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Sabot穿甲哥2020-03-13 21:01:41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這要麼就是《三體》看多了,要麼就是電影看多了…

直截了當地說吧,想法很美好,但是非常的不現實。

為什麼說題主所說的動能空空導彈不現實,穿甲哥簡單就這個問題說三點吧:

一.導彈的結構強度不足:

題主在題目描述裡寫的是“穿透敵機”,那我們把這款導彈當作是一款空空導彈吧。畢竟能像熱刀切黃油一樣撞穿幾輛坦克的導彈,在21世紀上半葉是不太可能出現的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由上圖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空空導彈的彈壁是非常薄的,換言之空空導彈不可能有很強的結構強度

。那有沒有可能給空空導彈頭部換上堅固的實心金屬彈頭,使其獲得超強的穿甲效能呢?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恭喜題主,真的可以。若一枚飛行速度2馬赫的空空導彈與飛行速度1馬赫目標的目標追尾相撞,相對速度也有1馬赫,若是迎頭相撞二者的相對速度更是高達3馬赫。一枚數十上百公斤重的金屬動能撞擊戰鬥部以如此高的速度直接撞擊,是一定能把現有的飛機撞個七零八落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陸地上坦克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這也是一種長桿狀的純動能彈藥。一枚彈著速度約1000m/s(不到3馬赫)、由高硬度合金打造的APFSDS,能夠擊穿數百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板,追求結構減重、採用輕質材料的航空器是不可能承受這種撞擊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但問題來了,

越是細長結構的穿甲體,在擊穿目標的過程中發生斷裂的機率更大。

畢竟實心的APFSDS在擊穿目標的過程中都能發生彈芯結構斷裂的情況,用輕薄得多的鋁材打造的空空導彈彈體在擊中目標後,同樣是有很大機率發生斷裂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更加麻煩的是,空空導彈不是炮彈。戰鬥部實際上只能佔導彈中的很小一部分,其餘的空間都被火箭發動機及其燃料、導引系統等佔據。APFSDS尚且是一個整體的實心穿甲體,空空導彈可是由數個相互分隔的子系統前後連線在一起的,結構強度比前者要差得多。

在發生劇烈撞擊時,由諸多子系統組合而成的空空導彈比一體式實心結構的長杆穿甲彈更容易斷裂。

況且縱使戰鬥部的結構強度再強,也不能保證導彈在撞擊目標的同時,脆弱的發動機不損毀、戰鬥部不損毀、控制舵面不損毀、彈體不發生斷裂啊。

二.空空導彈導引頭效能有限及其安裝位置的特殊性: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現有的空空導彈彈徑多在127~152mm,太大太重會影響導彈的掛載效能和飛行效能。那這也就意味著,空空導彈內部最大也僅能搭載口徑120-150mm的導引頭。目前來看,這種小口徑的雷達/紅外探測裝置的精度和功率都普遍有限,能保證在錯綜複雜的空戰環境中把導彈送到敵機周圍5m的範圍中並且引爆,就已經堪稱是當下第一流的空空導彈了。(也正是因此,現有的空空導彈無一例外地都採用了近炸模式,以最大限度彌補導引頭精度的不足。)

也就是說,即便是當今最先進的導引頭,也不可能保證空空導彈能夠和目標直接撞擊。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而且無論是主動/半主動雷達制導還是紅外製導的導引頭,為求最佳的探測和跟蹤效果,都會裝在導彈的最前方。

也就是說,題主所描述的動能撞擊空空導彈,在堅固的動能彈頭撞擊目標之前,最先與目標發生撞擊的應當是極為脆弱和敏感的、裝滿精密電子元件的導引頭。而且在導引頭與目標撞擊減速後,隨後的動能戰鬥部由於巨大的慣性,非常有可能會直接從後方把導引頭撞毀……

