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歷史大探秘2020-05-19 05:56:37

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首辛棄疾寫的耳熟能詳的宋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宋武帝劉裕當年北伐的氣壯山河,對比之下宋文帝劉義隆三次北伐卻慘不忍睹。為何短短三十年,兩位皇帝的北伐結局差距如此之大?經此一戰,劉宋王朝積累發展的三十年建設成果付諸東流,國力日衰。

宋文帝自負,好大喜功

宋武帝剛駕崩,北魏就佔領了河南山東部分劉宋朝的城鎮。文帝即位後,派遣使者前去北魏要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歸還所佔劉宋城鎮,拓跋燾一笑了之,不予理睬。宋文帝劉義隆大怒,立即發兵北伐,剛開始取得少許戰果,但入冬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北魏大軍紛紛渡過黃河,殺向宋軍,宋軍大敗。可是宋文帝並不甘心,一心想恢復宋武帝時強盛的局勢。面對國內無名將,朝中一片反對北伐的浪潮聲和士兵士氣低落的情況下,依然發動了第二第三次北伐,結局依然是無功而返,自己也在太子發動的政變中被殺。

宋文帝錯誤估計形勢

宋文帝認為自己經過三十年的建設發展,國力肯定比武帝時期強勢,武帝時期尚能取得如此大的戰果,自己這時候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戰果。可是他忘了劉宋王朝在發展的時候北魏也在發展,北魏太武帝也是一代明君,自己卻不如當年的武帝。在經過第一次北伐慘敗後,又分別在北魏與柔然等國作戰時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駕崩國內無主時進行第二第三次北伐。自認為時機很好,殊不知北魏早就預判到劉宋會趁機北伐了。在經過第一次北伐的交手過後,北魏已經深深瞭解了劉宋的國力和軍隊的弱點,就算是兩線作戰,依然能輕鬆取勝。反觀劉宋國力日漸衰微,內部不團結統一,老百姓苦不堪言,這樣的劉宋焉能取勝?

宋文帝戰術策略錯誤

第一次北伐已經瞭解到了自己以步兵為主,在北方平原不是北魏騎兵的對手,確仍然忽略水軍的建設,邊防重鎮疏於防備,防務空虛,經常受北魏侵襲,守備力量依舊薄弱。後兩次北伐基本上採取相同的戰術,分東西兩路大軍分別進攻,兩次都是東路水軍失利,導致西路軍無功而返。而且宋文帝還在距離前線千里之外的地方遙控指揮軍隊作戰,明顯犯了大規模作戰的大忌,應該授權給前線領兵的將帥,合理進軍。

北魏劉宋

總而言之,宋文帝北伐沒有錯,錯在沒有合理分配資源,沒有選派合適的大將,沒有制定正確的戰略,沒有與朝中取得一致的意見;錯在實力已經不允許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堅持北伐;錯在忽略劉宋軍隊宇北魏軍隊的差距。但我認為他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我認為他很可憐,一生都在想著北伐,人人都反對,甚至連太子都反對,他仍然堅持著收復故土,滿懷熱血,結局卻異常悲涼。如果太子沒有發動政變結束了宋文帝的一生,我想他還會堅持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次北伐的,無論結局如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常棣tandy2020-05-19 12:06:25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影響北伐失敗的原因很多,要說最重要的,我想還是實力沒有強大到可以滅掉北魏的地步。戰爭最後沒有贏家,但是此戰之後,南朝愈弱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下面我從劉宋、北魏正反兩個方面說一下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南朝一百七十年(40589年),劉宋佔了六十年。宋文帝元嘉年間(424453年),又佔了六十年的一半。南朝的皇帝除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外,宋文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後人對他的治績評價較高,有“元嘉之治”的說法。

劉宋建國之初,北方除北魏外,還有北涼、西涼、西秦、夏、北燕五國;此外,陰山以北,還有強大的柔然部落。其中夏和柔然都是魏的勁敵。劉宋雖只有半壁江山,對外卻可專注形勢比較有利。

其時,宋在河南還佔有洛陽、虎牢、滑臺、碻磝(今山東茌平西南)四個重鎮,往東包括今山東省的大部分,濟南、淄博、青州等城市都在宋的境內,建康離北方邊境較遠,所以比起東晉初年,它的局勢要安穩得多。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一、北魏的南下攻擊

宋永初三年(49)劉裕死後,魏明元帝(折跋嗣)便命奚斤等攻陷滑合,進逼虎牢,另遣叔孫建等從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渡河,攻陷泰山(治今山東泰安東)、高平(治今鉅野南)、金鄉(治今山東嘉祥南)等郡,東進青州境內,東陽(今青州東)危急。

景平元年(423年)正月魏攻陷洛陽金墉城;叔孫建陷臨淄。在魏軍的攻勢下宋只有東陽,虎牢兩地的抵抗比較有效。

閏四月下旬,它在苦戰兩百天後虎牢也終於被攻陷,守將毛祖德被俘。但魏軍也付出慘重代價,損失了十之二三的兵力。

戰爭結束後,宋喪失了湖陸(今山東魚臺東南)、項城(今河南沈丘南)以北的土地。然須提及的是:在虎牢失守的前夕,湖陸的檀道濟軍、項城的劉粹軍、高橋(今地不詳)的沈叔狸軍都不敢救援,可見此時劉宋的力量,與劉裕北伐時相比,已經差得遠了。

二、第一次元嘉北伐

這年十一月,魏明元帝死,太子拓跋燾(字佛狸)嗣位,是為世祖太武帝。太武帝初年(即宋元嘉初年),魏與夏、與柔然的戰爭連綿不斷,宋文帝利用這時機,於元嘉六年(魏神加三年,429年)向魏要求歸還河南各地,聲稱否則要用武力奪取。太武帝聽了,付之一笑而已。

元嘉七年,宋文帝果然命到彥之率軍北伐。四月,到彥之率五萬之眾,走水路由淮河入泗水,至七月才到須昌(今山東東平東),然後溯黃河西進。魏因碻磝、滑臺、虎牢、金墉四鎮兵少,主動撤出。到彥之軍不費吹灰之力,便輕易收復四鎮,又進屯靈昌津(在今河南延津縣北)的南岸,使先頭部隊西進直抵潼關。

宋軍將士皆大歡喜,只有曾從檀道濟作戰的舊將王仲德不以為然,他料定魏軍有計,一定是在等待冬季河上冰凍時反攻。魏崔浩更看穿到彥之的弱點:把幾萬人排成東西二千里的一字長蛇陣,每一處只有幾千人,力量非常薄弱。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到彥之沿河佈防後,就帶著王仲德回東平須昌的大本營去了。到了冬天,十月,魏軍渡河反攻,攻下洛陽、虎牢。十一月,宋文帝命檀道濟率兵伐魏。但是到彥之失了洛陽虎牢,先已膽怯,引軍從水路撤退,到了歷城(今山東濟南)便燒掉船隻,丟掉鎧甲,徒步退往彭城。魏兵追到歷城。濟南太守蕭承之只有幾百個兵,他命部下大開城門做出毫無我備的樣子。

魏軍大隊人馬到了城下見了這等模樣,估計必有伏兵,不敢進城而去。

這才是真正的空城計。後來講三國故事的人,說不定就是從這件實事得到啟發,再拿去裝在諸葛孔明身上的。宋軍這次冬季失敗損失慘重,府藏、武庫為之一空。

檀道濟略為挽回了一點頹勢。元嘉八年(431年)正、二月間,他北上救滑臺,進至歷城,二十多天中,打了三十多仗,重創敵軍。魏叔孫建用騎兵小部隊襲擊他的運輸線焚燒草谷。檀部缺糧,不能前進,滑臺終於失守,守將朱脩之被俘。檀道濟糧盡退兵,部下有人叛逃把虛實告訴魏軍,魏再發兵追擊,宋軍恐懼,隨時可能潰散。

