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與風互語2019-11-04 14:19:03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I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北宋征戰方臘的主要軍事力量是宋江帶領的農民起義部隊,而征戰方臘打的也不輕鬆,致使梁山農民起義部隊損傷慘重,最後無聲無息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大家也許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哪就是被逼急了的兔子都是會咬人的,更何況是被逼急了的小股武裝力量,他的反撲還擊哪是很勇猛的,所以說窮寇莫追,是用鮮血總結出來的哲理。

要是宋軍去攻打方臘起義軍,以官軍當時的戰鬥能力,是撲滅不了方臘農民起義軍烈火的,因為方臘領導的起義軍在北宋時期戰鬥力也是很強悍的。

梁山宋江率眾英雄接受朝廷的召安後,朝廷就利用梁山農民起義部隊的力量開始了圍剿方臘農民起義軍,朝廷使的是一劍雙鵰之計,梁山打敗了方臘的同時,也使梁山起義軍的力量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就是朝廷的主要目的,假如宋江帶領的農民起義部隊沒能打敗方臘,是會愛到朝廷處罰的,所以宋江是拼上了梁山起義軍的全部家底才免強的打敗了方臘,自已的實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就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結果,梁山接受招安的起義將領的結果都是很悲催的,這個大家從書中都是知道的。

冷兵器時代,最兇猛的兵種就是騎兵部隊,大家都知道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多年,兇猛的金兵為何破不了關,可能大家並不知道吳三桂從袁崇煥手中接管了一支很兇猛強悍的騎兵部隊…哪就是聞名天下的關寧鐵騎,正是這支騎兵部隊使得金兵望關興嘆,也正是這支騎兵部隊隨吳三桂力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使得李自成一路敗北,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關寧鐵騎我在以前的回答中介紹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征戰了大半個世界,舉世聞名,可能大家並不知道隨成吉思汗征戰世界的也就是十五萬左右的騎兵部隊,正是這十五騎兵部隊,震憾了全世界。

而北宋追剿的遼軍殘部是一支久經沙場的騎兵部隊,雖然北宋十五萬大軍…但是他犯了兵家大忌…窮寇莫追,被逼急眼的遼軍騎兵殘部是會拼命反撲的,幾個衝鋒會使步兵方陣亂了手腳,接下來就是潰敗奔逃,所以北宋十五萬大軍敗北是很正常的軍事指揮失誤,很正常。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看法,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你的邀答。祝你快樂。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廣林5262019-11-03 14:46:34

數千騎兵擊潰10萬步兵很正常,遼軍戰鬥力不是吹的,宋軍戰五渣,鎮壓方臘農民軍很正常。因為農民軍更差,數千羯族人幾乎可以滅南方漢人軍隊,馬上民族與農耕民族作戰,馬上民族更有優勢。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納蘭談史2019-11-08 07:18:21

童貫在正史中是臭名昭著的奸臣,為人狠毒奸詐,善於向宋徽宗諂媚,在朝內結黨營私權傾朝野,後被宋徽宗委任西北最高軍事長官,由於他的無能,導致了北宋最精銳的西軍受到了巨大損失,北宋的滅亡和他有著很大的關係。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農民軍和遼軍

在正史中,童貫確實是鎮壓方臘起義的第一功臣,僅僅一年多就平定了方臘起義,但是方臘起義歸根到底只是一場規模和影響力都不大的農民運動,農民軍使用的武器簡陋,人數也不多,而且還是糧草短缺外無援兵的孤軍。

宋軍則不同,童貫動用的是宋軍中最精銳的西路軍,其中還摻雜著番兵,戰鬥力很強悍,人馬共計二十五萬上下,人數是農民軍的好幾倍,還有郭仲荀、劉光世、姚平仲等名將作為先鋒,並有各地州縣源源不斷的供給糧草,所以打不贏農民軍那才叫奇怪呢。

方臘的農民軍和北方遼軍不能同日而語。遼兵多是久經訓練的騎兵,單兵作戰素質很高,武器裝備也不錯,即便是宋朝的正規軍也難與之匹敵,更何況是弱小的農民軍。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遼軍與宋軍

