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夜讀史記2020-04-17 11:04:23

說起李廣就不得不說那個千古名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為啥難封?和衛青有關嗎?個人認為縱觀李廣一生,自負,自大的性格是決定李廣一生磨難的主要原因,自殺也是其性格最終的體現。

我們對李廣的認知其實是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在裡面起作用,讀完《史記李將軍列傳》對李廣最大印象是什麼?能記下的更多的是傳奇的事蹟,而這些事蹟正好是滿足個人心中的英雄憧憬,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甚至自己就幻想是李將軍,李廣衝陷折關及格猛獸,斬將拔旗。以領數十人主動出擊與數千人中射殺對方大將,然後瀟灑離去。賦閒在家打獵,竟然一箭射進石頭,身陷敵陣竟然在數萬敵人中翩然離去,還斬首甚眾。這麼一位傳奇的將軍,卻到死也沒能封侯,而且憤恨自殺,難道不讓人嘆息嗎?這也是歷代詩人筆下李廣的形象,王昌齡的《出塞》詩中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高適《燕歌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而唐初四傑的王勃在《滕王閣序》更是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表達自己身世的艱辛和對李將軍的嘆息。這些都是千古名句,也影響了後人對真相的瞭解。

仔細品味《史記李將軍列傳》,第一次立功“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第二次立功,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取旗,顯功名昌邑下”,我們不得不承認李廣擅長格鬥。還有其他的功績嗎?真相是沒了。剩下的就是及其魔幻的經歷,擺空城計,射石頭,被抓後逃跑等等,司馬遷老爺子用動人的故事向我們傳達李廣是一個無畏、無懼、英雄、強悍的將軍形象。卻將李廣所有的失利,無戰功隱藏其中一筆帶過。最後李廣還得到了這樣評價“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如此高的評價,在後人眼中神一樣的存在。但問題是,無論哪朝哪代,軍人的升遷都是按照戰功來計算的,俗話說無功不受祿,就是這個意思。就算是衛青,漢武帝想封賞他,那也的先有戰功才行,有人說是漢武帝打壓李廣,想讓衛青建功。我就笑了,漢武帝讓衛青建功不假,漢武帝和李廣過不去有點想當然了,漢武帝還不至於。我們先看一下李廣的其他事蹟,李廣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各地都當過太守,沒有升職過一次,都是平調。為啥,估計是在任上激化了敵我矛盾,沒事挑起事端,只好被平調走。《史記》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估計漢武帝也是無奈的。心裡在淚流滿面:讓你做防禦防守就好了,別沒事出去撩了好吧!我們現在主要政策是安定!沒見我都和親了嗎?老待在一個地方你還不惹出大麻煩!調!調走!。

當然還有一個例子證明李廣的這種自大。元狩四年,李廣隨衛青出征,那時李廣年事已高,所以漢武帝讓他打側應。《史記》:“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

典型的自以為是不聽指揮,自作主張,自大!自負!結果貽誤戰機。而且他個人心胸也有些狹隘。 一次外出晚歸,經過霸陵因為不合漢制,霸陵尉不予通行。李廣便問他“你可知道,我以前是將軍”,霸陵尉回答“別說以前是將軍,就是現在是將軍你也不能過。這裡霸陵尉的話好像不太好聽,但至少他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嚴格執行。結果是什麼?《史記》:“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因為這麼一點個衝突,李廣記仇了,還實施報復了,此事雖然被武帝諒解,但作為征討殺伐、威震一方的軍中大將,對待一個小人物睚眥必報、恃強好殺的性格讓漢武帝有了深刻印象,在同僚中也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

所以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一開始“格猛獸”的評價應該是對李廣最中肯的評價,嚴格來說李廣個人能力極強,為人則太差,自大的性格,長期沒有戰功,不能封侯的現實,對李廣本人的心理也有極大的打擊,所以當他最後一次出征就完全我行我素急功近利了。而且變得怨天尤人滿腹牢騷,所以他死的時候說: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這和另一個英雄項羽在烏江自刎:“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戰之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有區別嗎?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一個人的歷史2019-05-06 19:10:41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遇到問題總是會給自己找藉口,而不是主動尋求解決方法。我稱這樣的人為缺少格局,只生長不成長,李廣就是此類人的典範。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李廣不能封侯,和衛青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因為決定能否封侯的關鍵在漢武帝,而不在大將軍衛青,賞罰之權必然來自於天子,這個道理是李廣一直沒有搞清楚的。

具體來講李廣不能封侯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政治立場不堅定,站錯隊跟錯人

七國之亂中,李廣做為周亞夫手下的先鋒衝動在前,身上多處受傷,但是依然勇武不凡。按道理,李廣是可以被封侯的,但是他在這個時候接受了梁王劉武的賞賜,這一做法觸怒了漢景帝劉啟。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要知道賞罰之權只能來自於天子,梁王儘管是竇太后的幼子,漢景帝的弟弟,但是他不是天子,接受他的賞賜,就意味著無視了漢景帝的權威。可以無能,但不能無智。

