻擊皇帝,其目的在於儘量掌握朝廷的實權,讓皇帝成為擺設,整天只需要按照規定的動作發發言,講講經,其他的事情都由文官集團來做,比如稅收。以此來保護大地主大官僚的既得利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官掌握了國家的財政,卻無視邊疆的安危,土地兼併厲害,軍屯破壞殆盡,國家拿不出錢來搞好國防安全。於是,才有了讓太監來徵收礦稅,其目的,顯然是皇帝繞過文官集團,要開闢一條自己可以掌握的財政道路。在文官們的描述下,收礦稅的太監們十惡不赦,張牙舞爪。不可否認,其中有些太監利用收稅的權力吃拿卡要,但是總體而言,皇帝有了錢,便可以做很多事,有名的“萬曆三大徵”,明廷化了1300多萬兩白銀,把張居正改革時代的老本都啃光了,要不是開闢礦稅,這個賬,只怕很難做平。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萬曆皇帝和官僚集團已經成為兩條線,而不是抱成團在運轉。萬曆躲著官僚集團,實在有苦難辨。所謂萬曆皇帝不上朝不理政不批閱奏章,完全是子虛烏有,要不然,萬曆三大徵從何說起。其實,他一直躲在宮中批閱奏章,只是有所區分。

一是對於那些只知道諫罵皇帝,依靠諫罵博取美名的官僚置之不理。

二是對於控告太監罪刑,尤其是收取礦稅的行為的奏章置之不理。

三是一些大臣紙上談兵,缺乏實際操作性的建議意見置之不理。

四是對於文官集團內部相互攻殲,爭權奪利的奏章置之不理。

相反,對於興修水利,抗擊倭寇,賑災救災等民生工程,萬曆皇帝從來就是不遺餘力的落實。

4。《神宗實錄》

萬曆二十九年,“三大徵”結束,在《神宗實錄》裡面,可以找到萬曆皇帝親力親為,勤於政務的記錄,現白話摘抄如下(部分):

萬曆三十一年一月,下旨戶部會同兵部,前往九大邊寨核實軍隊人數,以制止軍人吃空餉的現象,整頓軍隊,安定民心。

萬曆三十一年四月,戶部上書改革推廣“一條鞭法”的十一條建議,萬曆皇帝皆一一批准。

萬曆三十二年和三十三年,治理黃河水患,建成一百七十公里大堤,被認為是“明代治河最大成就”。同時,改革官制,將大運河河道衙門和漕運衙門分開管理。

萬曆三十五年,解決邊防軍餉匱乏,清查兩淮鹽政。

……如此下去,萬曆四十三四十四年,還在落實組織北方地區的救災賑災工作,在此不一一列舉。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從這些記錄來看,說萬曆皇帝不上朝不理政不批閱奏章,不知道從何談起,這些記錄有力的駁斥了萬曆皇帝“怠政”的說法,只是他躲避了文官集團程式化的安排,做著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罷了。

5。定陵鐵證

萬曆皇帝不多見大臣,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幹事。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足心疼痛,步履維艱”,也就是說腿生疾病了,疼痛難忍,行動不便。萬曆皇帝是個大胖子,在足部有疾病的情況下,很少上朝完全在情理之中。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1958年,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得到開發,當考古學家開啟萬曆皇帝的棺材時,發現萬曆皇帝的腿一長一短,經過鑑定,認定他是因為長期的足疾導致腿部筋骨萎縮,另外,他的腰部也患有嚴重的疾病。這種腿疾十分痛苦,再加上萬歷皇帝體重達到300來斤,可能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之類的心血管疾病,所以,這樣一位多病的皇帝,能否天天到朝廷上“坐而論道”實在難以肯定。

以此看來,那個叫雒於仁寫的《酒色財氣四箴疏》是在總共只見過萬曆皇帝三次的情況下形成,既然沒有見過皇帝,又如何知道他在幹什麼?這不是純粹的瞎猜測嗎?難道《神宗實錄》都是編造的?

故,所謂萬曆其實已死的說法和這些文官們的言論如出一撤,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經不起歷史考證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水煮汗青2021-02-19 20:09:49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是有原因的,

但絕對不是題主所說的“早已死亡”

,因為在這幾十年時間裡,萬曆皇帝並沒有完全“消失”,他時不時的還會出來處理一些問題,比如萬曆四十三年梃擊案發生後,他就在慈慶宮召見了當時巡視皇城的御史劉廷元。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怠政”始末

我們從史料上看萬曆皇帝就會發現,他早期還是一位非常不錯的皇帝,勤奮好學,勵精圖治,與老師張居正一起對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其中包括著名的“一條鞭法”,從而確定了白銀在歷史上的貨幣地位,那一段時間被稱為“萬曆中興”時期。

萬曆初年的變法對增加明朝財政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一切都離不開張居正的輔佐。從萬曆皇帝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老爸明穆宗朱載坖就給他安排了三個顧命大臣,分別是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和高儀,因此朝政基本由內閣處理,但成年後的萬曆皇帝希望能夠擺脫這樣的局面。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1582年首輔張居正去世,沒過多久就遭到萬曆皇帝的清算,不僅將他之前提出的變法作廢,更是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萬曆皇帝的這一舉動,有人說是由於幼年時期被張居正嚴格管教下形成的壓力釋放,也有人說是萬曆皇帝希望在朝中樹立威信,擺脫內閣對自己的約束,因此才會對老師張居正下手。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萬曆皇帝從那時候開始就有點不正常了。

萬曆十四年(1586年)九月,萬曆皇帝開始連續幾天不上朝,內閣問其原因,答覆是“頭暈眼黑,力乏不興”,而且不僅是不上朝,連祭祀太廟也不去了。從這一年開始,萬曆皇帝就對工作失去了興趣,

“不朝、不見、不批、不郊、不廟”

,躲在深宮裡做起了悠閒的“肥宅”。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怠政的原因,目前有幾種說法:

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的長子朱常洛,是他去看望母親李太后的時候,在慈寧宮私幸宮女王氏後所生,但是萬曆皇帝並不喜歡王氏,自然也不會喜歡她生的兒子。當時後宮最受寵的是鄭貴妃,她也有一個兒子叫朱常洵, 子以母貴,朱常洵成為了萬曆皇帝心目中的太子人選。

不過明朝的太子並不像清朝由現任皇帝指定,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謫長子繼承”的祖制,於是朱常洛就成了“法定太子”,並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支援。

萬曆皇帝在“國本之爭”中敗下陣來,最終封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表面上看朱常洛是最終得益者,實際上他也是一位苦命的孩子。萬曆皇帝國本之爭敗陣後心灰意冷,開始了他的怠政生涯,朱常洛也開始掰著手指算日子,等待自己登基的那一天,結果這一等就是20年!

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常洛好不容易等到了這個空缺,結果登基29天就命喪紅丸案,成為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人稱“一月天子”。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厭倦朝政

張居正輔佐萬曆皇帝期間,朝中的各方勢力都能夠受到制約,特別是變法改革以後,大明王朝重新煥發了生機,張居正在朝中的威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自從張居正去世後,曾經被壓制的勢力開始抬頭,各種派別也在朝裡明爭暗鬥。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是為了擺脫內閣的約束,希望做一個真正的君王,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舉動彷彿捅到了馬蜂窩,各派別的爭鬥使他難以招架,於是乾脆躲起來不理他們。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身體欠佳

這是目前最多人支援的觀點,史料上也多次提到萬曆皇帝身體不好,比如當時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在萬曆17年寫的《酒色財氣四箴疏》記載:

“頭暈眼黑,心滿肋漲,飲食少思,寢不成寐,身體尚軟。”

這些症狀其實並不算什麼大問題,放到現在還不能夠成為單位請假的理由,但是萬曆就以這樣的理由請假了,因此雒於仁認為皇帝身體不好的原因是“酒、色、財、色”導致。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

雒於仁給萬曆皇帝上疏的內容是在數落皇帝,說皇帝貪戀酒色財,而且還小氣。萬曆皇帝覺得這奏摺是在罵自己啊,於是扣押起來不給處理,並且因此養成了扣押奏摺的習慣。雒於仁也因為這件事被罷官,回家後沒多少年就去世了。從這件事來看,萬曆皇帝還真不小氣,寫奏摺直接罵皇帝也只是被罷官,這要換別的皇帝恐怕腦袋不保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不過萬曆皇帝的身體確實是有問題,1958年考古工作者開啟定陵的時候發現,萬曆皇帝有嚴重的腿部疾病,

《風雪定陵》

是這樣描述的:

“無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萬曆皇帝出現如此嚴重的“長短腳”呢?目前還沒有結論,有人懷疑他得了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疾病,不過我們看明仁宗朱高熾,他也是患有腳疾,或許這是他們家族的一個遺傳病吧。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怠政並非“掩人耳目”