然後在第一次撞擊後,儘管實心金屬戰鬥部完好無損,這枚導引頭損毀的導彈也就成了徹頭徹尾的瞎子了。

三.空空導彈的機動性有限: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同樣還是上面的那個問題,空空導彈口徑和長度都非常有限,也就只能搭載尺寸有限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當今的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短則3-5秒,最長者也不會超過20秒。在發動機熄火後,導彈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了,而每次透過控制舵面對導彈飛行方向的修正,都會損耗寶貴的動能。

至於題主說的,空空導彈在撞擊若干目標後還有燃料自行返回基地,那可能是下下個世紀的黑科技新能源吧。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如果導彈做出了過大的機動,損失了過多的動能,是完全有可能錯過目標或是由於速度不足無法追上目標的,甚至也有可能出現由於過載過大將導彈彈體結構拉斷、導彈失控滾轉的情況。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因此,在空空導彈命中目標的過程中,導彈的飛行路線更趨近於一條直線而非是一些影視作品中所表現的曲折曲線。那麼如果目標透過機動或是誘餌彈使得導彈的第一次攻擊落空,那麼空空導彈是不可能再有足夠的動能回過頭來、做出第二次攻擊動作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同樣地,導彈導引頭的探測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導彈與目標的相對距離、相對位置、攻擊方式是追擊亦或是迎擊,都會大大影響導彈導引頭的表現。在機動的過程中,若是導彈做出過大的機動動作,或是目標進行了成功的規避動作,都有可能使得導彈導引頭丟失目標。

四.總結:

只能撞一次、還很難撞上、還要一撞就毀。

題主所設想的能反覆使用、一次攻擊多個目標的動能空空導彈在今天的科技背景下,無疑於天方夜譚。在可預見的未來,也面臨著許許多多難以克服的技術壁壘。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史海淘金客2020-03-21 15:06:34

淘金客:題主是覺得《銀河護衛隊》裡,勇度和他的亞卡哨箭很厲害吧?哈哈,我也想要一支吹口哨就殺人,還一口氣穿好多個人的箭!不過,動能彈多次攻擊是不可能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動能導彈其實已經有了,不過不是用來打飛機,是用來打更堅硬的坦克的!美國研製的,裝在“悍馬”車頂上,利用超高的速度來穿甲,一般的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抵抗動能穿甲彈的能力都不強。不過這種導彈沒有最終服役,因為如今的世界上,敵方坦克對美國的威脅並不大。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另外,用於攔截彈道導彈的動能攔截器也是不爆炸的。相對速度極快,碰上就完蛋,制導精度夠高,的確可以不用裝炸藥。空對空導彈也有不裝戰鬥部依靠動能毀傷敵機的設想。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甚至對地導彈也出現了“血滴子”版“地獄火”,依靠動能殺傷部擊毀車輛而不造成更多的附加傷害。

但是題主想的多次反覆殺傷還是不可能的。動能導彈依靠巨大的動能殺傷目標,自己也受到相同的反作用力,可以說與目標是同歸於盡,導彈上精密的制導系統、資料鏈肯定是全部完蛋,動力系統中沒用完的燃料很可能燃燒爆炸……

即使全都完好,想再次攻擊另一個目標也幾乎不可能,機動性、燃料都不允許。與其挑戰這樣的難度,還不如向另一個目標再打一發導彈算了,這樣還能同時擊毀多個目標。何必非要學勇度呢?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紅色手電筒2020-09-13 08:42:56

美國人曾經研製過一種動能反坦克導彈,不過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美國的MGM166導彈就是這樣一種純粹利用動能的反坦克導彈,這東西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發射一根鎢合金棒,利用高達1500米/秒的速度,對於5公里內的對方坦克目標進行攻擊,這個東西的穿甲深度可以達到900毫米的均質鋼板,應該說這個威力是相當大的,就算是現在,複合裝甲對於穿甲彈的防護水平也就是相當於700~800毫米的均質鋼板。

