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為什麼總是遷都?

商朝為什麼總是遷都?老E看雜文2019-11-19 19:53:28

歷史文獻中,有所謂“前八後五”的說法,就是說在商湯滅夏之前,有過八次遷都,商湯之後,也就是商朝正式建立之後,有過五次遷都,遷到“殷”這個地方,是最後一次。之後250多年的時間,商朝再沒遷過都,終於算是相對穩定下來了。但有人說最後其實還是遷了,就是商朝最後兩三個帝王的時候,遷到了朝歌。這也不算遠,而且主要還是在這個地方附近。

商朝為什麼總把個首都遷來遷去的呢?

首先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商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朝代。

商朝是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它是封建制,分封各地諸侯管理地方政務,中央集權還沒有達到,自己的統治力達不到,只好封個人在那個地方鎮守,由他來管理地方,這就是封建。商朝也是這樣,它實際上就是部落聯盟的首領。

在這種統治的條件下,商朝的都城為什麼老總是遷徙不定呢?學者們研究出來的原因,大概有四種答案。

1。一個是說因為水災。

古代建城,都是要建在河流岸邊,殷墟這裡就是,建在洹水岸邊。水邊生活便利,但是,河流如果氾濫,就會直接威脅到城市的生存。最典型的例子當然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歷史上黃河幾次大改道,從北面在天津的位置入海,到向南奪淮河入海,到現在從山東東營入海,每次改道,都會在下游形成很大範圍的黃泛區。洪水真的是武器,所過之處,什麼城市都會被夷為平地。古人建城,講究有山有水,比如後面要說的洛陽,山南水北為陽,洛陽就是在洛水之北,自然就叫“洛陽”。在水邊建城,就有可能受到水災的威脅,洪水氾濫淹沒了家園,就要被迫遷都。

2。生產力水平低

那時候生產力水平實在低下,當一個地方土壤肥力下降,再也沒有好的收成的時候,就要遷都。但是殷商在殷地定都之後,200多年都沒有動地方,顯然這個說法也不太靠譜。

3。內亂說

最有可能的說法,就是“內亂說”。傳說盤庚之前有九世之亂,就是九個世代為了繼承的問題打成一團。那麼盤庚乾脆把都城遷走,斬斷貴族跟原來土地上的利益聯絡,重新洗牌,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辦法。

4。遷都就食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這個時代的生產力還是太低下了,城市的出現和發展,可能讓農民耕種的糧食根本無法供養城市的人口,而糧食運輸在古代的成本又非常的高昂,所以不如天子就帶著自己的從屬,乾脆遷都到物產豐富的地方去,直接享用當地的農業收成。這在古代,叫“就食”。歐洲中世紀的國王,經常這麼幹。他們長年在自己的國土上巡遊,一方面是巡視自己的國土,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