檀道濟在夜間宿營時,唱籌量沙(籌是記數字和計算的工具),把剩下來的點米鋪在沙上,裝出存糧極多的模樣。魏軍探知,以為降兵騙人,把他殺了。

道濟又故作鎮靜,命軍士披甲,自己只穿便服,坐了轎子,慢吞吞地行走。魏軍見了,以為是誘敵之計,不敢再追,檀道濟方得全軍而歸。

宋軍北伐至此完全失敗。這次,魏同時還在與夏交戰,仍綽有餘力。宋的實力比魏弱得多,是非常明顯的事實。以後宋魏之間平靜無事了多年。

三、第二次元嘉北伐

到了宋元嘉二十六年(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其時已在魏統一北方之後的好幾年,宋文帝卻又想要北取中原。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此時宋文帝殺宿將檀道濟,連帶殺死他的兒子和時人比為關羽、張飛的部將薛彤、高進之,是犯了個大錯誤。道濟被捕時說的“乃壞汝萬里長城”,千古流傳。檀道濟既死,劉裕時的宿將個都不剩了。

1。紙上談兵焉能不敗

古人說得好,“上有好者,下必有甚也者”,於是,自有那些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的群臣紛紛獻計,其中最起勁的是王玄謨。他倒並不是少不更事之流,當時年齡已在六十以上,可就是喜歡空談兵事。他喜歡談,宋文帝喜歡聽,聽得入神時還對左右說:“聽玄漠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漢霍去病大破匈奴軍,封狼居胥山而還)。御史中丞袁淑會拍馬屁,便說:“陛下席捲趙魏之後,定要封禪泰山,臣逢千秋難得的機會,願意寫上一篇《封禪書》。”

文帝聽了大為高興似乎中原已經回到了宋朝的版圖。

魏太武帝倒是給過宋文帝醒悟機會的。元嘉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從二月到四月,魏以十萬之眾,對南方發動了一次規模不大的戰爭。魏軍圍攻懸弧(今河南汝南)四十二天,守將陳憲兵不滿千,殺傷敵軍在一萬人以上,城池始終沒有陷落。然而此外好幾個地方的守臣都棄城逃走。

宋人多有畏魏情緒,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宋文帝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一心一意要大舉北伐。丹楊尹徐湛之、吏部尚書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謨支援文帝最積極。富有軍事經驗的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反對得最堅決。他說步兵難以抵敵騎兵,引檀道濟無功、到彥之失利的先例為證。文帝卻認為兩將失利,各有原因,檀道濟是不肯盡力,到彥之是中途患病。今年夏季水大,河道暢通,便於用兵。

沈慶之再三強調不可,文帝即命徐、江二臣和他辯論。慶之說:“治國譬如治家,種田該問家奴,織布該問婢女。現在陛下要出兵打仗,卻和白面書生商議,如何辦得好事情!”

徐湛之是劉裕的外孫,是個生活奢華的文士,飲食服飾都極講究,在建康很有名氣。江湛家貧,生活儉約,為人公正,長於文辭。兩人情況不同,然而都是文士,對軍事一竅不通,所以沈慶之說他們是白面書生。

文帝不認真思考沈慶之說得是否有道理,見老將軍(沈慶之時年六十五歲)講得氣咻咻的樣子,倒哈哈大笑,不想再同他爭辯。

2。壓榨百姓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想經略中原,大舉攻魏。由於兵力不足,規定二丁抽,五丁抽二,從符(命令)到之日起限十天之內準備完畢,不得逾期又因軍費不足,令揚、南徐、南兗、江四州富民家資滿五十萬錢,僧尼滿三十萬錢者,“借四分之一”。

民間負擔已極沉重而北伐失敗,魏軍進抵長江北岸,長江以北地區遭到嚴重破壞軍民死傷慘重,舊史說“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3。北伐過程

七月,文帝下詔大舉北伐。王玄謨率沈慶之、申坦等水軍入黃河,受青冀二州刺史蕭斌指揮。這一路是主力,也是最東面的一路。行軍路線就是元嘉七年到彥之走的路。當年因水淺,通航困難,一天只能走十里路。二十七年水量充足,航行不會發生因難,進人黃河,可以直取碻磝。

雍州刺史隨王劉誕(文帝子)指揮西面的一路使柳元景等從襄陽北上,取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東西兩路之間,大體上相當於今江蘇省徐州以西到河南省中部京漢線兩側地區,另有幾支向北進攻的軍隊,這裡就不逐個講它了。

這次北伐需要龐大的人力財力,人民負擔很重。

北伐開頭似乎很順利。魏碻磝、樂安(今山東博興東北)守將都棄城而走。蕭斌留沈慶之守碻磝,使王玄謨進兵圍滑臺。

這支軍隊兵力充足,器械精良,但王玄謨是個庸才,誤了大事。滑臺城中,茅屋極多。部將建議用火箭,他怕燒了房屋,破城後繳獲不到多少東西,不肯使用。城中發覺了自己的弱點後,就自行拆掉了茅屋。中原人民見宋軍來到,自行糾合,帶了武器來投軍,每天都有上千人。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王玄謨不用義兵的首領,把義兵隊伍拆散了分配給自己的親信,還要他們每家繳納一匹布、八百隻大梨。中原入民大失所望。

他圍攻滑臺幾個月,還打不下來。九月,天氣轉涼,魏太武帝親自領兵南下救滑臺。王玄謨軍的先鋒將垣護之駐兵滑臺西南一百二十里的石濟(今河南延津縣東北),得到魏救兵將到的訊息,急報王玄謨,勸他不惜代價,趕快拿下滑臺。王玄謨大營裡的眾將也勸他趕緊建立軍營,以作防禦。王玄謨卻一概不聽。十月,魏太武帝到達枋頭(今河南浚縣西南,即石濟對岸),先派幾個人利用夜色掩護潛入滑臺,安慰守軍,並登城觀察宋軍營壘,然後回營報告。

太武帝得報後,隨即引兵渡河,來救滑臺。魏軍號稱百萬之眾擊鼓之聲震動天地。王玄謨急得六神無主,倉皇之中,只說得一個“走”字,頓時全軍潰散。

魏軍追擊,殺死將士萬餘人,繳獲的軍資器械堆積如山。王玄謨走後,魏軍把繳獲的船用三道鐵鎖聯結起來,封鎖河面,截斷垣部退路。垣護之利用水大流急,行動迅速,每到鐵鎖面前,命兵士用長柄斧劈斷透過。魏兵無法攔阻。他帶的一百條船,只損失了一條,其餘都安全撤回。

蕭斌得到兵敗訊息,派沈慶之帶五千人去救王玄漠。沈慶之說:“玄謨所部已經疲勞,不堪戰鬥,敵軍已近,沒有幾萬人無法迎敵,派小部隊去沒有絲毫用處。”蕭斌堅持要他去救,爭執之間,王玄謨已經逃出城了。蕭斌發火,要斬玄謨,沈慶之又勸他不必,說:“佛狸威震天下,豈是王玄謨所能抵敵,而且臨陣斬將,絕不是好辦法。”蕭斌聽諫,王玄謨才得保全性命。

蕭斌想要依他朝廷使者又到,傳達文帝不準退兵的命令。蕭斌再和眾將商議。

沈慶之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將軍有一個范增而不能用,空談有何益處!”眾將知道這個老頭子是個文盲,見他引證史事,都笑起來說:“沈公現在大有學問!”慶之厲聲答道:“列位雖則通曉古今,其實還不如下官靠耳朵聽來的有用!”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雍州諸將打得有聲有色,比王玄謨強多了。有個七十多歲的老將龐季明,出身關中土豪,他主動提出到關中去發動各族人民起兵。他從襄陽北上,穿過今豫西山區到盧氏縣(今屬河南)。盧氏人趙難起兵響應。薛安都等軍利用這條件,透過盧氏以東的熊耳山北上,柳元景等軍跟蹤前進。閏十月,柳元景、龐法起等都到了盧氏。接著,龐法起等進兵攻克弘農,留薛安都守弘農,法起等進攻潼關。十一月,諸軍攻陝城(今河南陝縣西南),與魏援軍激戰。

薛安都是員猛將,他打得性起,丟掉頭盔,脫去鎧甲,馬也去掉護身的具裝,怒目挺矛,單騎衝殺。矛斷了,換根再打。兩軍惡戰兩天,宋軍大勝,斬援軍主將洛州刺史張是連提等三千餘人,俘降二千餘人。柳元景到後,宣佈:“今王旗北指,當使仁聲先路。”把俘降的兵士全部釋放。宋軍隨即攻克陝城,又攻克潼關。