雖然一直以來宋軍的整體戰鬥力遠不及遼軍,但畢竟遼國當時已經走向了下坡路,遼國皇帝被金人打的到處逃竄,遼國幾近亡國,這支如“喪家之犬”的遼軍也已成為了強弩之末,宋軍順著河北拿下燕京的任務很好執行。

再加上這次宋軍的人數是遼軍的十幾倍,動用的還是常年與西夏對峙的宋軍精銳西路軍,還有名將种師道的協助,童貫這次完全可以接著躺贏的,結果因為童貫驕傲大意,不聽良言導致指揮失誤,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最終十多萬宋軍被幾千遼軍殘部打垮,這場戰役也成為了千古笑柄。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總的來講,童貫這個人宦官出身,並不具備相應的軍事能力,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完全是因為加入了蔡京陣營,當時蔡京權傾朝野,憑藉著太師蔡京的扶持和討宋徽宗的歡心,童貫登上了北宋末年政治舞臺,再加上童貫的運氣不錯,宋末不少的名將不少在其麾下效力,勝利的功勞都歸屬童貫,失敗都推給下屬武將,就像這場戰役後,童貫讓种師道背鍋,自己卻很無辜的向宋徽宗哭訴自己帶將無方,頗有些奸臣小人作風。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老貓身敏2019-11-03 14:01:58

方臘只是一個宗教組織,沒有什麼真正的戰鬥力。那些所謂的起義,也是在區域性地區的烏合之眾,官兵一到,望風而逃。至於遼軍,宋兵最怕的就是騎兵,遼軍善於馬上突襲,宋兵被擊潰一點都不奇怪,加上當時的宋兵建制,根本無力抗擊入侵之敵的。制度造成宋軍的戰鬥力下降。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小奔說史2019-10-23 20:49:00

1122年正月十四,遼國中京(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陷落,此前,女真人已經勢如破竹般地攻克了遼國的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曾經雄踞北方,擁有五京的遼國,已經失去了一多半的領土,只剩下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和南京兩個彼此不相連的疆域。

四月,馬不停蹄的金兵拿下了遼國的西京,同樣馬不停蹄的逃跑的遼國天祚帝逃往夾山(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

遠在南方的汴京,宋徽宗陸陸續續接到情報,意識到遼國滅亡已經是指日可待,決定正式廢除宋遼之間的和約。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大宋宣和四年,四月十四日,宋徽宗委任童貫為宣撫使,率領十五萬大軍北上收復燕京。四月二十三,童貫抵達宋遼前線的高陽關。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五月十三,童貫將大軍分成兩路,東路軍的中心在雄州,由西軍名將种師道指揮,屯住在白溝;西路軍的中心在廣信軍(今河北保定徐水西),由辛興宗指揮,屯紮在範村。辛興宗是童貫部將,兩年前的方臘起義,正是在他指揮下得以平定。

對於此次伐遼,北宋上下都很有信心,宋徽宗的寵臣蔡京的兒子蔡攸,也被任命為副手,可見這場戰爭只被看做是一場軍事旅行。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原因有三:

一、強大的遼國已經被金軍打得分崩離析,天祚帝逃往漠北不知生死,疆域只剩下燕雲十六州一帶。

二、西軍是重文輕武的宋朝難得的精銳部隊,

他們世代

進行著對西夏的戰爭,

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普通宋軍比戰力高出很多。

三、西軍在撲滅方臘起義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1120年10月,方臘起兵造反,僅僅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攻破了江南六個州、五十二個縣。但在宋徽宗調來環慶路和鄜延路的西軍後,僅僅用了一個月就鎮壓方臘起義。

正因為如此,北宋上下對收復燕雲表現出了十足的信心,宋徽宗甚至給童貫制定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燕京老百姓簞食壺漿歡迎王師,兵不血刃;

中策:遼國主動投降,將燕京獻給北宋,可以讓其稱藩繼續統治;

下策:燕京老百姓不歡迎,遼國不投降,再看情況。

即,

“如燕人悅而取之,因復舊疆土,上也;耶律淳納款稱藩,次也;燕人未服按兵巡邊,下也。”

北宋立國上百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遙控指揮,開這個壞頭的是宋太宗。此次伐遼,既然已經撕破臉皮,就應該真刀真槍大幹一場,偏偏宋徽宗還要制定所謂上中下三策,這樣就讓前線軍隊無所適從,究竟是打還是不打?

