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明英宗的諡號如此名不副實?

為什麼有人說明英宗的諡號如此名不副實?墨聞2019-12-27 21:45:19

先糾正一下,明英宗朱祁鎮的英是廟號,他的諡號很長,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字是睿,所以可以稱他為英宗睿皇帝。

古代是有明確的諡法的,因此諡號理應符合人物生平表現。但是後來皇帝的諡號字數膨脹,逐漸失去了這個功能,取而代之能基本判斷皇帝生平表現的就是廟號了。

然而廟號在周漢時期僅有為的皇帝才配擁有(比如漢武帝是世宗,漢宣帝是中宗)。漢之後每個皇帝基本都有了廟號,前期皇帝取廟號比較簡單,用好聽的字就行了,後代有了前代的參考,也會綜合前朝皇帝的表現來對比。

對於英宗的廟號,可見他兒子憲宗實錄裡關於他的廟號的廷議:

大行皇帝德性聰明,天資英武,曩在幼衝之歲,夙承紹統之尊。覆育法乎乾坤,群生鹹遂;光華揭乎日月,普照無遺。隆孝餋而得聖母之歡心,溥愛誠而全宗親之和氣。政修鉅細,惟成憲之是遵;德懋始終,故大綱之益正。用人必詢於眾,祀神務致其嚴。雖細行而克勤,於萬幾而獨斷;文命敷於華夏;信由協中而致和,武功服乎外夷,罔不革心而效順。先後在位二十有三年,培邦基之鞏固,衍國祚於靈長。方之古昔,繼體守成之君未有盛於大行皇帝者也。不幸奄茲遐棄,慟切臣民。必有羙稱,永昭功德。臣等謹摭聖神之跡,用陳群議之公。大行皇帝尊諡宜天錫之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廟號英宗,臣等拜手稽首謹議。

可以發現除了吹捧還是吹捧,最後定廟號英宗。但是如果說一個處於上升期的統一帝國的皇帝與北邊遊牧民族開戰而被俘虜,不說名字大家都還會以為在說靖康之恥呢。說一下土木堡之變吧,簡單來說就是明朝集結了京師加地方精銳共二十萬人北征瓦剌,對面大約2-3萬軍隊,最後結果是大明這邊死傷超過十萬,皇帝被對方在土木堡這個地方俘虜,朱祁鎮也達成蒙古草原一年遊的歷史級成就。而土木堡之變之所以沒有演變成國土淪喪,朱祁鎮之所以能夠返回故土,靠得是他的弟弟景泰皇帝和大明第一國士于謙死守北京城,最後打穿了瓦剌,恢復了大明對瓦剌的強勢地位。要不是大明這一批忠臣義士,朱祁鎮早就變成亡國之主了。

一年後對面放回了朱祁鎮,他弟弟因為坐上了皇位又不想放權因此在南宮軟禁了他。當然可以說他被軟禁期間生活很慘,但是他還是堅強地在南宮生了三四個孩子。

後來他弟弟病重而且無後,一群小人擁立他重回帝位,為了報他弟弟軟禁的仇廢除景泰的皇帝身份也就算了,他把于謙和陳文都被殺了。你要問罪名是什麼,罪名是擁立藩王,圖謀不軌。你要問有證據嗎,證據目前還沒有,但他們就是這麼想的。我的天,你這不是莫須有嗎!

那一群扶持他第二次登上皇位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呢,一個武臣石亨後來因為權力慾太強幹預朝政被處死,一個太監曹吉祥後來和自己侄子陰謀造反失敗被殺,一個文臣徐有貞當初土木堡之變時因為提議遷都回南京被于謙怒斥。

土木堡之變的起因是太監王振好大喜功,希望帶著皇帝去自己老家顯擺一下,他稀裡糊塗地就去了,就被俘虜了。結果第二次登基後他還為王振修祠呢。

在武功方面表現為負,大臣卻昧著良心寫“武功服於外夷”;被褒為“協中而致和”,你把功臣殺死了致哪門子的和。甚至說“繼體守成之君未有盛於大行皇帝者”,守成之君能守成這樣也不知道他還有沒有臉去見列祖列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