關中豪傑聞風而起,山區的羌、胡各族也派人與宋軍接洽,願意歸降。

在西路軍的東面,宋梁坦、劉康祖等也攻克長社(今河南長葛東),進逼虎牢,他們也打得很不錯。

然而王玄謨敗了,魏兵南下,宋文帝認為柳元景等不宜單獨進軍,下詔班師。他們只得放棄所得各地,退回襄陽。至此第二次聲勢浩大的北伐失敗了。

四、北魏的反攻

魏軍分成好幾路大舉反攻,其中永昌王拓跋仁的一路從洛陽向壽陽進軍,很快就攻佔懸瓠、項城。宋文帝怕壽陽有失,趕緊召劉康祖軍回壽陽。劉康祖軍只有八千人,走到離壽陽只有幾十裡的尉武(在今安微壽縣西),被拓跋仁軍追上。拓跋仁有八萬騎兵,人數為十與一之比,又有以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劉康祖的副將胡盛之主張繞道,走山路回壽陽。康祖不肯,還結軍營前進,並下令:“回頭看的斬首,改變走路方向的斬腳。”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魏軍追到,四面圍攻。劉部殊死苦戰,殺敵一萬餘人,康祖身受十傷,仍堅持戰鬥。魏軍人多,一分為三,輪番作戰。

戰鬥打了整整一天,最後,康祖頸部中箭,落馬而死。其餘部潰散,幾乎全被魏軍所殺,這是異常慘烈的一戰。拓跋仁軍進抵壽陽,宋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文帝子)關上城門,不敢出戰。魏兵也只在周圍各地燒殺擄掠。

魏太武帝親自統率的主力軍進迫彭城(今江蘇徐州)。宋江夏王劉義恭(文帝弟)、武陵王劉駿(文帝子,即後來的孝武帝)都在城裡。劉義恭聽見魏兵將到,想棄城逃走。長史張暢說一動腳軍民便各自逃散,決不可行。劉駿也說叔父要走,只能聽便,自己決心與此城共存亡。義恭才息了逃走一念。

魏軍打彭城,久攻不下,太武帝便主動歇手,於十二月初,引兵南下。宋文帝命臧質領兵一萬人救彭城。

他到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時,魏軍已經渡過了淮河,兩軍相遇,他這一萬人怎能抵敵北魏大軍,交戰即被殲滅,臧質只帶了殘部七百人進得盱眙城。盱眙太守沈璞是個有主見的人。

王玄謨在滑臺時,他就修繕城垣,浚深壕溝,積儲糧食矢石。魏兵南下時,地方官多棄城逃走。有人勸他回建康,他卻說:“敵人如果以為城小犯不著攻,當然不須憂慮,如果來攻,這是我報國之秋,諸君立封侯之功的機會,為什麼要走?諸君見過幾十萬人聚在小城之下而不敗的事例嗎?昆陽(劉秀破王莽軍)、合肥(張遼破孫權軍)的戰例可為明證。”大家聽了這一席話,情緒才比較穩定。

他集結了兩千精兵,臧質來後,力量更加充實。臧質見城中糧食器械都很充足,大喜過望,便和沈璞同心協力,守衛城池。

魏太武帝果然不攻盱眙,只留幾千人馬監視,自引大軍繼續南下。十二月十五日,到達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當時在江邊),他下令拆民房,結筏子,揚言要渡長江。

建康頓時陷入空前緊張的狀態,在丹楊尹管轄區域內徵發全部丁男,王公以下的子弟一律不得免役,沿江水陸佈防、宋文帝登石頭城,對江湛嘆道:“道濟若在,怎麼會使胡馬到此!”

半個月很快過去了。元嘉二十八年正月初二,魏軍燒燬房屋撤走,居民也盡被擄去。

五、魏軍回撤時的插曲

魏軍轉回到盱眙,太武帝向臧質索取美酒,臧質封了一瓶人尿給他。

太武帝大怒,下令攻城。魏軍從附近的山上運來泥土石塊填塞壕溝,造浮橋截斷水陸通道。太武帝為了洩怒,不惜斷送大量兵士的生命,他在威嚇臧質的信中說:“

我用的兵不全是我國人(按指鮮卑人),城東北是丁零人和匈奴人,南面是氐和羌。丁零人死了,正可減常山、趙郡賊;匈奴人死了,可減幷州賊;氐、羌人死了,可減關中賊。你殺他們,對我並無不利!”

臧質絕不示弱,回信痛罵,並把朝廷所出賞格寫給他看,內容是:“斬佛狸首,封萬戶侯,賜布、絹各一萬匹。”魏太武帝更怒,令將士猛攻。魏軍用鉤車把鉤子拋到城上鉤住城樓,想把它扳倒。守軍用又粗又長的繩子縛住鉤子,幾百人用力把它往裡面拉。鉤車扳不倒城樓,也無法後退。到了晚上,守車用繩子把木桶吊將下去,桶內藏人,到了下面,截斷鉤上的索子,讓鉤子落到城裡。繩子一拉,藏人的木桶又到了城上。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魏軍又用衝車撞城。因城牆的壘土夯得堅實,撞擊的力量雖大,每一下只能撞落不多一點土。魏軍不惜代價驅使兵士攀登城牆,把死人的屍體當臺階,到了後來,屍體堆積得同城牆一般高低。到正月底,差不多一個月了,還是打不下來。太武帝說得嘴硬,不怕死人,但是死傷越來越多,病號也越來越多,加之彭城還在宋軍手裡,他不能不擔心。二月初一,他下令燒掉攻城器械解圍撤走。盱胎保衛戰是宋軍大獲全勝的戰役。

魏軍經過彭城時,劉義恭不敢出擊。等到建康使者趕到,送交追擊的命令,魏軍已經覺察,把走得慢的擄來的一萬多人殺掉後,長驅而去。彭城的追兵白趕一陣,連敵兵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戰爭完全結束了。劉宋軍民死傷被擄的不知有多少,魏軍的人馬也損失了一半以上,南朝和北朝其實都是輸家。然而南北對比,南朝愈弱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水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說的正是這段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上下五千年風雲2020-05-19 06:16:47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首辛棄疾寫的耳熟能詳的宋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宋武帝劉裕當年北伐的氣壯山河,對比之下宋文帝劉義隆三次北伐卻慘不忍睹。為何短短三十年,兩位皇帝的北伐結局差距如此之大?經此一戰,劉宋王朝積累發展的三十年建設付之東流。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自負,好大喜功

宋武帝剛駕崩,北魏就佔領了河南山東部分劉宋朝的城鎮。文帝即位後,派遣使者前去北魏要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歸還所佔劉宋城鎮,拓跋燾一笑了之,不予理睬。宋文帝劉義隆大怒,立即發兵北伐,剛開始取得少許戰果,但入冬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北魏大軍紛紛渡過黃河,殺向宋軍,宋軍大敗。可是宋文帝並不甘心,一心想恢復宋武帝時強盛的局勢。面對國內無名將,朝中一片反對北伐的浪潮聲和士兵士氣低落的情況下,依然發動了第二第三次北伐,結局依然是無功而返,自己也在太子發動的政變中被殺。

宋文帝錯誤估計形勢

宋文帝認為自己經過三十年的建設發展,國力肯定比武帝時期強勢,武帝時期尚能取得如此大的戰果,自己這時候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戰果。可是他忘了劉宋王朝在發展的時候北魏也在發展,北魏太武帝也是一代明君,自己卻不如當年的武帝。在經過第一次北伐慘敗後,又分別在北魏與柔然等國作戰時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駕崩國內無主時進行第二第三次北伐。自認為時機很好,殊不知北魏早就預判到劉宋會趁機北伐了。在經過第一次北伐的交手過後,北魏已經深深瞭解了劉宋的國力和軍隊的弱點,就算是兩線作戰,依然能輕鬆取勝。反觀劉宋國力日漸衰微,內部不團結統一,老百姓苦不堪言,這樣的劉宋焉能取勝?