但是,這個東西的侷限性也是非常大,除了給坦克開孔,別的幹不了。而且它的重量非常大,只能裝在各種車輛上,使用遠遠不如普通的反坦克導彈方便,而且用途也不像普通的反坦克導彈什麼碉堡、掩體、建築物、甚至包括軍艦都能湊活對付,同時普通使用錐形藥罩的反坦克導彈目前的破甲深度也達到了1400毫米左右,對於現在的複合裝甲也是能夠保證擊穿,所以這種用途單一、使用不方便的導彈也就沒繼續發展下去。

圖片來自網路。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王司徒軍武百科2020-09-22 19:09:02

目前採用動能攻擊的導彈戰鬥部很多,但能在打擊完一個目標後,再去攻擊別的目標的導彈還真沒出現。

目前採用動能攻擊的導彈主要體現為“HEAT戰鬥部”、“特種彈頭”、“動能殺傷器(KKV)”等三種。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HEAT是老技術了,主要用途是反坦克,通常我們稱之為破甲彈。從RPG火箭筒到各種反坦克導彈、末敏彈、反坦克雷,使用的都是這種技術。

破甲彈的奧秘在彈頭技術上,它的內部裝藥呈錐形空心狀,然後還頂了個喇叭一樣的金屬藥罩。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當破甲彈戰鬥部接觸目標時,空心裝藥會形成定向爆破,從而推動金屬藥罩軟化變形,被動能炸成一個名為“自鍛破片”的金屬彈丸,實現穿甲。

正因為HEAT的穿甲源於對自鍛破片的製造和推動上,所以它可以忽略反坦克炮彈因飛行距離造成的動能衰減問題,對HEAT而言,它只是在合適距離完成爆破而已。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所以,雖然HEAT是動能打擊,但它沒法再來個第二次,因為它的力量來自於空心裝藥爆破的那一瞬間,打完也就完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特種彈頭是一種為了減少爆炸殺傷影響而設計的新型導彈戰鬥部,比如美軍給地獄火導彈安裝的“忍者”動能彈頭,他們用這種彈頭進行斬首定點清除,成功刺殺了伊朗蘇萊曼尼將軍。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忍者”戰鬥部沒有爆炸力,但它能在攻擊目標前,彈出幾根長長的刀刃。利用導彈的飛行動能,這些旋轉的刀刃可以輕易將汽車中坐著的人大卸八塊。

但是,因為“地獄火”導彈中的燃料並不支援長時間的飛行,導彈的強度也不足以在扎入一輛汽車後仍然保持完好,所以“忍者”戰鬥部是不可能飛出來再進行第二次攻擊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小型導彈的飛行時間其實並不長,還是以地獄火為例,它的射程只有8km,速度為391m/s,內裝的固體燃料只有那麼點,飛一點少一點,根本不可能支援動能攻擊後的變軌。

再說了,火箭發動機的可靠性其實也沒人所想的那麼強,它們是被作為一次性零件生產的,僅保持火箭飛行時間內的穩定工作就行了,要變成多重攻擊,那麼成本將飆升。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動能殺傷器(Kinetic Kill Vehiele,KKV)”是“薩德”等導彈裝備的動能彈頭殺傷系統,專用於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目前這種技術主要由中美兩國掌握。

KKV技術因為省略了爆炸戰鬥部和引信,所以有體積小、重量輕的優勢,而且透過導彈的加速度,它能獲得高於TNT的撞擊殺傷能力。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但是,看功能就知道了,KKV是一種對付彈道導彈的攔截武器,人們不可能讓一款武器去攔截了A導彈再去攔截B導彈,那純粹是給自己找事兒,以現代的科學技術,能把“快遞”們攔下來都得燒高香謝天謝地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可以預見,如果未來要搞可多重攻擊的動能導彈,那麼這種導彈的發動機可靠性、撞擊後可靠性,零部件強度等都要提高,如果代價超過了再製造一枚導彈的,還提高了作戰難度,那不是得不償失麼?

