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Poetry582752292017-11-06 23:52:57

這個其實上從民族特性上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漢族其實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的融合,文化底蘊深厚且包容,總體而言是以漢族為主,多個少數民族為依附的這麼一個情況。雖然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戰亂,但是文化基礎和人口基數都在漢族。那麼,相對而言漢族的王朝其實自信度都還是相當高的,就算是和親議和之類的,也不是非常的主流。但是滿清不同,本事就是東北地區的小部落發展起來的,在范文程沒有投靠之前,也沒有健全的政治行政組織。滿清對於自己的當權,也明白具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所以沒有什麼自信心。禁火器、留鞭子、文字獄、四庫全書等等都有一定的因素在裡面。而且滿清政府也明白,真正會推翻他們統治的肯定是國內的人民,而不是那些外國政府,所以,寧願割地賠款以求平安。

另外補充一點:似乎在滿清之前也沒有割地賠款的這種說法,這套東西也是西方人開始玩的,中國古代哪有這麼麻煩,喜歡你這塊地直接過來搶你的,籤合約這種事情麻煩不,而且沒有作用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沙裡金641970312017-11-09 09:17:28

請提問者先好好學學中國的歷史與世界的發展史,再來提問。再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現代人從“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引深而來。在清代之前根本就沒有“中國”“國家”這一概念,更沒有“中華”這一詞彙。且問提問者,爾所言之中華,到底是哪個中華?再有,提問者,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如果是別的朝代,如果是明朝後來發生對外戰爭,那會敗的更慘。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_afiniafi_2017-11-08 08:59:39

針對明粉們常用的“梗”,有必要澄清,為的是正確認識歷史,不學阿Q,否則誤國害民。1。“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大一統王朝裡,明是最幸運的。因為沒有統一的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也先、俺答都只是一部,但都差點攻陷北京。此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不值一曬,何來稱臣和親?!而明朝中後期給蒙古花錢買平安,最後無以為繼,終於不“納貢”了!!丟掉安南和緬北,被打出西域,不是割地也對!因為連談判的條件都沒有或沒爭取。2。“守國門死社稷”~朱棣是因為北京是其老巢,當然比南京安全,故而不會坐南。而送出朝鮮北部和朵顏三衛,龜縮於長城以南,的確是“守國門”!崇禎可是議和(投降)南遷(逃跑)的想法、行動均實施了,但被“憤青”般的大臣發現阻止。而最後崇禎的自盡,是明粉們故意忽略了當時的形勢。如果瞭解李自成對待朱氏皇族的血性手段(同情者少之又少,為何?),正常人都不會抱有任何幻想。所以崇禎不得不死,但的確可悲。再考慮到崇禎的優柔寡斷猜忌反覆本末倒置,實稱不上明君,這與“死社稷”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也相差太遠!3。明朝的“骨氣”更是滑稽可笑!為“萬國來朝”的面子,不僅貼錢維持“朝貢”且任由藩商享受“超國民”待遇。臣子們察言觀色的抗爭,皇帝真動殺心就噤若寒蟬。對閹人則不敢冒險了,因為閹人不會像皇帝那樣需要考慮“面子”。~~請少些YY,理性看待歷史。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我心與明月2017-11-08 08:56:43

劉邦、李世民都與蠻夷和過親,送過錢,南宋趙構還把金人當爹。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雄起的時間短,捱打的時間多。就拿大明來說吧,日本人殺了朱元璋的使者,朱元璋不也把日本列為了不徵之國。明朝在朱棣之後,就常被蒙古人劫掠,明朝卻修建長城,當了縮頭烏龜。明朝南方也經常被倭寇搶劫,還被屠城,甚至直到萬曆援朝抗倭,明軍也從沒敢打到日本本土去。明朝雖說沒割地,但對守不住的,說不要就不要了,如朱棣打下了越南,他孫子就不要了。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夢醉紅顏481117142017-11-06 20:50:39