我們回到題目,如果說萬曆的怠政是某個勢力為了把持朝政而掩人耳目,那絕對是無稽之談。

從萬曆開始怠政的1586年開始,他並不是馬上消失在群臣的視野中,而是一步步地走向消極。先是不上早朝,接著不去祭祀,最後連大臣也不見了,有些官員從入職以來都沒有見過皇帝一面。

正是大家都見不到皇帝,因此才會有人產生皇帝早已死亡的猜測。不要說幾百年前的人物,就在現代,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霍金,都有人懷疑是一個傀儡,真正的霍金早已死亡。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有疑問是正常的,但這種事絕對不可能發生在萬曆皇帝身上,我認為以下幾點可以證明:

萬曆皇帝怠政並非所有人都不見,有史料記載福王朱常洵每天都可以見到皇帝。其實這也是萬曆任性的地方,按照明朝的祖制,朱常洵分封后應該馬上到封地就潘,但是他卻一直留在京城不肯走,12年後才到洛陽就潘,其中原因除了萬曆皇帝的偏愛,更多是鄭貴妃從中作梗。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如果萬曆皇帝已死,那麼誰會隱瞞死訊進行暗中操作呢?當時朝中無非就是兩大派,一派支援福王朱常洵,另一派支援朱常洛,然而在萬曆皇帝怠政的28年時間裡,雙方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鄭貴妃最終也沒有為兒子爭取到皇位,朱常洛則苦苦等待20年後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怠政期間並非完全消失,他主持了“萬曆三大徵”,這三次都是非常大規模的戰事,另外在萬曆四十三年,朝中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時,萬曆皇帝親自召見了當時的巡城御史,並在那裡勉強坐到金鑾殿的龍椅上。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怠政期間,李太后尚在人世,她在朝中的威望不低於巔峰時期的張居正,兒子去世她會不知道?如果暗中操作的勢力是朝中某派別,李太后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嗎?兒子不在自有孫子繼位,她絕對不會允許他人干涉朝政。更重要的是,萬曆皇帝怠政期間,明朝沒有宦官弄權,也沒有外戚干政!

結語

萬曆皇帝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謎團,對他的評論也是褒貶參半,有後世的史學家對明朝滅亡進行分析,認為

“明朝之亡不在崇禎,而是亡於萬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我覺得萬曆的怠政也是一種無奈,雖然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消極,但當時朝中混亂的局面並不是他造成的,內閣的爭紛從嘉靖時期就已經形成,特別是大禮儀事件後,文官之間的衝突顯得尤為激烈。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乾脆一躲了之,只以傳諭的方式處理大問題,就這樣躲了28年,國家竟然也相安無事,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奇蹟。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殺姐姐713680542018-01-27 12:06:25

萬曆皇帝雖說二十八年不上朝,但是國家運轉卻沒有停止,這歸功於當時成熟的朝廷制度,內閣制,單單從二十八年不上朝來說,可以佐證一下他早已經死了,但是在1956年,考古學家開啟定陵,看到萬曆皇帝的屍身呈現一種詭異的姿勢,與常規仰身直肢葬和屈肢葬不一樣,萬曆皇帝的睡姿是:臉部朝上,右手向上彎曲手放在頭的右邊,左手下垂,放在腹部,左腳直伸,右腳彎曲,兩腳向外撇開呈現側臥仰面朝天的姿勢,最後透過開啟旁邊孝敬皇后的棺木後,發現孝敬皇后的身體呈北斗七星狀,而北斗七星是帝星,而古代禮法中妻子在禮制享受與丈夫同級,所以,萬曆皇帝的下葬睡姿也應該是北斗七星狀,不是側臥仰面朝天,後來根據《泰昌實錄》對萬曆皇帝下葬過程的記載:一路上繩索常有損壞,棺槨到鞏華城(今沙河)時,抬棺槨的槓木有斷裂聲,右邊一角曾墜地。這一段文字就可以解釋問題了,如果萬曆皇帝死了28年才下葬,遺體肯定已成骨骸,那麼中途這一次墜地,肯定會令骨骸散亂,而不是1956年開啟時那個姿勢,所以,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只不過是在後宮躲清靜玩去了而已,畢竟天天要面對那樣一群勾心鬥角的傢伙,誰都累。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設計師PK王2017-12-15 13:27:37

謝謝邀請;對於題主的這個大膽的想法值得去讚賞;萬曆在位48年,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是在10歲登基稱帝,58歲駕崩,也就是說萬曆在10歲到30歲的時候還是出現在朝堂上的;大家都知道萬曆的恩師是張居正,在萬曆做了皇帝以後,在李太后和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援下,張居正代替高拱做了大明朝的首輔大臣;在萬曆年幼的時候,輔助萬曆處理了不少朝政,雖然張居正只擔任首輔10年,卻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財政,吏治和軍事上做了一系列的變動,把大明朝又一次推上了輝煌的時刻;隨著張居正的歲數越來越大,在其5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而這時候的萬曆只有20歲,張居正的離世,給萬曆造成嚴重的損失,由於明朝在朱元璋的時候就推行了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都可說,不用顧忌皇帝的面子;這樣才有了在朝堂上罵皇帝,罵忠臣的現象,萬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在朝堂上聽了10年,在他30歲的時候,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也看清楚了這些大臣們的醜惡嘴臉,一不做二不休,開始和他爺爺嘉靖皇帝學習,不上朝,長達28年,知道他駕崩,在這28年裡,也出現了特別出名的“六不做”,指的就是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五味社2017-12-18 15:33:10

謝謝邀請。

萬曆皇帝不上朝當然不是因為死了,明朝中後期,東林黨人和閹黨之間鬥爭非常激烈,所以萬曆皇帝就眼不見心不煩,搬到西苑,安心煉丹,渴望得道成仙去了。

上面是準確的說法,但根據野史,說萬曆皇帝右腳萎縮,左腳長,右腳短,不能正常行走,所以就不能行走。這種說法不準確,如果不能行走,萬曆皇帝可以把早朝的地點搬到乾清宮這些地方呀。像清朝那樣,注意一點,不是任何早朝都在太和殿,太和殿只有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會啟用,因為成本貴。

明朝任性皇帝很多,萬曆皇帝就是那位煉丹到走火入魔,可以28年不上朝的人。這也讓清朝皇帝吸收教訓,不能學明朝皇帝,因此每個清朝皇帝都很勤政,但是生不逢時,雄才大略的皇帝就那麼幾個,別的就一般了。治國真的不是單靠勤奮就可以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覃仕勇說史2018-10-03 23:13:10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答:提個這問題的人,絕對是武俠小說看多了,把國家機構當成了黑木崖,把國家首腦人物當成了東方不敗。

當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發生過皇帝突然暴斃(比如巡遊在外的秦始皇,比如出征在外明成祖朱棣等等),其心腹近臣為避免時政混亂,秘不發喪,等下一任帝國繼承人正式接替過帝位,才向天下公開發布訃告的事例。

但,這種事,瞞得了一時半會,要瞞半年、一年,甚至二十八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人說,萬曆不是做甩手掌櫃嗎?二十八年不上朝,萬事由臣子作主,就算他已經早死了也不奇怪。

這樣說吧,每一個帝王的身邊,都生活著一群史官,負責編修起居注。

萬曆皇帝也不例外,他身邊的日講官日輪一員記注他每天的生活起居,是為《萬曆起居注》。其後的《明神宗實錄》就是以《萬曆起居注》作為底本編著的。

又有人說,《萬曆起居注》難道不可以作假嗎?只要史官們訂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集體作假,一起來編、編、編,不行嗎?

稍微想一下,就知道這事兒真編不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起居注》裡所記錄關於萬曆皇帝的言行舉止,包括出席過哪些活動,接見過哪些王公大臣、說過什麼話,辦理過什麼事,頒佈過哪些上諭聖旨,都是有人證、物證和各種各類的旁證的。

而且,這種常態維持有漫長的二十八年哪,怎麼編?!