不過,科學的發展往往是超過人們推測的,也許未來會出現一種半導彈半無人機的智慧化裝置,它們穿梭於天空,靠撞殺對方的飛機作戰。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也有過一些智慧反直升機雷的幻想,人們可以在地面隱藏設定一些能主動索敵的無人機巢,當直升機飛過時,便會有無人機飛出,直接撞擊對方螺旋槳。如果攻擊後仍然保持正常運作,無人機會繼續回到地面潛伏和儲能,這也算是一種比較貼近重複利用概念的裝備吧。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魑魅涅槃2020-08-31 11:41:03

非常有可能,畢竟對於現代很多導彈、炮彈而言,雖然根據作戰型別可分為高爆、杆式、破甲彈、穿甲彈等不同型別的彈藥,但是根據彈頭內部是否裝藥、裝藥量多少又可分為化學能彈頭和動能彈頭兩種主流形式,比如我們大家知道的穿甲彈就是動能彈頭、榴彈就是化學能彈頭等。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而且現實中依靠動能卻能成功“以卵擊石”並取得成功的案例數不勝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隻體重只有十幾斤的大雁卻能將一架起飛重量上百噸的客機擊落“慘痛事故”,而

大雁之所以能夠以卵擊石並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大雁撞擊客機時的飛行速度等於飛機的速度+大雁的速度之和,所以就這樣肉身的大雁單單依靠強大的動能就能成功擊毀金屬製成的客機。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但是不管是對於榴彈還是穿甲彈雖然殺傷方式不一樣,但是對於這兩類彈頭而言,都存在射程不足、威力不夠這兩大痛點,但是決定射程遠近和威力大小又直接和藥室容積和炮口初速有直接關係,比如大口徑火炮為了增加炮口初速繼而增強彈頭的殺傷動能大小、或者是為了增加射程而選擇容積更大、身管倍徑更大的基礎引數設計來提升火炮最大射程(當然和炮彈型別也有一定關係)。但是不管是提升射程還是增加殺傷力背後都直接和火炮最基礎的膛壓有直接關係,比如要想增加殺傷動能大小,肯定是炮彈的質量越重越好,但是炮彈重量大了以後有會增加炮彈的重量和降低炮彈的射程,同時因為重量關係還會一定程度上降低炮彈的動能點高低。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所以自古以來雖然關於如何提升炮彈乃至導彈的射程和殺傷力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好像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最為經典,比如要想增加炮彈的殺傷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炮彈作用在物體表面時的速度大小,這樣光是依靠強大的動能即可摧毀擊穿更厚的防護,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脫穿彈、鑽地彈都是依靠更高飛行速度賦予其強大的動能來實現更深的穿透深度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再比如對應到炮彈射程和炮彈精度上來說,因為大部分炮彈或者導彈在離開炮管或者發射助推器後,導彈或者炮彈的餘下飛行過程全部都處於無動力飛行狀態,那麼最終射程的遠近、精度的高低完全由導彈、炮彈自身決定。

但是如果炮彈能夠在離開炮管的時候速度更高一些,那麼在氣象外界條件不變、炮彈自身效能不變的前提下,光是稍微增加的炮口初速優勢,就能實實在在的提升近1/5的射程增量不是問題。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而且對應到最終的殺傷力上來說,如果是同樣擊毀一個高等級防護建築物的話,傳統的化學彈頭必須裝有更多的炸藥才能產生更大的殺傷力,繼而摧毀整個目標,但是結果就是炮彈的體積、重量都比較大,而且受體積和重量因素影響,炮彈的射程和打擊精度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但是如果換成僅依靠強大動能便能擊毀目標的動能彈頭的話,首先炮彈自身的體積和重量會變得很小、很輕,那麼更小體積下有著更低的風阻係數和更低的重力系數,不光能夠簡化和縮小火炮的體積和重量、降低發射平臺的整體重量和增載入彈量,而且在保證更遠射程的前提下,還能在炮口初速衰減率更低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強其穿甲深度。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而且動能彈頭已經出現了很多種,比如我們大家知道的坦克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就是動能彈頭,因為其彈頭也就是彈芯就是一枚純鎢等高強度金屬合金製成的彈芯;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再比如更高階,全球範圍內具有這種技術的國家也不過三家的——-中段反導系統,其反導攔截彈雖然體積和一枚輕量化洲際導彈差不多,但是其彈頭部分並不是高爆炸藥等,而是一枚動能攔截器,主要就是依靠更高的速度下,與敵方核導彈接觸後將其攔截粉碎,成功實現中段反導目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軍武吐槽君2020-03-18 15:35:43

