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大眾史學2020-07-01 13:42:23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甲午戰後,清政府仍不進行改革,正如大部分人所說,是由於中國固有的傳統勢力太大,阻礙了改革。這裡的說的傳統勢力不僅指的是朝堂上政治集團,而是包括文化因素在內的整個一套中華體系。比如傳統的儒家文化,大多數讀書人仍認為很好,沒有必要學習西方那一套。像贊同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的人都只是少部分精英,大多數人連西方的器物都鄙視而有意不去接觸(這是後來義和團興起的基礎),像王韜這樣認同西方政治理念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中國的近代化就是一箇中國傳統一套和西方那一套的拉鋸過程。

從鴉片戰爭時林則徐暗地裡瞭解西方、委託他人撰寫《海國圖志》(書中還是鄙視西方的態度),到二鴉之後洋務派敢於公開喊出“師夷長技以自強”,中間經歷了數次反覆較量;從咸豐皇帝為照顧天朝顏面不讓外國公使進京,到1873年同治皇帝親政正式實現公使覲見不必下跪的禮儀(當然透過在偏殿接見來挽回面子),經過了數次討價還價與內心掙扎。可以這樣說,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中國傳統勢力與學習西方勢力(改革勢力)進行兩次拉鋸。1840—1860年,這一階段是改革派處於萌發階段,守舊勢力仍然佔據主導,像葉名琛領導人民數次驅趕廣州外國人的運動,就是傳統勢力抵制西方那一套的具體體現。1861年,守舊勢力總頭子咸豐皇帝病逝,洋務派(改革勢力)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開啟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高潮,一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這一階段是改革勢力佔上風。然而中國傳統的一套已經運行了兩千多年,思維的慣性太大了,加之中國在東亞一直都是朝貢中心,沒有要接受西方那一套的心理準備,這一切使得洋務運動舉步維艱。在這種情勢下,甲午戰後就開始政治改革,是不易實現的。

以上說的都是阻力,下面談清廷改革的動力。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讓清廷接受了洋槍洋炮,開啟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一干就是30年,期間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暴亂和威脅,清廷也就滿足於使用洋槍洋炮的層次了。甲午戰敗雖然給清廷和國人造成了巨大心理衝擊,鉅額的賠償也壓垮了財政,但對於清廷來說,好在皇帝寶座還可以安穩坐著,賠款也可以靠借外債,日子還能過得下去,除了孫中山上書失敗後,帶幾個人憤而走上了反清的道路,統治集團(朝、野)還是能夠心向大清的,所以就沒有進行改革的動力。由於自強求富失敗了,這時洋務派基本沒有聲音了,頑固派再次佔據了上風,從攛掇慈禧鎮壓戊戌變法、謀劃廢立皇帝,到鼓勵扶植義和團運動對抗革新勢力和外國人,終於在1900年達到了一個守舊排外的頂峰,最後釀成庚子國難。地方大員(基本是洋務派)在東南互保,標著統治集團內部的破裂;革命黨掀起了更大規模的起義,“同情革命的輿論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國之思”(孫中山語)。慈禧太后終於認識到,不改不行了,洋人還好說,國內如果都反了,那愛新覺羅家族真的要從寶座上下來了。於是痛下決心對頑固派和義和團大開殺戒,於1901年宣佈“新政”,1905年宣佈“預備立憲”,終於啟動了遲來的“明治維新”。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賞與罰2020-07-01 09:25:39

首先我們看日本民治維新是怎麼形成的?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資源有限。日本又是一個單一民族,為了生存肯定要向外擴張。遇到強者必稱臣順從。歷史上中國唐朝強大,日本拼命學習唐朝。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大航海時代,他們首先得到工業文明,逐漸現代化。這時的列強也來到了日本,最早是美國等一些國家利用炮艦政策,逼迫日本開放,做貿易,這時日本人的性格服強欺弱顯示出來,只好開放海關讓西方國家進入日本做買賣。而此時日本善於學習西方列強,所以精英們決定脫亞入歐,也就是後來的民治維新。從此以後日本開始了工業化,後來發展成初步現代化,日本這段時間侵佔了弱小的朝鮮國,得利後,膨脹的野心,以及冒險一搏的精神發動甲午戰爭。最終日本勝利,清朝賠款割地,臺灣這時歸了日本。而此時的大清王朝,採取的是閉關鎖國,天真的認為自己國土龐大,小小日本只不過想要點錢,不會對大清本土發生戰爭,海戰日本贏了不算什麼。當時的晚清國力大衰,所有列強虎視眈眈,就等著這個龐然大物倒下那天,那樣他們好分一杯羹。而當時的一些士子聯合皇帝搞一個類似民治維新的戊戌變法。可惜當時的皇帝沒有實權,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保守勢力掌握實權,極力反對變法。當時的百姓漠不關心,昏昏沉沉。最終變法失敗,後來的日本能輕易打敗大清,那就是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一次降維打擊。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耳舌不掩2020-07-01 09:10:55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黑船事件打開了日本的大門。一個是1840年,另一個是1853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之後中國開展了洋務運動,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有著本質的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的體量不一樣,所以引起的反應就不一樣。你向游泳池扔一塊石頭和向湖泊扔一塊同樣的石頭,在它們裡邊引起的波動就是不一樣的,造成的影響不一樣,所以他們作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蘭靈笑笑生2020-07-02 03:13:33

明治維新是日本的改革,題主的意思應該是中國在鴉片戰爭後沒有進行改革或者維新,在甲午戰爭之後為什麼也沒有進行改革維新。

首先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喪失了最寶貴的二十年時間。從1840—1860年這二十年間雖然有人睜眼世界了,但是卻沒人行動。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