順便說一下,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原因是其一般不外傳,僅作為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往往,國史修成,起居注就要銷燬。明清以前,非但起居注要銷燬,就連《實錄》也要付之一炬,不留一字,唯恐洩露其中秘密。《明實錄》和《清實錄》得以逃脫厄運,實乃大幸。而《萬曆起居注》和《康熙起居注》得以存留,更是其中的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如果用心讀讀《明神宗實錄》和《萬曆起居注》,您會看到,萬曆帝根本就不是您想象中只端坐在深宮大殿的泥塑木雕,您會發現,他也很忙,他有他的悲歡、他有他的快樂。

舉個例,萬曆帝的病逝時間是在萬曆四十八年,查《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八十八,可以看到萬曆帝在臨終前在弘德殿召見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董嘉善等朝廷重臣,“勉以用心辦事”。

萬曆還給內閣頒發詔書,稱:“朕嗣祖宗大統,歷今四十八年久,因國事焦勞,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負先皇付託,惟皇太子青宮有年,實賴卿與司禮監協心輔佐,遵守祖制,保固 皇圖,卿功在社稷萬世不泯 。”

該道詔書釋出的當日,萬曆帝就駕崩了。

其實,在同卷書,還可以看到萬曆帝在駕崩前幾個月親自操辦皇后的喪禮。

書中記:“上素冠服詣大行皇后宮,舉哀設奠。”其後,又素服御西角門,接受文武百官行奉慰。

而在當時,萬曆帝的身體已經相當不好了。

皇后喪禮結束,大學士方從哲“哭臨畢”,到仁德門問聖躬安,強烈請求親至御前,一睹天顏。請求得到萬曆帝同意後,宦官引領方從哲到弘德殿。御榻向東陳列,萬曆帝側身而臥。方從哲行四拜禮,跪下致詞稱:“聖體違和,外面官僚不能盡知,臣昨日聞御醫傳示,不勝驚懼,又值中宮皇后崩逝,聖心哀悼,伏望皇上寬慰聖懷,善加調攝,以慰中外臣民之望。”萬曆帝滿面病容,回答說:“朕知道了,國家多事,先生可盡心輔理。”方從哲連連叩頭,說:“臣蒙皇上厚恩,倘可圖報,敢不盡力!”萬曆帝自述病情,說:“朕自去年歲三月以來,時常動火,頭目眩暈。五月後,又中暑溼,肚腹不調,嘔吐幾次,脾胃受傷,至今不時瀉痢,身體軟弱,因瀉多,下部腫痛難坐,又有溼痰流注,右足痛,行動不便,每日文書俱朕親覽,但神思恍惚,眼目昏花,難以細閱,想不到內臣都把這些情況告訴了先生。”隨即,伸出手腕,對方從哲說:“先生試看朕容。”方從哲跪稍前仰視,看見聖顏果然清減,只好安慰說:“皇上一身,百神呵護,但加意調理,自然萬安。”又說:“如今遼東虜情緊急,又值皇后大禮,閣中只有臣一人,且十分病困,實難支援,望皇上將已點二臣即賜簡用。”萬曆帝說:“遼東的事只因文武不和,以致如此。閣臣本已批了,因朕壽節,文書多不知安在何處,待查出即發。”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由萬曆帝說的“每日文書俱朕親覽”一語可知,他絕不是大家想象中萬事不理的混帳皇帝。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對萬曆帝的評價很高,稱:“上(指萬曆帝)明習政事,乾綱獨攬,予奪進退莫可測識”,“廟號曰神,殆真如神雲。”

大學士方從哲在萬曆病危之際提到的遼東戰事,是萬曆最為揪心的大事。

萬曆帝之所以能夠“乾綱獨攬,予奪進退莫可測識”,主要善於用人,他在遼東危局中力排群議,大膽起用熊廷弼,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用到底。

查萬曆皇帝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凡是熊廷弼所發回的奏報,其無一不親批親答。

萬曆駕崩前幾天,熊廷弼曾以病篤乞還,萬曆還強支病體,親自答覆,稱:“覽奏知爾力疾行邊,積勞積苦,以致諸病交作,朕心惻然,憫念但今賊眾屯聚關口,兇謀叵測,非經略謝事之時,爾宜軍中加意調攝,以俟全愈,以安眾心,用副朝廷,倚任之意不準辭。”

萬曆對熊廷弼是如此殷殷眷顧,而熊廷弼也確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可惜的是,萬曆帝終於病逝,後來的天啟帝未能用好熊廷弼,終致遼東形勢大變,後金站穩了腳根,鑄就亡國大錯。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還有,1958年,定陵發掘,萬曆帝的梓宮(棺槨)被開啟,萬曆帝屍骨出現在人們面前。

即萬曆帝死於萬曆二十年的猜測純屬腦洞大開的瞎想。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謝金澎2019-05-05 16:47:39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我也就不引經據典、搬弄史冊了。

今天回答這個問題就直白一回,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可笑不可笑的問題,而是太過異想天開似的荒謬。

萬曆帝駕崩了而隱瞞二十八年?有什麼必要?誰隱瞞的了?動機是什麼?

皇帝死了封鎖訊息的情況不是沒有,一般這樣做是出於幾種考慮。一是皇帝死在了巡遊的路上,古代交通不便,貿然釋出資訊會導致皇帝的繼承問題生變而發生政治動亂,比如秦始皇。當然秦始皇秘不發喪的原因還有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因為個人利益謀劃的結果;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二是外有強敵環伺,不得不隱瞞真相,以免外敵趁虛而入;

三是後宮弄權,脅天子屍體以令朝臣。

那麼萬曆皇帝根本不存在這三種可能的任何一種。而且他只是不上朝,並沒有完全不管事。倘若他真的既不上朝又不管事,恐怕朝政早就亂了,天下也不姓朱了。

無論是什麼樣的權臣或者宦官,要想讓一個皇帝死亡二十八年而一直隱瞞下去,毫無可能。除非滿朝文武跟他一起隱瞞,那又毫無必要。因為能夠做到隱瞞二十八年,那麼那個皇帝已經毫無意義,能夠隱瞞的人只需要做兩個選擇就能光明正大的達到想要的目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一、自己憑著手中掌握的皇帝權力,人事安排上全部換成自己的心腹,然後自己篡位;

二、借皇帝的名義,立一個自己能夠掌控的傀儡皇帝。何必還擔驚受怕的去掩蓋皇帝已死的事實?

明朝皇帝有不上朝的習俗,前有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修玄練丹,卻心如明鏡,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雖然二十多年不上朝,還是完成了萬曆三大徵,朝廷的人事大局還是他在掌管。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朝文社老張2018-09-29 20:37:24

放在明朝當時的政治體制下,這種情況,堪稱是無稽之談。

首先一個事實是,萬曆皇帝數十年不上朝不假,但並非是不工作。

雖然在執政後期,萬曆皇帝的怠政越來越嚴重,晚年時明朝行政幾乎癱瘓。但是在大部分時間裡,重要的奏摺,他都是在深宮裡該批就批。只是換了工作地點而以。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那既然要工作,當然也要見大臣,事實上見不到萬曆皇帝的,只是明朝京城那些普通官員,內閣幾位大臣,還是要時常召見,別管是“爭國本”這樣的拉鋸戰,還是“萬曆三大徵”這類考驗,都不是萬曆窩在深宮裡一個人辦的了的。有時候被言官們罵得狗血淋頭,雖說沒法把罵人者殺頭,但也不能一個人生悶氣,常要叫個大臣來罵一頓撒氣。於是幾位內閣重臣,基本就成了撒氣桶。

這事兒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萬曆年間幾位內閣大臣寫的筆記,

最出名的是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召對錄》,裡面不但詳細記錄了萬曆在深宮裡工作的場面,還把萬曆發飆時的怒喝粗口都生動記錄下來。如果說“萬曆皇帝早已死亡”?那申時行大人得需要何等強的戲劇細胞,才能寫出那些生動傳神的文字。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第二個重要的事實是,萬曆雖說不上朝,但重要的時候,該見群臣他也要見。

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萬曆三大徵”時期,先是平定寧夏哱拜之亂時,萬曆皇帝不但破天荒的見了群臣,而且還拜祭宗廟,舉行了隆重的獻俘儀式。萬曆朝鮮戰爭打贏後,萬曆皇帝親自舉辦隆重典禮,歡迎凱旋的大明將士,

還親自寫了勝利詔書,一句“跳梁者雖強必戮”,喊出了大明王朝威震東北亞的赫赫武功

。1601年播州楊應龍之亂平定,是年元宵佳節時,一直宅男的萬曆,還登上了午門樓,興沖沖的觀賞北京城萬家元宵燈火。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這類露臉的大事,一直宅的萬曆皇帝,基本都要站出來亮個相露個臉。

甚至有些現眼的事,萬曆該露面也要露面。比如萬曆四十三年的“梃擊案”,是年五月四日,一個叫張差的男子突然殺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衝著太子惡狠狠打來。如此“刺殺太子”的大事,瞬間震驚朝野,幕後黑手也被懷疑為萬曆寵妃鄭貴妃。焦頭爛額的萬曆,只能硬著頭皮把內閣六部九卿全體官員召來,

拉著太子和三位皇孫鄭重闢謠:朕一家人和和睦睦,你們沒事別亂傳謠。

說起來,這也是自從萬曆皇帝不上朝後,明朝歷史上罕見的“群臣見萬曆”事件,只因他兒子捱了打。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以這幾件事綜合說來,在萬曆皇帝執政的四十八年裡,他確實活的好好的。所謂“早已死亡”,實為子虛烏有。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君箋雅侃紅樓2017-12-18 14:31:37

這個問題早都有人提出。畢竟三十年不上朝,這簡直是個奇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關於之前勤政的萬曆皇帝為何突然不上朝,一直是個迷。因為之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萬曆發生了什麼促使他再不上朝。他又沒有他爺爺嘉靖皇帝的煉丹嗜好。就那麼神秘的消失在重重深宮之中。