宋文帝第一次北伐已經瞭解到了自己以步兵為主,在北方平原不是北魏騎兵的對手,確仍然忽略水軍的建設,邊防重鎮疏於防備,防務空虛,經常受北魏侵襲,守備力量依舊薄弱。後兩次北伐基本上採取相同的戰術,分東西兩路大軍分別進攻,兩次都是東路水軍失利,導致西路軍無功而返。而且宋文帝還在距離前線千里之外的地方遙控指揮軍隊作戰,明顯犯了大規模作戰的大忌,應該授權給前線領兵的將帥,合理進軍。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北魏劉宋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總而言之,宋文帝北伐沒有錯,錯在沒有合理分配資源,沒有選派合適的大將,沒有制定正確的戰略,沒有與朝中取得一致的意見;錯在實力已經不允許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堅持北伐;錯在忽略劉宋軍隊宇北魏軍隊的差距。但我認為他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我認為他很可憐,一生都在想著北伐,人人都反對,甚至連太子都反對,他仍然堅持著收復故土,心中牽掛的是長安洛陽那些在胡人壓迫下的中原遺民,滿懷熱血,結局卻異常悲涼。如果太子沒有發動政變結束了宋文帝的一生,我想他還會堅持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次北伐的,無論結局如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柚子愛歷史2020-05-20 20:27:00

我是柚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南朝劉宋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劉義隆,年號元嘉,為宋武帝劉裕第三子,在位30年。曾於元嘉七年(430年)、二十七年(450年)、二十九年(452年)發動三次北伐,目的在於與北魏爭奪對河南的控制權,恢復和鞏固劉裕北伐的成就。然而三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劉宋以鼎盛之國力興兵北伐卻屢遭失敗呢?我認為除了南北雙方整體實力、戰爭方式等客觀原因之外,北伐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出在宋文帝這個戰爭的發起者身上。

一、宋文帝發動的三次北伐缺乏縝密的戰略謀劃和部署,又不能廣泛聽取臣下的正確意見,一意孤行,導致戰略決策上出現一系列重大失誤

宋文帝每次北伐之前,都沒有做好周密的戰略謀劃與部署,僅僅是憑藉一腔熱血就倉促發動了戰爭,更多的是一種衝動和賭運氣。

例如第二次北伐之前,彭城太守王玄謨為了迎合宋文帝收復失地的想法,屢屢上疏陳述北伐,但大多都是紙上談兵,並無實際的戰略戰術,而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話卻十分興奮,還說什麼

“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讀通鑑論》)一番話挑動了宋文帝統一中原的雄心壯志。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畫像)

然而,興奮的宋文帝沒有想著將北伐工作落到實處,而是妄圖一戰定乾坤,收復中原。他發起的北伐更多是一種彰顯自己文治武功的衝動行為,不但缺乏周密的戰略謀劃和部署,也沒有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由此導致戰略上失誤連連,以致每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其戰略性失誤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01、長期疏於淮北邊鎮的經營,北伐之前沒有做好邊鎮及周邊地區的攻守部署

孫子兵法雲:善戰者,未謀勝,先謀敗。

宋文帝總想著大軍一出,定然馬到成功,收復失地,卻沒想到一旦戰敗,北魏大軍如果反攻過來自己如何抵擋。

第二北伐失敗後,北魏大軍越過黃河一路長驅直入,直接殺到長江邊,就是因為宋文帝對敵我雙方的態勢缺乏足夠的瞭解,尤其缺乏對淮北軍事重鎮的經營和攻守部署。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劉宋與北魏形勢圖)

大臣何承天曾向宋文帝獻上《安邊論》,建議宋文帝針對鮮卑人的作戰特點,加強淮北重鎮城池的軍事建設,招募流民和當地武裝進行組織和訓練,實行屯戍結合、兵民合一、農戰並修的軍事方針,在淮河沿線打造一條抵禦北人南進的堅固防線。

《安邊論》:一曰移遠就近,以實內地;二曰浚復城隍,以增阻防;三曰纂偶車牛,以飾戎械;四曰計丁課仗,勿使有闕。

孰若因民所居,並修農戰,無動眾之勞,有捍衛之實,其為利害,優劣相縣也。——《宋書·何承天傳》

如果按照這個方針,劉宋對北魏既可以攻守自如,又無需南方軍隊興師動眾的北伐,勞民傷財,可以說是上上之策。然而,宋文帝對這個上佳建議卻不屑一顧。

他不但沒有加固自己的防線,經營沿邊重鎮,反而每次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一旦失敗,損兵折將不說,也丟失了很多兵甲器械,使得宋文帝積攢多年的家底毀於一旦,府庫為之一空。

另一位大臣周朗對於宋文帝的興師北進、一意孤行也頗有微詞,認為宋文帝這是讓羊去追狼,螃蟹捕老鼠,這種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的行為必敗無疑。

“且夫戰守之法,當恃人之不敢攻。頃年兵之所以敗,皆反此也。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而令重車弱卒,與肥馬悍胡相逐,其不能濟,固宜矣。”——《宋書·周朗傳》

02、戰略指導思想固化呆板,不知變通,每次北伐都是與魏軍在黃河南岸千里戰線上死磕

宋文帝三次北伐都是以收復黃河以南的失地為主要目標,而且每次在收復失地後,都是以洛陽、虎牢、滑臺、歷城等幾個軍事重鎮為戰略支撐點,在長達千里的黃河沿線佈防,坐等北魏來攻。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軍的千里黃河防線以滑臺、洛陽、歷城、虎牢等重鎮作為戰略支撐)

結果冬天一到,黃河結冰,鮮卑騎兵跨河而來,失地得而復失,不但浪費了劉宋的人力物力,就連北魏也摸透了宋軍的戰略,提前做好了防備,這充分表明了宋文帝死板的戰略思想。

其實在元嘉二十九年第三次北伐前,青州刺史劉興祖曾經建議宋文帝直接攻擊河北,據險而守。如果宋軍按照劉興祖的建議,不但能夠達到出其不意的奇襲效果,而且還可以擾亂河南魏軍的軍心,削弱北魏對河南的軍事壓力,對劉宋收復河南的戰局也是有利的。

然而如此上上之策竟然被宋文帝以“意止存河南“為由拒絕了。

“河南阻飢,野無所掠; 脫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眾,轉輸方勞; 應機乘勢,事存急速。今偽帥始死,兼逼暑時,國內猜擾,不暇遠赴。愚謂宜長驅中山,據其關要。冀州以北,民人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響義之徒,必應響赴。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臣請發青、冀七千兵,遣將領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驅克勝,張永及河南眾軍,宜一時濟河,使聲實兼舉,並建司牧,撫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軍都,因事指揮,隨宜加授,畏威欣寵,人百其懷。若能成功,清壹可待; 若不克捷,不為大傷。並催促裝束,伏聽敕旨。”——《通鑑》

03、戰前軍需糧草籌措不當,士兵缺乏訓練,戰鬥力低下

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既然要發動戰爭,必然要事先籌備好軍需糧草,這是軍事常識。然而據《宋書·索虜傳》記載:

“是歲軍旅大起,王公妃主及朝士牧守,各獻金帛等物,以助國用,下及富室小民,亦有獻私財至數十萬者。……有司又奏軍用不充,揚、南徐、兗、江四州富有之民,家資滿五十萬,僧尼滿二十萬者,並四分換一,過此率計,事息即還。”

軍旅都大起了,宋文帝才想起來動員社會捐助,甚至向民間舉貸,讓官員減少俸祿,以解燃眉之急。連軍隊最起碼的給養都無法保障,可見宋文帝的北伐多麼倉促和兒戲。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唱籌量沙)

第一次北伐時名將檀道濟本已取得了一系列軍事勝利,重創敵軍,然而因為缺糧被迫撤軍,要不是檀道濟玩了一招

“唱籌量沙”

的空城計,估計宋軍得全軍覆沒。

此外,宋軍的兵力也不足,每次都是臨出征時才倉促徵發庶民補充,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經歷正規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低下,而且宋軍主力兵種多為水軍和步兵,野戰時對上彪悍的鮮卑騎兵兵,基本上就是羊群碰上了狼群。