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才有洋務運動。兩次傷害才把清政府稍微打醒,而且只醒了幾個人。

首先說說林則徐吧,被大家稱為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林則徐的睜眼其實不過是自己睜眼了,卻不敢表達。雖然林則徐在那個時候是士大夫階層最優秀的,也是頗受當時滿朝文武甚至整個大清期待的。就這樣計程車大夫也不敢表達類似於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只能偷偷的私下的和朋友表達,他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就特別提醒不要和外人說。而且林則徐當時讓搞的《海國圖志》,最終也是落到日本人的手中。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

當時的人即使看到了世界潮流,也會被其他人視為異類打壓。其中有過一個官員到過西方几年,算是真正的看到了世界,回國之後,其眼界遠在李鴻章之上了。但是被視為異類,根本得不到重用,最後只好隱居山林了。

當時的士大夫和老百姓的思想裡全是封建迷信和傳統的儒家思想。把外國先進科技當做是妖術,妖法。有些思想先進的大臣提倡開設科學班,學習科學技術。而大部分大臣都是頑固派,依舊說的好聽,提倡傳統儒家,這些人的鼓搗下,新進的舉人年輕人都不去報科學班。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

要打海戰的時候,甚至有“聰明人”提出要用火攻,學習周公瑾赤壁之戰,文人紙上談兵盛行。

洋務運動在摸索中不斷前進時,建廠建國防,搞軍工。但是那段時間大清的經濟還是中世紀時期的,制度也是中世紀時期的,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搞好海軍搞好國防。國家府庫公私不分,海軍經費都拿不出,每個省分擔軍費又都不願意。

甲午海戰時,中國海軍世界排名第八,日本排第十一。實際上中國海軍是比日本要強一點的,但是軍費不足,炮彈不夠。另外北洋水師的總指揮丁汝昌是騎兵軍官,騎兵指揮海軍打戰。哎!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

甲午戰爭之後大清也有過戊戌變法的,只是百日維新失敗了,戊戌六君子也死的很慘。畢竟影響到政權的問題,慈禧當然是不願意的。

但是經歷過八國聯軍侵華,進入二十世紀後,慈禧等人也開始了新政。大清最後的幾年裡,已經不能是完全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而辛亥革命推翻的也不過是個軀殼,而後也基本是延續新政。

總的來說即使是打了很多敗仗,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但是國內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傳統儒家思想根基深的不可想象。另外加上滿清政權不願意徹底的改革,不願意失去政權。

如果洋務運動能夠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展,後來的日本又怎麼能騎在中國頭上?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飛哥說史2020-07-01 08:58:00

因為當時封建主義思想根深蒂固,官僚主義能為統治者帶來更大的利益,所以他們即使在戰爭中連連敗退也不願意進行改革。封建主義社會中,掌權者擁有絕對的權力,他們可以任意操縱很多的事情,而鴉片戰爭中清朝雖然失敗了,他們卻還是堅持原來的制度,因為如果改革了的話,就會危害他們的統治地位。

封建統治階級權力太大,根本沒有人敢提出改革。其實還是有很多有識之士想要改革的,但是因為封建勢力太強大導致他們最後改革失敗,比如戊戌變法就是一次比較讓人深刻的變革,但因為他們沒有依靠群眾,而且勢力也比較小,所以最後就失敗了。

其實鴉片戰爭後清朝推出了洋務運動,這是一場改革,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所以最後失敗了。鴉片戰爭的失敗其實也為封建統治者上了一課,他們也想要變法圖強,因此就開展了洋務運動,但是這場運動依然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從根本上並沒有改變社會性質,所以這場改革最後也是以失敗告終。

鴉片戰爭的失敗並沒有讓清朝統治者感受到危機,他們依然有天朝上國的思想。也許是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清朝的很多人都有一種優越感,他們覺得自己發展的特別好,所以總是瞧不起別的國家,即使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他們也沒有找失敗的理由,而是繼續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陽城幹部12020-07-01 14:24:06

不是有“洋務還動”嗎?憑什麼必須“明治維新”?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世界歷史演義2020-07-01 18:03:39

明治維新是日本的改革圖強運動,鴉片戰爭後,清朝也有類似的明治維新運動,叫“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在19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90年代之間進行的,比日本的明治維新還早了幾年。在這三十幾年的時間裡,晚清洋務派引進了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建立了北洋海軍,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大清王朝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過,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失利證明了大清王朝“洋務運動”的失敗。隨後,為了挽救不斷衰敗的大清王朝,由光緒帝支援的“維新運動”再次推出,然而,由於強大的保守派阻撓,維新運動還是失敗了,僅維持了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百日維新失敗後,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派”和推行“君主立憲制”的“立憲派”開始興起,他們都認識到,中國縷縷改革失敗的根源是落後的封建制度,是因循守舊的大清王朝,因此“革命派”主張推翻清朝,立憲派則力主“君主立憲制”。這兩種派別同時在中華大地上上演,最終,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中國開始進入到了中華民國時代。

所以說,清朝末年,中國並不是不想改革維新,只是落後僵化的封建體制大大阻礙了改革圖新的成效。因此,度過了混亂的清朝末年和分裂的中華民國時代後,直到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才真正走向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鴉片戰爭後沒有明治維新,為什麼甲午戰爭失敗後還不明治維新?下回想好和我說話2020-07-01 13:04:10

明治是日本的年號