大概是被宋徽宗的樂觀情緒傳染,在戰爭尚未開始的時候,童貫就讓人張貼黃榜,向當地漢人宣傳宋軍政策,開出了優渥的條件,大肆封官許願,稱如有人以燕京來獻,即可授宋朝武官最高階銜:節度使。

相對於北宋的天真,身處逆境的遼國表現出來堅定的抵抗決心,

“無多言,有死而已!

宋朝派往燕京和易州的三個勸降使臣,都被毫不猶豫地砍了腦袋。

此前,童貫得到情報說遼軍實力很弱,總數加起來萬人不到,於是宋軍的天真又變成了樂觀。五月二十六日,种師道在童貫一再催促下,進兵白溝(就是界河拒馬河),但他的軍隊剛剛過河一小部分,就遭到耶律大石率領的遼國騎兵襲擊,裨將楊可世的部隊遭遇損失最大。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第二天,辛興宗率領的西路軍也吃了敗仗。

看到東西兩路軍戰況不利,早就不贊成與遼國開戰的种師道決定連夜退兵回雄州,結果被遼軍發現,在雄州城下,宣撫司下令諸軍不能進城,估計是怕被遼軍乘機攻進城來。

但此時城內城外大亂,當時天驟黑暗,北風大雨,震雹如拳,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藉不可勝計。

十五萬宋軍PK一萬遼軍,完敗!

為何會有如此出人意料的結果?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原因有三:

第一,沒有做認真的軍事準備。

中書舍人宇文虛中就先後多次上書痛陳中央軍隊經費和戰爭物資僅僅是勉強夠用,邊境州縣財政、軍糧空虛匱乏、兵備鬆弛。邊境上沒有攻防器具,州縣也只有幾天的軍糧,被用來抵禦遼國的河朔軍,“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之須用百無一有……城戍守禦之物悉皆無備”,早就已經自我崩壞。

但這些現實因素,在藝術家宋徽宗那裡,根本聽不進去。

第二,盲目輕敵,天真的讓人瞠目結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發動戰爭是關係國家命運,軍隊生死的大事,北宋君臣上下居然認為遼國投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始終寄希望於和平收復燕雲,沒有真正的軍事行動的方案和決心,在兩軍對壘甚至已經開戰的時刻,竟然還命令不得向遼國釋放一箭一矢,導致失去主動。

第三,西軍長期與西夏作戰,擅長山地戰,對河北平原的地形不熟,對遼軍騎兵的突擊戰法不適應不熟悉。

宋朝一貫混亂的軍事體制又導致名義上是前敵指揮的种師道,處處受到童貫節制,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圖指揮軍隊。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戰後,童貫把罪責全推到种師道和和詵身上,奏劾种師道天姿好殺,臨陣肩輿,助賊為謀,以沮聖意。和詵不從節制乞行軍法。詔种師道押赴樞密院責授右衛將軍致仕(就是退休),和詵亳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

半年以後,宋徽宗不吸取教訓的情況下,再次北伐試圖依靠北宋自身力量收復燕京,結果五十萬大軍再次遭到慘敗,宋神宗以來儲存的大量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宋軍屍體佈滿了從燕京到雄州的百餘里道路。

完顏阿骨打公開對作為使節的趙良嗣說:“我聞中國大將獨仗劉延慶將十五萬眾,一旦不戰自潰,中國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為我有,中國安得之!”

北宋滅亡的禍根也就在這兩次伐遼中徹底種下了。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漩渦鳴人yy2019-10-22 17:38:02

關於這個你必須得看到北宋軍隊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戰術作為主體?