個人英雄主義的悲歌

李廣的英勇都體現在個人的勇敢上,大多數時候體現的是個人英雄主義。遇到匈奴人,李廣以其精湛的射術讓其知難而退;李廣被匈奴俘虜後,趁其不備奪取馬匹逃走,並在逃跑的途中將追擊的匈奴騎兵一一射殺;李廣由於缺少嚮導,在進攻匈奴的路途中迷路,延誤了漢軍匯合日期。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透過這些事蹟,我看不到李廣的將帥之才,只能看到個人的英勇。做為主帥被俘的李廣,那他的部隊又如何呢?可想而知。

鋒芒畢露的李將軍,忍氣吞聲的衛元帥

但凡能成就大事者,大多都低調能忍、堅毅不凡,如大將軍衛青就克己自律、隱精藏智。反觀李廣則不然,他不是忍不了,而是根本就不會去忍。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由於迷路,延續了大軍匯合的日期,大將軍衛青派人到李廣軍營詢問情況,衛青這麼做已經給足了李廣面子,念在他是老將、老臣的份上,不想過於影響他在軍中的聲譽。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但是衛青的苦心,並沒有得到李廣的理解。李廣說道:“我從軍幾十年,如今不過因為延續了行軍的日期,就要受到刀筆小吏的侮辱,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我決不能受這份屈辱!”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說罷便自殺而亡。其子李敢和父親一樣,將父親之死的這筆賬,記在了衛青的頭上,公開毆打衛青,為後來被霍去病射殺埋下了隱患。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龍武驍衛2019-05-06 01:28:17

李廣,秦朝名將李信後裔,文帝十四年,匈奴來犯,李廣以良家子身份從軍擊匈奴,由於善騎射,斬首不少被封為漢中郎。李廣以驍騎校尉身份從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之亂,昌邑城下勇奪叛軍軍旗大振士氣,立下大功,但私收梁王將軍大印沒有得到景帝封賞,畢竟竇太后玩命推自己小兒子梁王劉武繼位皇儲已經讓這一對親密的兄弟有些不對付,李廣來這一套只能說明情商低,就這麼錯過了他第一次有可能封侯的機會。景帝時期李廣任七地邊郡太守,能力是有的。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武帝繼位,召李廣執掌宮禁成為衛尉,公元前129年,李廣以衛尉執將軍印,率軍萬騎出塞,遭遇數萬匈奴大軍圍攻全軍覆沒,李廣隻身逃回被問罪,花錢消災成為庶民。之後霸陵尉得罪李廣,在李廣被武帝起用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霸陵尉洩憤。漠北之戰,衛青聽從武帝之言,並未讓李廣成為先鋒而是讓他迂迴,這並沒有錯。至於說衛青故意讓李廣迷路讓他不能參戰導致他不能封侯這種陰謀論挺無聊的,畢竟衛青五萬人馬是霍去病挑剩下的,是二師,還要分兵給李廣,而且漢軍需要長途跋涉遠涉漠北,對手卻是以逸待勞的匈奴單于本部精銳,衛青本部打的也很艱苦,最後愣是靠衛青的指揮才能取勝,斬首兩萬,迫使單于率百騎逃跑,衛青火燒趙信城乃還。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衛青回程路上碰到迷路的李廣,派遣長史帶去酒和乾糧給李廣,順便問問失期的事,畢竟作為大將軍他得寫報告給武帝,第一次去李廣沒給好臉色,衛青於是召李廣幕僚受審對質,李廣覺得幕僚無罪,親自趕到衛青幕府說了一通話,表示已經六十好幾,不願被刀筆吏侮辱,自裁。客觀來說李廣之死與衛青無關,但李廣認為衛青針對,衛青地位高,若是故意針對,加上自己歲數太大,註定難有作為,可惜這些都是李廣一廂情願。我倒是覺得衛青是一直比較尊敬李廣的,李廣自裁後,衛青是有敬有愧,這才在李敢刺殺衛青失敗後不予聲張保全李敢,否則走正常途徑,李敢以下犯上,也是必死,倒省了霍去病的事。

至於至死未能封侯,除了李廣自身原因,也跟命運有關,文景二帝雖是明君,但是他們對匈奴的策略還是以守為主,文帝曾言,若李廣生在太祖年間,可封萬戶侯。景帝時期李廣出任七地邊郡太守,鎮守邊境多年。武帝時期對匈奴策略轉為進攻,然而李廣善守,加上武帝時期李廣也已經漸老,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只能說,時也命也,自古美人嘆遲暮,不許英雄見白頭。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長春靈公子2018-01-13 23:25:10

毛關係都沒有。有詩云:“衛青有幸由天助,李廣難封緣數奇。”這是從術士角度分析的李廣至死未封侯是因為點背,還有就是李廣曾經殺降,而殺降是為將之大忌,前有白起就是前車之鑑。而從當時西漢的制度分析,尤其漢武帝時期殺敵斬首是軍功晉級最重要的標準是縱觀李廣一生對匈作戰,勝少負多,自己還險些被俘虜,實為盛名所累,霍去病斬殺單于祖父若侯產,俘虜國相,斬首數千而直接被封為冠軍侯。衛青頗為低調而從不仗勢欺人,對李廣也頗為敬重,只是李廣有時過於偏激,從其自刎就看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