二、宋文帝所選用的北伐將領大多缺乏軍事才能,臨戰不能迅速把握戰機,也不能與友軍協同作戰,甚至遇敵不戰而逃,這是北伐屢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宋文帝不光是不懂兵法,就在北伐的將領人選上也缺乏眼光。看看他選擇的北伐主帥的臨戰表現:

第一次北伐的主帥是到彥之。到彥之在沿黃河佈防後就退回到東平須昌的大本營去了,結果冬天一到,魏軍開始反攻,先後攻下洛陽、虎牢。到彥之眼見洛陽、虎牢丟失,不思收復,先已膽怯,引軍從水路撤退,到了歷城便燒掉船隻,丟掉鎧甲,徒步逃回彭城。

第二次北伐的中路軍主帥王玄謨,就是那個在宋文帝面前空談軍事的主。臨戰時無所作為,只知道殺戮百姓,貪圖錢財,一個滑臺攻打旬月都攻不下來。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剛包圍滑臺時,手下勸他用火箭射之,因為城內多茅屋,王玄謨不從;魏軍援兵要攻來時,手下又建議連車為營,以抵擋魏軍騎兵的衝鋒,還是不從。當魏國大軍攻來時,屢屢錯失戰機的王玄謨卻掉頭先跑,棄手下將士於不顧。

“軍眾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謨專依所見,多行殺戮。初圍城,城內多茅屋,眾求以火箭燒之,玄謨恐損亡軍實,不從。城中即撤壞之,空地以為窟室。及魏救將至,眾請發車為營,又不從,將士多離怨。又營貨利,一匹布責人八百梨,以此倍失人心。及託跋燾軍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盡。”——《資治通鑑》

第三次北伐的主帥是張永,這個人本就是個舞文弄墨的文人,根本就不懂兵法,在攻打碻磝城時,就因為魏軍縱火燒燬了宋軍的營壘和攻城器具,張永驚懼之下在當晚便撤圍退兵。自己逃了不說還沒告訴友軍,導致宋軍大亂,被魏軍趁亂攻擊,死傷慘重。

宋文帝捨棄多謀略的沈慶之不用,擅殺大將檀道濟,起用貪生怕死、毫無軍事才能的人為將,北伐不失敗才怪。無怪乎呂思勉先生說宋文帝

“實非能用兵之人,而尤暗於擇將”

三、宋文帝本不知兵,卻總喜歡在後方遙控指揮,又讓心腹督戰,導致將帥臨戰時束手束腳,無法隨機應變

宋文帝不懂兵法,但是又擔心手下將領擁兵自重,起來造反,因為自己就是在權臣徐羨之、謝晦等人策劃的宮廷政變中登上皇帝寶座的,權臣功高震主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宋文帝。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在這種心理下,他不但誅殺了功高權重的名將檀道濟,也不敢放手使用其他將帥。為防止軍權旁落,不但自己在後方遙控指揮作戰,還讓心腹近臣在軍營中督戰,

“遙制兵略,至於攻日戰時,莫不仰聽成旨”

兵法雲: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戰場瞬息萬變,前線將領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戰術,等宋文帝的聖旨到,戰機早已喪失。

在宋文帝這種僵死的軍事指揮制度下,將帥們束手束腳,如同受控的木偶和道具,很難發揮他們的指揮才能。

結語:

總而言之,宋文帝發動的北伐之所以失敗,除了戰爭雙方的實力、戰爭方式等客觀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宋文帝北伐戰略的失誤;北伐將領所託非人;而“遙制兵略”的軍事指揮制度也讓將領們束手束腳,無法發揮自己的指揮才能。

本人專注歷史相關問題,解答歷史疑惑,+關注瞭解更多內容。

歡迎轉發、點贊、留言,記得關注我哦。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愛妮品歷史2020-05-19 10:30:40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首辛棄疾寫的耳熟能詳的宋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宋武帝劉裕當年北伐的氣壯山河,對比之下宋文帝劉義隆三次北伐卻慘不忍睹。為何短短三十年,兩位皇帝的北伐結局差距如此之大?經此一戰,劉宋王朝積累發展的三十年建設成果付諸東流,國力日衰。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自負,好大喜功

宋武帝剛駕崩,北魏就佔領了河南山東部分劉宋朝的城鎮。文帝即位後,派遣使者前去北魏要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歸還所佔劉宋城鎮,拓跋燾一笑了之,不予理睬。宋文帝劉義隆大怒,立即發兵北伐,剛開始取得少許戰果,但入冬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北魏大軍紛紛渡過黃河,殺向宋軍,宋軍大敗。可是宋文帝並不甘心,一心想恢復宋武帝時強盛的局勢。面對國內無名將,朝中一片反對北伐的浪潮聲和士兵士氣低落的情況下,依然發動了第二第三次北伐,結局依然是無功而返,自己也在太子發動的政變中被殺。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錯誤估計形勢

宋文帝認為自己經過三十年的建設發展,國力肯定比武帝時期強勢,武帝時期尚能取得如此大的戰果,自己這時候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戰果。可是他忘了劉宋王朝在發展的時候北魏也在發展,北魏太武帝也是一代明君,自己卻不如當年的武帝。在經過第一次北伐慘敗後,又分別在北魏與柔然等國作戰時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駕崩國內無主時進行第二第三次北伐。自認為時機很好,殊不知北魏早就預判到劉宋會趁機北伐了。在經過第一次北伐的交手過後,北魏已經深深瞭解了劉宋的國力和軍隊的弱點,就算是兩線作戰,依然能輕鬆取勝。反觀劉宋國力日漸衰微,內部不團結統一,老百姓苦不堪言,這樣的劉宋焉能取勝?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戰術策略錯誤

第一次北伐已經瞭解到了自己以步兵為主,在北方平原不是北魏騎兵的對手,確仍然忽略水軍的建設,邊防重鎮疏於防備,防務空虛,經常受北魏侵襲,守備力量依舊薄弱。後兩次北伐基本上採取相同的戰術,分東西兩路大軍分別進攻,兩次都是東路水軍失利,導致西路軍無功而返。而且宋文帝還在距離前線千里之外的地方遙控指揮軍隊作戰,明顯犯了大規模作戰的大忌,應該授權給前線領兵的將帥,合理進軍。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北魏劉宋

總而言之,宋文帝北伐沒有錯,錯在沒有合理分配資源,沒有選派合適的大將,沒有制定正確的戰略,沒有與朝中取得一致的意見;錯在實力已經不允許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堅持北伐;錯在忽略劉宋軍隊宇北魏軍隊的差距。但我認為他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我認為他很可憐,一生都在想著北伐,人人都反對,甚至連太子都反對,他仍然堅持著收復故土,滿懷熱血,結局卻異常悲涼。如果太子沒有發動政變結束了宋文帝的一生,我想他還會堅持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次北伐的,無論結局如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老實人侃歷史2020-05-19 23:30:38

題主,我是老實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宋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與當時並存的北魏政權爭奪對於河南的管理權和統治權,雙方之間經常性的發生各種戰爭。宋文帝為了重新恢復劉裕在位期間的北伐的成果,曾經組織了三次北伐戰爭,來向北魏進行軍事鬥爭。然而,

三次北伐都鎩羽而歸,原因究竟何在呢?