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也確實有些如如果將正規軍派過來作戰的話,農民起義軍確實支撐不了太長的時間,在趙匡胤建立了北宋政權以後,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在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軍事改革策略,那就是將各地的精銳軍隊全部抽調出來,集結在都城附近組成禁軍。

演藝裡面通常在那裡喊林沖是80萬禁軍教頭,當然進軍的人數到底有沒有80萬,不知道,但是人數絕對只多不少,而且這些軍隊都是北宋的精銳力量。

一開始的時候,方臘這支農民起義軍是位於南方在這個地方遇見的軍隊,大多數都是一些地方軍隊,中央雖然想過來管,但是隻要不影響中央的吃喝玩樂,也基本上不會去管這檔子事兒,所以作為最精銳的中央禁軍就一直待在北宋的都城附近,並不參與這件事情,童貫作為樞密使掌管的軍隊就是這一支中央禁軍。

他加入到討伐方臘的作戰行動之中,就代表兩件事情,第一,作為中央最強大的軍隊將會加入這場戰爭,加入對於農民起義軍的討伐行動,第二,這場戰爭將會得到北宋方面的全力支援。

所以在討伐方臘的作戰行動之中,其實更多的就是拿人拿資源往上面堆,把人家給活活耗死,那農民起義軍相比較於中央的正規,不的來講,戰鬥力的差距,還有軍隊的素質上根本就是天壤之別,自然抵擋不了來自中央最強軍隊的阻擊,如果這一回討伐沒有成功的話,那北宋的政府也確實有一些危險。

至於說在面對契丹人的時候,其實,北宋無論是軍隊補起等等方面都比人家要強,(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甚至別人都在那兒被女真人吊著打兒北宋只是去解決一下殘兵敗將,所以北宋更加有心理上的優勢,可就是這樣仍然還是打了敗仗,第一回人家派了1萬多人,第二回連面子都不給,連1萬人都沒有派滿,兩次討伐契丹人軍隊人數都在15萬以上。

這其中的原因跟北宋自身的問題有關。

北宋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另一個巔峰,當然相比較於唐朝來講,他的巔峰是體現在盔甲技術和弓箭技術上面,但是大唐王朝秉持的就是近身肉搏戰,所以大唐王朝的冷兵器特別的強,而北宋的冷兵器卻有一些失傳的意思,不是說它失傳了,而是軍隊方面根本就不想用。

這也就導致了北宋的軍隊一旦陷入到了貼身肉搏戰的話,那很有可能將會遭遇重大打擊,契丹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他1萬多人和後來的7000多人都沒有進行正面的強攻,而是選擇直接偷襲,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貼近自己和北宋軍隊之間的距離,使你的弓箭優勢徹底當然無存,而龐大的軍隊人數也使得你的盔甲就算再多也不可能全部裝備到,更多沒有裝備盔甲計程車兵成為了首先襲擊的目標,而這些被擊潰的北宋軍隊就好像一群豬一樣把自家人全給拱翻了。

仔細想想,如果契丹人率領軍隊強來偷襲,有一隻北宋的強軍能夠站出來抵抗住對方的進攻,那麼剩下的北宋士兵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回過來,對方人數比我們少,為啥不憑藉人數優勢把對面給堆死了?

而且還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到的就是契丹人在面對北宋的時候,天然的心理優勢,契丹與北宋的戰爭持續了很多年,但基本上來講勝多敗少白送也拿其他人沒有任何辦法,這一點本身的基本國情,本來他講打一次兩次敗仗,為什麼北宋有自己的防禦手段,你就算把我給擊敗了,我仍然龜縮在城裡面,你拿我沒辦法。

但是這帶來計程車氣什麼的問題卻是一個大問題,就好像一個運動選手一樣,它有一個對手一直粘著他,所以每次到了生死局,這個人總是處於劣勢,這就是長期以來被對手打敗之後產生的心理陰影所導致的副作用,軍隊計程車氣問題,這個東西說起來奇妙吧,他也並不奇妙,可說起來他很正常吧,也不正常,總之是一種很難理解的東西。

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其問題,極有可能決定一支軍隊的成敗,決定你這支軍隊究竟是一群綿羊還是一群狼!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維C牛奶咖啡糖2019-10-29 20:14:15