萬曆皇帝青少年時期生長在政治強人張居正的光環之下。張居正的改革,讓大明朝從新煥發了生機。但張居正的光芒也徹底影響了萬曆皇帝。很難說他對張居正的感情。愛恨交加吧。做為少年皇帝。他一方面對張居正有一種孺慕之情。一方面也畏懼於張居正的跋扈。

好容易盼到張居正死了,自己親政做主人了,卻突然發現,沒有張居正的朝堂,自己是那麼的陌生。那些求名不求利的言官,彷彿找到了長久被張居正壓抑的宣洩口,一股腦的傾倒給萬曆皇帝。不做不對,做了也不對。幹什麼都有人掣肘。轟轟烈烈的“爭國本”,一點也不比他爺爺的“大禮議”來的容易。但萬曆明顯沒有他爺爺的耐心和城府。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而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其實也並沒有達到如期的效果。這都會被那些文官拿來攻訐萬曆。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時那個風華正茂的萬曆皇帝才會徹底厭倦了與那些文官集團的周旋。

明朝的政治體制雖然是中央集權,但文官治國理政的成熟機制在內閣六部的配合下,皇帝的作用並不大。萬曆也正是看清這一點,才放心的躲在深宮逍遙自在。

萬曆的不上朝是個秘,後人只能猜測。生與死也是猜測。本人觀點還是他就是對外面那些大臣厭倦了,消極怠工了。

綜上。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花開時節思春秋2019-10-29 07:58:40

這個問題屬於腦洞大開而無任何依據的猜想。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皇帝駕崩秘不發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皇帝駕崩,在帝制時代屬於超級重大的事件,從發喪、治喪、入葬都有一系列的禮制規定。

絕大多數情況下,皇帝駕崩都是正常發喪的,透過敲響喪鐘和詔告天下告知臣民。

當然,也有暫時封鎖死訊、秘不發喪的情形,但極為少見。這種情形主要發生在皇帝意外死於出巡或征戰之時,為保障皇權更替而採取的特殊措施。還有的,是為了皇權更替、清除異己而採取這一辦法。中國歷史上有三位有大作為的皇帝享受了這一“特殊待遇”:

一是秦始皇。

開創了應急情況下皇帝駕崩秘不發喪的先河。

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二是漢高祖。

正常情況下,皇帝駕崩於宮中,是守不住秘密的。經過“四日不發喪”,訊息外洩,呂后與審食其的圖謀失敗。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人或聞之,語酈將軍。酈將軍往見審食其,曰:“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發喪,大赦天下。

——《史記·高祖本紀第八》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三是明成祖。

基本上是秦始皇秘不發喪的翻版,目的相同,方式相似。

(永樂二十二年秋七月)庚寅,至榆木川,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壬辰,楊榮偕御馬監少監海壽馳訃皇太子。壬寅,次武平鎮,鄭亨步軍來會。八月甲辰,楊榮等至京師,皇太子即日遣太孫奉迎於開平。己酉,次鵰鶚谷,皇太孫至軍中發喪。壬子,及郊,皇太子迎入仁智殿,加殮納梓宮。九月壬午,上尊諡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

——《明史·本紀第七》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此外,元太祖成吉思汗病死於徵西夏之時,為了順利滅夏,臨死前立遺囑:秘不發喪。

如果是皇帝突然意外駕崩,短時間內封鎖訊息的情況也是常有的,這不能算是秘不發喪。

因此,除非必要性充足,皇帝駕崩後,當權者極少採取秘不發喪的對策,主要是因為正常情況下的秘不發喪缺少可行性。

沒有任何跡象和證據表明萬曆皇帝已經早死,28年不上朝是為了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雖然有一半多的時間躲在深宮大內而不郊不廟不朝,但史書中還是留下了足夠多的記載證明他的存在。

一是透過起居注,內閣大臣是可以瞭解到皇帝的言行的。《明史》《明神宗實錄》等官方史書中的翔實記載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是28年不上朝並不代表28年不管事。萬曆皇帝只是改變了常規的行政方式,不透過上朝而是採用召見、口諭和批閱奏疏、釋出諭旨等方式,利用司禮監和內閣進行國家管理。

三是萬曆皇帝雖然經常對大臣的諫言、補充科道言官的要求等置之不理,但對於涉及礦稅等自己關心的事情和事關三大徵、遼東戰事等國家大事還是十分關注的,處理起來十分快速和堅決。

四是萬曆皇帝在位的後28年,雖然很少召見大臣,但在必要時仍然時有召見。比如:

萬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慈聖皇太后壽辰,神宗在久不視朝之後破例到皇極門接受百官祝賀,禮畢後,在皇極殿暖閣單獨召見首輔王錫爵,討論了冊立皇太子等事。(據《明神宗實錄》卷二六六,萬曆二十一年十一月己巳)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三十年二月十六日半夜,神宗緊急召見輔臣及部院大臣於仁德門,隨後單獨召見首輔沈一貫於啟祥宮後殿西暖閣。當著慈聖皇太后及皇太子、諸王的面,神宗預演了一場病危託孤好戲,但一兩天後,神宗病情好轉,立即追回了停罷礦稅等詔諭。(據《明神宗實錄》卷二六八,萬曆三十年二月己卯。《明史》二一八,沈一貫傳。)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為了處理梃擊案,神宗於慈寧宮召見內閣輔臣、六部五府堂上官及科道官,宣佈了梃擊案的處理意見,展示了與皇太子的親密關係。(據《明神宗實錄》卷五三二,萬曆四十三年五月癸酉。)

萬曆四十八年四月十一日,首輔方從哲利用入宮哭臨王皇后(四月初六日病逝)的機會,要求一睹“天顏”,神宗抱病於弘德殿召見方從哲,讓久不見神宗的方從哲詳細瞭解了自己的病情,討論了遼東的軍事。(據《明神宗實錄》卷五九三,萬曆四十八年四月戊午。)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上疾大漸”,神宗臨終前最後一次於弘德殿召見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及六部大臣等。之後,留下了遺詔;當天,神宗病逝。(據《明神宗實錄》卷五九三,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丙申。)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雖然突破了常態常規,卻也是有其內在原因

一是有嘉靖皇帝的先例。

因為有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先例,使得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能夠為大臣所勉強接受。這是一個重要前提。否則,朝堂掌控能力弱於嘉靖皇帝且多病、多行弊政的萬曆皇帝,能否頂住群臣的壓力而不被逼退位為太上皇是一個問題。

二是有疾病不便的實情。

萬曆皇帝怠於臨朝,最重要的原因是疾病纏身,力不從心,而且有一個隨著健康狀況逐步惡化而不斷加劇的過程。這種情況可以追溯至萬曆十四年九月。神宗從“頭昏眼黑,力乏不興”開始,到“面目發腫,行步艱難”,經常因病免朝免講。到了後來,病情仍不見好轉,這才絕了視朝。許多大臣以為神宗是託病怠政,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實有病症,視朝不便。這種實情為定陵考古所證實。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三是有皇權制度的保障。

在明朝的皇權制度下,政治體系已經成熟完善。皇帝已經不需要親力親為,完全可以透過內廷的司禮監和外廷的內閣處理朝政。上朝這種儀式化、效率低下的行政方式,並非必須,皇帝採用召見、口諭和批閱奏疏、釋出諭旨等方式同樣可以處理政務。比如,萬曆三大徵的決策、組織和執行就是這樣進行的。萬曆皇帝長期不上朝受到攻擊,主要還是因為國本之爭和礦稅、黨爭等問題導致的政治生態惡化。

四是有意氣之爭的因素。

始於張居正的新政和清算,繼之以萬曆十四年開始並延續三十多年的國本之爭,加上礦稅、妖書案、梃擊案等問題的持續爭議,皇帝與大臣之間意見的相左、內閣與六部之間的矛盾、大臣之間的黨爭發展到了極其惡劣的地步。這種局面下,皇帝和大臣相看兩厭,意氣用事,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君臣離心離德。

存在即合理,存在必有因。這大約是對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留下的感慨。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毛毛小峰2017-12-20 01:56:18

據郭沫若考古研究發現,萬曆皇帝腿有殘疾,萬曆皇帝雖然28年不上朝,但是批閱奏章,釋出命令,且明朝中後期上朝已經淪為一種儀式,政務只要是透過奏章傳遞給統治者,統治者只需在有效的時間內批閱併發布命令就可以很快達到目的及效果,根據郭沫若考古發現,以及一些史書記載萬曆皇帝應該只是腿有殘疾,他自己認為形象受損,心裡有個結,因此張居正自己也就不大願意折騰這上朝的儀式上一是自己行動不便,二是怕被嘲笑影響帝王威嚴。清修的明史說萬曆皇帝懶惰不上朝,但故宮館藏裡有萬曆不上朝期間批閱的奏章,及頒佈的聖旨。並未看出萬曆皇帝惰政,相反的處理政事並不含糊。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電視劇裡看歷史2019-04-24 17:37:15

