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趣味的歷史2017-11-29 17:24:25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征服南中之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的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他們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擅長野戰,也精於防守作戰,第一任主帥是王平,最後一任主帥是張嶷。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

在數次北伐的戰爭中,無當飛軍都有出色的表現:

一出祁山,配合馬謖在街亭戰張郃,沒想到馬謖失敗導致全軍潰敗,斷後的就是王平率領的1000無當飛軍,小試鋒芒後,全身而退,之後王平被任命為討寇將軍,成為諸葛亮核心精銳。

第四次北伐時,諸葛亮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自設計圍司馬懿於祁山。司馬懿抵擋不住,使用圍魏救趙的招數,讓前軍張郃領主力大軍攻打王平孤軍,自己領後軍牽制。張郃猛攻不下,司馬懿的大營卻已經被諸葛亮的大軍攻破了。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

無當飛軍的結局非常悲壯,公元254年,在姜維的第七次北伐中,為了掩護主帥撤退,5000飛軍在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在敵方數倍兵力的壓制下,與兩倍的曹軍同歸於盡,張嶷本人也殺身成仁了。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雲熙遠歌2017-11-29 22:26:23

”無當營“是有的,“飛軍”也是有的,但“無當飛軍”,是沒有的。

“(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即王平)於南圍。”——《三國志》引《漢晉春秋》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

為五部

,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華陽國志》

這倆湊活湊活,就被編出個“

無當飛軍

”,聽著是不是很燃,是不是想交錢訂閱?

所以說,現在炒得大家熱血沸騰的什麼些個

"陷陣營"、“白眊軍”、"先登死士"、"白馬義從"

之類的,最初都是由一些痴迷三國的小清新粗粗瀏覽了幾本敘述三國兵制的書,然後像摘抄徐志摩詩集經典句子來寫情書一樣,湊成豆腐乾貼在網上然後被網路大神們當資料收集起來,再經過演繹描述,就全給誇張成古代的特種部隊了。

所以千萬別被那些杜撰的穿越小說給騙了。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

然而在歷史上,這支“飛軍”卻是真實存在的。據說是諸葛亮在

平定孟獲之後

,挑選少數民族壯勇組建的部隊,這份史料真假難辨,不過蜀漢多山地,少數民族常年活躍于山林草木之間,若真有這樣一直軍隊,行走於崇山峻嶺之間,恐怕確實像是在飛——就跟人猿泰山似的。

“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 賨(cong)叟 、 青羌 、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諸葛亮《後出師表》

這其中的賨(音從)叟 、 青羌都是少數民族,是這支部隊的主體,比如青羌,屬於古代西南地區羌族的一支,服飾尚青色,故稱;又比如賨叟:

“閬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

天性勁勇

;初為漢前鋒,陷陣,

銳氣喜舞

。帝善之。。。”——《華陽國志》

飛軍五部的規模共約一萬左右,卻被諸葛亮視為“圖敵”的憑藉,可知其精銳。原因是南征後蜀漢的兵員很多來自少數民族,比如赤甲軍、南中五子、鄧芝所設的射獵官等等,這些部隊經過諸葛亮的一番調教,本來就生性兇悍的少數民族士兵,後來更熟悉戰陣配合,因此戰鬥力奇高。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

王平擔當的無當監也大抵是這飛軍中的一部,然而並無史料證明這支部隊的編制以及統率將領,更無法證明王平是飛軍的最初統帥,因此王平街亭之戰斷後時的千人部隊也多半不是這支飛軍。

至於網路小說中把張嶷作為飛軍最後一任統帥的說法也是錯的,因為張嶷所統率的南蠻部隊是他在

征戰南中時

自己招降的各種少數民族部隊,兩者根本不是同一時期同一編制。

劉備還有一支白毦兵,對這支部隊,諸葛亮評價是“西方上兵”。不過,白毦兵的蹤跡,也僅止於此了。

所以從史料中,我們無法得知所謂的“無當飛軍”或者“飛軍”究竟有哪些彪炳史冊的戰功,

多半都是網路寫手們的臆想

而飛軍本身是否代表蜀漢最精銳的部隊?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組建的無當飛軍,後來有立下什麼戰功嗎?

根本不是,飛軍以少數民族為主,固然驍勇,可這支部隊只佔據很小的比例,相較蜀漢的最正規部隊根本不值一提。比如諸葛亮最開始讓姜維統領的虎步軍才是蜀漢精銳所在,而在那之後數十年裡姜維軍逐漸擴編,這批部隊身經百戰,而魏軍少有敢與姜維正面硬剛的記載,那才是三國時期蜀國少有的精銳部隊。

更何況,即便諸葛亮有過“白毦兵”和“飛軍”,待到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各國軍制逐漸完善,整座國家也就沒必要再特意保留這樣的精英部隊。因為,那時的正常國家,應當只有以下幾種軍制:禁軍、中央軍、軍區兵團,以及逐漸消失於史書的屯田軍。後三國時代的戰爭動輒十萬人甚至數十萬,而一支僅由數千人組成的精英部隊,不僅於戰局無補,而且容易滋生不穩定因素。

答題不易,請關注小編

這裡有頭條上最好看的歷史武俠小說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