方臘只是想活下去,遼是想吃掉你。

方臘起義只是老百姓對北宋政權不滿,而爆發的,從起義一開始就沒有想著去推翻北宋王朝,只是想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而遼朝與北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政權,都想吞滅對方的國土,讓對方臣服與自己,因此,他們的目的不一樣,所以導致的結果也不同。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揚楊劉2019-10-19 20:25:34

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還是太弱,而且沒有什麼人才,千金易得,猛將難求。宋朝的軍事其實還是很強的,軍隊的戰鬥力強,如果硬碰硬的打,敵軍勝了也會給其造成很大的傷亡。宋朝主要是指揮有問題。輕敵,勞師遠征,不熟悉地形,當然會被遼軍騎兵打的大敗,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就像野狐嶺之戰一樣,金軍40萬也都是精銳部隊,照樣也被打敗,打的潰散,敵軍再追殺,造成的傷亡更大。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通向成功的路2019-10-29 21:47:27

我是“通向成功的路”,今天的問題我來回答:

我認為方臘起義軍人數雖然眾多,但都是烏合之眾。除去老弱病殘,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十萬人左右。而且幾乎都沒打過什麼仗,哪來的作戰經驗?他們不過是起義時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操練,人心又不齊,將領也不是有名氣的軍事家,很多膽小怕事的人一看形勢不好馬上就招安了。而宋軍有韓世忠,劉光世等名將,主將童貫也久經沙場,討伐溪哥臧徵,收復積石軍、洮州,攻打西夏等。方臘的軍隊遇到大宋這些正規軍豈有不敗之理?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宋軍出兵15萬攻打遼軍卻必敗,這是因為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向遼國的契丹統治者宣戰。隨後展開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先後拿下了東京(今遼寧遼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遼國一多半的江山已經落入金人之手,宋徽宗見遼國的滅亡指日可待,決定趁機攻打遼國,正式廢除宋遼之間的和約。

大宋宣和四年四月十四日,宋徽宗派童貫率領十五萬大軍北上收復燕京。本來童貫以為自己帶著這麼多人來不過就是來打掃戰場的,人多勢眾嗎!他們從上到下都覺得遼國已經被金國打得七零八落,宋軍浩浩蕩蕩地殺過來,只要那些遼軍的殘兵敗將見到他們就會望風而逃。但是他們想錯了。四月二十三,童貫抵達宋遼前線的高陽關。高陽的駐軍平日極少訓練,將驕兵疲,戰鬥力很差,作戰的兵器幾乎是一無所有。由於此地一百多年來從未發生過戰爭,地方官員也從未做過戰爭準備。都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他們從來不練,很多士兵連刀槍都不會用。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仗呢?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於是童貫天真的想:遼國被金國打得那麼慘,國力衰微,應該沒有力量抵抗我大宋軍隊的攻擊。我先不打仗,先派人拿著皇上的手諭去遼國招降,如果成功了豈不是不費一兵一卒,白撿了個大便宜!結果派去的三個使臣都被砍了腦袋。都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可見遼國抗宋之心有多堅決!

童貫見這招不靈,只得安排兩路大軍夾擊遼軍,遼國派耶律大石和蕭幹迎戰。耶律大石可是遼國的名將,尤其擅長以少勝多。童貫等人的本領豈能和耶律大石相提並論?碰上他,宋軍可是是夠倒黴的,大宋軍隊根本不堪一擊。1122年的5月26日,遼軍在今河北雄縣兩敗种師道大軍,30日,又在今河北涿縣擊敗辛興宗的另一路大軍。至此宋軍全線敗北。6月3日,种師道回軍往雄州,又被遼軍大敗雄州城下,至此宋軍差點全軍覆沒。這一訊息嚇壞了宋徽宗,徽宗聽說兵敗,害怕極了,馬上下令班師回朝。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家想想,宋朝之所以打敗仗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宋朝事先沒有做充分的戰鬥準備,以為去了就能收復燕雲,太過輕敵。