誠邀,如題。這個論調十分不對,要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皇帝的死訊瞞一兩年可以,28年這難度係數有點大。而且萬曆皇帝如果早已經駕崩,宮中密而不發必有其緣由,但是顯然,當時的明朝外無敵人,內無起義,隱藏皇帝的死訊有啥意義呢?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按照清人所寫的《明史》記載,萬曆十四年後,神宗就開始接連不上朝。自萬曆十六年後,常朝也經常看不到神宗身影。萬曆十七年元旦後,神宗以日食為由免去元旦朝賀,爾後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視朝。神宗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但並非不重視國家大事,畢竟他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刻最長的一位皇帝,長達48年,而且國家權力沒有旁落,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其實對萬曆皇帝的陵寢的挖掘,已經解答了為何朱翊鈞不上朝的原因

解放後,為了加強對明朝歷史的考察,郭沫若帶領考古團隊對萬曆皇帝的定陵進行了挖掘,找到了萬曆皇帝的遺骨。技術人員對其骨頭進行拼接復原之後發現,萬曆的兩條腿長短並不相同,右腿顯著比左腿短不少,說白了就是萬曆皇帝腿腳殘疾,正常走路很困難。據此,考古人員提出有種可能是萬曆皇帝並不是不想上班,只是走路有問題,又不想在大臣面前失去威儀,所以才不得不避免上朝與大臣直接接觸。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品讀春秋0012019-09-05 01:43:46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是因為在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中敗給了朝中大臣。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從小到大,自己一直生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下,張居正死後,萬曆帝想自己做一回主,冊立鄭貴妃生的朱常洵為太子,這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對,因為按照祖制,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朱常洵上邊,還有一個朱常洛。這位朱常洛是萬曆帝和他母親李太后身邊的丫鬟王氏所生,屬於臨時起興的那種。王氏懷孕,自然逃不過李太后的眼睛,追問之下,方知是萬曆帝所為,事已至此,李太后很同情同樣是宮女出身的王氏,李太后要求萬曆帝冊封王氏為貴妃,萬曆不允,只封了個恭妃。

而鄭貴妃呢,容貌美豔,性情乖巧機敏,喜歡讀書,精通音律,尤其擅長吹簫,因此很受萬曆寵愛。愛屋及屋,萬曆自然想要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心裡是這麼想的,但是擔心朝臣反對,一直沒有明說。他採取的措施就是——拖。轉眼到了萬曆十八年,皇長子朱常洛已經7歲半了,應該到了出閣講學的年齡,否則,以後無法和朝臣順利溝通。而出閣講學又必須要以太子的名義,否則,名不正,言不順。

問題相當緊急,內閣首輔申時行不堪眾臣壓力,向皇帝提出早立皇長子為太子,以安社稷。但是萬曆帝以皇長子年幼為由,經不起各種典禮的折磨為由,拒絕了申時行的請求。

這下朝臣感到大事不妙了,萬曆帝要獨斷專行,那可不行,皇帝行事必須符合祖宗法度,不能違背倫理綱常,做臣子的如果不加以勸阻,就不是忠君愛國之臣,這是讓後人恥笑的事情。生死是小,名節是大。所以一波又一波的朝臣不斷上書勸諫萬曆帝,萬曆帝惱羞成怒,除了杖責,流放,就是貶官。這樣還是無法阻擋朝臣前仆後繼的上書、勸諫。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事情一鬧就是十五年,最終,萬曆帝不堪壓力,屈服了,冊立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朱常浩為瑞王,朱常潤為惠王,朱常瀛為桂王。

國本之爭結束了,朝臣終於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但是,更棘手的問題來了,萬曆帝再也不上朝了。一般官員,內閣可以任命,但是內閣成員是需要皇帝任命的,你皇帝撒手不管,做臣子的到了退休年齡以後,誰來接任?就像很多內閣成員,監察御史,到了退休年齡,向皇帝提出辭呈,皇帝倒好,既不挽留,也不辭退,讓你自己去看著辦。很多官員被活生生拖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跑路。最嚴重的時候,整個內閣只有方從哲一人。

萬曆皇帝與其說是在慪氣,不如說是在奪權,是加強皇權的一次嘗試。然而內閣勢力強大,皇權無能為力。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一直存在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洪武初年,胡惟庸任丞相,此人野心勃勃,對權利慾望極大。在朝中不斷培植黨羽,經常把不利於自己的奏章壓住不放,不呈現給朱元璋。朱元璋感到了相權的巨大威脅,藉助胡惟庸一案,朱元璋一舉廢除了丞相一職,把丞相的職權分為六部,各部的首腦成為尚書,像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這都是一把手。副職呢,叫侍郎。六部的尚書人選由皇帝直接任命。這樣一來,奏章不在經過丞相,直接送到了皇帝手裡。這樣一來,皇權得到強化。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但是,皇帝的工作量無疑是加大了。老朱是要飯出身,吃苦耐勞,自然是不怕累,後來的繼任者就扛不住了,為了幫助皇帝王批閱奏摺,在建文帝四年,成立了文淵閣大學士這一職務,是皇帝的私人秘書團隊,幫助皇帝處理政務,但是隻幹活,沒有決策權。這時的內閣地位在六部之下。

到了仁宗時期,內閣成員可以兼任其他實權職務,內閣的地位不斷上升。到了嘉靖年間,內閣憑藉票擬、條旨可以指揮六部官員,六部實際上淪為內閣下屬。

為了平衡內閣權利,皇帝只能啟用宦官集團。太監集團分為掌印太監、秉筆太監、隨堂太監和都督太監。皇帝把批紅的權利給了秉筆太監。張居正身為內閣首輔,只能聯合秉筆太監馮保,才能行使皇帝的權利,從而推行改革,從這件事情上看,宦官集團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至萬曆年間,內閣的地位和權利達到頂峰,同時也帶動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崛起。此消彼長,萬曆帝沒有朱元璋的智慧和魄力,無法再加強皇權,內閣首輔實際上行使宰相的權力。

這也許才是萬曆帝在國本之爭中失敗的深層原因。

內閣起源於皇帝的私人辦公機構,沒有從法律上明確下來,內閣成員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必然拉攏一部分官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無形之中,引起了朋黨之爭。

從國本之爭開始,黨爭終於大張旗鼓的登上歷史舞臺。先後出現的浙黨、昆黨、齊黨、楚黨,乃至最大的東林黨和閹黨,無休止的黨爭,嚴重拖慢了大明王朝的行政效率。各個黨派單純為利益、為意氣而爭,真正為國家而爭的少之又少。

直至崇禎上臺,閹黨覆滅,失去制衡的東林黨迅速做大,整個文官集團不再畏懼皇權,只有表面上的尊重和敷衍,國家利益和皇帝早已經被他們拋棄,骨子裡想得還是個人利益,自己的遠大前程。

崇禎臨死之前說“諸臣誤國”,實屬不假。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文史文哥2020-10-30 08:40:31

萬曆皇帝是明朝的一個奇葩皇帝,他有一個非常奇葩的外號,叫‘六不皇帝’。也就是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這哪是做皇帝,簡直就是做和尚,什麼事情都不管。隨著近28年的不理朝政,啥事不管,很多人就猜測萬曆皇帝早已經死去,掩人耳目而已,這個猜測非常大膽,但我覺得不太可能。我們先分析一下萬曆皇帝為何能夠成為‘六不皇帝’,為何28年不理朝政?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酒色財氣的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朱翊鈞前期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重用張居正,進行萬曆改革。使得萬曆初期朝氣蓬勃,大明王朝又呈現出一副蒸蒸日上的治世。然而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就像變了一個人。當然大臣也屢次對萬曆皇帝進行勸諫,非常有名的雒於仁罵萬曆皇帝‘酒色財氣’。

皇上之病在酒色財氣者也。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明史》

當然萬曆皇帝並沒有殺雒於仁,但也使得萬曆皇帝和大臣之間有了矛盾。

然而真正讓萬曆皇帝和大臣鬥氣的關鍵性事件還是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國本之爭鬥氣大臣

萬曆皇帝真正成為‘六不皇帝’的原因之一是和大臣鬥氣的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老婆鄭貴妃生了福王朱常洵,對朱常洵特別寵愛。然而大臣們堅持要立長子為繼承人,萬曆皇帝就是不幹,於是和大臣們開始鬥氣。這一斗氣就鬥了近15年。從此以後就甩手把大事都交給大臣去辦。但是萬曆皇帝手中控制著真正的權利,並且還壟斷了很多的財。天下百姓最少有一半的錢財都進了萬曆皇帝和福王朱常洵的口袋裡。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是明朝歷史上最富貴的皇帝,福王朱常洵是明朝歷史上最富貴的親王。

身體有疾,貪圖享樂

國本之爭是萬曆皇帝成為‘六不皇帝’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有萬曆皇帝本身的原因。

近期考古發現,萬曆皇帝的身體是有殘疾的,特別是他的右腿比左腿足足短了7公分,也就是長短腿。同時頭部存在很明顯的齲齒現象,也就是牙口不好。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但是更多的還是萬曆皇帝的惰性在驅使他成為‘六不皇帝’。就像之前雒於仁說的酒色財氣!一個人一旦當了皇帝,有了無上的權力之後,他的惰性就會放大,他想擁有的慾望就會無限放大!