滿清經過早期的屠殺期,把漢族人成功的從狼變成了羊,而後期滿族人被他們成功奴役化的漢族人同化成了比羊還柔弱的兔子,你說一個兔子領著一群羊會幹出狼和老虎那樣的是嗎?主要還是統治者無能,當時滿族統治者還是想著自己家天下的的思想,沒有把漢族和其它民族當成國民,直到後期清朝快完了還提防漢族人的官,怕他們搞大了自己的勢力,威脅到滿族的統治,還是把漢人看的比滿人低一等,你看後期搞變法,和實業強國的人基本都是漢人,而反對變法和造實業的人,基本都是滿族的,當初八國聯軍進北京把慈禧和光緒都嚇得逃離京城,他們把漢族當成自己統治異族的土地和人民,打的過就繼續統治打不過就走,完全沒有把華夏土地當成自己的國家而保衛,反觀明朝崇禎皇帝把老百姓和國家當成自己要保護的物件,直到最後打不過而寫下那句,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的豪言壯語,當時滿族統治者要是有大明老朱家那種血性 多好,中國也不至於被列強如此欺負和簽訂那些不平等條約。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東皇泰一神2017-11-23 21:42:30

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漢朝做到了,其他的朝代都有瑕疵甚至完全做不到。晉朝保不住北方漢人造成五胡亂華;唐朝擊敗很多敵人,但後期衰弱,也六失長安,不過滅亡後也順帶走突厥、吐蕃、回紇、南詔等,也不失好漢;宋朝一生都被打,直到被滅;明朝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還挨個叫城門,而後多次被後金擊敗,進而被女真統治,無論是蒙古還是女真,都做不到雖遠必誅,而且雖近而不能誅;至於清朝,本身就是外族政權,你對他是有多少的幻想嗎?

當然清朝也可以不割地賠款,學明朝那樣,直接棄,除兩京一十三省之外的土地全部放棄,是不是就滿意了,還不用揹負割地賠款的罪名。自古以來,自秦統中國後,所有的封建王朝領土都是不固定的,來的快去的也快,像清朝這樣把1300多萬的領土平穩保持100年以上前所未有,能夠和平退位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曾有過,即使退位後也能保有1140萬土地在任何王朝都不曾見過(1140萬是法定繼承,正因為有滿清皇室的簽字才得到列強和國際認可),所以還要怎樣,是希望清朝一面拳打英吉利,腳踢法蘭西,帶領中國走向巔峰,然而把所有權力交給我們漢人嗎?

為什麼在滿清之前會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滿清卻到處割地賠款?軍都弩2017-11-09 10:05:20

閹割尚武精神,滿清不是首作俑者,但是是發展到極致者。

1。從北宋開國時起,宋太祖為避免五代時期武將篡位叛亂層出不窮的重演,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的策略,從此崇文抑武,嚴防內部叛亂,武將受到空前的打壓和抑制,加強了科舉取士的制度,刻意提高文官地位,貶抑武將地位,以至北宋一代對外戰爭一蹶不振,自此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受到嚴重閹割。

2。明朝開國雖然武力極盛,遠邁漢唐,但是朱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將武功赫赫的開國諸將屠殺乾淨,為保住朱家天下,恢復了宋代崇文抑武的老套路,所以明代往往文臣領軍,太監監軍,而且明朝中央集權更嚴重,發展一堆錦衣衛之類的密探,別說武將,就連文臣都是提心吊膽,不光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再一次被閹割,就連文人士大夫精神都被閹割了。

3。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原,靠的就是武力強盛,自然提倡尚武,但是隻對特定民族提倡,滿清以少數人口統治中原,對中原最大民族不能不防,當然對蒙古民族也是機關算盡,手段毒辣,防範漢民族的好辦法自然是重拾宋明的崇文抑武,不光是抑武,就是當兵也是三等四等兵源,清廷對滿族和蒙古就提倡尚武,刻意維持國語騎射,具有武力特權,但是對於漢民族,最好去科舉八股去吧,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又一次被閹割。

4。對於中國這樣大的民族,中央集權統治者最擔心的是內部造反,因為外敵入侵要麼可以憑中國龐大的體量被阻止,最不行可以送錢送女人賄賂買來平安,維持統治的最基本力量就是統治者的武力,如果被統治者具有抗衡挑戰這種力量的武力,統治者就會受到威脅,甚至被推翻,因此如果沒有比較大的外部威脅,中央集權統治者肯定不會提倡尚武精神,一定會崇文抑武,甚至文武雙抑,閹割掉尚武精神一定是最早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