二、宋朝以為遼國被金國打得只剩半壁江山,國力衰微,士氣低落,無力反抗,低估了遼國的戰鬥力和誓死抗爭的決心

三、去攻打遼國的將帥比起耶律大石來說太無能。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看看大宋的這些軍隊連兵都不練,“將驕兵疲”,又怎麼能打得過頑強抵抗的遼軍呢?所以宋軍的十五萬大軍必然會敗給遼軍。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姜賀六渾2019-11-03 13:55:52

在鎮壓方臘起義時,主帥童貫(在西軍之中威望甚高,並且軍略也能支撐鎮壓戰爭),帶領西軍,沒有較大掣肘,故而征討方臘之戰順風順水。

但是在與遼軍交戰之時,宋徽宗所抱態度是北上接收燕雲十六州,統帥劉延慶能力遠遜於同輩,兒子被稱為“跑跑將軍”,可想而知劉延慶能力如何。並且西軍主力從陝西開到江浙地區,平定起義後又開到河北地區,以當時軍隊素質,遠遠無法恢復作戰能力,最終劉延慶在先鋒數千人戰敗後,下令撤退,不設殿後部隊,軍中號令遲滯,最終造成了十餘萬大軍潰敗的慘案,劉延慶本人最終也在靖康之變中身隕,可以說是死有餘辜。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深社會2019-11-04 08:09:34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先說“方臘起義”為什麼會被輕鬆鎮壓:

方臘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混雜著許多老弱病殘,而且都是臨時拼湊的農民,組織不嚴密,也缺乏明確的政治綱領,同時軍事訓練和作戰經驗幾乎沒有;

雖然方臘藉助農民對朝廷的反抗情緒發動的起義,可以憑藉人數優勢摧枯拉朽,風捲殘雲,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但對本來“重文輕武”宋朝來說,這些地方的軍力防衛本來就很薄弱;

等到與真正的宋朝主力中央禁軍和世代與西夏作戰的精銳部隊西軍作戰時,其武器裝備、人員素質、統帥指揮水平等,都不在一個層級上,再加上官方的招安,一個胡蘿蔔一個大棒,見勢頭不妙的農民團夥,逃跑的逃跑,招安的招安,“方臘起義”也就兵敗如山倒,很快被鎮壓。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

至於說15萬人被數千殘敗遼軍擊潰,這裡麵包含的因素就比較多了。因為戰爭的勝敗從來就不是靠人數取勝,方臘起義的失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人多的打不過人少的,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就是驕傲輕敵。

此次伐遼,上至宋徽宗,下至群臣百官,都認為消滅這些被金兵打敗的遼軍殘兵敗將會是易如反掌的,甚至連宋徽宗寵臣蔡京的兒子蔡攸,都被派出來任命為副手,可見北宋朝廷對這場戰爭是多麼的盲目自信和和樂觀,還以為是去平叛“方臘起義”的農民。

相對於北宋的樂觀天真,身處逆境的遼國則表現出了堅定的抵抗決心,把宋朝派往燕京和易州的三個勸降使臣,都毫不猶豫地砍了腦袋。看這陣勢,遼軍是上下同心,要破釜沉舟的跟宋軍幹仗了。

然而宋軍依舊盲目樂觀,不認真做軍事準備,對於邊境州縣財政、軍糧空虛匱乏、兵備鬆弛等這些現實因素,統統不做考慮,仍然幻想著和平收復燕雲,真是招安招上了癮。

等到戰鬥開打,才發現僅有的精銳部隊西軍,是擅長山地戰,對河北平原的地形不熟,對遼軍騎兵的突擊戰法不適應也不熟悉,再加上指揮混亂,十五萬的宋軍就像無頭的蒼蠅,成為了遼軍刀下的肉泥。

北宋軍隊輕鬆鎮壓方臘起義,為何會15萬人被數千殘敗的遼軍擊潰?豫笨笨2019-10-17 14:22:27

第一,方臘畢竟是農名起義,軍隊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朝廷的正規軍。第二,北宋朝廷重文輕武,而裡遼軍屬於遊牧民族,擅騎射,驍勇善戰。第三,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中原王朝便失去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