別說以後了,就說說現在吧!動能導彈,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自身的重量加速度所產生的動能,直接擊中從而摧毀目標,無需依靠裝填的炸藥進行二次爆炸性毀傷。實際上這種導彈早就已經出現了,美國宙斯盾戰艦裝備的標準3導彈一共擁有兩種型別,第一種是破片面毀傷攔截彈,第二種就是動能攔截彈,彈頭由高強度的合金耐熱合金打造而成,依靠其13馬赫的最高速度碰撞目標後產生超過1億焦耳的貫穿動能徹底擊碎目標。標準3採用火箭發動機為動力,依靠衛星和雷達制導進行追蹤,使用穿甲硬碰硬動能毀傷目標,是典型的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標準3動能彈頭版

標準3採用動能穿甲戰鬥部看似不起眼,實際上這裡面滿滿的都是黑科技!首先動能戰鬥部對於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因為它必須要準確的直接命中目標才有殺傷力,差之毫釐則失之千里!尤其是在攔截彈道導彈和衛星等超高速飛行目標時,其難度絲毫不亞於數千米外用線穿針眼!標準3採用艦載宙斯盾雷達作為主要制導方式,衛星制導進行中段輔助調整,末端則採用空空導彈最常見的紅外製導,多重複合制導加持,才能做到真正的一擊命中!但即便如此,標準3對於彈道導彈的攔截試驗仍然多次失敗,可見其難度之大!而蘇聯為了避開精度帶來的技術難題,直接讓彈道導彈攔截彈使用核彈頭,可以說是又走了另一個極端。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標準3導彈攔截彈道導彈示意圖

除了對於精度的要求高之外,動能彈對於內部元器件的抗壓能力也非常人能夠想象。標準3導彈的最高速度達到13馬赫,每秒飛行距離高達4。4千米!在這麼高的速度下,火箭發動機、導航電子儀器等承受著超過10個G以上的過載,各種複雜的電路、焊接點發生一點點脫落就可能導致整個導彈解體!而與空氣摩擦產生的上千度高溫又無時無刻不對薄薄的導彈外殼進行酷熱炙烤!所以要造動能導彈,沒有超強的工業實力,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除了動能導彈外,近年來在打擊恐怖組織時,為了精準的執行斬首行動而不至於傷及平民百姓而導致輿論壓力,許多戰鬥機在投放精確制導炸彈時會將是戰鬥部更換為水泥,而這就是所謂的水泥彈。美軍研製AGM-114R9X對地攻擊大刀導彈也是動能彈的傑出之作,這種導彈由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改進而來,射程達到8千米,由死神無人機投擲之後,會在接近目標之前釋放出6個刀鋒般的彈翼,依靠重力加速度產生的動能,這六片彈翼能夠直接將目標切碎,甚至連鋼鐵結構的汽車也會被分割,著名的基地組織頭目阿布·卡亞爾就是被這種導彈所斬首,而這種不會爆炸的導彈也是一種典型的動能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R9X刀片動能導彈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R9X導彈實際攻擊效果