所以我認為萬曆皇帝成為‘六不皇帝’,身體有疾是藉口,貪圖享樂是根本原因,國本之爭是最重要原因。

最後,談一談萬曆皇帝有沒有可能早已經死去,28年以來是傀儡呢?我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萬曆一朝還發生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這三大徵取得了完全勝利。這和萬曆皇帝的出面是有很大的原因。

參考文獻:《明史·明神宗實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七班的歷史課代表2017-12-14 10:31:30

腦洞開得不錯。但28年不上朝不是28年不見人。這期間很多大臣都可以見到萬曆,他們連是不是自個兒皇帝都認不出來?而如果從後宮到所有朝臣再到朝野史料都共同營造一個已死君主還在位的假象的話,先不說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就問一句,這樣乾的意義何在?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退一萬步講,就算按你說的去想,萬曆統治四十八年,不上朝的時間是萬曆十五年到萬曆四十三年,那萬曆四十三年又上朝了,這個怎麼破?讓萬曆再復活?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戰塲YOK19424192017-12-18 18:26:32

不大可能,因為鄭貴妃的關係,如果萬曆早死了不公開,她一定為福王爭位,藉故廢掉朱常洛,那就沒有後面的天啟,崇禎了,那可能是好事也未定,但事實上朱常洛順利登位,所以萬曆應是記載中的死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大國布衣2018-07-08 07:56:24

萬曆皇帝朱祤均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1573年十歲登基,1620年五十八歲去世,共在位四十八年,在位前十年由隆慶朝託孤重臣內閣首輔張居正輔政,主持“萬曆新政”,這一段時間的朱祤均年少天真毫無從政經驗,但也表現出了好學穩重的一面,如果好好培養或能成為一代明君。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但張居正和馮寶先後病死,朱祤均性格大變,沒有他人約束再加上年輕好玩很快就厭倦了政治,對於他的老師,為“萬曆新政”嘔心瀝血的張居正他翻臉比翻書還快,不僅剝奪一切封爵,還抄沒家產將其開棺蕠屍,萬曆二十八年不上朝開始了,他的祖父嘉靖皇帝在位時間也很長,不上朝的時間也很長,整天躲在宮裡修道求長生術 ,而萬曆自己呢,吃喝玩樂,整天和寵愛的鄭貴妃廝混 。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雖然二十八年不上朝,但在萬曆朝也發生了很多大事,主持“萬曆三大徵”(平定寧夏,播州之役,援朝抗倭戰役)鞏固了國家政權,維護了藩屬國的權益,而真正讓萬曆厭倦了政治生活的則是“國本之爭”,在立儲問題上他與臣子意見嚴重不合,為了堵洶洶眾口萬曆此後不再上朝,既然爭不過那就躲著吧。

1620年明神宗朱祤均駕崩,在他臨時之前的幾年最終向群臣妥協,下旨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國本之爭”最終以萬曆的妥協退讓而結束。

沒有假如,只有事實!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陸棄2019-06-11 15:22:53

君王28年不上早朝,只是為了保持皇帝的尊嚴。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在萬曆皇帝沒有親政前,朝政大權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一人把控,其他大臣們敢怒不敢言。結果等到萬曆皇帝親政,因為廢立皇太子的事件,失去強力內閣首輔壓制的大臣紛紛跳出來反對,發生了持續長達十年的“國本之爭”,好不容易萬曆妥協立長子為太子。從此萬曆失去了對一般朝政的關心從來不上早朝,以至於有內閣大臣直到自己卸任都不知道調萬曆長什麼樣子。更有甚者,朝廷官員缺員嚴重,達到驚人的60%,但是大明王朝仍然運轉正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不是不想早朝,而是身體發生率嚴重,以至於嚴重影響了皇帝的形象。在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萬曆對於早朝還是挺勤快。到了萬曆十四年,就開始減少上朝的次數,到了萬曆執政中期直接不上朝。到底發生了什麼?後世人們開啟萬曆的棺槨,發現發現的萬曆的一隻腿是殘疾的,不能正常走路。身為九五至尊的皇帝如果被人發現是個殘疾人,這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為了保持皇帝的尊嚴只好不露面,保持皇帝的神秘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關山硯2020-12-16 14:08:17

歷史本身就潛藏著某種輪迴反覆,當封建專制集權到一定程度、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種制度結構就會瀕臨散架,萬曆中興就是大明王朝最後的一次迴光返照。

眾所周知,明朝皇帝多奇葩。有潛心研究木工的、專門修仙問道的,更有甚者,將近30年罷工不上朝的。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這位長期罷工的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一、萬曆會不會早已經死亡?

首先可以排除這個可能!

自古以來,皇室的血脈核定最為嚴謹,每一位皇子公主出生時都有金匱玉碟。不僅如此,皇帝去後宮的次數、寵幸了誰都會有專人記載,在這樣嚴謹的規章制度下,一國之君絕對不可能早已死亡,而對外謊稱皇帝只是不上朝而已。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二、28年不上朝為什麼國家機構正常運轉?

一個國家的運轉,其實就像一輛汽車一樣,當速度慢下來時,依靠自身的慣性還能持續前進。萬曆罷工28年期間,整個國家並沒有停止發展,靠的就是這種機構慣性。

萬曆皇帝沖齡踐祚,後宮主要是太后管理,而前朝就是張居正在維護。萬曆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實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極大地促進了國家政治經濟水平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

說起這位萬曆帝,其實他本人並不是一位好逸惡勞的皇帝,從小到大、甚至是在位的前十五年,這位皇帝對自己的工作都是兢兢業業、絲毫沒有放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史稱萬曆皇帝。由於明穆宗在位時就十分器重張居正,因此萬曆繼位後,張居正和其他三位輔佐大臣,就成了前朝政治中的主要力量。

在張居正的嚴厲管教下,小萬曆變得勤奮好學,對功課不敢懈怠,這樣的行為一直保持到萬曆登基。登基後的萬曆繼續保持優良作風,對朝政之極盡勤勉,如果不是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也許萬曆還會一直勤奮地工作下去。

三、萬曆罷工真相

第一件事,就是對張居正的肅清。

一路走來,萬曆都將張居正視為最敬愛的老師,對於老師的一言一行,萬曆都奉為準則。再加上父親的器重、太后的信賴,更加深了張居正在萬曆心中的敬意。

自從張居正死後,他生前的一些負面訊息逐漸公之於眾,這位看似清廉公允的張首輔,背地裡竟是一個貪財好色、驕奢淫逸的人。他家中所藏的珍寶,比宮裡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與之前對萬曆的勸誡背道而馳。

曾經無比崇高的偶像形象,瞬間在萬曆心中倒塌,成年後的萬曆展開對張居正的清算,也否定了老師生前的一切成就,這一事件對萬曆的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第二件事,就是持續15年的國本之爭。

關乎萬曆立儲之事,當時的朝堂一直有兩種聲音。群臣上下都支援皇長子朱常洛,但萬曆本人卻不喜歡這個宮女所生的兒子,則傾向於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兩種聲音僵持不下,一直對峙了15年。

這15年以來,朝堂之上發生過無數次爭吵,無數大臣或貶或罰,整個帝國不得安寧,萬曆與鄭貴妃也被折騰得心力交瘁。故事的結尾,這位皇帝在群臣的挾制下,迫於無奈立了朱常洛為太子。而萬曆也深感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卻也無能為力,於是對朝政逐漸失去興趣,從而造成了28年不上朝的局面。

從秦始皇統一全國開始,封建專制到了明朝空前加強,朱元璋為了穩固皇權,撤掉丞相之位、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牢牢把控著整個國家的輿論和思想。在整個封建機構的運作之下,明朝文官擁有巨大的力量,他們可以控制皇帝想法,當萬曆行為與常規有悖時,這些文官想盡辦法扭轉君主的思想,皇帝之位形同傀儡。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經過張居正的肅清以及國本之爭,萬曆也深刻明白整個國家由不得自己做主,於是他放空權力、甘居幕後,長達28年不上早朝,用這種默默的行為與國家制度、文官集團抗爭。

雖然整個國家在機構的慣性下照常運轉,社會局面看起來穩中有進,但亡國的禍根就此埋下,說明朝亡於萬曆一點也不為過。1620年萬曆駕崩,繼位的朱常洛也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逝世,此後大明王朝只歷經兩位皇帝就面臨亡國,故明實亡於萬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紫禁公子2019-06-13 18:59:50