一,戰略問題

既然決意北伐,就應當在戰略上做好相應的準備。

針對魏宋的戰爭態勢,淮河以北各個邊鎮的攻守部署尤為重要。如果能將淮河南北的軍鎮與周邊鄉村聚落兵民合一,屯戍結合,則守可抵禦鮮卑侵擾,攻則能夠協同反擊。而如果淮北兵強馬壯,糧食豐足,就會在北伐時大大支援主力軍。

但宋文帝顯然忽略了這一點,

他長期忽視招集流散、經營沿邊各鎮,導致淮北諸城陷於各自孤立。

而北魏看淮河一帶宋軍毫無守備能力,更是猖獗地屢犯邊境,春天來搶麥子,秋天來收割莊稼,導致百姓疾苦,飢腸轆轆,反而把鮮卑騎兵養得膘肥體壯。

而到了北伐之時,宋文帝從荊州、建康等方面出兵,

勞師遠征不說,糧草的補給也是個大問題。

士兵們餓著肚子,仗自然打不贏。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二,指揮問題

劉宋文帝一個“自我迷信”的“軍事家”,然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宋文帝在歷次戰爭中一再違背這一常識,

不僅在戰略決策上與二三謀士私下籌劃,而且在具體戰術安排上也憑空“遙制兵略”。

徐爰是文帝寵信的近臣,著有文集十卷,有《繫辭》《釋問》等行於世,讓他寫書立傳,可以說得其人哉。但徐爰做得最多的,卻是到前線傳授和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和中旨,行使實際上的臨陣指揮權,

而將領們必須仰聽成旨,如同提線木偶。

第二次北伐中,東路的王玄謨敗退,統帥蕭斌根據“聖上旨意”打算固守碻磝,而白袍將軍沈慶之一眼看出,此時碻磝已是孤城一座,留在這裡只會徒耗兵力,貽誤戰機。

但蕭斌不敢抗旨,還是留下兵力守城,結果碻磝仍未逃過陷落的命運。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文帝如果能遵照這句古語,放手讓前線將領便宜行事,很多戰役可能就是另一個結局。

三,用人問題

將北伐的罪過完全歸咎文帝的瞎指揮,也確實片面。實際上北伐的將領大多缺乏才能,甚至臨陣膽怯,這也成了元嘉北伐人謀方面的一大敗筆。

第一次北伐的主帥是到彥之,首次北伐的軍備物資相當充足,但由於到彥之撤退得過於惶急,

物資被悉數拋棄,武庫一時間竟然空空如也。

文帝也知道自己這位心腹實在難辭其咎,只得將其下獄,但隨後不久又被再度起用。

要說劉宋朝沒有善戰的名將也不公平,前文提到的檀道濟、沈慶之都是久經沙場,教敵膽寒的鮮卑剋星。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檀道濟在劉裕朝立有大功,到了文帝朝卻反而遭到猜疑。

元嘉十二年,檀道濟被宋文帝抓捕處死,罪名是平時常散發財寶貨物招攬逃亡之人,並趁文帝病重期間謀劃造反。

而沈慶之雖每每都在前線提出正確的意見方略,卻由於權小言輕,屢屢不被採納。

文帝有能人不用,自毀長城,

而所用之人往往希望僥倖略地,一旦遭遇攻擊,則立刻全軍崩潰,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元嘉北伐失敗的原因當然不會只有以上簡單的三方面,從更長遠的意義上看,

自元嘉之後,南北攻守易勢,宋齊梁陳唯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地盤也是越來越小,終於被楊堅統一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看鑑地圖2020-05-19 17:27:50

元嘉時期,宋文帝因北魏不斷進攻的壓力,為了收復失地,與北魏爭奪對河南的控制權。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元嘉七年、元嘉二十七年、元嘉二十九年)的北伐戰爭,但結果卻都不盡如人意,皆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的固執己見的決策

實際上,關於宋文帝的三次北伐舉動都是取決於他自己的決定。在第二次雖聽取群臣上言,但結局其實早已內定。

如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帝欲經略中原,群臣爭獻策以迎合取寵。”這段話記載於元嘉二十六年,恰是第二次北伐之際。這些“迎合取寵”的人,大概有兩類。

其一是一些趨炎附勢之人,他們根本不懂得軍事政策。這樣的文士的參與決策,讓整個北伐行為都顯得極其荒誕。另外一種是鼓勵皇帝北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說是王玄謨。他“坐談而動遠略之雄心”和上面的文士行為並無二致。

除了這些附和之人,對於不同的意見,宋文帝採取的則是打壓政策。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長期缺少管理的淮北邊鎮

在宋文帝決定透過戰爭的方式奪回失地之時,並沒有把淮北以北的各鎮軍做好部署工作。

在對於加強淮北沿邊鎮守之策時,何承天曾提出:“城保之境,諸所課仗,並加雕鐫,別造程式。”這本是固本之道,然而宋文帝並未有足夠的重視。

此外,由於劉宋長期忽視招集流散、經營沿邊城鎮。這樣就會導致淮北鎮戍缺乏支撐。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被忽視的軍備籌措和軍隊組織

不打無準備的仗,是發動戰爭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但是,這在宋文帝心中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兵書有云,糧草先行。可是在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已經開始,才讓何尚之籌措軍需,不得不說,實在過於草率。

不僅如此,在軍隊的組織方面也很輕率。因兵力不足,宋文帝匆忙擴軍,讓其投入戰爭。但是,這些士兵們,沒有經歷過基本的訓練,而那些具有特商的“有馬步眾藝武力之士應科者”更是為北伐徒增笑料。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不合理的軍事制度

與政治上的強化皇權相輔相成,宋文帝一直在加強軍事權力的掌握,比如在對軍隊指揮的控制。他在臨戰的狀態下,不惜違反軍事常規,進行下達命令。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將領的才能缺失,臨時奔逃

將領的才能在戰爭期間至關重要。比如極力主張北伐的王玄謨,將其任命為北伐的前鋒主力,然而他卻臨陣思逃,引發全軍崩潰。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文友南山竹2020-05-19 16:13:18

宋文帝北伐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北代戰術不靈活。劉宋王朝偏安江南,無法建立強大的、進攻性的、高機動的騎兵隊伍,主要是水軍和步兵。而北伐完全是攻擊性戰鬥,迂迴、穿插、分割、強攻、智取等軍事行動,在這些方面,宋軍毫無優勢可言。宋文帝第一次北伐時,大隊人馬光是趕路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勉強佔領了一些魏軍主動撤退後留下的城池後,已經疲憊不堪,成為強弩之末了。待魏軍以逸待勞開始反擊,宋軍便一觸即潰。宋文帝還多疑,總是不放心武將獨立帶兵作戰,每次大戰,他都要親自制定行軍路線,主戰場擺佈,甚至攻擊時間都要以旨意形式傳達給將領,要求執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宋文帝卻憑空瞎指揮,這樣的戰爭,不失敗才是笑話。

二,北伐時機不對。一是對手太強大。公元430年,宋文帝開始北伐,而這時他的對手——北魏太武拓跋燾,已經陸續攻滅北燕、北涼,討平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滅夏國、破柔然,成為一代雄主,武功赫赫,軍隊士氣高漲;其內部政治清明,民族矛盾、派系糾紛大大緩解,綜合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空前強大。正所謂上下一心,兵鋒無敵。二是自身國力相對弱小。誠然,“元嘉之治”期間,文帝透過舉人、勸農、興農、招賢等措施,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有所繁榮。但劉宋畢竟偏安於江南一隅,僅僅擁有數州之地而已。比起北魏經濟、軍事都相對弱小。在這個時候進行北伐,實際上有點拿雞蛋撞石頭的意思。

三,用人不當,無人可用。從第一次北伐到第三次,統兵主帥、一路主將,除了當初的到彥之勉強算得上一將才外,其餘,大都是左右倖臣、名過其實者或白面書生、眼高手低、莽撞武夫之輩,如徐湛之、王玄謨、張永等。其實,很多能征善戰的大將、帥才大都死於非命,如檀道濟,智勇雙全,堪當大任,但因其功高震主,宋文帝的兄弟劉義康密謀將其逮捕,辦了個死罪。結果是自毀長城,等到胡馬窺江之時,宋文帝悔之晚矣。這樣的結果,導致了戰爭時無人可用,這也是導致宋文帝北伐失敗主要原因之一。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雲荒的糰子2020-05-19 14:39:36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我是糰子,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戰爭的角度來說,從來沒有以弱擊強能最終獲得勝利的,宋文帝的三次北伐都是先勝後敗,尤其是第二次北伐失敗,留下元嘉草草,贏的倉惶北顧的嘲諷。

宋文帝北伐,是指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為奪取河南失地,主動對北魏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共計有三次,分別於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一下

首先是國力不足,尤其是軍事實力差距更大。

宋文帝是劉宋第二個皇帝,國力經過元嘉之治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南方地區當時開發程度低,經濟比不過北方。而且缺乏騎兵,這對於要在河南廣闊的平原地段主攻的一方非常不利。無異於以卵擊石。