動能導彈的打擊精準度雖然不錯,但是毀傷力太弱,無法達到面殺傷效果,所以現在各大國又開始爭相研究動能炮彈。這種炮彈完全就是一個實心金屬彈丸,無需另外增加多餘的電子裝置,因此可以承受極高的速度。這種炮彈的重量通常超過一百公斤,由電磁炮發射,初速就可以達到15馬赫以上,達到彈道最高點後,藉助於重力加速度可以俯衝至20到25馬赫以上。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美軍研製的電磁炮彈,實心金屬結構

由於重量大、速度快,即使內部沒有裝填炸藥,在落地時依舊如隕石墜落一般殺傷力巨大,一顆100公斤的電磁動能炮彈就可以完全消滅1000平方米內的所有有生目標,絕對是次時代的大殺器!受制於超大功率電磁炮的研究進度,實心動能炮彈目前仍處在理論和試驗階段,但是一旦列裝,必然將改變現代戰爭的形態!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電磁炮彈採用類似於坦克穿甲彈結構,外部有一層用於在電磁軌道加速的彈託,出膛後彈託脫落,露出實心彈體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相忘江湖36662020-03-16 12:04:00

動能導彈現在就有啊,薩德導彈就是靠動能反導的,好像歐洲的流星導彈也是靠動能擊落飛機的。。。。但是既然是導彈,那固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幾十秒而已,就不用想著回收再利用了[摳鼻][摳鼻]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叢瑞軒油畫2020-03-17 07:04:34

把研究殺人武器的智慧金錢物力人力,都用到造福人民生活,人類幸福極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時光之心152020-03-15 19:27:52

大部分空空導彈不是撞上敵機載爆炸的,而是隔一定距離就爆炸,飛出去的破片把敵機弄壞,這樣導彈稍微不精準也沒事,飛機脆的就紙糊的一樣,現在完全沒有威力不夠的問題

等啥時候飛機有貧鈾裝甲,再考慮“動能導彈”吧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小瘋瘋342020-03-13 12:53:55

“穿針引線”式的導彈?不能說他有用或者沒用吧……它超過了我的理解範疇,沒法評論。

如果你有更具體的想法,哪怕是大概的想法,都可以給國防科工委發郵件。不用怕你的想法成熟與否,也不要怕是不是“過分的不符合邏輯”,可能只是不相干的一句話,如果能給我們的“大能”們靈感,便是功效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論道今朝2020-08-11 22:59:53

能夠重複使用,而自身不受損傷的動能導彈。想法不錯,題主應該去航天科工發揮你的特長!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這種導彈首先需要具備一下特點:1、彈頭的頭部、彈翼堅硬。2、速度快,動能大。3、具備制導或人工智慧。4、彈頭自帶足夠燃料。5、支援衛星導航。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

彈頭的頭部和彈翼不夠堅硬的話,導彈不能重複使用;沒有彈翼難以機動變軌飛行。速度不夠快,動能就不大,難以對飛機一撞即毀,容易跟隨飛機一起墜毀。沒有制導或人工智慧的話,不能機動攻擊飛機,也不會返航,更不能連續攻擊其他飛機。彈頭不能自帶燃料的話,航程受限,連續攻擊和返航就難以實現。沒有衛星導航也不能實現返航。說起來容易,做出來難。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淡看浮華笑滄桑2020-03-14 20:03:26

動能防空導彈目前已經有裝備,主要針對彈道導彈防禦,也有一款是針對飛機的動能防空導彈,但不是主流!至於題主提出的動能導彈在碰撞殺傷後還能再次使用,這種技術目前還無法實現!畢竟能抵禦高速撞擊還能回收的,目前的材料科學還實現不了!

以後是否會出現“動能導彈”?核燃料電池2021-01-27 20:38:37

美國有種陸基反裝甲導彈就是動能彈頭,彈身細長,發射箱可以整合到悍馬車頂,但沒有回收功能,都是一次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