這個猜測也真的算是大開了腦洞。一個皇帝的去世,即使可以瞞得了一個月、一年,但是絕對不可能瞞得了20多年。這20多年的時間當中,萬曆皇帝肯定是在百官面前出現過,不然的話,官員們早就引起了懷疑。所以說,這樣的猜測完全是異想天開,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事實上,萬曆帝一直都不去上朝,主要是有三個原因。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第一,身有殘疾。

按理來說,古代皇帝當中,應該是不會出現殘疾才對。因為皇帝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地位,他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有殘疾的皇帝,似乎影射出的是國家的缺陷。因此,古代帝王們選後面的繼承人,都不會考慮有殘疾的人,但是萬曆帝卻是一個例外。考古學家們對萬曆帝的屍體進行研究後發現,他的右腿比左腿短的7公分,這就說明他的右腿有殘疾。還有一點,後期的萬曆帝一直身患疾病,上朝會為他身體增加額外負擔。

所以,就是因為他身體有殘疾,外加身體不好,故而他才不喜歡去上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第二,張居正給他打擊太大。

張居正在世時,一直都是萬曆皇帝的左膀右臂。再加上萬歷帝一直都認為,他的這一位大臣是一位好官,是一位造福百姓的善良人。結果沒有想到,在他去世之後,他的真面目被一一揭露出來。他是一個面上表善,背地顯惡之人。他不僅不是一個好官,還是一個十足的貪官,甚至是一個不斷欺壓百姓的惡人。

張居正這樣前後的兩個面目,也是狠狠的打擊了萬曆帝。甚至使他開始恐懼,在朝堂之上,是不是還隱藏著像張居正這樣的兩面人?

也是因為這樣,他不太願意面對朝廷上的官員,所以在後來20多年的時間中,他選擇不上早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第三,坐鎮後宮也能掌控局勢。萬曆帝雖然在後來一直沒有上過早朝,但是明朝的天下卻沒有因此而變得混亂起來。這就表明著,他雖然沒有身處朝堂之上,卻也一直掌控著局勢。

所以上不上朝對他來說影響都不大,即使他成天到晚都待在後宮當中,他也依然能夠收到百官的奏摺,同時向各大官員下達指令。

所以綜上來看,萬曆皇帝不上早朝而引發出的陰謀論,完全就站立不住腳跟。再說了,如果這位帝王真的早就去世,訊息瞞不住不說,國家也不可能被治理的這麼好。因為沒有人能處心積慮瞞住萬曆帝死亡訊息的同時,還能治理好國家。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遙遠的湖2017-12-18 15:30:02

萬曆28年不上朝並不等於不工作,平時也是要召見文武大臣議事的。上朝是件大事,清朝皇帝相對比較勤勉,一般十天上一次朝,有時也會綜短時間,但絕對不是每天都上朝,上朝時皇帝要著隆重的禮服,也就是影視劇裡常見的龍袍,而平時皇帝並不穿龍袍,這一點雍正王朝比較真實。康熙王朝裡周培公去世,康熙罷朝一日,以示重視,其實也是不對的,除非第二天正好要上早朝,就像農村五天趕一次集,周培公死的第二天本來要趕集的,不趕了。

另外,電視劇裡經常見到上朝時太監喊一聲“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完全是瞎編的,首先皇帝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要批摺子,要見大臣,要做很多重大決定,休息都沒時間,更別說坐在大殿上浪費時間了;其次,這些大臣民拿俸祿的,皇帝不可能讓大臣這麼浪費時間,並且上早朝時所有人都起的很早,來看看清朝的情況:

齊如山先生《北平懷舊》中,有一章節提到清朝官員上朝的情形。說皇帝每日凌晨三點上朝辦公,召見的第一撥兒人是軍機大臣,名曰“叫起兒”。第一起後,才召見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員都在宣武門外,每天夜間起來進前門上朝,因此夜間一點鐘前門就打開了,其它的門則天亮才開。王公親貴由神武門進宮,其餘各官員都由東華門進出,東華門外有標準性建築物“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不僅有止車門與下馬碑之規矩,古代官員上朝時還不準點燈。據相關史料瞭解到,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

可見,皇帝覺都不夠睡的,會陪這些人在朝上乾坐著?

至於說萬曆皇帝是不是早就死了,這個不可能,秦始皇死了幾天,趙高就感覺瞞不住了,更別說28年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四川人在普洱2018-12-05 13:00:19

厲害了朋友,咱這腦洞是不是太大了點啊,厲害了,很標新立異的一種思維,喜歡打破常規;而我就不行,我這個人,更喜歡待在規則中,這樣不太好。

所以,我喜歡這個問題!

至於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只是用二十多年不上朝來掩人耳目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存在可能性的機率還是並不大。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為什麼呢,因為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並不意味著他就完全不處理國家事物,該皇帝出席的像祭天等特殊活動,皇帝還是會出席的。

如果萬曆皇帝早已死亡,幾十年的時間裡,總會露出馬腳,且皇帝駕崩而不立新皇帝,於國於民於皇室,都是不利的。

因此,用不上朝來掩人耳目,是沒有意義的!

同時,定陵的考古發掘,也從萬曆皇帝的遺骨研究證實,其並沒有早早死亡,而是活了五六十歲。

而除了真的萬曆,沒有其他人敢使用定陵吧!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那麼萬曆皇帝為何會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舉動呢?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其一:身體不便

根據定陵考古發掘,人們發現,萬曆皇帝的左右腿骨長短不一,也就是說,萬曆皇帝身前患有嚴重的腿疾,是一個跛腳皇帝。

因此,身體上的不適,可能是他不上朝的原因之一。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其二:與文官集團爭鋒相對

借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的觀點,明朝中後期,文官集團甚是囂張,他們往往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然後來指責皇帝,與皇帝爭奪權力。

萬曆皇帝本以為張居正死後,自己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沒想到,死了一個張居正,站起來的是整個朝堂的張居正。

萬曆皇帝發現自己同樣擺脫不了文官集團對自己的束縛,所有的一切早已經被安排好,根本就沒有自己施展抱負的機會。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因此,萬曆皇帝才會用不上朝這樣極端的方式來回應文官集團。

總之,在明朝中後期,皇帝就像是一個被文官集團精心包裝起來的道德標杆,皇帝要做的就是當好自己的標杆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文官們自會處理。

因此,萬曆皇帝才會選擇不上朝來與文官集團爭鋒相對。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回到問題上來,封建社會時期,國不可一日無主,別說接近三十年的時間,就算是一兩天,也會引起天下大亂的。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援,十分感謝!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翡翠鑑賞風2020-02-08 04:02:34

沒有可能,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明朝的政治體系,明的政治體制叫:王與士共天下。王就是皇帝,士就是士大夫,就是指文官集團。有人說明代內閣制已經是資本主義君主立憲的萌芽了,我個人認為雖然表面有點像,但其實完全不同,但這與本問題無關就不說了。在這種政治體制下,皇帝大多數情況下是起的一個定大方向的角色,而具體策劃和執行者,是文官內閣,大家商量好了,把結論給皇帝看一下皇帝同意就行了,皇帝即使不同意,內閣也不一定會妥協。所以,這種情況下,萬曆上不上朝其實關係並不大,並不影響國家機器運轉。

第二,萬曆二十多年不上朝並不等於他不見大臣,面對文武百官的朝會雖然不參加了,但內閣大臣的幾個人的小範圍會議還是經常參加的,國內發生的大小事情他都瞭如指掌,所以也沒有什麼已經死了掩人耳目之說。

第三,個人認為萬曆不上朝的主要原因是,在朝堂上他面對群臣,與文官大臣們意見相左時感覺勢單力孤,因此只能在非正式場合藉助太監勢力來牽制文官集團,太監是皇帝的家奴,在百官的朝堂上是沒有說話的資格的,所以萬曆皇帝乾脆不上朝,和文官集團發生矛盾時,放在小範圍來解決。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小凌說史2018-04-17 21:04:09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題主這個疑問,我覺得可能性幾乎為零!

萬曆皇帝雖然長達30餘年沒有上朝,但是並不代表他不接見大臣,更不代表他失去了對朝局的掌控,這些都有蹤跡可尋的。

在萬曆40年時,南京各道御史上奏說:

“臺省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

,而內閣首輔葉向高卻反駁說,萬曆皇帝一天還會接見福王兩次,這說明首輔葉向高和福王等人還是會見到萬曆皇帝的,而且在萬曆三大徵的時候,他還透過聖旨過問相關事務,只是懶得理一般政事罷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那麼萬曆皇帝為什麼要長達28年不上朝呢?