它的對手北魏朝這個時期正處於上升期,它是鮮卑族結合北方漢士族建立起來的,已經經營三世,所以有經濟優勢和騎兵優勢。當時的北魏同時壓制樓然,胡夏和劉宋,最終滅亡胡夏,趕跑樓然,一統北方。後世隋唐盛世就是從北魏的屍體上成長起來的。

第二點是宋文帝指揮失誤,用人不當,軍事人才匱乏,縱觀宋文帝北伐的用將策略,他並不是以軍事才能優劣為標準,而是以值不值得信任為標準,並且還喜歡遙控指揮前線將領的行動。

劉宋建立時期的精兵強將這個時期都死的死,老的老了,20多年的和平時期哪能培育出什麼軍事人才。而且宋文帝為了維護自己統治,還殺了不少老將,

有個著名成語叫做自毀長城,典故就出自這個時期,

435年,宋文帝身患重病,久治不愈,而當時太子劉劭年幼,宋文帝擔心大權旁落,於是果斷賜死檀道濟,檀道濟被宋文帝抓捕後,脫幘投地,大聲喝道:“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後面病好之後幾無能夠獨擋一面的軍事人才。

反觀它的對手北魏,此刻消滅了北方割據的胡夏,擁有十幾萬騎兵。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對比之下,強弱立判。

宋文帝和北魏太武帝這對cp,從諡號對比就可以看出二人的差別,文帝強於文治,武帝善於武功。不過結局都差不多,452年3月,四十五歲的太武帝被宦官宗愛殺死,453年3月,四十七歲的宋文帝欲廢掉太子劉劭,卻先被太子劉劭殺害。真是一輩子冤家。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野草的沉思2020-05-21 17:00:51

宋文帝劉義隆,是宋武帝劉裕第三子,宋少帝劉義符的弟弟,劉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

宋文帝在位期間,在政治上取得了極好的成績,使百姓安居樂業,“蓋宋室之極盛”,史稱“元嘉之治“。但在軍事上,三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尤以第二次北伐最慘,使北魏長驅而入,逼臨長江,使劉宋江北地區損失慘重。

第一次北伐。

元嘉七年(430年)三月,宋文帝以

到彥之

為主帥北伐,一度奪回洛陽、虎牢、鎬磝、滑臺四鎮。後由於宋軍軍力不足,宋文帝指揮失誤,使宋軍敗退,滑臺等地重新失陷。

檀道濟

前往救援,與魏三十餘戰,多勝利,後因糧草不濟,退兵。元嘉八年二月,第一次北伐失敗。

元嘉十三年(436年),因奸臣陷害,

一代名將檀道濟被宋文帝誅殺。

第二次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宋文帝發動第二次北伐。以江夏王劉義恭為主帥,兵分四路,大舉北伐。

柳元景、薛安都

的西路軍曾一度收復陝城和潼關,但東路軍被北魏擊敗。宋文帝令各路退軍。北魏軍一路南下,打到長江邊,使劉宋江北六州遭到重創,呈現蕭條景象。

當北魏軍隊打到長江邊上的時候,宋文帝站在建康(南京)城上喟然嘆道;"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到此!"

第三次北伐。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七月,宋文帝發動第三次北伐。北伐將領有蕭思話、張永、魯爽、魯秀、臧質、柳元景等。由於碻磝城久攻不下,糧食又歉收,各路軍相繼退回。第三次北伐也基本無功而還。

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

一,總戰略錯誤。宋文帝只想收復河南。前兩次北伐,都乘雨季打到了黃河沿岸。但到冬天,北魏以騎兵大舉反攻,劉宋在河南防線很快崩潰。結果兩次北伐都無功而返。

二,第三次北伐,劉興祖建議從山東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諸隘口,將北魏遏制在山西境內。奪佔河北,則河南穩為劉宋所有。但宋文帝缺乏雄才大略,沒有采納此建議。第三次北伐也告失敗。

三,錯殺名將檀道濟,也是宋文帝北伐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檀道濟被殺的訊息傳到北魏後,北魏人高興地說:“道濟死,吳子輩不足復憚。"檀道濟死了,劉宋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可見,檀道濟的作用是多麼重大啊!

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一代雄主。北魏鐵騎作戰勇猛。

宋文帝劉義隆北伐之志可嘉,但其才略有限,戰略失誤,又錯殺名將。這是宋文帝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飛哥說史2020-05-19 11:33:47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首辛棄疾寫的耳熟能詳的宋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宋武帝劉裕當年北伐的氣壯山河,對比之下宋文帝劉義隆三次北伐卻慘不忍睹。為何短短三十年,兩位皇帝的北伐結局差距如此之大?經此一戰,劉宋王朝積累發展的三十年建設成果付諸東流,國力日衰。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s‘w’d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jun

宋文帝自負,好大喜功

宋武帝剛駕崩,北魏就佔領了河南山東部分劉宋朝的城鎮。文帝即位後,派遣使者前去北魏要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歸還所佔劉宋城鎮,拓跋燾一笑了之,不予理睬。宋文帝劉義隆大怒,立即發兵北伐,剛開始取得少許戰果,但入冬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北魏大軍紛紛渡過黃河,殺向宋軍,宋軍大敗。可是宋文帝並不甘心,一心想恢復宋武帝時強盛的局勢。面對國內無名將,朝中一片反對北伐的浪潮聲和士兵士氣低落的情況下,依然發動了第二第三次北伐,結局依然是無功而返,自己也在太子發動的政變中被殺。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liu‘yi’l

宋文帝錯誤估計形勢

宋文帝認為自己經過三十年的建設發展,國力肯定比武帝時期強勢,武帝時期尚能取得如此大的戰果,自己這時候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戰果。可是他忘了劉宋王朝在發展的時候北魏也在發展,北魏太武帝也是一代明君,自己卻不如當年的武帝。在經過第一次北伐慘敗後,又分別在北魏與柔然等國作戰時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駕崩國內無主時進行第二第三次北伐。自認為時機很好,殊不知北魏早就預判到劉宋會趁機北伐了。在經過第一次北伐的交手過後,北魏已經深深瞭解了劉宋的國力和軍隊的弱點,就算是兩線作戰,依然能輕鬆取勝。反觀劉宋國力日漸衰微,內部不團結統一,老百姓苦不堪言,這樣的劉宋焉能取勝?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北魏qi‘b

宋文帝戰術策略錯誤

第一次北伐已經瞭解到了自己以步兵為主,在北方平原不是北魏騎兵的對手,確仍然忽略水軍的建設,邊防重鎮疏於防備,防務空虛,經常受北魏侵襲,守備力量依舊薄弱。後兩次北伐基本上採取相同的戰術,分東西兩路大軍分別進攻,兩次都是東路水軍失利,導致西路軍無功而返。而且宋文帝還在距離前線千里之外的地方遙控指揮軍隊作戰,明顯犯了大規模作戰的大忌,應該授權給前線領兵的將帥,合理進軍。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北伐shi’yi‘t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北魏劉宋

總而言之,宋文帝北伐沒有錯,錯在沒有合理分配資源,沒有選派合適的大將,沒有制定正確的戰略,沒有與朝中取得一致的意見;錯在實力已經不允許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堅持北伐;錯在忽略劉宋軍隊宇北魏軍隊的差距。但我認為他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我認為他很可憐,一生都在想著北伐,人人都反對,甚至連太子都反對,他仍然堅持著收復故土,滿懷熱血,結局卻異常悲涼。如果太子沒有發動政變結束了宋文帝的一生,我想他還會堅持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次北伐的,無論結局如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小太拾2020-05-19 13:09:31

就跟當年東晉時候恆溫等人北伐一樣,那時候北方亂的很,東晉都無法成功,更何況宋文帝北伐的時候,還碰到了強大統一後的北魏呢。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未來可期hia2020-05-19 14:31:42