其一:

萬曆皇帝在立太子問題上跟內閣爭執長達十多年,而且黨爭問題愈演愈烈,這些都使得他心力交瘁,不願意再去對著這群整天跟他唱反調的大臣們。

其二:

據明代申時行的《詔對錄》記載,萬曆帝說自己:“

腰痛腳軟,行立不便”

、又說

“足心疼痛、步履艱難”

,說明萬曆皇帝的身體不太好。

而考古工作者透過挖掘萬曆皇帝的墳墓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屍骨復原之後發現,他的左腿跟右腿嚴重不對稱,說明萬曆皇帝生前應該患有比較嚴重的足疾!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雖然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但是也沒有發生宦官亂政,外戚奪權,奸臣當道的局面,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說明萬曆皇帝是一個比較有才能的領導,御臣之術也是夠厲害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農民工歪說古今2018-06-14 09:25:49

這一點完全不可能!皇帝不是普通老百姓,註定一輩子不可能獨處於一個小環境或小圈子裡。皇帝身邊長期都有一大群宮女、太監伺候著,而且還有一大群后宮嬪妃。而這一大群人裡面,各自有著自己的利益和關係網。如果說萬曆皇帝死了幾天被強勢勢力或人物封鎖訊息還有可能。但是,被封鎖訊息二十幾年,這期間還要所有擁有不同利益小團體都保持一致,可能嗎?提問者似乎想多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況且,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只是不公開露面而已。但是,對於權力的控制始終沒有減弱,他人根本無法染指,太子朱常洛、甚至萬曆皇帝最喜歡的兒子福王朱常洵也不行。也就是說,萬曆皇帝只是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但是,外臣如果有事找他,他認為有必要還是可以單獨見面的。至於嬪妃、宮女、太監等,那就更可以見到了。其實不光是他,他爺爺嘉靖皇帝也幹過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沒他搞得那麼誇張罷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之所以如此,可能有和大臣賭氣的成分,也有懶政的成分,但這都不是主要原因。個人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患病,而且之後因患病導致殘疾。所以,萬曆皇帝才不想在公眾場合露面。或者換個說法,算是“遮醜”吧。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這不是本人憑空瞎猜,而是有實證的。眾所周知,當年在郭某人和吳某人的攛掇下,萬曆皇帝的定陵是被開掘了的。開啟棺槨之後,從萬曆皇帝的遺骨可以明顯看得出有嚴重的脊椎和肢體畸形。但是,從萬曆皇帝年幼繼位、庶出且有活著的兄弟來看,他應該不是先天畸形,否則隆慶皇帝不太可能立一個先天殘疾的兒子為皇太子且傳位於他。大膽推測一下,萬曆皇帝很可能是後天患上了骨結核之類的疾病,且因病導致了身體的殘疾。所以,不願意以殘疾之軀在公眾場合露面。加之那個時代根本沒有治療結核病的抗生素等特效藥物,只能靠靜養休息和加強營養來慢慢調理。所以,萬曆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也就說得過去了。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個人覺得,這二十幾年不上朝的罪過也不能全怪萬曆皇帝。畢竟,人都有愛美之心,更何況一個皇帝?長期患病,且因病致殘,已經是很嚴重的打擊了。還要拖著病殘之軀公開露面,讓人在背後指指點點,這讓萬曆皇帝情何以堪?但是,他的為政失當,讓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江河日下,就怪不得別人了。畢竟,殘疾不是搪塞一切的藉口,身體殘疾但大腦並沒有殘疾,大明王朝的喪鐘由他敲響終究是事實,偉人那句“明亡實亡於萬曆”一針見血。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是阿維啊2018-01-03 22:39:58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平倭詔》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皇帝我想應該還是真的28年不上朝,而不是死亡了。上面這句話就是證明,這是當時萬曆在慶祝明朝軍隊在朝鮮得勝歸來時候頒佈的詔書中的一句話。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到這個問題的,但是按照我的想法是,如果萬曆真的28年都不在世的話,這之間出現的權利真空怎麼辦,難道明朝的大臣會允許權利真空這麼久嗎?我想早就已經鬥得頭破血流了。

反看歷史書,萬曆不上朝,但是還有許多事他都還是出過面的,像一些祭天拜祖的活動,萬曆還是出席的呀。其實萬曆不上朝很容易解釋的,

就是懶,不想幹事。

每天起那麼早,又不是不上朝就會亡國,還不如睡個懶覺。

而且平常事情,上傳之後,交給內閣處理,實在遇到什麼軍國大事,萬曆也會把首輔那些人叫過來一起研究。所以上朝其實也不是什麼必要的事情,加上萬歷腿腳有點毛病,可能心裡有點自卑,不願意別人看到,所以他也不願意上朝。

萬曆一朝還是挺多姿多彩的,並不是表面上看他不工作就沒什麼那樣,要不然黃仁宇也不會特地以萬曆十五年入手寫書。回首萬曆四十八年的在位歷史,有萬曆三大徵,有爭國本,還有張居正十年改革,這些每一件都是可以用來好好研究的。皇帝不在的話,哪還會有這些事呢?

好的,就寫這麼多了,如果喜歡的話,麻煩各位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啦!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春秋正義2019-09-06 20:11:30

萬曆皇帝和他的爺爺嘉靖皇帝,都是十分神奇的人,這爺孫倆都不喜歡上朝,從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合計25年,從萬曆十年(1582年)至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合計38年,加起來半個多世紀,用柏楊的話就是“斷頭政治”。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有很多說法說不上朝就是不幹活,這個說法明顯錯誤,不僅嘉靖皇帝經常批閱奏章到後半夜,萬曆皇帝在位也至少打贏了“萬曆三大徵”,捍衛了中華帝國的尊嚴,這些絕不是一個昏碌的君王可以幹出來的。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但題目說萬曆皇帝早就掛了,這就過分了,萬曆皇帝確實有病,內閣首輔申時行能夠經常面見萬曆皇帝,在他留下的《詔對錄》裡清楚地記著萬曆皇帝自己說身體不好,“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而上朝接受文武百官朝拜,早就淪為一種繁瑣的儀式,上千號人起個大早來個規矩訂得死死的早朝,啥事都幹不了,萬曆本身又不舒服,還上朝幹嘛?不如把時間和精力留在召見能管事的人,比如內閣首輔,以及高效辦公,比如挑實際的奏摺批閱。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相較而言,那些品銜低的官員、言而無用的奏摺,不見也罷、不批也罷,怎麼就成了怠政的證據呢?

在真實記錄萬曆皇帝活動的《神宗實錄》裡,我們倒是可以看到,萬曆不僅活的好好的,還對國計民生尤為敏感: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三十年二月,萬曆以“今帑藏空虛,邊餉告急,戶部堂官互相嫌疑推委,藉詞告病,不肯代君分憂,誤軍國大事”,勒令戶部尚書陳蕖及戶部侍郎張養蒙致仕,也就是退休,整頓吏治,讓尸位素餐的官員滾蛋;

萬曆三十二年,總理河道李化龍請開泇河以解決黃河水患。萬曆批准同意執行。因此成就了“明代治河最大成就”,避免重蹈元代治理黃河失敗的覆轍;

萬曆三十九年四月,巡按遼東御史熊廷弼請設邊鎮常平倉,調節邊鎮地區的米價,以及儲糧備荒。萬曆批示同意,並說:設常平倉有益於邊鎮,以後把常平倉的管理作為官吏考核的內容之一,可以看出萬曆皇帝對邊鎮足夠重視,這也是為什麼薩爾滸之變後他能夠率先起用的就是熊廷弼。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有關萬曆皇帝活動的,在萬曆三大徵裡調兵遣將更加繁多,在此不一一贅述。而從那些樂於攻訐皇帝的文官口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爭國本”事件中,萬曆皇帝和文官集團相互對立,中間還鬧出了“妖書案”和“梃擊案”,萬曆皇帝堅持了十五年終於妥協,立朱常洛為太子,這充分表明萬曆皇帝還活著,不然文官集團難道和鬼在鬥嗎?再有,萬曆皇帝派出太監開收榷稅和礦稅,這直接刺激了文官集團的利益,除了萬曆皇帝本人,恐怕沒有人有這個魄力施行,這也是崇禎皇帝做不到的地方。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萬曆皇帝去世,遺詔太子朱常洛繼位,這都是有明確而清晰的時間記錄,說萬曆皇帝早就掛了,顯然不合情理。當然,皇帝掛沒掛不知道的,在明朝還確實是有,那便是在景泰八年(1457年),太上皇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位成功近一個月才想起代宗朱祁鈺的事,原來朱祁鈺已經奄奄一息,但這一個月明朝有兩個法定皇帝,倒是十分離奇。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平陽侯2017-12-14 10:17:24

應該不是,雖然題主的腦洞很大,但是這個想法難度也很大。

早知道,他不去朝會,但總要去見他媽、見內閣大臣、見太監、見兒子、見妃子。後宮的人好糊弄,但內閣的老頭子可都是人精。皇帝死了他們會很高興。

你問我為什麼他們高興?無論對於新人還是老人,擁立新皇都是大大的政治資本和名聲,尤其是對於內閣。正德一死,楊廷和就是馬上挑了個王爺來當皇帝。當然,最後他玩脫了是因為沒想到嘉靖雖然年紀小腦子卻不一般。但是選皇帝的那幾十天,他姓楊的就是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