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剛死,北魏元明帝拓跋嗣就揮軍猛攻山東,連陷滑臺、高平、金鄉、臨淄等地,虎牢和東陽則遭到了猛烈地圍攻。宋將檀道濟從彭城起兵北援,因軍力單薄,只好專救東陽一路。此處魏軍因長期攻城,傷亡很大。加上疫病流行,見南朝軍至,便撤圍而去。檀道濟解了東陽之圍後,因糧草接濟不上,加上顧慮魏軍強悍的戰鬥力,沒能及時馳援虎牢。十幾天後,虎牢彈盡糧絕,魏軍在付出慘重傷亡後終於攻陷了這一重鎮。

這一仗北魏攻取了山東及河南境內的大片土地,先得一分。劉宋方面諸將除檀道濟外,皆不敢與魏軍進行正面作戰,其軍力威勢比當年劉裕北伐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不久,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北魏與大夏、柔然發生了連年的激烈戰爭。宋文帝劉義隆認為有機可乘,便遣使要求拓跋燾歸還佔去的河南、山東各地。拓跋燾一笑置之,並不理睬。宋文帝大怒,即命到彥之為將,於公元430年率軍北伐。

到彥之率軍5萬由水路進軍山東。其時魏軍主力正在北方作戰,河南各地兵少,見宋軍到來,便紛紛撤兵而去。宋軍收復了很多失地,一直推進到黃河南岸,前鋒窺伺潼關。到彥之認為魏軍無力兩面作戰,宋軍正可鞏固戰果,便把全軍擺成一字長蛇陣,守衛在黃河南岸2000餘里的長的防線上。然而到了隆冬黃河冰封之後,魏軍突然大舉渡河南下。宋軍因防線過長,各處都很薄弱,一下就被擊潰,連失洛陽、虎牢數城。到彥之初時輕敵,現在又畏敵如虎,率軍往水路南逃,狼狽不堪。

為挽救敗局,宋文帝急命檀道濟北援。檀道濟一路硬闖,直打到濟南,與魏軍打了30幾仗,重挫了魏軍鋒芒,但是己軍也損失慘重,糧草軍資一時略盡。此時滑臺已失陷,宋軍已無力再北進,檀道濟便引軍南歸。北魏軍抓住這一戰機,切斷了檀道濟軍的運輸線,又發起追擊。危急時刻,檀道濟唱籌量沙,在夜間將僅剩的糧米鋪在沙子上,裝出軍糧很多的樣子。魏軍得知後,一時猶疑,不敢急追。檀道濟又故作鎮靜,命全軍放慢速度,大搖大擺南撤,使魏軍更加相信宋軍有詐,終於放棄了追擊,檀道濟方得全軍而歸。

這次北伐以劉宋的完全失敗告終,而其時北魏尚是兩面作戰,猶得取勝,可見南北方的力量差距。

其後南北方保持了近20年的平靜。北魏四處攻伐,基本統一了北方。劉宋也休養生息,力量增強了不少。公元450年二月,魏軍以10萬之眾再次南伐。劉宋守將紛紛棄城而走,除懸瓠城外丟失了很多地方。南軍對北軍的畏懼可見一斑。

在這樣明顯南不敵北的情況下,宋文帝劉義隆卻戰心大起,竟想要北取中原。他不聽朝中有識之臣的勸諫,專聽諂媚之人的吹捧,下了北伐的決心。

公元450年七月,宋軍大舉北伐。非常可惜的是,南朝最有名的將領檀道濟此時已被冤殺,南軍缺乏統軍大將。宋文帝以蕭斌率沈慶之、申坦軍為東路軍,從江蘇走水路入山東;以隨王劉誕率柳元景軍為西路軍,從襄陽北上入河南。另有梁坦、劉康祖等幾路北伐之軍,但都是偏師。

東路軍走黃河直入山東,連得樂安等數城。蕭斌命王玄謨進攻滑臺。滑臺城小兵少,本不難攻。可王玄謨想進城擄掠財物,不讓破壞城池,也不讓用火箭攻城。同時王對來投軍的中原義軍非常不信任,不但任意拆散分配,還向其家人派餉,弄得人心大失。結果滑臺攻了幾個月也沒攻下來。到了十月,拓跋燾親自率軍來救滑臺。兩軍相接之際,王玄謨被魏軍的威勢嚇得魂飛魄散,不戰先逃。結果宋軍大敗,損兵一萬餘人,兵器糧草盡數丟失。魏軍又用鐵鎖封鎖黃河,宋軍水軍拚死突圍,方才得脫。

魏軍繼續進兵山東,宋軍銳氣已失,雖分兵把口,但苦戰不勝,不得不紛紛棄城。東路軍北伐至此失敗。

西路軍進兵河南,沿路中原義軍紛紛響應,攻城掠地,進展速度很快。柳元景繼續進兵關中,連克陝城、潼關等地。而中路的梁坦、劉康祖等軍也攻下長社,進逼虎牢,一時形勢很好。但此時東路軍已敗,北魏軍長驅進兵江淮。宋文帝震恐,急命西路軍班師回救,結果西路軍只好放棄所得各地回軍,這場大規模的北伐至此功敗垂成。

北伐既敗,魏軍的南侵攻勢卻愈發銳利起來。魏將拓跋仁率8萬騎兵攻壽陽,與劉康祖的8千步軍進行了激烈的血戰。最後劉康祖英勇戰死,全軍盡沒。魏軍猛攻壽陽不克,繼而連續洗劫周邊各地。拓跋燾本人率軍進攻彭城,武陵王劉駿奮力守禦,魏軍久攻不下。其時宋將臧質領兵1萬來救,結果被魏軍殺得大敗,臧質只帶幾百人逃入盱眙城。拓跋燾不攻盱眙,而是繞城南下,直逼宋都建康。宋文帝登城觀魏軍兵勢,不由嘆道:“若檀道濟在,怎麼會使胡馬到此!”

拓跋燾並無意攻取建康,只是命軍隊四處擄掠以破壞南朝的經濟基礎,半個月後退軍北歸。路過盱眙時,拓跋燾命人向臧質要美酒,臧質封了一瓶人尿給他。拓跋燾大怒,揮軍來攻。宋軍頑強守禦,此戰異常慘烈,雙方士兵的屍體遍佈城壕內外。拓跋燾連續變換攻城方式,終因城固糧足而無法得手。一個月後,魏軍傷亡嚴重,且疫病流行,只得退軍。魏軍一路連撤,困守孤城的各處宋軍都不敢追擊,眼睜睜看著魏軍北歸。

這場戰爭結束了。南朝軍民被魏軍屠殺擄掠,損失不計其數。而魏軍也傷亡慘重,元氣大傷。相對而言,北強南弱的態勢沒有得到改變。

因宋文帝的年號為元嘉,故這場大規模北伐被稱為元嘉北伐。後世大詞人辛棄疾曾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內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之句,說得正是這段千古教訓。

根本原因是力量對比不利,步兵對騎兵的戰略劣勢是難於改變的。宋文帝好大喜功,錯估己方實力是其引發原因。軍隊高層的腐敗無能是其直接原因。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Eleazarchen2020-05-28 07:24:10

南北朝時期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劉義隆。

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車兒,中國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

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1。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宋武帝劉裕的治國方略。

抑制土豪列強,推行經濟繁榮政策,重視農業生產,並使賦役均攤。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免除百姓欠政府的的通租宿債。用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讓百姓生活穩定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經濟文化走向繁榮。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2。文化、政治上多為民眾考慮。

宋文帝劉義隆的治理國家上,多為民眾考慮,讓民眾生活起居穩定,不新增壓力和困難,發展教育,擴大農業生產,招賢納士為國家民眾的所需所求著想,南北朝時期的宋文帝劉義隆懂得以民治國,民眾是根基大業。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3。軍事上的北伐失敗兩次,是繼承宋武帝劉裕北伐政策。

兩次北伐都是春雨季節北進,打到黃河一線,而後千里黃河列戍守置,因為北魏咄咄逼人氣勢,秋高馬肥時北魏鐵騎南下,宋文帝劉義隆防守很快崩潰,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原因是劉義隆指揮判斷有誤,北魏是以山西為根本,左擁河北、右據關中,虎視中原,所以宋文帝劉義隆應該剔除北魏,而不是守護中原,這是兩次北伐失敗主因。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宋文帝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